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 | |
---|---|
漢名 | 不動明王
|
梵名 |
|
藏名 | མི་གཡོ་བ་ (Miyowa) |
日語名 |
|
蒙古名 | Хөдөлшгүй (Khödölshgüi) |
韓語名 | 부동명왕 (Budong Myeongwang) |
越南語名 | Bất Động Minh Vương |
信息 | |
信仰教派 | 金剛乘、大乘修驗道 |
屬性 | 金剛、羂索、三鈷劍 |
佛教主題 |
漢傳密宗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
藏傳佛教 |
---|
不動明王(梵語:अचलनाथ,羅馬化:acalanātha),亦稱聖者無動、聖無動尊、不動尊或無動尊,為佛教密宗五大明王主尊、八大明王首座,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在鎮守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五大明王中,為鎮守中央方位的明王,[註 1]也是著名的護法。
概述
[編輯]不動明王名稱中的「不動」,是指慈悲心深廣,本心本願不變,「明」即為智慧光芒之意,「王」是指的德行深廣,能導眾生至無餘涅槃,為眾導首。不動明王其誓願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2]」
不動明王被視為毘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之音譯名,為釋迦牟尼佛之報身)的忿怒相化身,打敗過大自在天。相傳大自在天認為自己是三千世界之主,故心存傲慢,不肯皈依佛祖,所以佛祖化身不動明王,前去降伏其心,不動明王用其足踏大自在天的首級,使其歸順,在諸明王之中不動明王也是最高尊者。[3]
形象
[編輯]密教的明王像通常呈現多面多臂(擁有多個臉和雙倍的手臂)的怪異形象,但不動明王則以一面二臂的形態為主。不動明王周身呈現青藍色,右手持消除魔障的智慧三鈷劍,左手拿縛住邪惡煩惱的金剛鎖(羂索)。面容右眼仰視,左眼俯視。周身火焰。這些是不動明王的基本特徵(在密教圖像集中,有時也會描述多臂的不動明王像,如後述,日蓮傳承中感得了四臂不動明王,但立體造像相對較少見)。
一般都以憤怒的形象示人,降伏內心諸魔障。而不動明王有兩臂、四臂、六臂多個形象,但大多以兩臂形象示人。其動作形象的來源主要是由(大日如來)的忿怒形象而來,多做舞蹈相,立相[4]。
不動明王雖然起源於印度,經由中國傳入日本,然而在印度和中國,其造像的遺例非常稀少。在傳入日本後,隨着密教的流行,不動明王的造像也漸漸盛行。
佛教護法
[編輯]不動明王是佛教八大護法之一。
佛教《大集經》記載,我們的東南西北有十二神獸鎮守,此十二神獸即漢地十二生肖之起源。《法苑珠林》曰:「閻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獸,並是菩薩化導,人道初生,當菩薩住窟,即屬此獸護持、得益,故漢地十二辰依此行也。」而不動明王對應的十二生肖中的雞(對應其他地區的金翅鳥等),負責護佑、教化一方眾生。所以在中國屬雞的人也佩戴「不動明王」法相作為守護神、本命佛。
宗教文化與影響
[編輯]藏傳佛教
[編輯]不動明王在漢傳佛教或藏傳佛教都有相當高的聲譽,不動明王與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一般,乃是藏民供奉的三尊主要佛像之一。
日本佛教
[編輯]在日本佛教,東密的信徒多半信奉不動明王,高野山是其道場。在江戶時代,幕府將軍在都城江戶設置有五色不動明王,以祈求政權的和平穩固。此外,日本的三大不動明王佛畫,高野山明王院的赤不動、大津三井寺的黃不動、京都青蓮院的青不動,合稱三不動。
以真言宗為首,日本佛教的各宗派包括天台宗、禪宗、日蓮宗以及修驗道廣泛地被信仰。與大日如來、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徳明王、金剛夜叉明王、愛染明王等一同被奉祀。
日本人認為不動明王能鎮守溫泉,[來源請求]而臺灣經歷過日治時期,因此在各溫泉區多有奉祀不動明王的香火、尊像或寺廟,如:
- 臺北市北投區
- 不動明王石窟
- 波切不動明王尊
- 南投縣廬山溫泉(尊像現已不存)
- 嘉義縣中埔鄉
- 臺南市白河區關子嶺關嶺里火王爺廟
- 花蓮縣新城鄉(自太魯閣寧安橋下遷移)
- 花蓮縣吉安鄉慶修院
- 花蓮縣干城村西寧寺
- 花蓮縣壽豐鄉豐田村碧蓮寺
非溫泉區方面,如台北法華寺內亦有供奉不動明王。
咒語與手印
[編輯]真言
[編輯]根本咒:
