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
R.E.M. | |
---|---|
組合 | |
音樂類型 | 另類搖滾 校園搖滾 噪響流行樂 民間搖滾 |
出道地點 | 美國喬治亞州雅典 |
活躍年代 | 1980年-2011年 |
唱片公司 | Hib-Tone, I.R.S. 唱片, 華納兄弟唱片 |
網站 | www.remhq.com |
相關團體 | Automatic Baby The Baseball Project Hindu Love Gods The Minus 5 Tuatara |
現任成員 | |
麥可·史戴普 彼得·巴克 邁可·米爾斯 比爾·貝里 |
R.E.M.是一支於1980年組建於美國的另類搖滾樂團。樂團的原成員有麥可·史戴普(主唱)、彼得·巴克(吉他手)、邁可·米爾斯(貝司手)和比爾·貝里(鼓手)。R.E.M.是首批紅起來的另類搖滾樂團。他們最先吸引大家注意的是吉他手彼得的吉他音色,帶有一種急速變奏的吉他風格,以及主唱史戴普迷濛的歌詞和唱腔。R.E.M.於1981年由獨立廠牌Hib-Tone出版了第一支單曲「Radio Free Europe」。接下來的1982年樂隊出版了首張EP「Chronic Town」,這是樂隊第一份由I.R.S.唱片出版的作品。1983年,樂隊出版了廣受好評的處子專輯「Murmur」,並且樂隊通過接下來幾年的作品,固定的巡演以及大學電台的大力支持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地位。隨著幾年的地下的成功,樂隊用單曲「The One I Love」贏得了主流的成功。1988年,樂隊轉簽約華納兄弟唱片,並開始涉及政治以及環境問題。
90年代初,另類搖滾正經歷著在主流群體上的廣泛成功之時,R.E.M.被認為是這種音樂類型的先鋒,並且出版了他們最成功的兩張專輯,「Out of Time」(1991)和「Automatic for the People」(1992)。但是這兩張專輯卻偏離了樂隊成立之初的風格。R.E.M.1994年的專輯「Monster」,是一張回歸搖滾本質的作品。接下來,樂隊展開了6年來的首度巡演以宣傳這張專輯,但卻被3位成員的傷病所打斷。1996年,樂隊與華納兄弟唱片續約,並創造了高達8000萬美元的天價費用,創造了轟動一時的歷史記錄。下年,樂隊成員比爾·貝里離開了樂隊,只剩下巴克, 米爾斯和史戴普三人繼續維持樂隊。經過一些音樂風格上的改變,樂團接下來的十年在評論和商業上的成就好壞參半。2007年,樂隊入選了搖滾名人堂。R.E.M.於2011年九月友好地解散,並在他們的網站上宣佈了分開的消息。
歷史
[編輯]組建:1980-1981
[編輯]1980年一月,麥可·史戴普在喬治亞州雅典一家唱片店裡遇到了彼得·巴克,而彼得·巴克正是在這裡工作。他們隨後發現他們擁有同樣的音樂口味,特別喜歡的是朋克搖滾和原形朋克的藝人,像帕蒂·史密斯, 電視樂團(Television)和地下絲絨。史戴普說:「最後的結果是我買了所有巴克收藏的唱片。」史戴普和巴克不久就遇到了樂隊的另兩位成員,喬治亞大學的學生邁可·米爾斯和比爾·貝里,這兩人從高中就開始玩音樂。這四人答應了一起合作一些歌曲。史戴普不久後評論說:「我們背後從沒有過一絲宏圖。」這支仍然沒有名字的樂團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來排練,並在1980年的4月5號在喬治亞州雅典聖公會教會裡一個朋友的生日派對上進行了首次演出。在考慮了諸如「Twisted Kites」、「Cans of Piss」以及「Negro Wives」等樂隊名字後,史戴普不經意地從一本字典上選擇了一個名字:R.E.M.(快速動眼睡眠)作為樂團名稱。
