鰐
外观
參見:鳄
|
跨語言
[编辑]漢字
[编辑]鰐(魚部+9畫,共20畫,倉頡碼:弓火口口尸(NFRRS),部件組合:⿰魚咢)
參考資料
[编辑]- 康熙字典:第1475页第1字
- 大漢和辭典:第46337字
- 大字源:第2006页第28字
- 漢語大字典:第7卷第4701页第18字
- 辭海:第1530頁第1行第1字
- 宋本廣韻:第507页第3字
- 萬國碼:U+9C10
編碼
[编辑]“鰐”的Unihan資料 | |
---|---|
|
漢語
[编辑]字源
[编辑]上古漢語 | |
---|---|
斥 | *ŋ̊ʰjaːɡs, *ŋ̊ʰjaːɡ |
訴 | *sŋaːɡs |
泝 | *sŋaːɡs |
愬 | *sŋaːɡs, *sŋreːɡ |
遡 | *sŋaːɡs |
塑 | *sŋaːɡs |
溯 | *sŋaːɡs |
遻 | *ŋaːɡs |
柝 | *tŋ̊ʰaːɡ |
鶚 | *ŋaːɡ |
諤 | *ŋaːɡ |
齶 | *ŋaːɡ |
鍔 | *ŋaːɡ |
遌 | *ŋaːɡ |
崿 | *ŋaːɡ |
偔 | *ŋaːɡ |
堮 | *ŋaːɡ |
湂 | *ŋaːɡ |
鱷 | *ŋaːɡ |
噩 | *ŋaːɡ |
咢 | *ŋaːɡ |
鑩 | *ŋaːɡ |
鄂 | *ŋaːɡ |
鰐 | *ŋaːɡ |
萼 | *ŋaːɡ |
愕 | *ŋaːɡ |
顎 | *ŋaːɡ |
朔 | *sŋraːɡ |
槊 | *sraːwɢ |
蒴 | *sraːwɢ |
坼 | *tŋ̊ʰraːɡ |
拆 | *tŋ̊ʰraːɡ |
逆 | *ŋraɡ |
屰 | *ŋraɡ |
縌 | *ŋraɡ |
蝷 | *reːɡ |
釋義
[编辑]關於「鰐」的發音和釋義,請見「鱷」。 (此字是「鱷」的簡化字。) |
日語
[编辑]鰐 | |
鱷 |
漢字
[编辑]鰐
讀音
[编辑]複合詞
[编辑]詞源
[编辑]詞中漢字 |
---|
鰐 |
わに 表外字 |
訓讀 |
源自上古日語。演變不確定。在《古事記》中以含糊的方式出現,指的是一種海洋生物(可能是鯊魚[1] 或鱷魚)。「鱷魚」的意思在《和名類聚抄》(938)中首次出現,當中清楚有清楚的描述:「四足如烏龜,有三尺口和尖銳的牙齒」。
關於這個詞的起源有許多理論,例如 鬼 (oni) 的音變,或者 海主 (watanushi, “海怪,海神”) 的簡稱等等。
發音
[编辑]名詞
[编辑]- ワニ: 鱷魚
- 1999年10月17日, “クロコダイラス [Crocodilus]”, 出自 Booster 5, Konami:
- 知恵を持ちさらに狂暴化したワニ。かたいうろこで攻撃をはじく。
- Chie o mochi sara ni kyōbōka shita wani. Katai uroko de kōgeki o hajiku.
- 瘋狂的鱷魚,實際上很有智慧。他用堅硬的鱗片擊退攻擊。
- 知恵を持ちさらに狂暴化したワニ。かたいうろこで攻撃をはじく。
- (棄用) 鯊魚或其他大型危險魚類
用法說明
[编辑]與許多生物體的名字一樣,這個詞通常用片假名拼寫,尤其是在生物學環境中,寫作ワニ。
派生詞彙
[编辑]派生詞
- 鰐の口 (wani no kuchi):「鱷魚嘴」 → 極度危險的地方或情況
- 鰐口 (waniguchi):鱷魚的嘴; 可怕的謠言; 嘴巴很大的人; 一個寬大的青銅鐘,用繩子敲響,掛在神龕上;日式馬鞍的一部分;(俚語) 女性生殖器;(俚語) 零錢包
- 鰐口草 (waniguchisō):百合科多年生植物,可能與黃精屬(Polygonatum)有關
- 鰐鮫 (wanizame):鱷魚;鯊魚或其他大型危險魚類
- 鰐千鳥 (wanichidori):埃及鴴(Pluvianus aegyptius)
- 鰐足 (waniashi):膝蓋外翻、羅圈腿
- 鰐皮 (wanigawa):鱷魚皮
- 鰐鱶 (wanibuka):鱷魚;鯊魚或其他大型危險魚類
- 白鰐 (shirowani):沙虎鯊(Carcharias taurus)
- 大鰐鮫 (ōwanizame):兇猛砂錐齒鯊(Odontaspis ferox)
- 水鰐 (mizuwani):糙齒鯊(Pseudocarcharias kamoharai)
熟語
[编辑]熟語
- 鰐の口を逃れる (wani no kuchi o nogareru):「逃離鱷魚的嘴」 → 逃離極度危險的地方或情況
參考資料
[编辑]朝鮮語
[编辑]漢字
[编辑]鰐 (ak) (韓字 악, 修正式:ak, 馬科恩-賴肖爾式:ak, 耶鲁式: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