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
巴斯夫歐洲公司(BASF) | |
---|---|
公司類型 | 股份公司 |
ISIN | DE000BASF111 |
成立 | 1865年4月6日 |
創辦人 | 弗里德里希·恩格爾霍恩 |
代表人物 | 庫爾特·博凱慈 (Kurt Bock), 執行董事會主席 |
總部 | 德國路德維希港 |
標語口號 | BASF - We Create Chemistry |
產業 | 化工 |
產品 | 化工原料,合成材料 |
營業額 | €57.55 billion (2016)[1] |
稅前盈餘 | €6.31 billion (2016)[1] |
稅後盈餘 | €4.06 billion (2016)[1] |
總資產 | €76.50 billion (2016)[2] |
資產淨值 | €32.57 billion (2016)[2] |
員工人數 | 113,830 (2016年底)[1] |
網站 | basf.com |
巴斯夫(自2008年1月14日起更名為巴斯夫歐洲公司,BASF SE)是一家德國的化學公司,以收入衡量則是世界最大的化工康采恩。縮寫BASF是由以前的全名「Badische Anilin-und-Soda-Fabrik」(巴登苯胺蘇打廠)而來,今日BASF四個字母則是集團的註冊商標。巴斯夫的股票交易代碼如下:法蘭克福(BAS)、倫敦(BFA)、蘇黎世(AN)。
巴斯夫集團在歐洲、亞洲、南北美洲的41個國家擁有超過160家全資子公司或合資公司,總部位於萊茵河畔的路德維希港,亞太區總部位於香港。巴斯夫於路德維希港的生產基地亦是世界上工廠面積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基地。至2012年底,公司全球擁有雇員約110,000名,其中德國員工約48,000名。整個康采恩擁有來自全世界超過170個國家的客戶,在眾多不同領域銷售超過8,000種工業產品。2012年,創造產值721億歐元,實現利潤約48億歐元。巴斯夫現今為提高自身國際競爭力,正在擴建亞洲地區的生產設施。到2005年,巴斯夫已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投資56億歐元,透過這些投資,巴斯夫已經在馬來西亞的關丹、中國的南京、廣東江門、上海漕涇、韓國的麗水、群山及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等地建立起產品的本地化區域網絡。
商業領域
[編輯]巴斯夫歐洲公司五大商業領域分別是化學品、特性產品、功能性材料與解決方案、農業解決方案、石油和天然氣相關產品。
化學品
[編輯]巴斯夫生產的化學產品品種繁多,如溶劑、合成胺、人造樹脂、黏合劑、電子化學品、工業氣體、石油化學原料和無機化學試劑等,最主要的客戶來自製藥、建築、紡織以及汽車工業。
塑料
[編輯]巴斯夫是世界領先的苯乙烯聚合物和工程塑料的製造商,應用於各類型的射出製品,而聚氨酯產品在全球也有廣泛的用戶基礎。
功能性化學品
[編輯]巴斯夫生產種類豐富的功能性化學品、塗料以及功能性聚合物,包括了洗滌劑、紡織加工、皮革化學品、顏料和膠粘劑的原材料,客戶來自於汽車、油、造紙、包裝、紡織、衛生用品、洗滌劑、建築材料、塗料、印刷和皮革工業。
植物保護劑和營養品
[編輯]巴斯夫是植物保護化工產品製造商和生產農業、動物食品、製藥、日用品和化妝品工業原料等原料的精細化工產品供應商。巴斯夫的農作物生物技術研究專注於高效農業,綠色食品和高效提高作物產量產品。公司植物保護產品線不同於其他的農藥產品,有植物保護和Schädlingsbekämpfungsmittel,例如Fungizide(抗真菌)、農藥(抗病蟲)和除草劑(抗雜草)。精細化工產品主要有維生素、製藥活性物質、製藥輔助物質、Polymer für頭髮護理和防曬霜中的防紫外線成分。
石油和天然氣
[編輯]2018年9月27日,巴斯夫與LetterOne簽訂最終交易協議,同意合併各自的石油與天然氣業務,並成立一家名為Wintershall DEA的合資公司,LetterOne將把所有其持有DEA Deutsche Erdöl AG的股份注入給Wintershall控股公司,以獲得新合資公司發行的新股。 Wintershall將更名為Wintershall DEA,總部將分別位於德國卡塞爾和漢堡。巴斯夫最初會持有67%的Wintershall DEA普通股,LetterOne將持有33%。