樂隊成員最後終於決定輟學以發展樂隊事業。他們找了一位經紀人傑費遜·霍爾特(Jefferson Holt),一位唱片店的擁有者,並且深深地被R.E.M.在他的家鄉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的一場表演所吸引,最後他搬去了雅典。R.E.M.基本上是立即就在雅典和周邊區域獲得了成功;樂隊逐漸吸引了大批人群來看表演,甚至導致了一些「雅典音樂現場」的指責。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R.E.M.在美國的南部進行了巡演。巡演過程非常的辛苦,因為當時幾乎還沒有進行巡演的另類搖滾樂團。樂隊只能乘坐一輛又老又舊的藍色麵包車,並且靠每天發放的2美元食物津貼為生。
在1981年夏天的整個期間,R.E.M.在位於北卡羅萊納州溫斯頓-賽倫的製作人米奇·伊斯特(Mitch Easter)的Drive-In錄音室里錄製了他們的首支單曲「Radio Free Europe」。這支單曲由當地的獨立廠牌Hib-Tone限量出版發行1000張,並迅速被賣完。儘��它是限量發行的,這支單曲卻獲得了好評,並被《紐約時報》評選被年度十佳單曲之一。
I.R.S.唱片以及邪氣的成功:1982–1986
[編輯]R.E.M.與米奇·伊斯特在1981年10月錄製了EP「Chronic Town」,並計劃在一個叫Dasht Hopes的新的獨立廠牌發行。然而,I.R.S.唱片獲得了樂隊已經發行數月的與Easter錄製的首張Demo。樂隊因為比較中意I.R.S.,因此拒絕了主流廠牌RCA唱片的優厚待遇。1982年5月,樂隊得到了I.R.S.的一紙合約。同年的8月份,I.R.S.發行了Chronic Town,作為其首個美國出版的作品。對這張EP,NME做了積極的評價,並稱讚其有種神秘的氣息,「聽上去很真實,能聽到如此自然、靈巧的音樂很棒」。
I.R.S.唱片最先為R.E.M.找了製作人史蒂芬·海牙(Stephen Hague)來錄製他們的處子專輯。海牙非常注重於對技術的完善,給樂隊留下了惡劣的印象,因此樂隊成員要求公司讓他們與伊斯特錄製專輯。I.R.S.同意錄製一些Demo作品,並允許樂隊返回北卡羅萊納州與伊斯特和他的搭檔唐·迪克森(Don Dixon)錄製歌曲「Pilgrimage」。在聽了這首歌后,I.R.S.便同意了樂隊與伊斯特和唐·迪克森錄製專輯。因為與海牙不好的合作經歷,樂隊錄製這張專輯經過了很多的「否定」,拒絕在音樂中加入一些陳爛的元素,例如吉他獨奏或當時流行的合成器,為的是給音樂一種超越時代而永恆的感覺。最後完整的專輯,《Murmur》,在其出版的1983年獲得了好評,《滾石》雜誌還把它評為「年度專輯」之一。專輯在告示牌專輯榜上達到了第36位。重錄的單曲「Radio Free Europe」是專輯的首發單曲,在1983年的Billboard單曲榜上達到了第78位。雖然得到了眾多媒體的好評,但《Murmur》最終只賣出了20萬張,並未達到I.R.S.的老闆傑·博貝格(Jay Boberg)的預期。
1983年10月,R.E.M.首次在國家電視台上露臉是在節目「Late Night with David Letterman」上,並在節目上表演了一首未命名的歌曲。這首歌實際上叫做「So. Central Rain (I'm Sorry)」,最終成為了樂隊的第二張專輯的首發單曲。樂隊的第二張專輯《Reckoning》(1984),仍然是與伊斯特和迪克森一起製作的。這張專輯再一次獲得了好評,NME的Mat Snow寫到:「《Reckoning》鞏固了R.E.M. 作為這個星球上最棒樂團的地位。」1983年末,樂隊開始籌備首次歐洲巡演。令人驚訝的是,《Reckoning》在美國專輯榜上最高達到了第27位的位置——一個在那個時候校園搖滾樂團不尋常的高排位。由於在英國發行得極少,導致了在英國最高只取得了第91位的成績。
