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反蘇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46年春反蘇運動,又稱張莘夫事件,是指以1946年2月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官員張莘夫接收蘇聯手中的撫順煤礦未果,談判結束後返程回報的途中,被不明武裝團體殺害而引發的,中國學生及民間團體抗議2月11日美國公開的美、蘇、英雅爾達協定侵犯中國主權,而進行的一系列遊行示威活動。最後此抗議活動轉向為直指蘇聯。該事件對中國近代史產生重大影響,亦是中國學生運動史重要一頁。

因後來中國大陸政治形勢的變化,中國共產黨的媒體往往指責該運動是中國國民黨指使下的「盲目排外」運動而不稱之作「學生運動」[1]。也有學者明確認為,這是一次愛國學生運動[2]

事件背景

[編輯]

1945年2月,蘇聯美國英國簽訂《雅爾達協定》,以維持外蒙現狀和控制東北鐵路及軍港為交換條件換取蘇聯出兵日本占領下的中國東北滿洲國。此時正規國軍尚在中國西南與日軍僵持,而中共軍隊則在華東、華中、華北建立了「敵後抗日根據地」。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放原子彈轟炸,日本未有反應。蘇聯經充分準備,於8月8日對日宣戰,進軍中國東北,出動百萬大軍,日本敗局已經註定。8月9日,美國再向長崎投放原子彈轟炸。8月10日晨6時,日本通過中立國表示,在保證天皇地位下有條件投降,盟國未有反應。日本天皇8月15日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蘇軍未經大規模抵抗,迅速占領了中國東北滿洲國全境;此時國民革命軍尚遠在中國西南,美軍也遠在沖繩。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蘇聯出兵滿洲國使中共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驟然變為接收日占區的第一線,遂將部隊化整為零,多路出關,加入東北民主聯軍意圖控制東北地區[3]

1945年10月1日,蘇聯通知國民政府,將於10月下旬開始撤軍,11月底撤退完畢,以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規定的戰勝日本三個月內撤軍的條文(即1945年12月3日為截止日期)。1945年10月10日,美艦運送國軍欲在大連登陸。這使得蘇聯認為美蔣聯手在東北軍事對抗蘇聯。10月12日,東北蘇軍司令部就撤軍問題與國府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長春談判,拒絕國軍從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規定的商港大連登陸。蘇聯支持中共部隊控制營口、葫蘆島等港口以阻止美軍艦運兵登陸。10月18日,蘇軍又阻止運送國軍運兵艦在葫蘆島登陸。11月下旬美艦運輸國軍在山海關外的秦皇島登陸。國軍隨後進發滿洲國邊境山海關,與占領這裡的中共軍隊發生軍事衝突[4]。國軍攻破山海關後相繼占領葫蘆島、錦州,並將東北行營遷至山海關,蘇聯未有異議。結果蘇聯占領軍占領東北地區的大部分城市,但允許國共兩��在蘇占城市活動。中共接收了蘇聯不需要的日本關東軍裝備,並在農村發展根據地;國民政府則將當地原滿洲國軍隊和地方武裝改編為保安隊,以維持治安的名義駐紮於蘇占城市。蘇聯對兩者行為均無異議。

11月7日,《大公報》獨家報道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十月革命節上講話,稱旅順港大連港區域、滿洲鐵路權益為「新的蘇維埃領土」。此事讓中國國內輿論鼎沸,人們認為這是新時期沙皇的翻版。而蘇軍拆運東北廠房、機器的事實屢被披露報端,蘇聯對東北經濟獨占性要求、支持外蒙古獨立以及蘇軍一再延緩撤退等消息廣為流傳,再加上蘇聯支持新疆一些地區獨立的事件一再發生,社會各界對蘇聯的憂慮與不滿情緒日趨強烈。這些因素釀成了反蘇運動的民眾基礎。

11月19日,中國外交部正式向蘇聯提議延緩撤兵,蘇聯同意延期至1946年1月3日撤兵,以利國軍接收東北。隨後,1945年11月下旬,蘇軍勒令共產黨的黨政軍機關部隊撤出了瀋陽、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四平���大城市,移交給熊式輝的東北行營的接收大員。1945年12月初,國民政府外交部再次致函蘇方,希望蘇軍延緩撤退,逐步與到達東北的國軍換防,撤軍期限展延至1946年2月1日。

