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霍爾登修隕石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霍爾登修隕石坑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請注意中上方的月丘)
坐標6°28′N 28°00′W / 6.47°N 28°W / 6.47; -28
直徑14.16公里(9 mi)
深度2.29公里(1.8 mi)
余經日出時28°
命名來源馬丁·范登霍夫英語Martin van den Hove

霍爾登修隕石坑(Hortensius)是月球正面位於島海北部的一座小撞擊坑,其名稱取自荷蘭天文學家數學家馬丁·范登霍夫英語Martin van den Hove(Martin van den Hove,1605年-1639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

描述

[編輯]
霍爾登修隕石坑及附近的月丘,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的霍爾登修隕石坑北面的月丘

該隕坑西北偏西及西北偏北分別毗鄰開普勒隕石坑米利奇烏斯隕石坑、東北偏東及東面靠近突出的哥白尼環形山和略小的福特隕石坑阿羅哈隕石坑,相對年輕的賴因霍爾德隕石坑蘭斯伯格隕石坑位於它的東南及東南偏南,西南和西南偏西則坐落了較小的庫諾夫斯基隕石坑恩克隕石坑。霍爾登修隕石坑西側瀕臨風暴洋,西北分布着蜿蜒的米利奇烏斯月溪[1]。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6°28′N 28°00′W / 6.47°N 28°W / 6.47; -28,直徑14.16公里[2],深約2.29公里[3]

霍爾登修隕石坑外觀呈圓杯狀,帶有一圈尖峭側立的坑壁,平整的內壁坡中間是一個平坦的小坑底。隕坑受磨損度不明顯,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530米[3]。儘管周邊月海表面覆蓋有來自哥白尼環形山射紋束,但該隕坑內的反照率還是明顯高於周邊,呈現出年輕撞擊坑的典型特徵。該隕坑形態特徵隸屬於「BIO 型」(以該類隕石坑的典型代表——「畢奧隕石坑」命名)。

霍爾登修隕石坑的北面聚集了6座峰頂帶有穴坑的月丘,均為由高粘度熔岩形成的盾狀火山,這些月丘外觀大體圓形,高約400米,底部直徑6-8公里。雖然它們的構成成分與周邊月海地層相一致,但形成過程卻不相同。這些火山丘都已用「ο」、「σ」、「τ」、「φ」等希臘字母加以了標註。

衛星隕石坑

[編輯]

按慣例,最靠近霍爾登修隕石坑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LAC-57和LAC-58拼接圖.
霍爾登修 緯度 經度 直徑
A 4.4° N 30.7° W 10 公里
B 5.3° N 29.5° W 6 公里
C 6.0° N 26.7° W 7 公里
D 5.4° N 32.3° W 6 公里
E 5.2° N 25.4° W 15 公里
F 7.1° N 25.6° W 6 公里
G 8.1° N 26.1° W 4 公里
H 5.9° N 31.1° W 6 公里

參考資料

[編輯]
  1. ^ Crater Hortensius on the map LAC-58 (PDF). [2017-06-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5). 
  2.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3. ^ 3.0 3.1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另請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