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博纳富瓦
伊夫·博纳富瓦(法語:Yves Bonnefoy;1923年6月4日—2016年7月1日[1]),法国诗人、散文家,生于图尔,父亲是铁道工人。他的作品在战后法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索了口头及书面语言的意涵。他还创作了一系列翻译作品,最著名的是对莎士比亚的翻译,同时也写了一些关于美术及美术史的著作,包括对胡安·米罗和阿尔伯托·贾科梅蒂的研究。出版的诗集有《杜弗的动与静》(1953)、《昨天的空寂的王国》(1958)、《写字石》(1965)、《门槛的诱惑》(1975)、《在影子的光芒中》(1987)、《雪的开始与结束》(1991)和《流浪的生命》(1993)等。
生平
[编辑]1923年,伊夫·博纳富瓦出生在法国图尔,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铁路工人。博纳富瓦自述,童年时外祖父对自己影响很大——外祖父爱读书、爱写作、勤思考的习惯让其成为了博纳富瓦的“榜样和参照系”。外祖父藏书丰富,儿时的博纳富瓦在他的书房中首次接触到了十九世纪诗歌。七岁那年,他的姨妈还送了他一本诗选,并在上面题字“赠我的教子——未来的诗人”。除了家人的影响以外,法国的义务教育课程也为博纳富瓦打下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在学校里,他学习了维克多·雨果,浪漫派,巴纳斯派的作品,还在一场朗诵比赛上,凭借朗诵维尼的《摩西》获奖。十六岁时,他接触到了兰波和皮埃尔·让·茹夫的著作。上高中后,他又选修了哲学和自然科学,并开始对认识论、逻辑学和观念史感兴趣。同时,他开始阅读巴士拉、克尔凯郭尔和舍斯托夫的作品。[2]
高中毕业后,博纳富瓦进入普瓦捷大学学习数学,但之后他便立志于诗歌,于是他离开普瓦捷前往巴黎,进入了超现实主义的圈子。来到巴黎后,为了文凭学位,博纳富瓦进入索邦大学继续学习,但是没有修完课程只能中止学习。之后他找了一份补习班老师的工作,教授数学和自然科学。
1943年末,博纳富瓦抵达巴黎后参加了保罗·瓦雷里的讲座,其间遇到了齐奥朗和罗兰·巴特。1946年,法国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安德烈·布勒东回国,博纳富瓦与其相识,布勒东之后便将他介绍给了画家维克多·布罗内。在巴黎,博纳富瓦还结交了出版家、作家阿德里安娜·莫尼耶(Adrienne Monnier)。同一年,博纳富瓦自费出版了他的长诗《论钢琴师》,莫尼耶将其放在自己的书店帮助以帮助他提升销量。三年后,莫尼耶受邀主编一套诗丛,于是她建议博纳富瓦出版一部诗集加入,博纳富瓦便开始着手创作《杜弗的动与静》。1953年,《杜弗的动与静》出版,博纳富瓦一举成名。
1954年,皮埃尔·莱里斯(Pierre Leyris)计划组织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邀请博纳富瓦加盟。于是,博纳富瓦开始翻译《尤里乌斯·凯撒》、《哈姆雷特》、《亨利四世》、《冬天的故事》和一些莎士比亚的诗歌。[2]
参考文献
[编辑]- ^ French poet Yves Bonnefoy dies. [2016-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3).
- ^ 2.0 2.1 Guppy, Shusha. 巴黎评论·诗人访谈.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 978702015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