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潜艇
核动力潜艇或核动力��艇(英语:nuclear-powered submarine),简称核潜艇或核潜艇(nuclear submarine),是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的潜艇,但不一定会搭载核武器。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采用这种动力来源的潜艇几乎都是军事用途,仅有少数核潜艇是用于科学研究用途。
发展历史
[编辑]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使用经验暴露出传统柴/电混合动力潜艇的缺陷:
- 首先是水下续航时间过短。传统潜艇在水面下由电动马达驱动,潜航时间受到电池蓄电量的严重限制,必须在一段时间之后浮出水面充电,在充电的过程中非常容易遭到攻击。德国在二战末期引入了荷兰研发的呼吸管,但也仅能解决部分需求。
- 其次是航速(尤其是在水下)过慢。传统潜艇依靠电动马达输出的动力从水面下追随高速航行的水面船舰几乎不可能,即使浮出水面以柴油引擎输出动力,也只能勉强追上航速较慢的水面船舰,而且这样一来潜艇在海水保护下潜伏作战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因此,为了扩大潜艇的战术价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续操作时间,研发替代动力来源一直是潜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目前美国海军、英国皇家海军、法国海军的所有潜艇均为核动力。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德国、日本皆为战败国,同盟国禁止其生产具有侵略性的核动力潜艇,以及核动力潜艇配备的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故只能生产近海防卫用的柴电动力潜艇并使用传统鱼雷、水雷和中短程反舰导弹。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由美国海军上将海曼·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动力海军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广为使用的舰载压水反应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国海军和政府建议制造核动力潜艇。1951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制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决议。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1955年1月开始试行。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在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持续航行了11万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完全在水下高速航行。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进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所无法想像的壮举。此后,美国宣布不再制造常规动力潜艇。
1952年,苏联也跟随美国的脚步,展开核潜艇的研发工作。1957年,N级核潜艇下水。
1958年6月,中国正式展开核潜艇的研发工作。由于中苏交恶,苏联不提供技术支援,研发工作举步维艰。09I型核潜艇最终在1974年服役。
1958年7月,英国与美国签署《共同防御协定》。美国把核潜艇、核武器及弹道导弹技术和设备转移给英国。英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无畏号(S101)随即在1959年动工,1962年完工,次年于皇家海军正式服役。
与英国不同,法国未能取得美国的技术援助,更遭美国拒绝提供高浓缩铀作为燃料。即使如此,法国仍然于1963年展开研发工作,改用低浓缩铀作为燃料。可畏级弹道导弹潜艇(Redoutable Class)于1967年下水。
1987年,印度向苏联租借K-43潜艇,成为第六个拥有核潜艇的海军。2019年,印度自行研发和制造的歼敌者级核潜艇下水。
2008年,巴西与法国签署战略伙伴协议。法国提供技术支援,协助巴西制造6000吨排水量的阿尔瓦罗·阿尔贝托级,预计2029年完工。[1][2]
2021年9月,澳大利亚与美英两国组成三方联盟,美国及英国提供技术支援,协助澳大利亚建造8艘核潜艇,为期18个月的前期研究工作随即展开。
系统分类
[编辑]按照不同潜艇作战任务的不同,分为
现役的核潜艇
[编辑]- 美国海军(共计拥有64艘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共计50艘)
战略型核潜艇(共计14艘)
- 俄亥俄级核潜艇(改型)(Ohio-class)×4
- 俄亥俄级核潜艇(Ohio-class)×14
- 哥伦比亚级核潜艇(Columbia-class)研发中
- 俄罗斯海军(共计拥有38艘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共计17艘)
- 维克托级核潜艇(Victor-class)×2
- 塞拉级核潜艇(Sierra-class)×2
- 阿库拉级核潜艇(Akula-class)×10
- 亚森级核潜艇(Severodvinsk-class)×3
