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纪伊山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纪伊山地
紀伊山地
八经岳
最高点
山峰八经岳日语八経ヶ岳
海拔1,915米(6,283英尺)
坐标34°10′25″N 135°54′27″E / 34.17361°N 135.90750°E / 34.17361; 135.90750
地理
纪伊山地在日本的位置
纪伊山地
纪伊山地
纪伊山地在日本的位置
国家 日本
州或邦三重县奈良县和歌山县

纪伊山地(日语:紀伊山地きいさんち Kii sanchi */?)是日本纪伊半岛中央构造线以南的山地。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发达的险峻地形。山地涵盖三重县奈良县和歌山县。脊梁大略呈东北-西南走向,高度约1500米左右。最高峰是1,915米的八经岳日语八経ヶ岳(八剑山)。 从8世纪左右开始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圣地,并曾记述于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古书籍。佛教传入以后,山岳佛教日语山岳仏教与结合佛教及日本土著信仰的修验道在此成立修行地高野山吉野,之后还成为以熊野三山为中心的熊野信仰灵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纪伊山地三座灵场与相关参拜道路以纪伊山地的圣地及朝圣路登录为世界遗产[1]

地形

[编辑]
远望大台原山
顶仙岳眺望弥山日语弥山 (奈良県)、八经岳至佛性岳
熊野川

纪伊山地大致上呈现中央部最高的圆顶形,是典型的隆起山地。几乎没有活断层

从大地貌形态来看,与四国山地一样属西南日本弧的外弧隆起带。外弧隆起带是菲律宾海板块南海海槽沉到西南日本弧所在的欧亚板块下方时,欧亚板块南端受到推挤向上所形成。之后,西南日本弧受到东西向的压缩应力,使得弧呈现波状。外弧隆起带也因此形成隆起地形及沉降地形交互的样貌,也就是现在的纪伊山地 - 纪伊水道 - 四国山地。

虽不比中部山岳地带,但整体上侵蚀地形十分发达,侵蚀速度达1mm/年以上。山地有许多陡峭斜面。脊梁部标高在1500 - 1900米左右,主峰有八经岳日语八経ヶ岳(1,915米)、释迦岳日语釈迦ヶ岳 (奈良県)(1,800米)、山上岳(1,719米)等。此外,山地东部的主峰有大台原山日语大台ヶ原山(1,695米),山地南部的主峰为大塔山日语大塔山(1,122米)。

纪伊山地中流域最大的河川是新宫川水系(熊野川),涵盖了大部分山地中央地带。其他主要河川有山地北部的吉野川水系与宫川日语宮川 (三重県)水系,山地西部的有田川水系与日高川日语日高川水系,山地南部的日置川日语日置川水系与古座川水系。

地质

[编辑]
那智瀑布

纪伊山地从地质上可分为三大区域,分别为占据山地绝大部分的增生楔区域、增生楔层及中新世堆积岩层不整合重叠区域、火山性酸性岩类区域。

通过纪之川北岸的中央构造线以南全域多属于四万十带日语四万十帯。西北部则有三波川带日语三波川帯秩父带日语秩父帯黑濑川带日语黒瀬川帯带状分布,东北部也属秩父带。四万十带越往北部越为古老,最北的日高川层群形成时期在白垩纪,南方的音无川层群、牟娄层群则是第三纪层。以上皆是增生楔区域。

牟娄层群东方的熊野层群与西方的田边层群是中新世堆积岩层与四万十带不整合重叠区域。两者皆比牟娄层群年轻,约略形成于约1400万年前。

火山性酸性岩类分布于纪伊山地东南部,主要是熊野层群成立约1400万年以后的火山活动所形成的熊野酸性岩类。从那智瀑布熊野滩沿岸,特别是在海岸地区受到海蚀、风蚀影响形成独特的奇岩景观。此外,脊梁部附近也可见到呈狭长分布的大峰酸性岩类。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世界遗产登录推进三県协议会、2005、‘世界遗产 纪伊山地の霊场と参诣道’、世界遗产登录推进三県协议会(和歌山県・奈良県・三重県)、pp.60-62。

参考文献

[编辑]
  • 太田阳子ほか编 ‘日本の地形 6 近畿・中国・四国’(东京大学出版会、2004)ISBN 413064716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