12月,蘇聯代表斯拉德科夫斯基向國民政府代表張嘉璈宣布東北原日本所有的一百五十四種工礦企業(占東北重工業80%)廠房、機器為蘇聯戰利品,蘇聯不願拆運而願意與中國共同經營,此即所謂「中蘇經濟合作」方案[5]。蘇聯代表聲稱,在此問題未商決之前,他不能預測蘇軍從東北撤離的確實時間[6]。而蔣經國在同年12月間,史達林也跟他說了同樣的話[7]。國民政府對東北經濟持獨占性要求,蘇聯以廠房、機器為條件換取與國民政府「經濟合作」的想法遭到國民政府的拒絕。

1946年1月16日,經濟部東北區接收委員張莘夫及其隨員八人,前往交涉接收撫順煤礦被拒絕,返程途中當專列行駛至撫順以西25公里的李石寨站時,被不明武裝團體挾持殺害。後來蘇聯稱是暴徒劫匪下手,國民政府稱是東北民主聯軍所為,中共稱是國民黨夥同日本人偽旗嫁禍;但當時沒有任何一方有確鑿的調查結果。此事件發生於政治協商會議期間,國民政府出於時局考慮,未加渲染低調處理,因此不太為人知悉。會議最後中蘇東北廠礦問題談判破裂,蘇聯藉口「天氣不好交通不便」拒絕履行原定的2月1日撤軍計劃[8]。隨後蘇聯開始拆運機器。

遊行經過

[編輯]

2月上旬,張莘夫遇害事件逐漸傳播,此案逐漸為人所知。2月11日美國在《雅爾達協定》一週年之際公布密約全文,並表示根據協定東北的日本財產應屬盟軍共同戰利品,美國、英國也有分配權,中國舉國震驚。由此引發了一張規模宏大的抗議雅爾達密約,要求蘇聯撤軍的群眾運動。此時中共又在政治協商會議上提出承認東北中共建立的「民主自治政府」,政府接收東北的軍隊應控制在一定數量內的要求[9],媒體曝光後輿論更加沸騰。

2月下半月開始,各地反蘇活動層出不窮。整個運動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1946年2月16日至21日為發起階段;2月22日至26日大遊行,運動達到高潮;2月27日以後運動逐漸平息。

早在2月16日,由於蘇聯在2月初拒絕撤退,又將中國東北原日本轄下的廠礦、機器設備列為戰利品並開始拆運,在重慶的東北籍流亡人士2,000餘名,在青年館舉行大會後前往國民政府請願,散發傳單,要求蘇聯撤退,不得搶奪中國財產。緊接著,2月19日,南京也發生了運動,南京臨時大學補習班5,000餘名學生提出:所謂「要求友邦軍隊依約撤退」、「請求政府查究張莘夫被害真相,緝兇嚴辦」、「邊疆不容割裂」、「請求政府徹底執行政治協商會決議 案」、「徹底執行停戰命令,迅速恢復交通」,「 雅爾達秘密協定裡有損中國主權的部分,我們堅決反對」,「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 。次日晚,南京發生示威遊行,對蘇聯拒絕撤軍表示抗議。雖說戰爭甫結束,基於同盟關係,這次遊行並未專指蘇聯,但擴大後成為了反蘇運動的先聲。

反蘇運動遊行情況
時間 地點 職業和人數 實況
2.22-26 重慶 各大學校學生萬餘人 遊行示威請願,砸毀新華日報
2.25-26 南京 各大學校學生代表800 代表30餘個團體遊行
2.25 上海 臨時大學2,200交大500 向市政府請願
2.26 上海 86個學校共2萬人 學生護權運動大會
2.25 青島 臨時大學萬餘名 市區示威遊行
2.26 北平 大中小學3萬學生 大遊行,通電各國元首譴責蘇聯
2.26 天津 工商界及學界130餘單位 追悼張莘夫大會,會後遊行
2.26 杭州 3千學生 公祭張莘夫,到蘇聯領館情願
2.26 重慶璧山 國立社會教育學院3千人 遊行
2.26 昆明 西南聯合大學等4千餘名學生 遊行示威
2.27 平津 長春大學等校學生 赴天津、北平向政府請願
2.27 開封 河南大學等校學生萬餘人 遊行
2.26-2.28 美國 U.Calif.,Stanford,U.WA中國留學生團體 發表宣言,呼籲國際組織調查
2.27 濟南 學生及各界代表三萬餘人 愛國護權大遊行
2.25-2.26 各職業團體 全國百餘個團體 發表宣言,通電全國

高潮階段以「二·二二反蘇反共大遊行」尤為出名。

2月20日前,重慶沙坪垻中央大學學生醞釀遊行。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得知後立即派人加以勸阻,防止引發中蘇衝突[10]

