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誰讓港獨的子彈飛?
滿額折

誰讓港獨的子彈飛?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0 元
優惠價
79229
庫存:6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港獨的子彈飛,從政治幻想的槍膛開始,以為射向北京與港府,但卻射向反對派內部,也射向民主與法治。

港獨不是年輕人「世代翻轉」的結果,恰恰相反,港獨的論述與背後推力,都是中老年人。

港獨誣指北京在香港「二度殖民」,但港人回歸後擁有的權利,不僅勝過殖民時期,也勝過今天的中國大陸。

作者簡介

邱立本,《亞洲週刊》總編輯,被中國網民選為2006年、2008年和2012年中國一百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2010年獲星雲新聞獎、2011年獲SOPA新聞評論獎。著有《激情新聞筆記》、《匆忙的文學》、《明日拒絕黃花》、《文字冒險家》及《舌頭的記憶》、《崛起的青春權力》、《保釣.風雲.急》、《香港民主不能失去中國》、《權力星空的秘密》及《香港第三條路不再是夢》等。

序:誰讓港獨的子彈飛?

港獨是香港政治的魔幻。僅僅兩三年前只是網路上一些憤青的想像,卻在今天香港反對派的政治光譜中,成為最極端的顏色,在網絡世界中,成為一股喧囂的力量。

但最讓人驚訝的,則是泛民力量逐漸被港獨的論述影響,讓魔幻的想像成為現實的變數。尤其在民主派的大老司徒華去世、公民黨的創黨元老關信基等淡出之後,新一代的泛民領袖,不少都缺乏對中國的認識,也缺乏中華民族的情懷。公民黨的議員毛孟靜等,以「本土」的名義,提出「去大陸化」;對港獨的激進行為如「驅逐蝗蟲」行動、「鳩嗚」行動等,都不予譴責,甚至是默認。有些泛民的政治人物,甚至在「香港人是否中國人」的問題上,一步一步地退卻,變得越來越曖昧。

在2016年7月的北戴河會議上,從中國的改革派來看,港獨的子彈飛來,是最荒謬、也是最不利改革的發展。因為面對分離勢力,恰恰讓北京的「黨國結構」可以輕易調動十四億人的「愛國主義」力量,予以迎頭痛擊。這是中國政府的強項,也獲得絕大部份民眾的支持。這也是神州大地最具有共識的政治,因為近百年來被列強欺凌,中國早已凝聚強大的民氣,反對各種分裂中國的行徑。

但在愛國主義反擊分裂主義的過程中,卻往往隱藏了中國要面對的人權與法治建設的迫切問題。因而港獨模糊了中國政治的焦點。在改革的河流中,它就像突然移轉視線的魚(Red Herring,即轉移視線的修辭),讓現代化的進程受到干擾。從香港到全球各地,沒有人會認為港獨有任何成功的機會,但它卻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一條怪魚,溜進一些「無知者無畏」的年輕人心中,改變了香港與中國大陸的改革進程。

香港一些泛民派人士的如意算盤,就是將反對派政治推到極端,將特區政府與北京當局「妖魔化」,要將香港推到「不可統治」(Ungovernable)的境地,並且倒果為因,認為是政治的高壓,才導致港獨的興起。

估計十九大之前,北京依然保持低調;它至今沒有在全國範圍内動員愛國主義的運動狂轟港獨。當局冷靜應對,就讓港獨的子彈「再飛一會兒」,讓香港人看清它的真面目,也讓全球中國人看清這些分離主義背後的力量。

因為港獨勢力不是絕緣於國際政治。它的頭面人物都有不少外部的聯繫,從資金、宣傳、動員到國際人脈,都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個環節都會逐漸自我暴露。就好像水門案的調査記者發現,政治勢力背後的價值鏈,都有一條金錢的鏈條,而記者的責任,就是要追蹤「金錢的聲音」,偵査港獨的子彈從哪褢飛來,將會飛到哪兒去。

因而港獨的子彈還會再飛一會兒,但在歷史的競技場上,最後它會反彈,引爆一種「回力球效應」(Boomerang Effect),導致港獨支持者身敗名裂。這條在香港街頭亂竄的怪魚,終究會成為一條死魚。