樂隊的第三張專輯,《Fables of the Reconstruction》(1985),樂隊改變了方向。這次,樂隊選擇了和製作人喬·博伊德(Joe Boyd)合作,並在英國錄製專輯。喬·博伊德曾與費爾波特公約樂團(Fairport Convention),尼克·德瑞克(Nick Drake)等藝人合作。錄製的過程意想不到的艱難:嚴酷的寒冬以及食物的缺乏;這種情況令樂隊到了崩潰的邊緣。這種沮喪的情緒為專輯本身奠定了基調。此時,史戴普開始創作「南方神話」(Southern mythology)模式的歌詞。根據1985的一次採訪,史戴普說他是受到了「整個靈感源自一位老人坐在火堆邊,為孫子們講述傳奇與寓言」的啟發。《Fables of the Reconstruction》成為了由I.R.S.出版的R.E.M.唱片中在美國賣得最好的專輯。然而,專輯在歐洲的變現並不怎麼好,得到的評價也是多種,一些評論甚至說它是一張「沉悶的,差勁的作品」。由於與先前的作品相比甚遠,《Fables of the Reconstruction》裡的單曲幾乎被主流的電台所忽略。與此同時,I.R.S.唱片越來越對樂隊「不願意」獲得主流的成功而感到很失望。
第四張專輯,樂隊選擇了約翰·麥倫坎普的製作人唐·格曼(Don Gehman)。結果《Lifes Rich Pageant》成功地將史戴普的聲音擺在了音樂之前。在一次1986年《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的採訪中,彼得·巴克提到,「邁可爾幹得越來越出色了,並且也對唱歌越來越自信。我想那是因為它把聲音展示出來的原因。」這張專輯顯然超越了《Fables of the Reconstruction》的銷量,並最高在Billboard專輯榜上達到了第21的位置。單曲「Fall on Me」也得到了商業電台的支持。這張專輯是樂隊首張被認證為金唱片的專輯,賣出了50多萬張。當時,美國學院電台仍然是R.E.M.的主要支持者,樂隊也開始在主流搖滾樂壇上打榜。但是,樂隊仍然遭到了Top 40 radio的冷待。在《Lifes Rich Pageant》取得了成功之後,I.R.S.出版了樂隊B-sides和未出版歌曲的合集《Dead Letter Office》(1987)。其後,I.R.S.編輯了R.E.M.的音樂視頻,並出版了樂隊的首張錄影作品,《Succumbs》。
突破性的成功:1987–1993
[編輯]Don Gehman因故無法製作R.E.M.的第五張專輯,並建議樂隊與斯科特·利特(Scott Litt)合作。斯科特·利特將會參加樂隊接下來的五張專輯的製作。樂隊的第五張專輯《Document》(1987)的顯著特徵是史戴普相當開放的有關政治的歌詞,特別體現在「Welcome To the Occupation」和「Exhuming McCarthy」等歌曲中。這些歌曲是對20世紀80年代下雷根總統時期的美國保守政治的反應。《紐約時報》的喬恩·帕爾勒斯(Jon Pareles)寫道:「《Document》既顯得自信,又顯得挑釁。如果R.E.M.打算獲得大量的人氣,那麼這張專輯就決定了樂隊將以自己的方式達到。」《Document》是R.E.M.的一張突破性的專輯,專輯的首支單曲「The One I Love」在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榜單上都達到了前20位。到1988年2月為止,專輯賣破一百萬張,成為樂隊的首張破百萬的專輯。鑑於樂隊的突破性成功,1987年12月份的《滾石》雜誌封面上,樂隊被評選為「美國最佳搖滾樂團」。