2月21日,陳立夫匯報蔣介石說政府失控[11]

2月22日,重慶中央大學、四川省立教育學院、中央工業專科學校、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四川省立重慶女子職業學校、重慶大學湘雅醫學院南開中學交通大學等26所大中學校學生及教師等兩萬餘人於晨6時在沙坪垻附近集合,展開大遊行,口號包括「蘇軍必須立即退出東北」,「蘇聯必須歸還在東北搶奪的物資」。標語更直指中共,例如「所謂『民主聯軍』不容存在」,「剷除一切非法地方政權」,「不容任何藉口割據東北」[12]。沿途散發了《告全國同胞書》、《告全世界人士書》 、《慰問東北同胞書》、《對蘇聯抗議書》等宣言。上午10時半至11時許遊行隊伍經過曾家岩民生路《新華日報》營業部門口時,學生高呼口號,並於該部玻璃窗及兩旁牆壁張貼標語及地圖,部分學生曾以小旗杆敲破《新華日報》營業部門首玻璃,一部分人並將樓下門市部及一至四樓全部搗毀,毆傷營業主任楊黎原,職員徐君曼、管佑民、潘同鑫等四人;民盟機關報「《民主報》」館,也造成人員受傷和財產損失,史稱二·二二事件[13]周恩來對民盟談話中認為這件事是國民黨內的CC派策動,用來反對政學系,而其真正目的是反對政協決議。民盟同意了這一說法[14]。《新華日報》發表評論認為,「一部分人不滿意政治協商會議的成果,一方面想製造事件來破壞政府和蔣主席的威信,另方面想挑起共產黨及民主人士的忿怒,好造成更大事件,來撕毀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尤其在這幾天,蔣主席不在這裡(按:在上海視察),較場口事件還沒有結束,軍事小組快到成功結束的階段時,故意來製造這種事件」[15]。重慶學生遊行中發表《告中共書》,將抗戰後復員工作不能順利進行、建國工作無法展開、政協決議難以付諸實施均歸咎於中國共產黨,表示:「中共對東北所抱的見解及政策,無疑的��個莫大的錯誤」;並質問道:一、你們是否愛護祖國?二、為什麼要阻撓國軍開入東北?三、為什麼要提出四項非法要求?四、東北傀儡組織是怎樣換來的?五、什麼叫民主聯軍?

在渝大中教師也發表聲明支持該運動:

2月23日,遊行繼續擴大,上海南昌等大學聚集地率先響應。

  • 渝北區的交通大學等校學生四千人舉行了「解放東北」示威遊行,要求政府「完全公布中蘇關於東九省談判情形」;「蘇軍立即自東省撤退;東北問題提出聯合國安理會;中國各黨團結一致,以應付當前緊急局勢」。
  • 上海也發生了大規模遊行,位於上海的聖約翰大學等校上萬餘學生赴蘇聯駐上海總領事館示威,對市政府提出要求中央以強硬態度對待蘇聯和嚴查張莘夫被害真相。
  • 南昌市中正大學及南昌中等以上14所學校萬餘名師生舉行遊行示威,要求「蘇聯軍隊須立即退出東北」 。
  • 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朱自清王力向達沈從文吳大猷陳序經賀麟馮文潛馮友蘭湯用彤雷海宗等110名教授對東北問題發表宣言,表示:「中國領土必須完整,主權必須獨立」,對於《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外任何要求,「我們誓不予以承認」。同時要求國民政府披露有關東北經濟合作問題談判之經過;要求蘇聯履行條約儘速撤軍,歸還廠礦,並不得有超出中蘇條約範圍以外之任何行動或措施。東北旅南京同鄉會發表宣言,要求「中共勿再假借東北人民名義,組織軍隊及政府」 。

2月24日,

  • 重慶學生繼續在蘇聯大使館附近示威,抗議蘇軍延不退出東北之外,壁山國立社會教育學院、交通大學、同文、西泉等學校學生。
  • 北平千餘學生、百餘東北籍公務員及旅平人士紛紛遊行示威 ,反對《雅爾達協定》,抗議蘇聯在東九省及蒙古的行為。旅居北平的東北人士喊出「共產黨是蘇聯的傀儡」的口號。