目次

序:誰讓港獨的子彈飛? 3

 

港獨風雨

揭開港獨戀殖的面具 13

港獨矛盾解讀 16

叫「世代翻轉」太沉重 19

揮別被迫害妄想症 22

揮別殖民主義的幽靈 25

旺角「真實信徒」的心魔 28

文革精靈在香港上空徘徊 31

微權力與自我閉塞的厚牆 34

諾貝爾和平獎啟示香港 37

反智與反歷史的惡果 40

文化中華撫平政治傷口 43

網絡巨人淪為選戰侏儒 46

理論格局決定了結局 49

 

夢迴中華

民間中華對抗港獨台獨 55

民間中華超越內戰思維 58

民間中華毋忘社會公正 61

六四是奇異的政治符號 66

永不過期的文化中華護照 69

宮本武藏‧李登輝‧絕招 72

文化是抗戰的秘密武器 75

春運是網絡流動的盛宴 78

文化奇藥救制度沉疴 81

屠呦呦讓魯迅們不再怨恨 84

中國股市的光榮與夢想 87

衝出仇恨意識的風暴 90

天國‧黨國‧權力邊界 93

霧霾‧國恥‧綠色GDP 96

從最落後的到最先進的 99

娛樂壓倒一切與一切超越娛樂 102

跨年的回眸與遠方的呼喚 105

解放軍最危險的敵人 108

江湖的文字與文字的江湖 111

 

兩岸風雲

1949的最新魅力 117

尋回兩岸理論的寶劍 121

兩岸領袖的少年中國夢 124

最美麗和最醜陋的風景 127

拒絕消逝的政治青春 130

台灣產業鍵的顏色錯亂 133

台灣詐騙禍水外流 136

距離的美感與身邊的殘酷 139

現代化的飛躍與陷阱 142

習馬會的「中華民國派」勝利 145

吿別內戰心態喚回-中精魂 149

台灣民主「印度化」的警號 152

 

國際變幻

中國未來的新加坡影子 157

韓國競爭力是秘密武器 160

權力的運河與運河的權力 163

細胞沉睡與反恐甦醒 166

人工智能的喜怒哀樂 169

憂患泥土長出猶太奇葩 172

中美網戰風雲沒有贏家 175

外交突破從想像力開始 178

以色列軟實力啟示台灣 181

全球最危險的三角關係 184

日本學運VS台港學運 187

韓流為何流進他們心中 190

「逆全球化」逆襲的警號 193

 

跋:如果香港是一塊畫布 196

書摘/試閱

叫「世代翻轉」太沉重

香港的政治越來越台灣化,不僅是政治口號都在學台灣,連政治詮釋都學台灣,強調當前去中國化的現象,是「世代翻轉」的結果,是無可抗拒的潮流。香港極端派這兩年學台灣的特色,將一切都去中國化。網絡上不少評論認為,這是「世代翻轉」的結果。因為台港兩地的年輕人都不要歷史太沉重。

這是錯誤的解讀。提倡去中國化的背後力量,都是很懂得歷史的中年人與老年人,像台灣時代力量的立委黃國昌,都已經是過了四十歲的中年人了,更不要説獨派的大老辜寬敏,已經九十多歲。他們都是提出台獨論述的先鋒,進而在社會上蔓延,向年輕人洗腦。

他們的洗腦很成功,尤其課綱的改變,要徹底將中華民國的論述虛化。

就是這些中老年人的力量。其實世代沒有翻轉,而是觀念勢力的翻轉,背後的力量,都是那些滿肚密圈、别有算盤的老頭。香港政治的去中國化,也是陳雲、黃毓民、黃洋達等中年人所提出的論述,蠱惑了新一代,他們在網絡上不斷洗腦,讓很多缺乏歷史知識的年輕人受到影響。

