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 Radeon HD 3000
发布日期 | 2007年11月 |
---|---|
代号 | Radeon R670 |
显示卡 | |
入门GPU | RV620(3430、3450、3470) |
中端GPU | RV635(3650) |
高端GPU | RV670(3830、3850、3870) |
旗舰GPU | R680(3850X2、3870X2) |
API支持 | |
Direct3D | Direct3D 10.1 Shader Model 4.1 |
OpenGL | OpenGL 3.3 |
OpenCL | OpenCL 1.0 |
历史 | |
前代产品 | ATI Radeon HD 2000 |
后继产品 | ATI Radeon HD 4000 |
ATI Radeon HD 3000系列,代號Radeon R670,是ATi被AMD收購以後推出的第二個Radeon系列圖形處理器。Radeon HD 3000系列的架構和上一代Radeon HD 2000系列(代號Radeon R600)的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是,Radeon HD 3000系列採用55奈米製程,上代產品採用的是80奈米或65奈米製程。單晶片頂級產品Radeon HD 3870相較於上代的旗艦型號Radeon HD 2900 XT,降低了顯示記憶體位寬,核心時脈亦有所提升,性能亦有進步,但功耗則大幅降低。在Radeon HD 2000系列推出不到一年,2007年11月15日,AMD發佈基於RV670顯示核心的Radeon HD 3800系列顯示卡,以55奈米製程製造,支援DirectX 10.1,並首次於中高階和旗艦產品中加入UVD,提供硬體影像解碼。
產品
[编辑]Radeon HD 3800
[编辑]Radeon HD 3000 系列是以 RV670 核心為基礎,使用 55 nm 製程。Radeon HD 3000 系列支援 DirectX 10.1 與 Shader Model 4.1 [1],而 UVD 也內建到核心內,提供完整的 VC-1 與 H.264 的硬體解壓。核心製造工藝方面,全面採用55 nm。與此同時,競爭對手NVIDIA的GeForce 8800 GT仍然採用65 nm製程。顯示記憶體頻寬方面,HD 3870/3850只會採用256-bit,而不是舊有2900 XT的512-bit。AMD表示,因為新顯示核心的顯示記憶體已作出改善,而採用256-bit記憶體亦可以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顯示卡介面方面,HD 3870/3850會採用較新的PCI-E 2.0。CrossFire方面,最多可以支援四卡連接。為了降低電力消耗,AMD從流動平台引入了PowerPlay技術。在2D模式的時候,顯示核心頻率會降到300MHz。
目前大多數認為改變產品的品牌是因為不願意繼續以 HD 2000 系列來命名[來源請求],因為HD 2000將原先的推出時程表拖延而且沒有更明顯的對比效能[2],而大多也認為由於製程更新而能夠內建更多的ROP,造成相同的裸晶大小能夠放入更多的電路。
Radeon HD 3800 系列也有衍生產品,在2008年2月將會推出 Radeon HD 3870 X2,��備兩顆RV670核心與最高 1024 MB GDDR3 或是 GDDR4 記憶體,該產品是針對效能狂熱級市場而推出的,預計將 Radeon HD 2900 XT 取代,而這張顯示卡也具備 PowerPlay 技術以及數位式 PWM,將能夠降低電源使用量與加強核心的穩定性。它的對手是NVIDIA的GeForce 9800GX2,同樣是單卡雙芯的產品。利用CrossFire X技術,可以使用兩張3870 X2,達成四核心顯示加速。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 Radeon HD 3800 系列的命名法則將會改變。該系列改成以結尾兩位數字來取代之前的 PRO、XT、GT、XTX 之類的命名(像是 HD 3850 與 HD 3870,表示著 3870 的效能比 3850 還要優秀)[3]。而在 IGP 的命名也會改為這種命名法則,像是 AMD 690系列的包含 side-port 記憶體的 M690T 的 IGP 就命名為 “Radeon X1270”,而 690G 的 IGP 命名為 “Radeon X1250”,而 690V IGP 的時脈較低而且功能較少則是命名為“Radeon X1200”,套用新命名法則的顯示卡就在之下列出:
產品取向 | 該型號 後三碼 |
價格區間(USD) | 著色器量 (SPU)1 |
記憶體 | 輸出 | 產品 | ||
---|---|---|---|---|---|---|---|---|
型式 | 頻寬 (bit) |
大小(MB) | ||||||
效能狂熱 /高階使用 |
800-999 | >$150 | 75-100% | GDDR3, GDDR4 |
256-bit/ 512-bit |
512/1024 | 有 HDMI 或 DP 轉接頭的雙 DVI | HD 3870 HD 3850 |
