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射水魚號潛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USS Archerfish (SS-311)
历史
United States Navy ensign美國
艦名出處 射水魚
建造方 緬因州基特里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1]
铺设龙骨 1943年1月22日[1]
下水日期 1943年5月28日[1]
入役日期 1943年9月4日[1]
退役日期 1946年6月12日[1]
船徽
再服役日 1952年3月7日[1]
退役日期 1955年10月21日[1]
再服役日 1957年8月1日[1]
退役日期 1968年5月1日[1]
除籍日 1968年5月1日[2]
结局 1968年10月19日在加州外海當靶船被擊沈[2]
船徽
技术数据
船級 柴電動力巴勞鱵級潛艇[2]
排水量
船長 311英尺9英寸(95.02米) [2]
型宽 27英尺3英寸(8.31米) [2]
吃水 16英尺10英寸(5.13米)[2]
動力來源
船速 水上20.25節[4] 潛航8.75節[4]
續航力 水面10節/11000海浬[4]
自持力 潛航2節48小時,[4] 巡航75日
潛航深度 400英尺(120米)[4]
乘員 10名軍官, 70–71名船員[4]
武器裝備

射水魚號潛艇(SS / AGSS-311)是美國一艘巴勞鱵級潛艇,亦為美國海軍第一艘命名為射水魚的艦艇。射水魚號因為在1944年11月擊沉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而聞名,这是史上由潛艇所擊沉的最大軍艦,該艦也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榮獲美國總統部隊嘉許獎[5][6]

艦名

[编辑]

該艦名稱來自射水魚。射水魚是一種銀色小魚,它能夠從口中噴出強大的水流射中昆蟲作為食物。[3]

建造

[编辑]

射水魚號於1943年1月22日在緬因州基特里的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放置龍骨。她於1943年5月28日舉行下水儀式,邀請了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的個人秘書馬爾維娜·湯普森英语Malvina Thompson小姐負責擲瓶。海軍樂隊於晚上7點50分開始奏樂,歡迎貴賓入場,8點5分由船廠技工Leon W. Gridmore代表向湯普森小姐贈送禮物—一個鐫有「Miss Malvina C Thompson」的銀碗,8點7分由海軍上尉Ralph Curtis牧師帶領禱告,在幾個簡短演講後,8點15分升起警告紅旗,湯普森小姐左手拿一打玫瑰花,右手拿香檳酒瓶,擺好姿勢拍照,3分鐘後高音喇叭一聲長鳴,鐘聲一響,湯普森小姐放下玫瑰花,左手執瓶,吟唱「我命名妳為射水魚號」,將香檳酒瓶在射水魚號艦首用力敲破,全體觀眾熱烈鼓掌,完成了擲瓶式。[7]:16-19該艦於1943年9月4日開始服役,由喬治·凱爾少校(George W. Kehl)擔任艦長。[3]

二戰

[编辑]

射水魚號潛艇於1943年11月上旬在新英格蘭海岸進行了試航,並通過巴拿馬運河前往夏威夷。她於1943年11月29日抵達珍珠港,並加入美國太平洋艦隊[3]

前四次巡航(1943年12月 - 1944年9月)

[编辑]

射水魚號在接受航海維修和進行訓練後於12月23日進行第一次巡航。她於12月27日在中途島環礁停下加油,然後繼續前往台灣北部的巡邏區。在這次巡航期間,她襲擊了三艘船,但沒有擊沈任何一艘。她於1944年2月16日返回中途島進行修理和訓練。[8]

射水魚號在1944年3月16日離開中途島進行第二次巡航,主要是在帕勞群島附近,但在42天內沒有遇到日本目標。她於4月27日通過約翰斯頓島返回珍珠港潛艇基地,開始改裝。[9]

5月18日,威廉·哈里·萊特(英語:William Harry Wright)接任艦長。5月28日射水魚號離開珍珠港,前往小笠原群島地區進行第三次巡航。她在7月4日對硫磺島的攻擊期間擔任救生員職責,並在7月15日返回中途島之前救出了飛行員約翰·安德森少尉(John B. Anderson)。此次巡航對一艘1,400噸的驅逐艦與運輸船隊進行魚雷攻擊,擊沉一艘驅逐艦,擊傷總共12,000噸的兩艘船,艦長萊特因此獲得銀星勳章[10][11][12]

射水魚號在與普羅透斯號潛水母艦英语USS Proteus (AS-19)一起改裝和訓練演習後,於8月7日開始第四次巡航。她在本州水域活動一個多月,沒有獵殺任何敵艦,出海53天后於9月29日返回珍珠港。[13]

