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學
外觀
地名學(toponymy)是研究地名由來、語詞構成、含義、演變、分布規律、讀寫標準化和功能,以及地名與自然和社會環境之間關係之學,它是地理學一個分支學科。地名研究歷史悠久,中國東漢班固所撰《漢書·地理志》,記載四千多處各類地名,還對部分地名命名原由和名稱演變作了說明;北魏酈道元所撰《水經注》,記載地名達兩萬處左右,有語源解釋的達2,300多處。
地名學作為一門學科開始研究的歷史並不長,是從19世紀後期首先在西方發展起來的,並地名研究機構,出版有相關著作。早期地名學研究著重於地名記述和語源考證,到20世紀初以後,轉入綜合研究地名階段。
中國大陸從1950年代末開始研究地名標準化,並從綜合研究地名產生、發展和分布規律,於1977年成立中國地名委員會。此委員會於1998年所編之《外國地名譯名手冊》是中國翻譯外國地名的主要根據。另外,地名委員會所編之《外國地名漢字譯寫通則》也十分重要。[1]
日本風土記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許哲明; 王明志. 外國地名譯寫作法之探究 (PDF). 編譯論叢. 2008-09, 1 (1): 141–182 [2022-10-30]. ISSN 2071-4858. doi:10.29912/CTR.200809.00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