主流型 | 400-799 | $100-$150 | 37.5-75% | DDR2, GDDR3, GDDR4 |
128-bit | 128/256/512 | D-Sub+DVI或 有 HDMI 或 DP 轉接頭的雙 DVI |
HD 3670 HD 3650 |
經濟型 | 000-399 | <$99 | 25-50% | DDR2, GDDR3 |
64-bit | 64/128 (HM:768/1024) |
D-Sub+DVI with有 HDMI 或 DP 轉接頭的 DVI | Radeon X1270 (IGP), Radeon X1250 (IGP), Radeon X1200 (IGP) |
Radeon HD 3600
[编辑]Radeon HD 3600 系列採用 RV635 核心,而 RV635 是將原有的 RV630 使用55奈米製程縮小化,配備著 3.78 億個電晶體與120個流處理器。Radeon HD 3600 將是第一款原生支援新型 DisplayPort 介面的 GPU。DisplayPort 能夠只要一條螢幕連接線即可實現多螢幕操作,而 DisplayPort 的纜線更能夠同時傳輸影像與8聲道24bit的音效。而 HDMI 與 D-Sub 也能藉由轉接頭獲得支援[4]。其他功能包括支援 DirectX 10.1,還有第二代 UVD 的 AVIVO HD 。另一種衍生版本, Radeon HD 3650在2008年1月23日發表。而官方參考設計的背板就搭載兩個 DisplayPort 與一個 DVI-D[4]。
另外,中國地區有一種特別版本稱為 Radeon HD 3690,採用與 Radeon HD 3800 系列相同的 RV670 核心,但顯示記憶體頻寬由256bit降至128bit,可減少記憶體成本。但其後為對抗NVIDIA GeForce 9500GT,正式編入 Radeon HD3850 系列,一般稱為 Radeon HD3850 128bit。
Radeon HD 3400
[编辑]Radeon HD 3400 系列採用 RV620 核心,該核心是將 RV610 核心利用55奈米製程縮小化,內含1.81亿個電晶體與40個流處理器。該產品也是原生支援 DisplayPort [5]與DVI,也能夠透過轉接頭支援 HDMI 與 D-Sub。其他功能包括支援 DirectX 10.1,第二代 UVD的 AVIVO HD。該產品的印刷電路板會提供完整寬度與半寬型出現。 Radeon HD 3400 系列有兩種版本,Radeon HD 3450 與 Radeon HD 3470 已經發表於2008年1月23日。
規格表
[编辑]桌上型圖形處理器
[编辑]獨立顯示核心
[编辑]型號 | 發布日期 | 開發代號 | 製程 (nm) | 電晶體數量 (百萬) | 晶片面積 (mm2) | 匯流排介面 | 顯示記憶體容量 (MiB) | 時鐘頻率 | 核心佈置 | 填充率 | 顯示記憶體類型 | 運算效能 GFLOPS |
熱設計功耗 (W) | GFLOPS/W 單精度浮點 運算能效 |
API支援 (版本) | 發售價格 (美元) | ||||||||
---|---|---|---|---|---|---|---|---|---|---|---|---|---|---|---|---|---|---|---|---|---|---|---|---|
核心 (MHz) | 記憶體 (MHz) | 像素 (GP/s) | 材質 (GT/s) | 記憶體頻寬 (GB/s) | 匯流排類型 | 記憶體位寬 (位元) | 單精度浮點數 | 雙精度浮點數 | 空載 | 滿載 | DirectX | OpenGL | OpenCL | |||||||||||
Radeon HD 3410 | 2009年5月7日 | RV610 | 65 | 180 | 85 | PCIe 2.0 x16 | 256 | 519 | 396 | 40:4:4 | 2.08 | 2.08 | 6.34 | DDR2 | 64 | 41.52 | 否 | 20 | 10.1 | 3.3 | 1.0 | ? | ||
Radeon HD 3450 | 2008年1月23日 | RV620 LE | 55 | 181 | 67 | PCIe 2.0 x16 AGP 8X |
256 512 |
600 | 500 | 40:4:4 | 2.40 | 2.40 | 8.00 | DDR2 | 64 | 48.0 | 否 | 25 | 1.92 | 10.1 | 3.3 | 1.0 | ? | |
Radeon HD 3470 | 2008年1月23日 | RV620 PRO | 55 | 181 | 67 | PCIe 2.0 x16 | 256 512 |
800 | 950 | 40:4:4 | 3.20 | 3.20 | 15.2 | DDR2 GDDR3 |
64 | 64.0 | 否 | 30 | 2.13 | 10.1 | 3.3 | 1.0 | ? | |
Radeon HD 3550 | 2008年8月4日 | RV620 PRO | 55 | 181 | 67 | PCIe 2.0 x16 | 512 | 594 | 396 | 40:4:4 | 2.38 | 2.38 | 6.34 | DDR2 | 64 | 47.52 | 否 | 30 | 10.1 | 3.3 | 1.0 | ? | ||