第五次巡航(1944年10月 - 1944年12月)擊沉信濃號

[编辑]

1944年9月約瑟夫·法蘭西斯·恩萊特英语Joseph F. Enright少校接任艦長。[14]射水魚號於10月30日離開夏威夷,於11月9日抵達塞班島進行航行維修,兩天后離開,開始執行她的第五次任務,其主要任務是救援轟炸日本東京後迫降的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機員。[3]

信濃號被射水魚號發射的魚雷擊中後的損害示意圖

11月28日,她收到電訊,說當天不會有空襲,她可以在東京灣附近的水域漫遊。[3]當天晚上8點48分,監視人員發現了由第十七驅逐隊三艘驅逐艦(「浜風號」、「雪風號」、「磯風號」)護衛的不明大型艦艇。美軍當時不知道信濃號航空母艦的存在,沒有將她列在艦艇辨識圖上,射水魚號軍官對照後無法判斷是哪一艘日艦,但是仍然決定尾隨該艦,浮出水面以最高的航速19節追蹤,雖然四艘艦艇以27節高速航行,但是走的是為了躲避潛艇而用Z字形路線,所以很快被射水魚號追上,伺機攻擊。射水魚號使用雷達追蹤,信濃號被美艦發現,日艦以信號燈要求表明身份,射水魚號不予理會。信濃號艦長阿部俊雄日语阿部俊雄根據美軍潛艇出擊的情報,認為美軍潛艇是採取狼群戰術,射水魚號一再使用雷達只是誘敵,以利其他埋伏不用雷達的美軍潛艇攻擊,因此即使浜風號驅逐艦抗命以35節高速迫近射水魚號到3,000公尺距離,它在最後關頭仍被召回護航,信濃號則高速航行,企圖甩掉美軍潛艇後前往目的地;射水魚號艦長猜中了信濃號的最終航向,攔截成功。由於驅逐艦保持警惕,恩賴特認為趁夜進行水面攻擊是自殺行為。 29日凌晨3點5分,射水魚號下潛,一艘驅逐艦在距它20呎處經過,射水魚號在日本靜岡縣濱名湖南方176公里處,離目標1,400碼發射了六枚Mk 14型魚雷,恩賴特為了使目標容易翻船,魚雷的水深設定為10英尺,正好在水線以下擊中目標(信濃號吃水約33英尺)。第一枚魚雷於3點17分命中,共有4枚魚雷命中了「信濃號」(射水魚號報告是六枚全中爆炸),「信濃號」於11點前沉沒。[7]:85-103[15][16]

恩萊特獲海軍十字勳章後攝

此次巡邏共計48天,於12月15日抵達關島而結束。

海軍情報局最初認為在那片海域沒有任何航母,射水魚號擊沉的是一艘巡洋艦。然而恩萊特艦長畫了目標的草圖,因此認為射水魚號是擊沉了一艘28,000噸的飛鷹級航空母艦。恩萊特艦長因此戰績於1945年3月榮獲海軍十字勳章[14]二戰結束以後,美國才得知射水魚號擊沉的是當時最大的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71,890噸)「信濃號」。[3][15]

最後兩次巡航(1945年1月 - 1945年9月)

[编辑]
射水魚號於1945年6月5日在舊金山附近海面

射水魚號在關島進行了整修,艦上人員在關島度假。1945年1月10日,該艦進行了第六次巡航。[3]這次任務在香港附近和台灣以南的南中國海,射水魚號率領蝙蝠魚號潛艇英语USS Batfish (SS-310)黑魚號潛艇英语USS Blackfish (SS-221)組成TG17.16(17.16任務組),稱為Joe’s Jugheads(射水魚號的艦長暱稱Joe)。[17]她在這次巡航中擊傷了一個不明的目標,但由於艏操縱面英语Diving plane發生問題,該巡航於3月3日提前了3天結束,經過塞班島和珍珠港,於3月13日回到美國舊金山,在舊金山海軍船場英语San Francisco Naval Shipyard進行修理。[3]

修理工作完成之後,她於6���14日航向歐胡島,於6月22日抵達珍珠港,開始航行維修和訓練。射水魚號於7月10日進行了她的第七次和最後一次戰鬥任務,她在本州東海岸和北海道南海岸地區救援轟炸日本本島迫降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機員。她於8月15日離開北海道時得知日本投降。[18]

射水魚號船員於1945年9月1日在東京灣的艦上合影

該潛艇是1945年8月31日進入東京灣的12艘潛艇中的一艘,並與普羅透斯號潛水母艦英语USS Proteus (AS-19)一起停泊在橫須賀海軍設施附近。她見證了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19]

二戰後

[编辑]

