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约翰·梅杰
约翰·梅杰曾属优良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 ||||||||||||||||||||||||||||||||||
|
本条目必须遵守维基百科生者传记方针。缺乏来源或来源不可靠的负面内容必须立即移除,尤其是可能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的内容。在移除这些资料时不受到回退不过三原则的规范。 如果您是本条目的主角,请参见关于您本人的条目及自传。如发现条目主角编辑条目时,请参见处理条目主角所作的编辑。 |
本条目与高风险主题在世人物传记相关,故适用高风险主题流程及相关规范。持续或严重抵触维基百科五大支柱或方针指引的编者可被管理员封锁或实施编辑限制。用户在编辑本页面前应先参阅高风险主题相关规范。 |
约翰·梅杰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政治家及领导人类的基础条目第五级。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新条目推荐
[编辑]以下内容由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移至
- 你知道谁曾接替玛格利特·希尔达·撒切尔成为英国首相吗? (大量修改:User:Haydenchoi)--无墓孤魂 06:48 2006年5月2日 (UTC)
优良条目候选
[编辑]以下内容由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移至
“官方”译名?
[编辑]英国驻华使领馆官方网站:链接 “1993年,英国首相约翰•梅杰废止了特定职务自动获得勋位的惯例”。—Msuker 2007年10月12日 (五) 12:26 (UTC)
我使用的“香港官方译名”没有错误,因为这是香港政府一向使用的译名。至于是否英国官方译名,我会在稍后交代我的看法。—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10月12日 (五) 15:29 (UTC)
并非只有香港使用,澳门也是,但是在那里不存在什么官方。写成“香港官方译名马卓安,澳门普遍也采用”显得太过繁琐。至于是否英国“官方”译名,请提供可查证资料证明联合王国驻华大使馆是错的,最好能证明违反了英国外交部的明确指示,谢谢。—Msuker 2007年10月12日 (五) 15:37 (UTC)
英国官方译名
[编辑]我在这方面不是专家,但的确听闻过殖民地部(后来的外交部)会制定中文官方译名表,为官员提供统一译名。简单来说,由于是官方发出,所以当然具官方地位。但是否唯一的官方版本,则有讨论空间,但我个人以为大陆政府使用的标准译名并不一定是英国的官方译名(因为未有听闻外交部会发放使用大陆标准译名的官方译名表)。
香港政府官员一向有汉化官方译名,这点不赘。至于英国官员方面,在中、英1972年正式建交以前,已一直有汉化官方译名,这点在与香港事务有关的官员上尤其明显(如殖民地大臣“薛伯勋爵”)。至于中、英在1972年建交前,或在建交后的一大段时间,不清楚英国政府有没有任何简体字文件,故汉化译名相信一直是唯一的官方译名。
而自1980年代以后,以至今日,中、英交往日繁,故英方亦渐有更多的机会刊印简体字文件。但与其说这些文件使用的不是英国官方译名,倒不如说这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标准译名。但由于既有的汉化译名仍然一直为英政府采用,故不能说没有官方地位。
至于英国政府在大陆为何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标准译名,有可能是因为迎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政策,又或者既有的官方译名在大陆地区使用比较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没有被英政府或撰稿的人地人士严格执行。无论如何,这都是值得讨论,寻找更多资料与文献,以找出英国官方译名的真正运作情况。
阁下没有听闻过英国官方译名,并不等如它一定不存在。所以如阁下对这个题目有兴趣,应先尝试加以考证,寻找资料,再下定论也不迟,盖阁下所提供的资料,只能证明英国官方译名以外有另一套译名法则被采用,但不能证明英国官方译名本身是错误的。
最后我察觉到的是,阁下提供的佐证网络资料,都是属于“.cn”的网域。我这里有一份来自英国外交部,并存寄于“.gov.uk”的政策性文件,内文使用的是汉化译名,可能有一点启示。—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10月12日 (五) 16:13 (UTC)
- 佐证是www.uk.cn,有问题吗?请看标题英国驻华使领馆,这个机构的“官方”性阁下想要质疑,只怕工程浩大。
- 英国殖民和外交一贯政策,是融合各地文化(曾有罗马情结的说法)。所以阁下所说迎合中国情况,完全在理,但是这恰恰证明了此类港源译名不具备“官方”性。连英国大使馆都不遵守的所谓“官方”,连英国大使馆都知道要尊重各地文化传统和习惯,却被一些说中文的中国人拿来要来强加给全世界所有中文使用者遵守,实在是可发一笑。
- 就编辑角度来说,要否定这种译名的官方性比证明要简单很多。
- 除非有英国外交部等英国驻华大使馆的上级机构的官方文件,说明此类港源译名的“官方”地位,否则显然不能证明英国驻华大使馆有“错误”。
- 如果不能证明英国驻华大使馆有错误,从其机构本身的官方性来说(大使级外交机构),则所有港源译名在中国大陆境内不具备官方性。
- 中国作为世界上使用中文的最主要区域之一,在中国不能称作“官方”的中文用法,显然不能称为世界范围内的中文官方译名。
- 能依次应对以上三个问题,才有理由在Wiki称这些译名是“中文官方译名”。不能证明,按照Wiki中立性不偏向和可查证原则,不应该号称“官方”、“正式”、“标准”。—Msuker 2007年10月12日 (五) 17:03 (UTC)
我想有一点就是在中、英有进一步交往以前,英国政府有制定汉化译名,即使在中、英建交以后,或者是香港主权移交以后,英国政府仍然有制定汉化译名(至少为香港地区而言)。这里就出现了大家对“官方”一词的诠释问题。需要留意的是,凡是官方的,都不一定只有一套官方标准,正如香港的官方语言有中文和英文两样。同理,“官方”的定义,大抵上是由政府制定并采行。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汉化译名是英国政府至少其中一种的官方译名。现时在大陆使用的也可能是官方译名的一种,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所应用的地区在语言上存有差别而造成,不过在大陆地区使用的译名明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制定,制定是否在英国政府则存有疑问。—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10月12日 (五) 17:14 (UTC)