Radeon HD 3570 | 2010年7月5日 | RV620 PRO | 55 | 181 | 67 | PCIe 2.0 x16 | 512 | 796 | 495 | 40:4:4 | 3.18 | 3.18 | 7.92 | DDR2 | 64 | 63.68 | 否 | 30 | 10.1 | 3.3 | 1.0 | ? | ||
Radeon HD 3610 | 2009年9月24日 | RV630 PRO | 65 | 390 | 153 | PCIe 1.0 x16 | 512 1024 |
594 | 396 | 120:8:4 | 2.38 | 4.75 | 12.7 | DDR2 | 128 | 142.6 | 否 | 35 | 10.1 | 3.3 | 1.0 | ? | ||
Radeon HD 3650 | 2008年1月23日 | RV635 PRO | 55 | 378 | 132 | PCIe 2.0 x16 AGP 8x |
256 512 1024 |
725 | 800 | 120:8:4 | 2.90 | 5.80 | 13.0 25.6 |
DDR2 GDDR3 GDDR4 |
128 | 174.0 | 否 | 65 | 2.68 | 10.1 | 3.3 | 1.0 | ? | |
Radeon HD 3730 | 2008年10月5日 | RV635 PRO | 55 | 378 | 135 | PCIe 2.0 x16 | 512 | 722 | 405 | 120:8:4 | 2.89 | 5.78 | 13.0 | DDR2 | 128 | 173.3 | 否 | 65 | 10.1 | 3.3 | 1.0 | ? | ||
Radeon HD 3750 | 2008年10月5日 | RV635 PRO | 55 | 378 | 135 | PCIe 2.0 x16 | 512 | 796 | 693 | 120:8:4 | 3.18 | 6.37 | 22.2 | GDDR3 | 128 | 191.0 | 否 | 65 | 10.1 | 3.3 | 1.0 | ? | ||
Radeon HD 3830 | 2008年4月1日 | RV670 PRO | 55 | 666 | 192 | PCIe 2.0 x16 | 256 | 668 | 828 | 320:16:16 | 10.7 | 10.7 | 26.5 | GDDR3 | 128 | 427.5 | 85.4 | 75 | 10.1 | 3.3 | 1.0 | ? | ||
Radeon HD 3850 | 2007年11月19日 | RV670 PRO | 55 | 666 | 192 | PCIe 2.0 x16 AGP 8x |
256 512 1024 |
668 | 830 900 |
320:16:16 | 10.7 | 10.7 | 53.1 57.6 |
GDDR3 GDDR4 |
256 | 427.5 | 85.4 | 75 | 10.1 | 3.3 | 1.0 | 179 | ||
Radeon HD 3870 | 2007年11月19日 | RV670 XT | 55 | 666 | 192 | PCIe 2.0 x16 AGP 8x |
512 1024 |
777 777 |
900 1126 |
320:16:16 | 12.4 | 12.4 | 57.6 72.1 |
GDDR3 GDDR4 |
256 | 497.3 | 99.2 | 106 | 4.68 | 10.1 | 3.3 | 1.0 | 269 | |
Radeon HD 3850 X2 | 2008年4月4日 | RV670 PRO | 55 | 666×2 | 192×2 | PCIe 2.0 x16 | 512×2 | 668 | 828 | 320:16:16×2 | 10.7×2 | 10.7×2 | 53.0×2 | GDDR3 | 256×2 | 855.0 | 171 | 140 | 6.11 | 10.1 | 3.3 | 1.0 | 349 | |
Radeon HD 3870 X2 | 2008年1月28日 | R680 | 55 | 666×2 | 192×2 | PCIe 2.0 x16 | 512×2 | 825 825 |
900 1125 |
320:16:16×2 | 13.2×2 | 13.2×2 | 57.6×2 72.0×2 |
GDDR3 GDDR4 |
256×2 | 1056 | 211.2 | 165 | 6.4 | 10.1 | 3.3 | 1.0 | 449 |
1 統一渲染單元數量 : 紋理對映單元數量 : 渲染輸出單元數量
2熱設計功耗(TDP)數值來源於超微官方資料。不同廠商的非公版顯示卡電路板設計會使得實際TDP數值和官方資料的有所不同。
整合式顯示核心
[编辑]超微推出的整合於晶片組內的Radeon HD 3000顯示核心,主要內建於AMD 700系列晶片組。均支援DirectX 10.0和OpenGL 3.3。
型號 | 發布日期 | 開發代號 | 圖形核心 | 製程 (nm) | 電晶體數量 (百萬) | 晶片面積 (mm2) | 匯流排介面 | 記憶體容量3 (MiB) | 核心時脈2 (MHz) | 核心佈置1 | 填充率 | 顯示記憶體類型 | 運算效能 GFLOPS |
特性/備註 | |||||
