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脱玻作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脱玻作用,又称脱玻化作用,是指之前無結晶(無定形體)的玻璃重新結晶的過程[1]。例如玻璃类物质或产品在加工或退火过程中,停留在极易晶化的温度区域内的时间过长,则可能会发生失去光泽并被损坏的现象。这种现象即称为脱玻作用。

玻璃藝術中的脱玻作用

[编辑]

玻璃藝術英语Glass art品中,在熔融玻璃的燒製過程中會發生脱玻作用,玻璃表面會出現白色的浮渣、裂縫或皺紋,而不是光滑的光澤,因為玻璃中的分子將其結構轉變為結晶固體的結構。 雖然這種情況通常是不受歡迎的,但在玻璃藝術英语Glass art中,可以將脱玻作用作為一種有意的藝術技術。

地質學中的脫玻作用

[编辑]

一般意義上,岩漿的任何結晶都可以被視為脫玻作用,但這個術語最常用於在其他玻璃質岩石(如黑曜石)中形成球晶英语Spherulite(Spherulite)。

玻璃材料轉化為結晶材料的過程稱為脫玻作用。 球晶是這過程的證據。 珍珠岩是由於玻璃水合作用導致膨脹而不一定是脫玻作用。

玻璃棉

[编辑]

玻璃棉在被捶击或吹入绝熱層時,也可能會因為脱玻作用而變成粉末狀,而且绝熱效果明顯變差。

參考資料

[编辑]
  1. ^ Werner Vogel: "Glass Chemistry"; Springer-Verlag Berlin and Heidelberg GmbH & Co. K; 2nd revised edition (November 1994), ISBN 3-540-57572-3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