由於專輯在美國本土之外並未取得理想的成績,R.E.M.合同到期後便離開了I.R.S.唱片,並轉簽主流大廠牌華納兄弟唱片。1988年,I.R.S.出版了精選集《Eponymous》,包含了樂隊大多數的單曲以及珍貴錄音。1988年,樂隊出版了簽約華納兄弟後的首張唱片,《Green》(1988),展示了樂隊對聲音的實驗。專輯的首單「Stand」是一隻歡快的歌曲,而包含了更多政治材料的歌曲,如回歸搖滾本質的「Orange Crush」以及「World Leader Pretend」,則分別指向了越南戰爭以及冷戰。《Green》在世界範圍內賣出了400萬張拷貝。為了宣傳專輯,樂隊展開了樂隊歷史上最大最具觀賞性的巡演。巡演上,樂隊還在舞台上播放了藝術類的電影。在《Green》巡演後,樂隊非官方地宣布決定下年將休息一年,這是樂隊職業生涯的首次較大的中斷。
R.E.M.於90年代中期重聚,錄製其第七張專輯,《Out of Time》。與以前專輯不同的是,這次樂隊成員用不同以往的非傳統搖滾樂器像曼陀鈴、風琴以及原聲吉他等錄製專輯。專輯於1991年3月發行,這是樂隊首張在英美兩地的排行榜上皆奪魁的專輯。專輯光在美國本土就賣出了420萬張拷貝,直到1996年已在全世界範圍內賣出了1200萬張。「Losing My Religion」是專輯的最熱門單曲,每天輪換在電台播放,MV也在MTV上播個不停。「Losing My Religion」是樂隊在美國排行榜告示牌雜誌上獲得最高名次的歌曲,達到了第四位。「我們的生涯中很少有改變一生的大事,因為我們的生涯過得很平緩。」米爾斯幾年後如是說。「如果你想談論 生活的改變,我想『Losing My Religion』就是最好的表達。」專輯的第二支單曲「Shiny Happy People」(專輯中三首與樂隊The B-52's的Kate Pierson合作的歌之一)也是一首熱門單曲,在美國達到了第十位,在英國達到了第六位。 樂隊憑藉《Out of Time》在當年的葛萊美獎上獲得了7項提名,成為當年提名最多的藝人,可謂風光一時無二。最終,樂隊獲得了三項獎項:最佳另類搖滾專輯,最佳音樂錄影帶(Losing My Religion),以及最佳和聲流行獎。R.E.M.沒有為專輯展開巡演,而是做了幾場簡短的表演,包括一次在MTV Unplugged的演出。
R.E.M.在休息了幾個月後,於1991年的末尾回到錄音室錄製下一張專輯。1992年末,樂隊出版了《Automatic for the People》。在《Out of Time》的較軟風格下,樂隊本想做一張風格更搖滾更硬的專輯出來,但《Automatic for the People》「似乎朝著這個方向令人煩惱地慢慢蠕動」(據Melody Maker)。這張專輯的主題是「遺失」與「哀悼」,這樣做是被「感覺……年近30歲了」所激發,巴克說。專輯裡的有幾首歌是與齊柏林飛船的前貝司手約翰·保羅·瓊斯 (John Paul Jones)合作的。被大多數評論(也包括巴克和米爾斯)認為的是樂隊最棒的專輯,《Automatic for the People》分別在英國和美國達到了排行榜的第一位,並產生了「Drive」,「Man on the Moon」和「Everybody Hurts」三首熱門單曲。最終專輯在世界範圍內賣出了1000萬張。與上張專輯一樣,這次也沒有巡演來宣傳這張專輯。考慮到樂隊沒有巡演,綜合史戴普的身體原因,外界竟然產生了史戴普垂死以及HIV帶原的謠言,並最終被樂隊強烈地否定了。
《Monster》和《New Adventuresin Hi-Fi》:1994-1996
[編輯]在樂隊連續地出版了兩張慢節奏的專輯後,R.E.M.在1994年出版了專輯《Monster》,據巴克說,這是一張「搖滾」唱片,搖滾兩字帶有引號。相對於以前的專輯,《Monster》這張專輯更多地包含了扭曲的吉他音色,最小限度的配音,還有點70年代華麗搖滾的嘗試。與《Out of Time》一樣的是,《Monster》在英美兩地的排行榜上都達到了第一名。在世界範圍內,專輯共售出900萬張左右。雖然《Monster》裡所有的單曲都在英國排行榜上達到了前30位,但在美國的排行榜上,只有單曲"What's the Frequency, Kenneth?"和"Bang and Blame"衝上了前40名,也是樂隊最後的美國TOP40單曲了。