- 哈士奇级核潜艇(Husky-class)研发中
战略型核潜艇(共计21艘)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共计拥有19艘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共计12艘)
弹道导弹核潜艇(共计7艘)
- 英国皇家海军(共计拥有10艘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共计6艘)
战略型核潜艇(共计4艘)
- 先锋级核潜艇(Vanguard-class)×4
- 继承者级核潜艇(Dreadnought-class)研发中
- 法国海军(共计拥有9艘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共计5艘)
战略型核潜艇(共计4艘)
- 凯旋级核潜艇(Triomphant-class)×4
- SNLE-3G核潜艇(SNLE-3G-class)研发中
- 印度海军(共计拥有1艘核潜艇)
战略型核潜艇(共计1艘)
- 歼敌者级核潜艇(Arihant-class)×1
攻击型核潜艇
- 阿尔瓦罗·阿尔贝托级核潜艇(Álvaro Alberto-class)研发中[3]
攻击型核潜艇
- AUKUS (初步规划阶段)
退役的核潜艇
[编辑]攻击型核潜艇
- 鹦鹉螺号核潜艇
- 海狼号核潜艇
- 鳐鱼级核潜艇(Skate-class)
- 铿鱼级核潜艇(Skipjack-class)
- 湖白鲑号核潜艇
- 长尾鲨级核潜艇(Thresher/Permit-class)
- 鲟鱼级核潜艇(Sturgeon-class)
- 独角鲸号核潜艇
- 格莱纳德·P·利普斯科姆号核潜艇
巡航导弹核潜艇
弹道导弹核潜艇
- 喬治·华盛顿级核潜艇(George Washington Class)
- 伊桑·艾伦级核潜艇(Ethan Allen Class)
- 拉斐特级核潜艇(Lafayette Class)
- 詹姆斯·麦迪逊级(James Madison Class)
- 本杰明·富兰克林级(Benjamin Franklin Class)
攻击型核潜艇
巡航导弹核潜艇
弹道导弹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
弹道导弹核潜艇
- 决心级核潜艇(Resolution-class)
弹道导弹核潜艇
- 可畏级核潜艇(Redoutable-class)
弹道导弹核潜艇
- 阿库拉级核潜艇(Akula-class):2009年底由俄罗斯按计划租借给印度,租借期为10年,已于2021年6月归还。
攻击型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
核潜艇沉没与意外事件
[编辑]历来共发生了10次核潜艇沉没事件,涉及9艘潜艇。其中,苏联海军沉没4艘、俄罗斯海军3艘及美国海军2艘。
苏联潜艇К-429沉没了两次。1983年,К-429于39米的浅水区沉没,造成16人死亡。潜艇被打捞起来,维修后再度服役。两年后,К-429于码头停泊区沉没,再次被打捞起来并退役。
另外,苏联海军的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К–129于太平洋沉没。美国中央情报局之后展开亚速尔计划,成功把核弹头及部分残骸打捞上岸,获取了苏联的机密资料。
- 1961年7月4日,K-19号几乎堆芯熔化,造成8人死亡与多人受到过量辐射。[4]
- 1968年5月24日,K-27号几乎堆芯熔化,造成9人死亡,83人受伤。由于难以移除受损核反应堆,苏联最终决定把核潜艇凿沉于33米的卡拉海。[5]K-27是唯一一艘由海军自沉的核潜艇,俄罗斯及国际社会多年��一直计划把核反应堆打捞上岸,以防海水受核污染,但未有成事。
- 1970年4月12日,苏联N级K-8号攻击核潜艇,由于第VII舱和第III舱电路短路引起火灾沉没,73人获救,其余包括船长的艇员遇难。
- 1973年6月13日,苏联E级K-56号飞航导弹核潜艇,在参与位于北日本海的演习返航途中,与“贝格院士”号渔业科学调查船相撞后几乎沉没,最终搁浅于浅滩,包括艇长在内27人遇难。
- 1985年8月10日,K-431号反应堆事故,造成10人死亡,49人受到过量辐射[6]
- 1986年,K-219号几乎堆芯熔化。Sergei Preminin亲手拉下控制杆并因此死亡。三天后沉没。
- 1989年,K-278共青团员号在巴伦支海火灾沉没,引发多方对于核泄漏的担忧。
-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的奥斯卡级巡弋导弹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在参加一次军事演习时,鱼雷中的过氧化氢燃料发生爆炸导致该艇沉没,核潜艇上所载的118名海军士兵全部死亡,所幸的是该事件没有造成海洋核污染。
- 2019年7月1日,俄罗斯的核潜艇发生火灾,造成14人遇难,其中包括7名海军上校。[7][8]
美国/英国/法国
[编辑]- USS长尾鲨号(SSN-593),1963年在深海里沉没,造成全员129人死亡,调查结论认为是铜管连接处破裂而充气阀因结冰无法上浮。
- USS蝎子号(SSN-589),1968年5月22日沉没。根据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 《titanics.nuclear.secret》,已排除苏联攻击和自身鱼雷爆炸的可能,结论是极有可能是潜艇自身品质缺陷导致的沉没。
- USS格林维尔号(SSN-772)2001年2月在上浮中与日本爱媛县宇和岛水产学校的实习渔船相撞,造成四名学生、两名教师及三名船员丧生。
- USS旧金山号(SSN-711),2005年与海底山相撞,一名成员死亡23人受伤。
- USS康涅狄格号,2021年10月2日,康涅狄格号潜艇在南中国海航行时和某物体碰撞后受损。大约11名水手受伤。
- 英国前卫号2009年4月与法国凯旋号核潜艇相撞。