巴斯夫依靠位於卡塞爾的全資子公司Wintershall Dea開發石油和天然氣市場。與俄羅斯企業Gazprom合作,Wintershall在中歐和東歐的活動相當活躍,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與Gazprom、E.ON、Gasunie及Engie的北溪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3]
巴斯夫產品的主要客戶領域分布
[編輯]BASF的客戶遍及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它的8000種左右的化工產品共分成5大部分滿足不同的需求。最大的供應客戶分為以下產業:化學,汽車和能源工業,農業和建築業。重要的客戶還分布在醫藥、食品、電氣/電子、紡織、包裝、造紙等領域。
各領域分布 (2004) 年度產值 | |
---|---|
化工 (無最終產品) | > 15% |
汽車、能源、農業 | 10-15% |
建築 | 5-10% |
印刷,電氣/電子,化妝,醫藥,皮革/製鞋,家具,造紙,地毯,紡織,包裝,洗滌/清潔劑 | < 5% |
其他領域合計約 12% |
化學企業巴斯夫生產的完全不同的化工產品應用於不同的領域:
汽車和交通
[編輯]在汽車和交通領域除了油漆之外,還有很多合成材料研究組研發的產品如防凍液(如Glysantin®), 制動液和燃料添加劑,柴油機尾氣處理選擇性還原催化劑的還原劑(AdBlu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能源
[編輯]在能源行業,巴斯夫的子公司Wintershall與俄羅斯天然氣生產商Gazprom合作,在2003年建成了合資企業Achimgaz,在西西伯利亞的Urengoy-Feld共同開採天然氣和防凍液。在之後40年裡,將會每年最多開採出80億立方米天然氣和300萬噸防凍液。 巴斯夫的業務不僅僅在於勘探和開採天然氣,還在於銷售天然氣。Wintershall和Gazprom的共同企業WINGAS有限責任公司還在德國促銷天然氣。比如2004年起在比勒菲爾德,通過一個現代化的天然氣調節裝置就可以將城市公用事業的基礎設施都連到WINGAS的網絡里去。
醫藥
[編輯]在醫藥領域巴斯夫開發了獨特的產品。對於頭疼止疼片巴斯夫就有很多不同的產品。
化妝品
[編輯]不管是居家還是外出旅行,不管是直髮還是捲髮:巴斯夫化妝品工廠開發的含有Luviset® Clear高分子化合物的啫哩產品都能呵護你的頭髮。
在日光浴時接受太多的紫外線輻射可以使皮膚加速老化,提高皮膚癌的發病率,因此,如果不想在享受陽光時被曬傷,有效的防曬保護是很必要的。巴斯夫是世界上最大的防紫外線產品製造商,在很多有機或者無機抗UV-A-, UV-B產品中都可以發現巴斯夫產品的成分。
家具
[編輯]為家具工業用戶,巴斯夫研製的顏料可以使MDF-Platten (中密度纖維板) 全上色,這樣可以生產內外顏色一致的黑色,藍色,綠色和紅色品種。從外觀上看,這些纖維板的外表具有普通天然木板的紋理。
造紙
[編輯]"Coated Coldset"意思是新紙張品質,是巴斯夫與Axel Springer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這種紙表面有一層非常薄的塗層,可以讓紙張更白而且更加方便上色印刷。 在廉價印刷法中,這種紙廣泛應用於周末廣告插頁甚至雜誌印刷。
紡織
[編輯]防曬並不只限於塗抹在皮膚上的化學品,而且也可以是衣物。巴斯夫開發的含有Ultramid® BS 416N的化學纖維可以保護兒童還有成人免收紫外線輻射傷害。這種改良劑在製造線的最後一道工序添加進材料中(如棉花、尼龍、滌綸等),很好的附著在纖維上,它可以吸收和反射太陽輻射,可以達到日光保護值60。
包裝
[編輯]使用Styrolux®製成的薄膜包裝材料提高了生活品如蔬菜和沙拉的可儲藏性,外觀和新鮮度。還有用於裝酸奶、牛奶、果汁、果醬等的塑料罐,盒子,杯子都有巴斯夫的塑料製成。
爭議
[編輯]2008年,位於上海浦東的巴斯夫應用化工有限公司附近居民指證該公司污染了環境並且引發了健康問題,國際組織綠色和平在當地調查後多次要求巴斯夫集團公開污染排放及相關信息,並發動志願者行動,但均被巴斯夫拒絕。同年6月,綠色和平在北京召開記者招待會,將調查結果發布,並抗議巴斯夫身為跨國化工集團在歐美均主動公開污染排放及相關環境信息,在中國卻實行雙重標準。
歷史
[編輯]巴斯夫創立,生產顏料時期
[編輯]弗里德里希·恩格爾霍恩在曼海姆(今屬於巴登-符騰堡)創立於1865年4月6日,公司名稱「巴登苯胺蘇打廠」,生產顏料。公司成立一周後就搬遷到萊茵河對岸,當時屬於萊茵-普法爾茨州的路德維希港。由於研製出甲基藍,茜素和靛藍,巴斯夫很快躋身世界顏料市場前列。
生產化肥時期
