中文世界最能引領讀者深入狄倫宇宙的導聆人,除了馬世芳,不作第二人想。「狄倫窮畢生之力,以過人的詩情和想像力,在歌裡構築了一個幽深而複雜的『美國』,那是如夢如謎的迷宮,也是現世和歷史的倒影。」──馬世芳關於本書:★本書係以2020年馬世芳在誠品信義「巴布‧狄倫六講」講堂內容為底稿,重新增補編寫而成。★因應講堂的概念,全書採左翻橫排的復古講義式設計。★特別邀請版畫家 張可 製作封面插畫,向六○年代的狄倫致敬。 巴布‧狄倫──歌手生涯超過60年,發行50張專輯,創作逾500首歌,總銷量破1億2500萬張,榮獲11座葛萊美獎、金球獎、奧斯卡、並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歌曲創作者。他是六〇年代青年文化的旗手,也是洞燭亂世的先知、流行樂壇的宗師。他是吟遊詩人,也是搖滾巨星,而他自己說:「我就是個歌舞者(Song and Dance Man)」。 本書以作者馬世芳在誠品講堂的「巴布‧狄倫六講」內容為底稿,重新增補編寫而成。馬世芳從青春期迷上狄倫,蒐集數百張地下錄音,研讀海量著述,越洋追聽演唱會十幾場,歌迷資歷三十餘年。中文世界最能引領讀者深入狄倫宇宙的導聆人,除了馬世芳,不作第二人想。各章簡介:第一章:民謠詩人的養成與茁壯話說從頭,從狄倫早期幾張奠定當代民謠歌者「原型」的經典作品談起,並論及諾貝爾獎表彰詞所謂「偉大的美國歌謠傳統」,以及狄倫如何吸收消化庶民樂史,構成他作品的地基和樑柱。第二章:他揹起電吉他,改變了歷史狄倫在1965年擁抱搖滾,樂風丕變,短短13個月連續發行3張曠世鉅作,本章詳述「搖滾三部曲」的前兩張專輯《全數帶回家》(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和《六十一號公路重遊》(Highway 61 Revisited),並詳細解剖被譽為「史上最偉大搖滾單曲」的〈像一顆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第三章:狂飆年代的烈火與冷眼本章書寫「搖滾三部曲」壓軸的雙專輯《金髮疊金髮》(Blonde On Blonde),以及狄倫震古鑠今的1966世界巡演。第四章:詩人的熟成與蛻變從玄奧妙趣、深不可測的《地下室錄音帶》(The Basement Tapes)到素淡簡約的《約翰‧韋斯利‧哈汀》(John Wesley Harding),狄倫在六、七〇年代之交歸返鄉謠,直到1974年重回巡演舞台,再次點燃搖滾火力。第五章:心碎自傷之歌及其
流行音樂之王麥可.傑克森邁入成熟的蛻變之作令人困惑不已又難以自拔一張關於愛、慾望、接納與背叛的傳奇專輯「《危險之旅》跟瑪丹娜(Madonna)、惠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等流行歌手的作品大不相同。它的視角更具威脅性,也更為廣闊……如果說《危險之旅》算是流行專輯,那麼等於重新定義了流行音樂的界限。」──Joseph Vogel(美國作家、樂評家)麥可.傑克森從幼時便進入娛樂產業,一生充滿了傳奇。他在1983年發行的專輯《顫慄》(Thriller)創下史上銷量最高的紀錄,音樂生涯也攀上了高峰。出人意料的是,在橫掃無數座音樂大獎、名利雙收的同時,他的「危險之旅」才正要開始。《危險之旅》(Dangerous)是傑克森在1991年發行的錄音室專輯,他在這張專輯中深入挖掘了許多黑人音樂的可能性,大眾卻往往被關於他外貌與性向的傳言吸引,導致對這張專輯音樂的關注失焦,從而忽略了其中所隱含關於黑人音樂、性愛與種種反思等深層議題。本書作者蘇珊.法斯特從音樂、種族、性別、文化的角度,重新詮釋這張傑克森生涯中最神祕的專輯,深度剖析其中的種種謎團:◎〈即興〉(Jam)的旋律為何如此破碎?◎〈密愛〉(In the Closet)隱含了什麼性別隱喻?◎〈銘記時光〉(Remember the Time)當中有什麼黑白權利的表述?◎〈療癒世界〉(Heal the World)只是〈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的複製品嗎?◎〈黑或白〉(Black or White)MV中那支震驚五億人的「黑豹舞」有何涵義?《危險之旅》共收錄了十四首非常長的歌曲,當喇叭播放出傑克森這張嘔心瀝血的作品時,許多人卻是越聽越感到迷惑不解:突兀的碎玻璃聲音開場、長達一分鐘的冗長前奏、歌曲中穿插的童音、帶一點「東方味」的旋律、傑克森本人時而急促時而哽咽的唱腔……雖然這張專輯仍在當年拿下美國《告示牌》(Billboard)排行榜的冠軍,但仍因其非主流的音樂形式而備受批評。但是,如果我們把《危險之旅》視為一張概念專輯,一切就會合理許多。從這張唱片對於成年人的描繪,我們可以看出傑克森正努力面對一些沉重的負擔──政治、愛、慾望、誘惑、背叛、譴責,以及或許最重要的種族問題──這種方式在他先前的音樂之中前所未見,帶給我們一個更著重現實、也更陰鬱的世界。蘇珊.法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