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蒂默斯克羅斯戰役
莫蒂默斯克羅斯戰役 | |||||||
---|---|---|---|---|---|---|---|
玫瑰戰爭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約克家族 | 蘭開斯特家族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約克公爵愛德華 威廉·赫伯特 查特利的費勒斯勳爵 |
歐文·都鐸 彭布羅克伯爵 威爾特郡伯爵 | ||||||
兵力 | |||||||
5,000 | 不明 | ||||||
傷亡與損失 | |||||||
不明 | 4,000 |
莫蒂默斯克羅斯戰役是玫瑰戰爭中的一場主要戰役,於1461年2月2日發生在赫里福德郡威格莫爾(位於拉格河沿岸,萊姆斯特和倫特沃丁之間)附近,離威爾士邊境不遠。[2]這場戰役中,蘭開斯特軍隊由歐文·都鐸和賈斯珀·都鐸父子,以及忠於亨利六世國王、安茹的瑪格麗特王后和17歲的王太子威爾士親王愛德華的貴族們領導;約克軍隊則由馬奇伯爵愛德華領導。有些資料說這場戰役發生於2月3日,關於戰役發生的具體地點也是眾說紛紜。[3]
背景
[編輯]1460年亨利六世被俘,約克公爵理查(馬奇伯爵愛德華的父親)企圖罷免亨利,自己稱王。理查最親近的支持者嘗試勸阻他,但是,理查最終得到了取消威爾士親王愛德華的繼承權,並認可他和他的後代繼承亨利的王位的調解法案。約克的敵人們受到安茹的瑪格麗特王后的啟發,開始在威爾士和北英格蘭起兵。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理查派遣他18歲的長子——即馬奇的愛德華——前往威爾士邊界聚集支持者,他自己則帶領軍隊向北進發。12月30日,理查死在了韋克菲爾德戰役中。
約克死後,馬奇的愛德華繼承了他的爵位和宣稱,成為了第四代約克公爵。[4]此時,愛德華需要阻止由都鐸父子——歐文·都鐸和彭布羅克伯爵賈斯珀——領導的威爾士蘭開斯特軍隊與蘭開斯特軍隊的主體會合。歐文是瓦盧瓦的凱瑟琳(亨利五世的遺孀)的第二任丈夫;兩個兒子(賈斯珀和埃德蒙)作為亨利六世的同母異父兄弟,皆被授勳為伯爵,因此都鐸家族成為了南威爾士的豪族。歐文從卡馬森郡和彭布羅克郡的都鐸領地帶來了威爾士人,招募了一些法蘭西和布列塔尼的商人,又將威爾特郡和奧蒙德伯爵詹姆斯·巴特勒領導的愛爾蘭部隊納入麾下,從而組織起了一支部隊。[5]以威格莫爾城堡為基地的愛德華,也從威爾士和幾個臨近的屬於英格蘭的郡聚集了自己的兵馬。他的支持者有奧德利勳爵、威爾頓的格雷勳爵、拉格倫的威廉·赫伯特爵士、沃爾特·德弗羅爵士和漢弗萊·斯塔福德。[6]在格洛斯特度過聖誕節後,愛德華計劃返回倫敦。然而,隨着賈斯珀·都鐸的軍隊不斷迫近,愛德華更改了計劃:為了阻擋賈斯珀的軍隊與位於倫敦的蘭開斯特軍的主體會合,愛德華揮師北上,將一支約有五千人的軍隊帶到了莫蒂默斯克羅斯。
幻日
[編輯]2月2日這一天的清晨,莫蒂默斯克羅斯發生了名為幻日的氣象現象:天上同時「出現」的三個太陽。愛德華的士兵們看到這一景象,皆大驚失色,愛德華就告訴士兵們,三個太陽代表了神聖的三位一體,所以這一景象就是說明上帝站在他們這邊,這些話成功安撫了士兵們。[6]接着,愛德華將幻日的景象當作自己的徽章,即「光輝燦爛的太陽」。威廉·莎士比亞在亨利六世的第三部分中描寫了這一場面[7](見下方)。莎倫·凱·彭曼也在自己的劇作光輝燦爛的太陽中描寫了這一場面。
戰鬥
[編輯]約克軍的一個謀士理查德·克羅夫特爵士(來自克羅夫特城堡的本地貴族)建議把弓箭手安放在十字路口(今A4110公路與B4362公路的匯合處),以此阻止蘭開斯特軍的行進。蘭開斯特軍在人數上比約克軍少了一千左右,而且從未打過仗,所以當時他們或許並不想戰鬥。但是,到了中午,他們發現為了渡過拉格河就必須迎戰。因此,蘭開斯特軍開始進攻——巴特勒的『戰鬥』師發起了第一次進攻,迫使愛德華的右路軍撤退到道路的另一側並解散。賈斯珀對戰愛德華的中路軍,但是被擊敗。歐文試圖包圍愛德華的左路軍,同樣被擊敗,導致他的軍隊開始潰敗,這就造就了約克軍的大捷——賈斯珀的中路軍在隨後也被擊潰。歐文的士兵們迅速逃離了戰場,約克軍則在後面追逐着他們,一直追到了約17英里以外的赫里福德。最後,約克軍抓住了歐文,並處他以斬首。[5]
戰後
[編輯]本次戰役打斷了愛德華前往中部地區的計劃。與此同時,帶着被俘虜的亨利六世的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內維爾被迫獨自阻止安茹的瑪格麗特的軍隊前往倫敦。他把軍隊部署在聖奧爾本斯北方的主幹道(叫做惠特靈大道的古羅馬道路)上。雖然內維爾在隨後的戰役中敗北,但是瑪格麗特並沒能抵達倫敦。因為搶劫,蘭開斯特軍隊名聲狼藉,所以當他們抵達倫敦城外時,他們發現,倫敦人把門給封死了。正當瑪格麗特猶豫不決之時,傳來了約克軍莫蒂默斯克羅斯大捷的消息。蘭開斯特軍只得沿鄧斯特布爾撤退,路上,許多蘇格蘭人和邊民帶着掠奪品逃回了家。愛德華和內維爾在3月2日抵達了倫敦,旋即,愛德華即國王位,是為愛德華四世。幾周之後,約克軍陶頓大捷,確定了愛德華對王位的控制。
莎士比亞劇作
[編輯]莎士比亞在亨利六世第三部分第二幕的第一場中描述了幻日現象和它的預兆:
- 是三個光輝燦爛的太陽,每一個都十分齊整,
- 沒有浮雲遮隔,
- 它們中間只有一片青天。
- 看呀,看!它們彼此靠攏了,互相擁抱了,正像在接吻,
- 它們似乎是在訂立牢不可破的聯盟。
- 此刻它們已經融合為一,只剩下一盞燈、一團火、一個太陽。
- 這片奇景一定是上天的某種預兆。
莎士比亞省去了對戰鬥的描寫。
參考
[編輯]- ^ Michael Hicks, The Wars of the Ros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2), 161.
- ^ BBC - Mortimer's Cross Battlefield. Accessed 30 December 2012. [2020-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 ^ UK Battlefields Resource Centre. Accessed 30 December 2012. [2020-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4).
- ^ Battle for Mortimer's Cross: History. Accessed 30 December 2012
- ^ 5.0 5.1 The Battlefields of Britain, Kincross, J., London 1988, p.84
- ^ 6.0 6.1 Charles Ross, Edward IV,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31.
- ^ The Mortimer’s Cross Parhelion: How a Meteorological Phenomenon Changed English History. [2020-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