[編輯]1908年/1912年哈伯-博士法合成氨使得大量生產合成化肥成為可能。1913年巴斯夫把路德維希港-Oppau的化肥生產基地擴建成世界第一的合成氨工廠。
1916年巴斯夫在Leuna建成第二個合成氨工廠。這裡的產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不光用於製造化肥還用於製造炸藥。1921年巴斯夫聯合軍隊和警察炮擊鎮壓罷工工人。2000名工人在Leuna工廠設置路障自衛。
新高壓系統
[編輯]1925年巴斯夫脫離IG顏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繼續對高壓技術的開發,巴斯夫成功地合成汽油、橡膠還有乙醯產品。1935年巴斯夫通過與AEG合作在柏林無線電展覽會上發布磁石電話。藉助納粹的獨裁統治和軍火生意,IG Farben靠著產品數量、固定價格和強制勞動工人獲得了巨大利潤。
戰後重建
[編輯]二戰中全部摧毀的工廠設施的重建工作持續了數年時間,1952年巴斯夫作為獨資企業重建起來。
合成材料時代
[編輯]伴隨著1950年代的經濟奇蹟巴斯夫迎來了合成塑料的時代。Polystyrol, Styropor®, Polyamid和 Polyethylen等一系列成功地產品讓巴斯夫走上崛起之路。
國際化
[編輯]巴斯夫不斷地發展壯大成為在歐洲、北美、南美和亞洲擁有生產基地的傳統企業。2005年位於中國南京的一體化石化基地開始投產。
2006年5月30日,巴斯夫以48億美元暴力收購安格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此次收購的規模為公司歷史上最大,巴斯夫亦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催化劑生產商。
除此之外,巴斯夫還在2006收購了詹森聚合物公司和德固賽化工公司的建築化合物部門。完成對這三個公司的收購,不僅開拓了巴斯夫的產品結構,更增強了其在北美市場的實力。
巴斯夫集團數據
[編輯]巴斯夫集團數據 (2012年數據為2013年起啟用新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10、11和國際會計準則(IAS)19(修訂版)後重述) | ||||||||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11 | 2012 | ||
產值 (億歐元) | 359.46 | 325.00 | 322.16 | 333.61 | 375.37 | 734.97 | 721.29 | |
員工人數 (年底) | 103.273 | 92.545 | 89.389 | 87.159 | 81.955 | 111,141 | 110,000 |
各領域產值 (2012) 百萬歐元 | |
---|---|
化學品 | 17,887 |
特性產品 | 15,713 |
功能性材料與解決方案 | 17,049 |
農業解決方案 | 4,649 |
石油與天然氣 | 12,740 |
其他 | 4,061 |
各區域產值(2012)百萬歐元 | |
---|---|
歐洲 | 41,445 (58%) |
北美 | 14,441 (20%) |
南美,非洲和中東 | 4,549 (6%) |
亞太 | 11,9694 (16%) |
各區域員工 (2012年底) | |
---|---|
歐洲(其中德國) | 70,638 (52,362) |
北美 | 16,665 |
南美,非洲和中東 | 7,073 |
亞太 | 16,406 |
Quelle:BASF Finanzbericht 2004, Daten und Fakten 2005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1.2 1.3 Annual Report 2016. BASF. [24 Februar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8).
- ^ 2.0 2.1 Annual Report 2016. BASF. [24 Februar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 ^ Our Shareholders. nord-stream.com/. [2024-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4)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