1995年1月,樂隊發起了六年來的第一次巡演。巡演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但期間的過程對於樂隊來說卻充滿了艱辛。3月1號,在瑞士洛桑的一場演出上,Berry摔倒在了舞台上。據透露,Berry患上了腦部動脈瘤。他馬上就進行了手術,用了近一個月才完全康復。貝里的動脈瘤只是樂隊成員在"Monster"巡演上一系列健康問題暴發的開始。7月,米爾斯進行了一場開腹手術,來移除其體內的腸道粘著;一個月後,史戴普因為疝氣的原因進行了一場緊急的手術。儘管有一大堆的問題,樂隊還是在巡演的路上就為下帳新專輯寫了大量的新歌。樂隊帶著八首新歌,在巡演上進行了表演,並將其作為了新專輯的基本元素。
1996年,R.E.M.與華納兄弟唱片公司續約,並簽下8000萬美元的合同,在當時創下了歷史最貴合同記錄,轟動一時。同年,樂隊推出了新專輯《New Adventures in Hi-Fi》,並在美國榜取得了第二,英國榜第一。專輯500萬的銷量顛覆了樂隊前幾年的商業運氣。《時代》雜誌的寫手克里斯多福·約翰·法利( Christopher John Farley)評論道,專輯的銷量下滑意味著另類搖滾的商業號召力正急劇下滑。同年,R.E.M.解僱了經紀人傑弗遜·霍爾特,原因據說是其在雅典的樂隊辦公室里進行性騷擾。樂隊的律師布提·唐斯(Bertis Downs)接替了他的位置。
Berry的離開和《Up》:1997–2000
[編輯]1997年4月,樂隊在Buck位於夏威夷考艾島的假日住宅重聚,著手為新專輯錄製demo。這次,樂隊尋思著徹底顛覆以往的風格,打算將鼓點和打擊樂進行實驗性的混合。本來錄製工作即將在10月份展開,Berry卻決定離開樂隊。這是他在思考了幾個月並和Downs以及Mills討論過後做出的決定。Berry告訴他的隊友,如果一旦他離開,樂隊就要解散的話,他會決定不退出。最後,史戴普、Mills和Buck尊重了他的決定,並決定將樂隊以「三人形式」繼續維持下去。1997年10月,Berry向公眾宣布了他離開R.E.M.樂隊的決定。Berry向媒體說:「我只是不再像最初那樣對這份職業那麼充滿熱情了……這份職業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但我準備重新做回普通人,我想我可能不會再成為一名流行明星了。」史戴普也承認,在失去了樂隊創始之初的重要成員,樂隊將會不同:「我,Mike以及Peter,作為R.E.M.,我們還是那個R.E.M.嗎?我想一隻三條腿的狗也還是一隻狗吧,只不過它必須得學著不一樣地奔跑。」
因為Berry的離開,樂隊取消了預定的專輯錄製工作。「沒有了Berry,一切都不同了,我感到很困惑」,Mills過後說到。「我們並不確定我們應該做什麼。沒有了鼓手,我們連排練都搞不成。」98年2月,樂隊在舊金山的Toast錄音室重新開始了工作。樂隊結束了與Scott Litt長達數十年的合作,並雇了Pat McCarthy來製作專輯。Nigel Godrich被選為了製作人助理,樂隊還將前Screaming Trees樂隊成員Barrett Martin以及Beck的巡演鼓手Joey Waronker招入髦下。錄製過程充滿艱辛,甚至一度將樂隊推向解散的邊緣。Bertis Downs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會議上樂隊成員之間解決了各自的矛盾,並同意作為一個團體繼續走下去。發行了首支單曲「Daysleeper」後,《Up》輔以發行便在英美兩地奪得了前十名的成績。然而,同樂隊以前的成績比起來,這次樂隊卻慘遭滑鐵盧,專輯在美國只賣掉了90萬張,世界範圍內也不過賣掉了200萬張。在R.E.M.在美國銷量下滑的同時,其在英國的銷量卻呈上升的趨勢,這標誌著樂隊的市場重心轉移到了英國,其在英國的銷量超過了其他的國家,樂隊的單曲也在英國也照常進入了前20。