优良条目重审
[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重审(最后修订版本)
约翰·梅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 (+)支持参考资料甚少,需要添加--围棋一级 (留言) 2009年7月20日 (一) 08:10 (UTC)
- (+)支持,几乎没有参考--达师—信访—工作报告—动员令 2009年7月21日 (二) 09:57 (UTC)
- (+)支持,同上诸君—ArikamaI:R4、M249、M1911,全部惹人不愉快,全部毁掉(ArikamaI的24小时运作通讯装置) 2009年7月23日 (四) 20:10 (UTC)
- (+)支持,追不上优良条目标准了。YunHuBuXi 2009年7月25日 (六) 06:22 (UTC)
- (=)中立,参考是太少了,但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是不是应该先要求追加一些参考,英文原文里有34条参考。—快龙到此一游 阁下有话请讲 2009年7月25日 (六) 08:37 (UTC)
- (+)支持,参考资料需要补充—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7月27日 (一) 12:54 (UTC)
- (+)支持 ,参考资料甚少 —Yym1997 (留言) 2009年7月28日 (二) 08:51 (UTC)
- (+)支持,同上。—LUFC~~Marching on Together 2009年7月28日 (二) 10:51 (UTC)
优良条目重审(第二次)
[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重审(最后修订版本)
���翰·梅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职业人物—政治人物,提名人:59.126.36.191 (留言)
- (=)中立:因为没有投票权利,但仍认为此条目,只有列出书目,参考资料只有一条,不适合当优良条目。--59.126.36.188 (留言) 2011年3月19日 (六) 03:50 (UTC)
- (+)支持:几乎没有参考。-- ★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1年3月19日 (六) 06:09 (UTC)
- (-)反对:参考贵精不贵多 --大英帝国万岁,大日本帝国万岁 (留言) 2011年3月21日 (一) 02:12 (UTC)
- (+)支持,缺乏参考文献,而且一些参考还需要格式化--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3月21日 (一) 03:57 (UTC)
优良条目重审(第三次)
[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重审(最后修订版本)
约翰·梅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职业人物 - 政治人物,提名人:茶壶(留言) 2012年6月1日 (五) 12:29 (UTC)
- 投票期:2012年6月1日 (五) 12:29 (UTC) 至 2012年6月8日 (五) 12:29 (UTC)
- (+)支持:提名人票。该条目参考资料不足,且书生的意见还未解决。--茶壶(留言) 2012年6月1日 (五) 12:29 (UTC)
- (+)支持: 参考资料严重不足。-- Rockphy ( 真菌 | 第三阶段!) 2012年6月3日 (日) 08:57 (UTC)
- (+)支持: 真的很难接受 Asiaworldcity(留言) 2012年6月4日 (一) 13:12 (UTC)
- (+)支持,参考资料问题。--CHEM.is.TRY 2012年6月6日 (三) 15:51 (UTC)
- (+)支持,参考资料完全不符合要求。--MakecatTalk 2012年6月11日 (一) 01:19 (UTC)
- (+)支持参考资料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6月13日 (三) 02:56 (UTC)
- (+)支持,来源、脚注极度不足且多红连。-An Macanese 2012年6月13日 (三) 04:03 (UTC)
优良条目重审(第四次)
[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重审(最后修订版本)
约翰·梅杰(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职业人物 - 政治人物,提名人:茶壶(留言) 2012年9月23日 (日) 05:06 (UTC)
- 投票期:2012年9月23日 (日) 05:06 (UTC) 至 2012年9月30日 (日) 05:06 (UTC)
- (+)支持:提名人票。该条目参考资料不足,第三次重审后,看过历史纪录后,没有更新,认为无法达到现今优良水平。--茶壶(留言) 2012年9月23日 (日) 05:06 (UTC)
- (+)支持:参考资料严重不足。——Langer Lee 2012年9月23日 (日) 05:17 (UTC)
- (+)支持:多数段落无注脚来源支持,许多参考来源为失效连结。--Alexchris(留言) 2012年9月23日 (日) 16:00 (UTC)
- (+)支持,同上。--CHEM.is.TRY 2012年9月27日 (四) 14:06 (UTC)
- (+)支持:来源不明确问题。—Ai6z83xl3g(留言) 2012年9月27日 (四) 14:10 (UTC)
- (+)支持:需要更新以跟上近来优良条目的素质。--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2012年9月29日 (六) 21:33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约翰·梅杰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number10.gov.uk/history-and-tour/prime-ministers-in-history/john-major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011051246/http://www.number10.gov.uk/history-and-tour/prime-ministers-in-history/john-major
- 向 http://www.johnmajor.co.uk/speeches1997.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10155002/http://www.johnmajor.co.uk/speeches1997.html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