---|---|---|---|---|---|---|---|---|---|---|---|---|---|---|---|---|---|---|---|
像素 (GP/s) | 材質 (GT/s) | FP32 (GP/s) | 記憶體頻寬 (GB/s) | 匯流排類型 | 有效時脈 (MHz) | 記憶體位寬 (位元) | |||||||||||||
Radeon 3000 Graphics (760G晶片組) | 2009年 | RS780L[6] | RV610 | 55 | 205 | ~73 (~9 × 8.05) | HT 3.0 | 最多從系統佔用512 | 350 | 40:4:4 | 1.4 | 1.4 | 0.7 | 20.8 (系統) | HT (系統) | N/A | N/A | 28 | AVIVO |
Radeon 3100 Graphics (780V晶片組) | 2008年 1月23日(中國) 3月4日(全球) |
RS780C | |||||||||||||||||
Radeon HD 3200 Graphics (780G晶片組) | RS780 | 最多從系統佔用512 + 128 sideport | 500 | 2 | 2 | 1 | 20.8 (系統) + 2.6 (sideport) | HT (系統) + DDR2-1066 DDR3-1333 (sideport) | 1333 (sideport) | 16 (sideport) | 40 | UVD+, 8x AA (wide-tent CFAA) | |||||||
Radeon HD 3300 Graphics (790GX晶片組) | 2008年7月 | RS780D | 最多從系統佔用512 + 128 sideport | 700 | 2.8 | 2.8 | 1.4 | HT (系統) + DDR3-1333 (sideport) | 56 | UVD+, PowerPlay |
1 統一渲染單元數量 : 紋理對映單元數量 : 渲染輸出單元數量
2在ATI PowerPlay節電技術生效時,核心時脈在不同的使用場合時會有所不同。這個列表列出的時脈數值是官方宣稱的時脈值參數
3sideport是一種匯流排,連接到專用記憶體,用作顯示記憶體。
移動端圖形處理器
[编辑]這個列表包括Mobility Radeon HD 3000系列的獨立式顯示核心和整合式顯示核心。
型號[7] | 發售日期 | 部件號 | 開發代號 | 製程 (nm) | 匯流排介面 | 記憶體容量 (MiB) | 時鐘頻率 (MHz) | 記憶體時脈 (MHz) | 核心佈置1 | 填充率 | 記憶體 | API相容性 (版本) | 運算能力 GFLOPs |
備註 | ||||
---|---|---|---|---|---|---|---|---|---|---|---|---|---|---|---|---|---|---|
像素 (GP/s) | 材質 (GT/s) | 頻寬 (GB/s) | 匯流排類型 | 匯流排位寬 (位元) | DirectX | OpenGL | ||||||||||||
Mobility Radeon HD 3100 | 2008年8月1日 | RS780MC | RV620 | 55 | PCIe x16 1.1 | 最多佔用系統512 | 300 | 800 (系統記憶體) |
40:4:4 | 1.2 | 1.2 | 6.4/12.8 | DDR2 | 64/128 | 10 | 2.0 | 24 | UVD, PowerPlay 7.0 |
Mobility Radeon HD 3200 | 2008年6月4日 | RS780MC | RV620 | 55 | PCIe x16 1.1 | 最多佔用系統512 | 500 | 800 (系統記憶體) |
40:4:4 | 2 | 2 | 6.4/12.8 | DDR2 | 64/128 | 10 | 2.0 | 40 | UVD, PowerPlay 7.0 |
Mobility Radeon HD 3410 | 2008年7月25日 | M82-MPE | RV620 | 55 | PCIe x16 1.1 | 256, 512 | 400 | 400 | 40:4:4 | 1.6 | 1.6 | 6.4 | DDR2 | 64 | 10.1 | 2.0 | 32 | UVD, PowerPlay 7.0 |
Mobility Radeon HD 3430 | 2008年7月25日 | M82-SE | RV620 | 55 | PCIe x16 2.0 | 256 | 450 | 400 | 40:4:4 | 1.8 | 1.8 | 6.4 | DDR2 | 64 | 10.1 | 2.0 | 36 | UVD, PowerPlay 7.0 |
Mobility Radeon HD 3450 | 2008年1月7日 | M82 | RV620 | 55 | PCIe x16 2.0 | 256 | 500 | 400 700 |
40:4:4 | 2 | 2 | 6.4 11.2 |
DDR2 GDDR3 |
64 | 10.1 | 2.0 | 40 | UVD, PowerPlay 7.0 |
Mobility Radeon HD 3470 | 2008年1月7日 | M82-XT | RV620 | 55 | PCIe x16 2.0 | 256 | 680 | 400 800 |