《Up》出版一年後,樂隊為Andy Kaufman的自傳性電影《Man on the Moon》製作了原聲,這在樂隊歷史上尚屬首次。電影使用了樂隊專輯《Automatic for the People》裡一首歌的名字作為電影名。《Man on the Moon》原聲帶中的「The Great Beyond」作為了單曲發行。「The Great Beyond」只在美國獲得了53位的成績,但在英國卻創下樂隊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第三位。
《Reveal》和《Around the Sun》:2001–2005
[編輯]從2000年的五月到十月,R.E.M.在加拿大和愛爾蘭錄製了他們的第十二張專輯《Reveal》(2001)的大部份內容。《Reveal》和《Up》同樣有著「陰鬱的步調」,和鼓手Joey Waronker的加入,以及Scott McCaughey(和Buck同為樂團The Minus 5的共同創立者)和Posies的創立者Ken Stringfellow的貢獻。專輯全球銷量超過四百萬張,但在美國《Reveal》賣了和《Up》差不多數量的唱片。專輯的首支單曲《Imitation of Life》在英國排行拿到了第六名。The Rev. Al Friston在為《Rock's Backpages》寫的評論中描述這張專輯「在每個轉折充滿了金色般的美麗」,尤其和樂團「基本上不令人信服的作品《New Adventures in Hi-Fi》和《Up》」比較之下。同樣地,滾石雜誌的Rob Sheffield稱《Reveal》是「 一次根植於音樂的精神上的復興」並讚美其「無止盡驚人的美麗」。
2003年,華納兄弟公司發行了精選專輯和DVD《In Time: The Best of R.E.M. 1988-2003》《In View: The Best of R.E.M. 1988-2003》,其中收錄了兩首新歌〈Bad Day〉和〈Animal〉。在一場2003年於北卡羅萊納州羅里市的演唱會上,Berry驚喜地現身為〈Radio Free Europe〉合音。然後他坐在鼓組後合奏了R.E.M.早期的歌曲〈Permanent Vacation〉,這是他自退休之後第一次和樂團的表演。
R.E.M.於2004年發行了《Around the Sun》。在2002製作專輯期間,史戴普表示「(這張專輯)聽來像是從前兩張專輯起飛進入R.E.M.前所未見的領域,有點原始和嚎哮」。在專輯行後,Mills說「我認為老實說來,它變成比我們原本意圖的還要更慢一點,就歌曲整體的速度而言」。《Around the Sun》得到好壞參半的評價,在告示牌排行榜上最高到達第十三名。專輯的首支單曲〈Leaving New York〉是英國榜第五名金曲。為了專輯和後續的巡演,樂團顧用了一位新的全職巡演鼓手Bill Rieflin,他之前曾是數個工業樂團如Ministry和Pigface的成員。影像專輯《Perfect Square》在同年發行。
《Accelerate》《Collapse into Now》以及解散:2006-2011
[編輯]2006年EMI發行涵蓋了R.E.M.在I.R.S.時期的作品的精選輯《And I Feel Fine… The Best of the I.R.S. Years 1982-1987》以及影片專輯《When the Light Is Mine: The Best of the I.R.S. Yeears 1982-1987》,該廠牌之前曾發行了數張精選。在同一個月,樂團的原始四位成員在他們被選入喬治亞音樂名人堂的典禮上演出。當他們為典禮排練時,樂隊為國際持赦組織慈善專輯錄製了翻唱約翰·藍儂的歌曲〈#9 Dream〉。這首歌做為該專輯和活動的發行單曲,是Bill Berry離 團幾近十年來首次和樂團一起錄音的作品。