射水魚號於1946年1月2日離開珍珠港,前往舊金山。1月8日至3月13日,該船船員進行了退役前大修。她於次日前往馬雷島海軍造船廠英语Mare Island Naval Shipyard完成退役的最後工作。她於1946年6月12日退役,保存在馬雷島的太平洋後備船隊。

朝鮮戰爭期間,許多退役的海軍艦艇重新編為現役艦艇。射水魚號於1952年1月7日中選為重新服役的艦艇,3月7日起入編現役後,於3月26日向太平洋艦隊報到。第二天,她從加州聖地亞哥出航進行三個星期的預備訓練。然而,她的機動房於3月28日發生了一起火災,她因此自行返回馬雷島進行維修。 5月27日修復完成後,她在西海岸進行預備訓練,然後穿過巴拿馬運河於7月3日加入大西洋艦隊。她以佛羅里達州西嶼為基地,附屬於第12潛艇中隊英语Submarine squadron,她訪問了古巴的聖地亞哥-德古巴關塔那摩灣海地太子港波多黎各聖胡安;和英屬西印度群島特立尼達。她於1955年4月25日離開西嶼前往費城海軍造船廠英语Philadelphia Naval Shipyard退役。她在完成退役大修後,拖往康乃狄克州新倫敦,並於1955年10月21日退役。

海洋學用途

[编辑]

她在1957年7月在新倫敦重新啟用,於8月1日恢復使用,並再次加入在佛羅里達州西嶼的第12潛艇中隊。1958年1月13日,她在海軍水文局的技術監督下進行巡航。在這次部署中,她訪問了巴西累西腓和特立尼達。在完成這項任務後,她為在西嶼和關塔那摩灣的艦隊訓練指揮部提供服務。在這段期間,她還在1959年的電影《粉紅色潛艇》中作為USS「海虎號」拍攝了水下和遠距離的場景和鏡頭。

邦德和Tuckfield在浮力上升後合影

1959年10月2日,射水魚號在西嶼西南約15英里深度322英尺(98米)的Vestal Shoal觸礁。指揮官喬治·邦德和首席工程師Cyril Tuckfield從前方逃生艙在52秒內安全地完成了302英尺的浮力上升,而兩人也因為證實了潛艇深海逃生的可行性於1960年獲得了功績勳章英语Legion of Merit[20]

1960年初,射水魚號獲選參與“海洋掃描”行動,這是一項關於海洋天氣條件,水成分,海洋深度和溫度範圍的科學研究。她於1月進入費城海軍造船廠,專門為這次新任務做好準備。在此期間,該艇重新分類為輔助潛艇,船體分類符號為AGSS-311。她載著民間科學家團隊於5月18日開始了“海上掃描”的第一階段。她的此次巡航訪問了英格蘭的朴茨茅斯挪威亨墨菲斯卑爾根蘇格蘭法斯萊恩; 格陵蘭圖勒卡科爾托克努克;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以及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的哈利法克斯,於12月3日回到新倫敦。[3]

1961年3月進行“海上掃描”

射水魚號在六個星期的保養後,於1961年1月20日進行了“海上掃描”的太平洋階段,2月6日過巴拿馬運河,並通過聖地亞哥前往夏威夷。她於3月27日離開珍珠港,訪問了日本橫須賀和函館、香港、菲律賓蘇比克灣、泰國曼谷、馬來西亞檳城、錫蘭科倫坡及澳洲的弗里曼特爾,1961年底停泊在橫須賀。[21]

“海上掃描”第二階段在1962年的前幾個月繼續進行,射水魚號訪問了西太平洋地區的日本,關島和菲律賓宿霧市。3月初,她完成第二階段,通過帕果帕果進入珍珠港。4月27日,她進入舊金山海軍造船廠進行大修。大修結束後,她轉移到聖地亞哥兩個星期的保養。然後她在東太平洋地區開始了“海上掃描”的第三階段,在珍珠港和中途島環礁停靠,並返回聖地亞哥度過聖誕假期。[21]

她於1963年1月10日離開聖地亞哥,前往橫須賀,在那裡進行了三個星期的保養。經過兩個半月的行動,她回到美國,短暫訪問加州舊金山,然後在五月初回到珍珠港。6月下旬和6月的大部分時間用於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西北海岸進行測量,訪問了俄勒岡州波特蘭,華盛頓州西雅圖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溫哥華。她在七月和八月回到橫須賀旱塢,然後在太平洋中部連續進行三個月的測量,僅在中途島和珍珠港進行短暫的加油和保養。她於11月25日離開橫須賀,前往南半球巡航,於12月中旬抵達澳大利亞,在紐卡斯爾和悉尼度過了一個為期三週的假期。她在1964年1月下旬離開悉尼去關島,為期兩週,並於3月5日到達珍珠港。她於3月30日離開珍珠港,繼續在東太平洋進行“海上掃描”作業。她於4月訪問了舊金山,5月訪問了溫哥華,5月25日返回珍珠港,結束了“海上掃描”的第三階段。[21]

