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音
此条目过于依赖第一手来源。 (2013年1月13日) |
懒音泛指口语中为了说话快速或省力,简化、合并一些音韵,从而偏离该词汇的原有正确发音的现象。[来源请求]比如英语making是标准音,说话或唱歌却会变成makin';粤语“猛”正确发音是maang5,但懒音变成maan5。英语和粤语说懒音时,[ŋ]都成了[n]。依此定义,可以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不同程度“懒音”化现象。[来源请求]
网络流行后,也有为了少打几个字而将两个字音合并的例子,比如将“这样”简化成“酱”。[来源请求]
对“懒音”一词的质疑
[编辑]方世豪和李家豪指出,“懒音”一词带贬义,有道德批判成分。在传统语境里,“懒”与“勤”相对,是贬义的。如果懒音的形成和个人责任无关的话,这种称呼便是歧视。因为这些人未必因为“懒”才将这些字音相混,有可能是从来没有人教他们如何分辨这些不同的发音部位及教导正确的发音方法。[1][2]此外,在粤语正音运动中,香港人口来源组成等因素常常被忽视,故亦有人质疑这种说法带有沙文主义色彩,主张代之以“简读”等比较中立的名称。[3]
汉语
[编辑]官话
[编辑]- 北京话有音变儿化的“儿懒音”现象,声母为zh、ch、sh、r(亦即卷舌音)的音节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儿化,如:
- 顺治门→顺儿门,
- 盘缠钱→盘儿钱,
- 图书馆→图儿馆,
- 羊肉胡同→羊儿胡同。[4]
- 北京话语流中“什么”中的“么”元音发生脱落,并入“什”当中,并使en变成一个鼻化的[ə̃],发音变成了[ʂə̃m]。[来源请求]
- 另外,现代北京话有一些两个音节合为一个音节的弱化现象,如“们”的韵母脱落成为-m词缀[5],如
- 我们(women) → wom
- 你们(nimen) → nim
- 还有“豆腐”的“腐”
- 豆腐(dou fu) → douf
- 北京官话中轻声用量多于台湾官话。[6]例:
- “屁股”(pì gǔ→pì gu),音同“僻故”(pì gǔ→pì gu)。
- 台湾官话有以下现象:[6]
- zh-、ch-、sh-声母变读z-、c-、s-声母。例:“山”(shān)读如“三”(sān)。
- f-声母变读hu-声母。例:“饭”(fàn)读如“换”(huàn)。
- l-、n-声母混淆。例:“兰”(lán)读如“难”(nán)。
- -en、-in与-eng、-ing韵母混淆。例:“心”(xīn)读如“星”(xīng)。
客家语
[编辑]客家语各地方言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有“懒音”现象。[来源请求]这里以广东客家语-粤东片四县腔为说明:
- 来去(开始行动):主要是去的意思,客语四县腔发音(loi hi),loi是饶舌音,hi是气喉音,一般口语上会将loi hi念成loii。客家话在句尾加上叹词、虚词,显现客家语的生动、贴切。[来去(开始行动)]后方会加上(o)的助词,loi hi o 也会说成loiio。
- 无爱mo oi:念法系[mɔ ɔi̯],客语四县腔常被念成[mɔi̯]。
- 分佢=分其:给予他、给他,正确发音是[pʊn ki](国际拼音phun ki),客语四县腔常被念成[pi](国际拼音phi),就是[畀]的古音。
吴语
[编辑]- 打党不分:主要就是以“打”(an) 为代表的这类字,和以“党”(aon) 为代表的这类字*,它们的韵母是不一样的。具体发音区别基本上是这样的:发an的时候,嘴巴张得比较大,发音比较靠前,有些地方,比如无锡甚至接近普通话an的发音;而aon发音比较靠后,特别是宁波,接近英国英语long里面的ong的发音,而其他地区多接近美国英语的这个发音。 最近打党这两类字的区别现在许多地方已经模糊了。比较常用的字里面的区别是 an/aon:张/赃、蚌/帮、场/尝、常长/上、厂/唱。基本上还是aon的字比较多。
- 袜麦不分:跟an和aon的区分类似,传统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区分“麦”、“袜”这两组入声。 吴拼以aeh和ah分别表示这两组音,对于这两组读音已经合并的地区,可以就用ah。以苏州话为例,“袜”读maeh,而“麦”读mah。ah里头的a读音近似单韵母a里头的a,而aeh里面的ae读音近似汉语拼音-an-里面的a。
- 晏安不分:适用于苏南上海和浙江部分地区。易错字正确发音如下:[来源请求]
汉字 | 吴语音 | 例字 |
晏 | ae | 攀、盼、删 |
安 | oe | 参、惨、堪、砍、刊、侃、陕、栓 |
- 司书不分:在一些吴语中,比如中派和新派上海话,读音上“斯”=“书”,发生了“书”并入“斯”的过程。在普通话里,这两组字读音是有区别的,在很多吴语中也是。有些吴语则是把“书”并入了“虚”中,即“书”=“虚”,如江阴话。这里要讲的所谓“斯书”之分就是指以“斯”、“书”为代表的这两类字的区别。是以苏州话和老派上海话为蓝本的,区分这两组字的方法,即立足于这两组字韵母的不同。 “斯”这类字的发音,跟普通话一样,韵母是吴语拼音的y,没有韵母一样。 “书”的韵母用吴语拼音表示就是yu,是y的圆��音。先发“斯”,然后慢慢把嘴唇收拢,就是“书”的音。[来源请求]
原音 | 懒化音 |
---|---|
不晓得 | 覅得 |
不好过 | 孬(fao)过 |
粤语
[编辑]粤语懒音指的是粤语语音的内部规律中的流变。粤语懒音普遍出现在声母、韵母上,而也有部分的懒音出现在复杂的辅音、声调当中。[7][8]
目前粤语的主要懒音有:
- ng鼻音脱落
- 因为使用鼻音[ŋ]发音比较用力,声母ng的脱落在香港地区较为普遍。
- 声母弱化
- 如佢(keoi5/kêu5)被发成heoi5/hêu5、踩(cai2/chai2)被发成yai2、烟/韧(yin1)被发成in1/ngin1
- 韵尾-ng与-n和-k与-t不分
