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文藝復興

文出維基大典
十五世紀末,義大利諸邦國輿圖

文藝復興者,泰西移風易俗之舉也。始自十二世紀,迄及十七世紀,凡五百載又餘。夫西羅馬亡國以降,泰西諸國並立,比歲交侵,民不聊生,黔首襤服,將以出世,仰奉神明,文藝之事,遂無問津者。時,文教所存,在乎修道院,惟修士多假借神明之說,典籍之本意也曲矣,是以古聖之教,殆無所承。至若東羅馬大食,則文教大盛,遠勝西歐,史稱「西歐黑暗時期」。

迨十二、十三稘,商市日盛,庶民寖裕,教會出世之說,益不合宜,爰有所謂入世重人者。而義大利邦國林立,競相致富,乃首興焉;東秦既亡,學者紛離,而其往義國者眾矣,、秦之學遂復。

若夫泰西上古之學,重人而不重神,髣若之道,其所復見,大易世俗,民益賢。乃致土語詩文、藝術格致諸事興焉。會活字印刷之行,學論益盛,布及全歐,英吉利法蘭西普魯士斯賔蒲圖句等,咸有見焉。

復古學

黑暗時期之季,泰西始有大學,而所傳授者,多為神學。神學以外,則首言亞里士多德,蓋亞氏之學,息微久焉,猶幸阿拉伯人存之,遂能返乎歐洲,此可云古學之初究焉。及至佩脱拉克生,究古學者日多,而其人多重人,故得人文主義者之名。夫佩氏者,義大利佛羅倫斯人也,肇乎考據之學,不以《耶經》釋古,廣集古文殘稿,布學舉國,有若倡古文,由是文教復焉。

至若古學之復焉,始真理之求、復古文之原、興學舍之建、釋女子之困,遠鬼神、重人倫,可謂文藝復興之先也。

方言屬文

夫中古之世,多書通俗拉丁文,然其既不古雅、亦異乎語音,民多病之。迨古學復興,文人漸多,始有以方言入文者。蓋其同源古學,然古學為縱,直溯上古;方言為橫,諸國有異。義大利但丁之《神曲》,薄伽邱之《十日談》,英國莎士比亞之諸劇本、西班牙塞萬提斯之《唐吉訶德》、德意志馬丁路德之德文聖經等,咸為方言文學之表焉。由是諸國之文字漸成,乃至今日之貌。

興藝術

至若藝術之學,首重圖畫、雕刻、建築三事。中古之時,三者咸為教會所用,畫必神明、刻必教會、樓必高聳,以彰出世之意。迨十三世紀末,佛羅倫斯廣建樓宇,以為公用,風格始多,數百年間,名匠輩出,若拉斐爾、若米高安哲羅等。米氏亦業雕、畫之事,名作多甚,若大衛像、若《創世紀》,傳於今世。拉氏則兼業畫焉,尤以《雅典學派》《歡樂之仙女》等名世。

然則雕刻、圖畫之異乎中世者,何在?蓋為人焉。縱所刻所畫為神明者,是時之作,多顯人性,有天人合一之感,而中古之作,則遙不可及,高高在上,莊嚴有餘,慈憫不足。此間有名達文西者,三者兼舉,並精格致,博學多才,傳世之作,若《蒙羅麗莎之微笑》、《維特魯威人》,當可表率斯世焉。

重格致

遙想古希臘之時,探究好新之風大盛,由是格物致知者多甚,惜乎以後千年,無有繼焉。迨十三世紀,培根羅哲爾始復斯學,倡實驗之要,以究天地之理,窮萬物之本;並創致用之學,利乎蒼生,革乎世俗,興乎國運。爾後哥白尼伽利略諸士,立地動說,去教會天動之言,並力抗其逼害,格致遂益盛。至十七世紀,文藝復興雖息,格致之學不艾,啟蒙時代乃始。

結論

文藝復興,奠泰西當世之盛也。蓋泰西之民,因之風俗驟易,惟人是尚;自繇探賾,盡抒其見;廣立學舍,銳意學論,窮理究物。凡此三者,足以強國也已。爾後之働匠維新,蓋亦承之耳。

  • 陳衡哲著《歐洲文藝復興小史》
聲音動静,具錄於維基共享︰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