- 曩莫三漫跢嚩日囉(二合)𧹞阿慕伽曀呬婀鉢囉(二合)底賀跢曀呬婀左攞際吒婀難跢迦(引)曩底瑟吒(二合下同)底瑟吒(二合同上)左(引)拏左(引)拏跢抳怛吒烏(二合)尾勒南(二合引)伽(引)哆也莽囉也佉(引)娜也薩跢單左茗婀拏滿馱婀訖娘(二合引)矩嚕婀娑荷馱曩(引)仡囉(二合)羯吒羯吒莽吒莽吒憾憾婀底麼攞曀呬摩訶愚拏避灑拏捺吒捺吒婀尾捨(引)婀尾捨婀左攞制吒薩嚩怛囉(引)努跢𡃤迦際吒跢吒跢吒娜麼娜麼發吒(半音)發吒(吒半音)憾𤚥(引)
心咒:
- 𑖡𑖦𑖾 𑖭𑖦𑖡𑖿𑖝 𑖪𑖕𑖿𑖨𑖯 𑖡𑖯𑖽 𑖮𑖯𑖽 (梵語羅馬轉寫:namaḥ samanta vajrā nāṃ hāṃ)
-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唐 善無畏 譯 卷二 (大正藏 T18 No. 848 p0016 a23)
- 南麼三曼多伐折囉(二合)赧(一)悍
火界咒:
- 𑖡𑖦𑖾 𑖭𑖨𑖿𑖪 𑖝𑖞𑖯𑖐𑖝𑖸 𑖥𑖿𑖧𑖾 𑖭𑖨𑖿𑖪 𑖦𑖲𑖏𑖸 𑖥𑖿𑖧𑖾 𑖭𑖨𑖿𑖪 𑖞𑖯 𑖝𑖿𑖨𑖘𑖿 𑖓𑖜𑖿𑖚 𑖦𑖮𑖯 𑖨𑖺𑖬𑖜 𑖏𑖽 𑖏𑖯𑖮𑖰 𑖏𑖯𑖮𑖰 𑖭𑖨𑖿𑖪 𑖪𑖰𑖑 𑖡𑖽 𑖮𑖳𑖽 𑖝𑖿𑖨𑖘𑖿 𑖮𑖯𑖽 𑖦𑖯𑖽 (梵語羅馬轉寫:namaḥ sarva tathāgate bhyaḥ sarva mukhe bhyaḥ sarva thā traṭ arya jayasena caṇḍapracandha mahā roṣaṇa khaṃ khāhi khāhi sarva vigha naṃ banjavibanja bhidhavibhidha vidaśapravidaśa pranaticoravipranaticoa śulaprahadiviśulaprahadi haranagaraviharanagara radakumudana
- viradakumudana vidaśaviśaya pravidaśavisaya yuddhajirjita prayuddhajirjita bhidhapaddhaya prabhidhapaddhaya hūṃ traṭ hāṃ māṃ, haṃ māṃ oṃ huṃ śvaha)
-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最勝立印聖無動尊大威怒王念誦儀軌法品》 唐 不空 譯 (大正藏 T21 No.1199 p0001 b14)
- 曩莫薩嚩怛佗(引)孽帝毘藥(二合)薩嚩目契毘藥薩嚩佗(引)怛囉(二合)吒(半音)贊拏摩訶(引)𡀔灑拏欠佉(引)呬佉(引)呬薩嚩尾覲南(二合引)吽怛囉(二合)吒(半音)憾(引)[牟*含](引)
慈救咒:
- 𑖡𑖦𑖾 𑖭𑖦𑖡𑖿𑖝 𑖪𑖕𑖿𑖨 𑖡𑖯𑖽 𑖓𑖜𑖿𑖚-𑖦𑖮𑖯 𑖨𑖺𑖬𑖜 𑖭𑖿𑖣𑖺𑖘𑖧 𑖮𑖳𑖽 𑖝𑖿𑖨𑖘𑖿 𑖮𑖯𑖽 𑖦𑖯𑖽 (梵語羅馬轉寫:namaḥ samata samanta vajra nāṃ arya jayasena caṇḍapracanda-mahā roṣaṇa sphoṭaya banjavibanja bhidhavibhidha vidaśapravidaśa pranaticoravipranaticora śulaprahadiviśulaprahadi haranagara haranagara vidaśaviśayapravidaśaviśaya yuddhajirjiyaprayuddhajirjita bhidhapaddhayaprabhidhapaddhaya hūṃ traṭ hāṃ māṃ)
降魔咒:
- 𑖡𑖦𑖺 𑖭𑖰𑖟𑖿𑖠𑖰 𑖭𑖰𑖟𑖿𑖠𑖰 𑖭𑖲𑖭𑖰𑖟𑖿𑖠𑖰 𑖭𑖰𑖟𑖿𑖠𑖰 𑖑𑖨 𑖨𑖕𑖧 𑖎𑖲𑖧𑖡𑖿 𑖭𑖦 𑖦𑖭𑖿𑖩𑖰 𑖀𑖕𑖦 𑖭𑖰𑖟𑖿𑖠𑖰 𑖭𑖿𑖪𑖮 (梵語羅馬轉寫:namo siddhi siddhi susiddhi siddhi ghara rajaya kuyan sama masli ajama siddhi svaha)
種子
[編輯]不動明王的種子字是हां(hāṃ)或ह्म्मां(hmmāṃ)。
手印
[編輯]- 不動根本印
- 不動劍印
三昧耶形
[編輯]註釋
[編輯]- ^ 五大明王分別為:不動明王,中央鎮守明王,大日如來化身;降三世明王,東方鎮守明王,阿閦如來化身;軍荼利明王,南方鎮守明王,寶生如來化身; 大威德明王,西方鎮守明王,阿彌陀佛化身;金剛夜叉明王,北方鎮守明王,不空成就佛化身。[1]
參考資料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佛教密宗五大明王 |
東方:降三世明王 | 西方:大威德明王 | 中央:不動明王 | 南方:軍荼利明王 | 北方:金剛夜叉明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