40:4:4 | 2.72 | 2.72 | 6.4 12.8 |
DDR2 GDDR3 |
64 | 10.1 | 2.0 | 54.4 | UVD, PowerPlay 7.0 |
Mobility Radeon HD 3650 | 2008年1月7日 | M86 | RV635 | 55 | PCIe x16 2.0 | 512 1024 |
500 | 700 | 120:8:4 | 2 | 4 | 22.4 | DDR2 GDDR3 GDDR4 |
128 | 10.1 | 3.3 | 120 | UVD, PowerPlay 7.0 |
Mobility Radeon HD 3670 | 2008年1月7日 | M86-XT | RV635 | 55 | PCIe x16 2.0 | 512 1024 |
680 | 800 | 120:8:4 | 2.72 | 5.44 | 25.6 | DDR2 GDDR3 GDDR4 |
128 | 10.1 | 2.0 | 163.2 | UVD, PowerPlay 7.0. TDP 30瓦 |
Mobility Radeon HD 3850 | 2008年6月4日 | M88-L/M88-LP | RV670 | 55 | PCIe x16 2.0 | 512 | 580 | 750 | 320:16:16 | 9.28 | 9.28 | 48.0 | GDDR3 | 256 | 10.1 | 2.0 | 371.2 | UVD, PowerPlay 7.0 |
Mobility Radeon HD 3870 | 2008年6月4日 | M88-LXT | RV670 | 55 | PCIe x16 2.0 | 512 | 660 | 850 | 320:16:16 | 10.56 | 10.56 | 54.4 | GDDR3 | 256 | 10.1 | 2.0 | 422.4 | UVD, PowerPlay 7.0. TDP 55瓦 |
Mobility Radeon HD 3850 X2 | 2008年6月5日 | 2x M88-L/M88-LP | R680 | 55 | PCIe x16 2.0 | 2x 512 | 580 | 750 | 2x [320:16:16] | 2x 9.28 | 2x 9.28 | 2x 48.0 | GDDR3 | 2x 256 | 10.1 | 2.0 | 2x 371.2 | UVD, PowerPlay 7.0 |
Mobility Radeon HD 3870 X2 | 2008年9月1日 | 2x M88-LXT | R680 | 55 | PCIe x16 2.0 | 2x 512 | 660 | 850 | 2x [320:16:16] | 2x 10.56 | 2x 10.56 | 2x 54.4 | GDDR3 | 2x 256 | 10.1 | 2.0 | 2x 422.4 | UVD, PowerPlay 7.0. TDP 110瓦 |
1 統一渲染單元數量 : 紋理對映單元數量 : 渲染輸出單元數量
參見
[编辑]- 顯示卡
- 圖形處理器
- ATI
- ATI Radeon
- FireStream 9170,Radeon HD 3870用作GPGPU的版本。
- Radeon HD 2000
- Radeon HD 4000
- NVIDIA GeForce 9
參考資料
[编辑]- ^ HD 2950Pro (RV670) Cards & Specs Revealed. VR-Zone. August 22, 2007 [2020-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1).
- ^ Derek Wilson. ATI Radeon HD 2900 XT: Calling a Spade a Spade. AnandTech. May 14, 2007 [2007-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3).
- ^ RV670 is Radeon HD 3800 Series. VR-Zone. October 17, 2007 [2013-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1).
- ^ 4.0 4.1 DailyTech repo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December 7, 2007
- ^ AMD official low-profile deisgn with DisplayPo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trieved January 23, 2008
- ^ AMD Vendor ID Li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February 12, 2009.
- ^ ATI Radeon Mobility Graphics Cards. [2013-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