2月25日,運動蔓延至全國,成為高潮階段,不僅學生上街,各職業團體也積極參與。

  • 南京大中學校師生及東北各省代表約800人,代表30餘個團體舉行遊行示威。
  • 上海國立臨時大學學生2,200人、國立交通大學學生458人,為東北問題向市政府請願。
  • 青島臨大及各市私立中小學學生萬餘人舉行了示威遊行
  • 漢口各民眾團體及中小學生,舉行反對東北特殊化運動大會,併到市區示威遊行。
  • 上海市大學教授聯合會針對東北局勢發表意見:《雅爾達協定》公布後,舉世沸騰,蘇聯意想,猶未饜足,東北前途,殊堪殷憂
  • 國立貴州大學教授發表宣言,反對在外蒙及內蒙設人民共和國,反對新疆自治及其他分離運動
  • 重慶各國外交團體在國民外交協會開會,聲討《雅爾達協定》,國民外交協會等團體旋即決議通電聯合國各外交團體,對該項秘密協定表示抗議
  • 廣州市民協會及天津12個社會團體致電國民政府,力主維護主權
  • 西南聯大法學會舉行東北問題擴大座談會
  • 昆明市各大中小學及各民眾團體四千餘人參加,會後舉行遊行示威 。
  • 太原市大遊行中,指責中共「附和東北應特殊化」、「阻撓國軍開赴東北」、「製造什麼『東蒙共和國』、『內蒙共和國』」進行「質問」 。

2月26日:

  • 北平大中小學生三萬餘人舉行大遊行,北平學生聯合會分別通電美英蘇三國元首,對「蘇聯侵略東北之日益積極」及「破壞中國與其他各國之領土及主權完整」表示強烈抗議
  • 上海市學生護權運動大會上,86個大中學校及學生團體兩萬餘人公祭張莘夫,併到蘇聯領事館遊行。
  • 杭州市十餘校學生三千餘人為東北問題結隊遊行;
  • 壁山國立社會教育學院等13個單位六千餘人,在壁山縣城舉行遊行 。
  • 中國行政學會等20餘個學術團體在重慶舉行聯合座談會,發表對東北問題的七項意見,他們表示:「我國浴血抗戰八載,犧牲最大,無非為保衛我國領土主權之完整,東北為我國領土,不容分割;並為我國之生命線,決不容許用任何方式,予以侵奪與蹂躪,最近全國各地青年之愛國遊行,吾人深表同情。」
  • 南京工商學各界24個單位數千人舉行聯合示威大遊行
  • 天津市工商界及學界130餘單位召開追悼張莘夫大會,會後遊行
  • 上海市商會等九個團體,發起組織了東北主權維護委員會 。

2月27日:濟南市學生及各界代表三萬餘人舉行愛國護權大遊行,高呼「誓死收復東北」等口號及一些反共的口號

2月28日:石家莊舉行遊行示威;長春大學等校學生赴天津、北平向政府請願

2月28日,長春的駐東北蘇軍總部發表聲明,宣布正在撤退中,撤盡日期或早於但決不遲於美軍從華北撤退的日期。

3月2日,國立河南大學等校學生萬餘人在開封舉行遊行,口號與各地大致相同。

3月7日,東北學生入關請願代表265人在北平遊行。同日,北平名流何基鴻、陳岱孫、顧頡剛、成舍我等41人對東北問題發表意見,表示堅決反對雅爾達密約及「九·一八」事變在東北重演,不能容忍中國政府「再有任何辱國的讓步」 。

3月8日,駐瀋陽蘇軍撤退完畢。同日蘇聯政府則宣布於3月9日開始從東北全面撤軍。

3月12日,安徽江津學生數千人為抗議蘇聯拒不撤兵舉行示威遊行。

3月18日,蘇軍宣稱長春以南已無蘇軍 。

4月14日,蘇軍撤出長春。

5月3日,蘇軍宣布從中國東北地區撤退完畢。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史丹佛大學及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團體聯合發表宣言,呼籲全世界關注中國東北,提出蘇聯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立即撤軍、歸還東北物資等主張,提議「國際組織派遣調查團前往中國東北調查蘇方於其占領東北全部期間所作之行為」 。

3月份後,各地抗議活動時有發生。直到5月蘇軍全部撤出東北,反蘇反共運動方告結束。

對於大部分學生的反蘇情緒,中共新華日報回應的是「應該把愛國與排外分開」,「愛國不能與排外混在一起」等等[16]中央日報回應這種說法,說「新華日報欺騙群眾的宣傳太多了,竟送給愛國青年學生『排外主義』的帽子,還把愛國青年學生比之於義和團,叫群眾是國民黨的『特務團』」[17]

遊行口號

[編輯]

遊行口號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蘇聯,另一種針對中共。

反蘇口號

[編輯]

口號列舉如下:

