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維
张四维 | |
---|---|
大明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 |
籍貫 | 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平阳府蒲州 |
字號 | 字子維,號鳳磐,或作鳳盤 |
諡號 | 文毅 |
出生 | 嘉靖五年(1526年)五月十二日 山西平阳府蒲州风陵乡 |
逝世 | 萬曆十三年(1585年) |
配偶 | 娶王氏,封一品夫人 |
親屬 | (子)張甲徵、張泰徵 |
出身 | |
|
張四維(1526年6月21日—1585年11月29日),字子维,號鳳磐,或作鳳盤。山西平阳府蒲州风陵乡(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癸丑進士,萬曆時接替張居正,任內閣���輔。
生平
[编辑]明嘉靖五年五月十二日(1526年6月21日),張四維出生于山西鹽商世家,為蒲州豪贾。十五歲举秀才,名列优等,学政甚奇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高中山西鄉試第二名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成癸丑科進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授翰林院编修。
隆庆元年(1567年),因分摹《永樂大典》有功,升右春坊右中允,充任经筵日讲官,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四維倜儻有才智,明習時事,有“真博物君子”之譽,为內閣首輔高拱所器重。隆慶三年(1569年),高拱提拔其为翰林院学士,再升吏部右侍郎。隆慶四年(1570年)十月,蒙古可汗俺答之孫汉那吉归降朝廷,朝议纷纷,四维力挺高拱、张居正,促成「俺答封貢」。升为吏部左侍郎,以疾乞归。
萬曆二年(1574年)復原官,仍掌詹事府事,充任《世宗实录》副总裁。萬曆三年(1575年)為張居正引薦,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赞机务。萬曆六年(1578年)春,主持神宗婚礼,加少保,晋武英殿大学士。最初在內閣時,張四維多曲從張居正,逐漸不堪忍受,擬旨不盡如居正之意,於是張居正逐漸漸惡張四維。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病逝,張四維代為首輔,一反張居正的改革措施,緩和矛盾,收攏人心,隨即擬旨宣佈張居正「誣蔑親藩,侵奪王墳府第,籍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1]。累官加至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萬曆十一年四月,張四維因父喪而回鄉守孝,臨行前向神宗進言道「臣行能薄劣,日侍左右無所禆益。今當遠離,伏望皇上法祖,孝親,講學,勤政,清心,寡欲,惜財,愛民,日慎一日,保終如始。臣不勝惓惓犬馬至願」。[2]
以父喪離職,萬曆十三年(1585年)十月,服丧将满,病殁于家。神宗辍一日视朝,卒諡文毅。
著作
[编辑]著有《條麓堂集》。
事跡
[编辑]张居正执政时,以严刑峻法治理朝事,但亦结怨甚多。反对張居正的人遂与宦官内外勾结,朝议鼎沸,政令难行。張四维见怨恨張居正的人甚多,决定以宽大从事,安定人心,遂乘神宗生子之际,劝皇帝放宽政策,荡涤繁苛,施惠天下,并使受張居正排挤或罢官的重要人物复职,時論多讚譽其有首輔才。當時雲南貢金延期,神宗欲問罪當地土官,又下旨取雲南舊貯礦銀二十萬,都被張四維力言勸止。
王世貞說:“四維父鹽長蘆,累資數十百萬,崇古鹽在河東,相互控制二方利。”[3]御史郜永春疏奏:“河东盐(今运城池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意指張四維、王崇古為勢要,四維父、崇古弟為大商[4]。
張居正被抄家後,張敬修自縊,死前留書與张四维,表达了怨怒:“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张凤盘,今张家事已完结矣,愿他辅佐圣明天子于亿万年也!”
家族
[编辑]祖父张谊。父亲张允龄,早年即外出經商,足迹半天下,舅父王崇古官居兵部尚書、陝西總督,善谈兵事,四维受其影響,亦熟知边防事务。
弟张四端、张四教、张四事(生员)、张四象、张四術、张四輔。
夫人王氏,累封一品夫人,生六子:甲徵、泰徵、定徵、久徵、元徵、献徵。女婿馬慥。
参考资料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七》,出自焦竑《國朝獻徵錄》
- 《明史卷二百一十九》,出自《明史》
官衔 | ||
---|---|---|
前任: 張居正 |
明朝内阁首輔 萬曆十年-十一年(1582年-1583年) |
繼任: 申時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