- 法国红宝石级攻击核子潜舰珍珠号于2020年6月12号停靠在地中海港土伦市进行干坞作业时前舱发生火灾意外,大火猛烧14小时,当时舰上还有40名官兵受困,所幸最后皆透过鱼雷发射管惊险逃生,且事发时舰上并无撘载核反应堆设备及核燃料,未造成放射性污染的严重灾情。[9]
注释
[编辑]- ^ Álvaro Alberto da Mota e Silv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 [5 August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葡萄牙语).
- ^ Vijay Sakhuja. Asian Maritime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 Strategic Transactions : China,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11. 2011: 290. ISBN 9789814311090.
- ^ Brazil, One Step Closer to First Nuclear-Powered Submarine. dialogo.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4).
- ^ 存檔副本 (PDF). [2006-12-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6-08).
- ^ 存档副本. [2012-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3).
- ^ 存档副本. [2012-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6).
- ^ 存档副本.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7).
- ^ 存档副本.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 ^ 法國核動力潛艦遭惡火猛燒14小時 40名受困官兵鑽魚雷發射管逃生. [202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参考文献
[编辑]- Friedman, Norman. Submarin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way Maritime. 1984. ISBN 0-87021-954-5.
- Friedman, Norman. U.S. submarines since 1945: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4. ISBN 1-55750-260-9.
延伸阅读
[编辑]- Erickson, Andrew Erickson; Lyle Goldstein. China's Future Nuclear Submarine Force: Insights from Chinese Writings (PDF).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Winter 2007, 60 (1): 54–79 [25 August 2009]. [失效链接]
- Offley, Edward "Ed". Scorpion Down Hardcover. New York: Basic Books by Perseus Press. 2007. ISBN 978-0-465-05185-4.
- Polmar, Norman & Moore, J.K. Cold War Submarine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U.S. and Soviet Submarines Paperback. Washington, DC: Potomac Books, Inc. 2004. ISBN 1-57488-530-8.
参阅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Nuclear Propul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 V.M. Bukhalov – Atomic-powered submarine desig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ast Attacks and Boomers: Submarines in the Cold W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 online exhibition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 On Eternal Patrol, website listing all US submarines and submariners lost on du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ttps://news.usni.org/2021/10/07/breaking-attack-submarine-uss-connecticut-suffers-underwater-in-pacif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mplate:Ship classes of the Indian Navy Template:Current 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