  • 誓死收復東北
  • 蘇聯軍隊須立即退出東北
  • 蘇聯應切實履行中蘇友好條約
  • 擁護政府採取強硬外交
  • 打倒新帝國主義
  • 絕對擁護政府接收東北
  • 蘇聯必須歸還在東北搶奪的物資
  • 愛國護權

反共口號

[編輯]

反共口號主要針對中共在東北建立的東北民主自治政府東北民主聯軍,另外還針對中共在政協會議上提出承認東北中共建立的「民主自治政府」,政府接收東北的軍隊應控制在一定數量內的要求。口號列舉如下:

  • 中共應徹底實行停戰協定中對東北之協議
  • 不容任何藉口割據東北
  • 中共應該愛護祖國
  • 所謂『民主聯軍』不容存在
  • 中共勿再假借東北人民名義,組織軍隊及政府
  • 為什麼要阻撓國軍開入東北?
  • 為什麼要提出四項非法要求?
  • 東北傀儡組織是怎樣換來的?
  • 什麼叫民主聯軍?

事件影響

[編輯]

反蘇運動直接導致中蘇關係惡化。2月23日,即遊行第二天,東北占領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公開演說,指稱近來某方製造輿論,指斥蘇聯為赤色帝國主義搶劫中國,關於此事,「蘇聯從未提出過損害中國人民利益,或其主權的要求,蘇聯固然有要求,但內容方面系在經濟方面平等合作,蘇方目的不在金錢,而在國防,東北與蘇聯安全有很大關係」[18]。在示威浪潮持續下,史達林下令蘇軍加緊破壞和劫掠東北的工礦設備。到3月10日夜間,蘇軍秘密撤出瀋陽。5月3日為止,蘇軍全部撤出東北[19]

蔣介石侍從室第六組組長、主管軍統工作的唐縱對此運動評價:「國民外交是有用的。」

中共後來稱這是一場「反蘇反共的示威」或「國民政府欺騙煽動重慶萬餘學生舉行的反蘇反共遊行」,「一、反蘇運動是由國民黨一手策劃並在幕後操縱的;二、反蘇運動實質上是針對中國共產黨的;三、遊行中《新華日報》營業部被毀事件可作為該運動反共性質的典型例證[20]。」

有學者認為,「如果蘇軍不與國民政府協商而迅速撤軍,勢必導致東北大片地區��國民黨軍無法快速到達而被中共軍隊占有。從邏輯上講,國民黨不可能操縱民眾起而反蘇以破壞其對東北的接收[21]。」在反蘇運動同時間召開的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上,大部分國民黨中央委員反對這種國民外交方式[22]

注釋

[編輯]
  1. ^ 《愛國與排外》,重慶:《新華日報》1946年2月25日。
  2. ^ 江沛 1946年春反蘇運動述評
  3. ^ 此時中共陸續派遣十名中央委員(含四名政治局委員),二萬名幹部,十一萬大軍挺進東北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黨史大事年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頁183
  4. ^ 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第七編,戰後中國,頁149
  5. ^ 張嘉璈主任委員與蘇軍經濟顧問斯拉特科夫關於東北工礦合作問題談話記錄,民國三十四年12月7日,載 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第七編,戰後中國(一),頁874
  6. ^ 蘇聯威脅中國政治獨立與領土完整,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蔣廷黻在聯合國第四屆第一委員會發表之聲明
  7. ^ 蔣經國. 《风雨中的宁静》. 台北: 黎明文化. 1977. 
  8. ^ 蘇俄據東北,頁107
  9. ^ 唐允編,東北問題之真象,頁106
  10. ^ 重慶黨政小組臨時談話會會議記錄,民國三十五年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載 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第七編,戰後中國(一),頁639
  11. ^ 同上注,頁642
  12. ^ 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第七編,戰後中國(一)
  13. ^ 南方局黨史資料大事記
  14. ^ 蔣勻田,中國近代史轉折點,頁66-67
  15. ^ 新華日報,民國三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16. ^ 同上注
  17. ^ 中央日報社論,民國三十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18. ^ 徐永昌部長上蔣委員長呈送駐東北蘇軍延期撤兵聲明及紅軍節演說研究意見表,民國三十五年三月一日
  19. ^ 为何苏联出兵东北9个月后撤兵?与一个人的死有关. 鳳凰網. 2017-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5). 
  20. ^ 《重慶發生反蘇反共遊行》,《解放日報》1946年2月24日。
  21. ^ 江沛 1946年春反蘇運動述評
  22. ^ 1946年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速記錄,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檔案館藏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