2006年十月,R.E.M.在獲得資格的頭一年被提名成為搖滾樂名人堂的候選。樂團是該年被選入名人堂的五位候選之一,典禮在2007年三月於紐約舉行。樂團由珍珠果醬樂隊的主唱艾迪·維達介紹進入名人堂,並和Bill Berry一起表演了四首歌曲。
2007年初樂團為其第十四張專輯而開始工作。樂團和製作人Jacknife Lee在溫哥華和都柏林一起錄音,六月三十日到七月五日之間在都柏林表演了五場「工作排演」。《R.E.M. Live》發行於2007年十月,為樂團的第一張現場演唱專輯(收錄了2005年一場在都柏林的演出)。接於其後的是2009年發行的現場演唱專輯《Live at The Olympia》,收錄了2007年的演出。R.E.M.在2008年初發行《Accelerate》。該專輯首週發行登上了告示牌排行榜的第二名,成為該團的第八張英國榜冠軍專輯。滾石雜誌樂評David Fricke認為《Accelerate》比樂團之前在Berry離團後的專輯有所改進,稱之為「R.E.M.做過最好的唱片之一」。
2010年R.E.M.發行影片專輯 《R.E.M. Live from Austin, TX》。樂團錄製第十五張專輯《Collapse into Now》(2011),和製作人 Jacknife Lee錄音的地點包括柏林、納許維爾和紐奧林。相較於在《Accelerate》中刻意簡短和快速的方式,在新專輯中樂團的目標放在更廣闊的聲音。專輯首週登上告示牌200的第五名,成為樂團第十張進入榜單前十名的專輯。這張專輯的發行完成了R.E.M.和華納兄弟公司之間的合約義務,數月之後樂團開始在沒有合約的情況下錄製新的素材,並考慮自行發行作品。
2011年九月二十一日,R.E.M.在其網站上宣佈「結束做為一個樂團」。史戴普說他希望樂迷了解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所有的事情終需結束,而我們想要以正確的方式,以我們的方式來結束」。長期的同事和前華納兄弟的資深副董事Ehtan Kaplan懷疑唱片公司的組識變動影響樂團解散的決定。樂團討論解散已經好幾年,但受到《Around the Sun》在評論和商業上的慘澹表現所刺激而繼續下去;據Mills表示,「不只是對樂迷和樂評,更是對自己,我們需要證明我們仍然能做出好的唱片」。樂團成員在完成精選輯《Part Lies, Part Heart, Part Truth, Part Garbage 1982-2011》後結束合作關係,專輯發行於2011年十一月,是第一張集合R.E.M.在I.R.S.和華納兄弟公司時期作品的選輯,同時收錄了三首樂團在《Collapse into Now》之後最後的錄音室作品。十一月,Mills和史戴普在英國媒體進行短暫的宣傳行程,並排除了樂團未來重組的可能。
作品
[編輯]錄音室專輯
[編輯]- Murmur (1983)
- Reckoning (1984)
- Fables of the Reconstruction (1985)
- Lifes Rich Pageant (1986)
- Document (1987)
- Green (1988)
- Out of Time (1991)
- Automatic for the People (1992)
- Monster (1994)
- New Adventures in Hi-Fi (1996)
- Up (1998)
- Reveal (2001)
- Around the Sun (2004)
- Accelerate (2008)
外部連結
[編輯]- Official R.E.M. website
- R.E.M.在MusicBrainz上的頁面(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