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埰
外觀
姜埰(1607年—1673年),字如農,號卿墅,門人私諡貞毅。山東萊陽人。明末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生於萬曆三十五年丁未(1607),明崇禎三年舉人,四年(1631年)進士[1],初授密雲知縣,改知儀真縣,有政績,後遷禮部儀制司主事,選授禮科給事中,以直言著稱,聲績頗佳,與龔鼎孳交善。崇禎十五年(1642年)閏十一月,因屢犯天顏,陷鎮撫司獄,廷杖幾死,又系刑部獄。崇禎十六年二月出獄,遣戍宣州衛,將赴戍所而都城陷。後著僧裝,流寓蘇州,「甲申以後始為詩」[2],購得「醉穎堂」(現蘇州藝圃前身),重予修葺後,更名「頤圃」,又名「敬亭山房」,自號「敬亭山人」、「宣州老兵」,以示不忘故主之心,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年六十七。囑二子安節、實節舁葬於宣州敬亭山下。著有《敬亭集》十一卷。《明史》有傳。[3]
家族
[編輯]姜瀉里(1583年-1643年)之子,姜垓之兄長。
注釋
[編輯]- ^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三代履歷》:姜埰,卿墅,詩一房,壬子十一月十四日生。萊陽人,庚午二十,會一百三十六,三甲一百五十三名。工部政,授密雲知縣,補儀真縣。曾祖洪,太學生。祖良士,庠生。父瀉里,庠生。
- ^ 錢澄之:〈敬亭集序〉
- ^ 《明史·卷二百五十八》:姜埰,字如農,萊陽人。崇禎四年進士。授密雲知縣,調儀真,遷禮部主事。十五年,擢禮科給事中。
山陽武舉陳啟新者,崇禎九年詣闕上書,言:「天下三大病。……」捧疏跪正陽門三日,中官取以進。帝大喜,立擢吏科給事中,歷兵科左給事中。劉宗周、詹爾選等先後論之。歙人楊光先訐其出身賤役,及徇私納賄狀。帝悉不究。然啟新在事所條奏,率無關大計。御史王聚奎劾其溺職,帝怒,謫聚奎。以僉都御史李先春議聚奎罰輕,並奪其職。久之,御史倫之楷劾其請託受賕,還鄉驕橫,始詔行勘。未上而啟新遭母憂,埰因劾其不忠不孝,大奸大詐。遂削啟新籍,下撫按追贓擬罪。啟新竟逃去,不知所之。國變後,為僧以卒。
時帝以寇氛未息,民罹鋒鏑,建齋南城。埰上疏諫,不報。已,陳蕩寇二策,曰明農業,收勇敢。帝善其言。
初,溫體仁及薛國觀排異己及建言者。周延儒再相,盡反所為,廣引清流,言路亦蜂起論事。忌者乃造二十四氣之說,以指朝士二十四人,直達御前。帝適下詔戒諭百官,責言路尤至。埰疑帝已入其說,乃上言:「陛下視言官重,故責之嚴。如聖諭云『代人規卸,為人出缺』者,臣敢謂無其事。然陛下何所見而云?倘如二十四氣蜚語,此必大奸巨憝,恐言者不利己,而思以中之,激至尊之怒,箝言官之口,人皆喑默,誰與陛下言天下事者?」先是,給事中方士亮論密雲巡撫王繼謨不勝任,保定參政錢天錫因夤緣給事中楊枝起、廖國遴,以屬延儒,及廷推,遂得俞旨。適帝有「為人出缺」諭,蓋舉廷臣積習告戒之,非為天錫發也。埰探之未審,謂帝實指其事,倉卒拜疏。而帝於是時方憂勞天下,默告上帝,戴罪省愆,所頒戒諭,詞旨哀痛,讀者感傷。埰顧反覆詰難,若深疑於帝者,帝遂大怒,曰:「埰敢詰問詔旨,藐玩特甚。」立下詔獄考訊。掌鎮撫梁清宏以獄詞上,帝曰:「埰情罪特重。且二十四氣之說,類匿名文書,見即當毀,何故累騰奏牘?其速按實以聞。」時行人熊開元亦以建言下錦衣衛。帝怒兩人甚,密旨下衛帥駱養性,令潛斃之獄。養性懼,以語同官。同官曰:「不見田爾耕、許顯純事乎?」養性乃不敢奉命,私以語同鄉給事中廖國遴,國遴以語同官曹良直。良直即疏劾養性「歸過於君,而自以為功。陛下無此旨,不宜誣謗;即有之,不宜泄。」請並誅養性、開元。養性大懼,帝亦不欲殺諫臣,疏竟留中。會鎮撫再上埰獄,言掠訊者再,供無異詞。養性亦封還密旨。乃命移刑官定罪,尚書徐石麒等擬埰戍,開元贖徒。帝責以徇情骫法,令對狀。乃奪石麒及郎中劉沂春官,而逮埰、開元至午門,並杖一百。埰已死,埰弟垓口溺灌之,乃復蘇,仍繫刑部獄。明年秋,大疫,命諸囚出外收保。埰、開元出,即謁謝賓客。帝以語刑部尚書張忻,忻懼,復禁之獄。十七年二月始釋埰,戍宣州衛。將赴戍所而都城陷。
福王立,遇赦,起故官。丁父艱,不赴。國變後,流寓蘇州以卒。且死,語其二子曰:「吾奉先帝命戍宣州,死必葬我敬亭之麓。」二子如其言。
參考書目
[編輯]-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 《南天痕》卷十九
- 《敬亭集》10卷自著年譜1卷年譜續編1卷補遺1卷附錄1卷,清康熙刻本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