- 很多人能辨别并准确发出-ng和-n、-k和-t这两组韵尾,但也有不少人分不清,并一律读成-n、-t韵尾。亦有很多人知道两音的分别,但认为-ng和-k的发音太费力,因此改发-n和-t音。如果错误地把舌尖翘起,放在门牙的背面,-ng和-k就会变成-n和-t的音值。
- 韵母ng变成m
- 粤语中发m音的汉字仅有‘唔’一字,其他字如五、吴、误等一并从ng音。现在有不少的人把ng韵母音和m韵母音混同。
- 高平调55与高降调53不分
- 粤语第一声(阴平55/53)分为高平调55(与普通话第一声[阴平55]相同)和高降调53(与普通话第四声[去声51]相似)。一般来说,除了老年层和吟诗场合,现在人们读阴平调时一律读成高平,所以声调系统只剩下九调。中山大学中文系谭步云博士认为广州话有高平变调和两个阴平调,香港话一般只有高平变调。[来源请求]两者在香港基本上已经二合为一。
闽语
[编辑]福州话
[编辑]福州话的懒音现象主要在于:
- 以“N”和“L”的字母发音的字词无法区分。
- 现时年轻人鼻音消失Ng,但少数,如我“Nguai33”会读作“uai33”。
泉漳方言
[编辑]泉漳方言的懒音现象主要在于:[来源请求]
- “电tiān”,但现代许多人读“tēn”。另外如“先sian”亦变成“sen”,“热jia̍t”变成“le̍t”。有人认为可能受日语影响。但更大可能是介音[i]不明显,导致发音时简略而成。
- “互人hōo lâng”及“去互人khì hōo lâng”,闽南语常被简化而念成“hőng”及“khiőng”的音
- “佗位tó-uī”常被念成“tuē、tueh”
- “无爱 bô ài”常被念成[buài]
- “无法度 bô-huat-tōo”在某些地方会被念成[bua̋t-tōo]
许多泉漳方言拼写法中仍维持旧有拼写法,而不记录懒音后的新音,如白话字。
英语
[编辑]英语中懒音有一部分是因为互联网的产生而大量繁衍的。如最常见的“What's up?”演变成“Wazzup?”。又例如:“How about ...?” -> “How 'bout ...?”
今天英国标准英语里大量的[ə],其实就是把几百年来流传的懒音定为单词的标准发音。term、girl、turn、work的发音本来正如其拼法,在中古英语中读作[term]、[ɡirl]、[turn]、[work],可是懒音的读法就成为[təːm]、[ɡəːl]、[təːn]、[wəːk],现代英国英语不属于懒音。
德语
[编辑]- “Wie geht es?”日常生活中一般是Wie geht's?
- “Ich habe es ...” → “Ich hab's ...”
- “Ich habe einen ...” → “Ich hab nen ...”
- “Es war darin”. → “Es war drin.”
- “Wir sehen uns morgen.” → “Wir sehn uns morgen.”
问句中,du被吞掉,加强动词结尾辅音。
- “Bist Du zu Hause?” → “Biste zu Hause?”
- “Was machst Du da?” → “Was machste da?”
其它
- “Tschüss” → “Tschö”
注释
[编辑]- ^ http://www.hkshp.org/humanities/ph147-02.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懒音的对错,方世豪(香港人文哲学会会长)
- ^ Team, Discuz! Team and Comsenz UI. 「懶音」批判. 香港本土文学大笪地 Hong Kong Literature Platform. [202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9).
- ^ Team, Discuz! Team and Comsenz UI. 北马福建话的简读(也称“懒”音) - 中文书虫 - 佳礼资讯网 -. 佳礼网. [202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6).
- ^ 北京话儿化的形态句法功能. 中国知网. [2022-03-10].
- ^ 叶蜚声、徐通锵. 語言學概論(修訂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 ^ 6.0 6.1 Kubler, Cornelius C. Intermediate Spoken Chinese: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Fluency in Spoken Mandarin (Downloadable Audio Included). Tuttle Publishing. 2016-02-03: 15 [2020-09-16]. ISBN 978-1-4629-154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6) (英语).
- ^ 【The Ninth LSHK Workshop on Cantonese (WOC-9)/香港語言學學會第九屆粵語討論會】・懶音可正? (PDF). [2019-07-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7-24).
- ^ 香港人常見粵語發音問題 (PDF). [2022-03-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2-24).
- ^ 再探討香港粵語聲母/n-/、/l-/不分/Reanalysis of Initial Merger of /n-/ and /l-/ in Hong Kong Cantonese (PDF). [2022-03-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