射水魚號於6月17日離開珍珠港並前往東太平洋,開始了“海上掃描”行動的第四個和最後一個階段。她於7月份訪問了西雅圖華盛頓州奧林匹亞,並於8月19日返回珍珠港進行為期三週的保養,然後前往南太平洋。她於9月9日前往斐濟群島。在蘇瓦短暫停留之後,她前往新西蘭的奧克蘭,進行了為期11天的訪問。她的下一站是新西蘭惠靈頓,她於10月19日離開新西蘭,於11月6日抵達橫須賀。她於11月27日繼續在加羅林群島地區進行調查活動。在關島度過新年前夕後,該船航行到菲律賓蘇比克灣進行保養。[21]

退役

[编辑]

海軍於1968年初宣布射水魚號退役,並於1968年5月1日將其從海軍船舶登記冊英语Naval Vessel Register除名。1968年10月19日,該艦拖到聖地亞哥的外海後,鋸蓋魚號潛艇英语USS Snook (SSN-592)發射魚雷將之擊沉。[3]

相關著作

[编辑]

電影鏡頭

[编辑]
  • 電影《粉紅色潛艇》動用了三艘潛艇拍攝片中「海虎號」潛艇的鏡頭,射水魚號是其中之一。[22]

參考書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Friedman, Norman. U.S. Submarines Through 1945: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1995年: 285–304. ISBN 1-55750-263-3. 
  2. ^ 2.0 2.1 2.2 2.3 2.4 2.5 Bauer, K. Jack; Roberts, Stephen S. Register of Ships of the U.S. Navy, 1775–1990: Major Combatant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91年: 275–280. ISBN 0-313-26202-0.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Archer-Fish (SS-311).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20 October 2005. 
  4. ^ 4.0 4.1 4.2 4.3 4.4 4.5 U.S. Submarines Through 1945 pp. 305–311
  5. ^ Sink the Shinan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istoricWings.com
  6. ^ Navy and Marine Corps Awards Manual [Rev. 1953] Part 2 - Unit Award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通过美國海軍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7. ^ 7.0 7.1 Don Keith; Ken Henry. Gallant Lady: A Biography of the USS Archerfish. Macmillan. 13 June 2006. ISBN 978-1-4668-4155-0. 
  8. ^ 311 War Patrol #1. www.ussarcherfish.com.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9. ^ 311 War Patrol #2. www.ussarcherfish.com.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10. ^ William H Wright - Silver Star - Awarded for actions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1). 
  11. ^ Allied Warship Commanders - William Harry Wright, USN. [201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2). 
  12. ^ 311 War Patrol #3. [201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13. ^ 311 War Patrol #4. www.ussarcherfish.com.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14. ^ 14.0 14.1 Captain Joseph Francis Enright, USN, (1910-____)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PARTMENT OF THE NAVY -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15. ^ 15.0 15.1 Samuel J. Cox, Director NHHC. U.S. Submarine Successes, November/December 1944. H-Gram. No. 39 75th Anniversary of World War II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2019-12-26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16. ^ Adm. Daryl Caudle. Groton Submarine Birthday Ball > U.S. Fleet Forces Command > Speeches. U.S. Fleet Forces Command. 
  17. ^ Blackfish (SS-221).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18. ^ 311 War Patrol #7. www.ussarcherfish.com.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19. ^ Capt. Joseph Enright Dies. 華盛頓郵報. 2007-07-24 [2016-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3). 
  20. ^ Shilling, Charles. Papa Topside. Pressure, newsletter of the Undersea and Hyperbaric Medical Society. 1983, 12 (1): 1–2. ISSN 0889-0242. 
  21. ^ 21.0 21.1 21.2 21.3 ARCHERFISH History - 1943 to 1968. www.ussarcherfish.com. [201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2). (英文)
  22. ^ Operation Petticoat (1959) - Trivia. IMDb.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1). Of the three boats to portray the 'Sea Tiger', one-the 'USS Archer-Fish', SS-311-was present at the Japanese surrender which ended WWII in the Pacific Theater...USS Archerfish' SS-311 (originally 'USS Archer-Fish', renamed at 1952 recommission) wore the standard colors of gray and black, and was used for interior and exterior shots in and around Key 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