很多人都相信,年輕人是改變時代的力量。但這話應該仔細分析。誰可以掌握年輕人,誰就可以掌握未來,這是歷史的事實,但背後的論述與推力,卻往往是中老年人。

這是台灣與香港的情況,也是全球現象。當前美國政治的情況,剛好可以説明。氣勢如虹、代表共和黨競逐總統的川普(Donald Trump),已經是七十歲了,而他的對手、民主黨的大熱門候選人希拉里,也是六十八歲的老人,更讓人驚奇的是,民主黨內與希拉里競爭的Bernie Sanders,今年已經七十四歲,他所獲得的年輕人的支持度,比希拉里高很多。

美國變成一個「老人政治」的國家?其實歷史上,政治人物都需要年齡比較大的,因為他們經驗的積累比較多,心理素質比較穩定,不會「暴衝」,只要身體好,就可以發揮力量,像二戰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六十五歲才被英國女王徵召去對抗納粹德國,最後奪得最後勝利。這都是近代史的重要例子。

用「世代翻轉」來解釋台灣的去中國化,其實站不住腳。台灣年輕人耽於去中國化,其實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如果沒有當年李登輝、陳水扁等「大人」修改課綱,就不會造成新生代的思想變化,也不會導致今天中華民國被「偷樑換柱」,成為台獨「借殼上巿」的工具。

因而追究台灣的政治理念的變化,還是要追問誰是始作俑者?台灣如此,香港也是如此。

叫「世代翻轉」太沉重。年輕人的變化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罪魁禍首還是那些背後的「大人」。

 

文化中華撫平政治傷口

這是最佳的醫療手段。當一個城市被政治撕裂之際,只有文化的妙手回春,才可以撫平那些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政治傷口。

因為政治是一時的,文化才是永遠的。作家龍應台在香港書展的演講中,提出開啟聆聽的大時代,正是針對香港和台灣在過去一兩年的大撕裂。從太陽花學運到香港佔中,都出現父子反目、夫妻分手、老友割席的局面。但只有回到多元開放理性的社會,聆聽身邊和自己想法迥異的聲音,才可以避免陷入偏狹的世界。

恰恰是在香港書展多元開放理性的氛圍中,讓不同想法的人,都有機會接觸各種不同的聲音。過去半年來香港街頭的暴烈,化為文化的溫柔。在灣仔的會展中心,酷暑中驟然出現的雷暴,來勢洶洶,窗外風雨不斷,但室內數以百萬人次讀者的文化洪流,衝破了任何政治的狹隘心態。

在香港書展琳瑯滿目的書籍中,正是文化中華軟實力的一次大檢閲。飄遠了的唐詩宋詞、四書五經,都以經典和普及版本的形式出現。兩岸三地出版社的佳作,讓讀者赫然發現可以在文字的世界中,「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現實政治與社會的著作也是非常多元化,沒有言論檢査,也沒有門派的局限。具有好奇心的讀者可以搜羅觀點對立的書,讓思潮激盪,呼喚更寬廣的視野,也呼喚不一樣的未來。

這是香港書展的魅力,也是當前城市裂痕的救贖。歷經街頭和網絡的暴力,很多人要回歸文字的思考,在冷靜中沉澱,發現一些過去沒有想到的問題:民主的香港是否就要去中國化?香港的泛民力量是否應該和港獨公開切割,以免被極端的組織牽着鼻子走?佔中運動主觀上是民主的倡導者,但客觀上是否導致香港社會離開民主越來越遙遠?

香港書展的文化歷史展覽,意義深遠。金庸小説原作的手稿和最初的版本,都勾起了全球華人在武俠小説中發現文化中華的體驗。書展年度作家李歐梵的著作與演講視頻跨越中西文化,也跨越不同的城市,落實香港是「世界城市」的自我期許,而不是以本土之名,排斥國際與普世價值。

那些70年代香港流行曲的歌詞展覽,從許冠傑到黃霑到盧國沾到鄭國江,都是最本土的,但也是最中華文化的。他們的旋律與歌詞,都反映這個城市與中國的血脈相連,絕對不會同意那些「勇武」的街頭鬥士的「驅蝗」與「鳩嗚」行動,也不會同意當前香港爭取民主就要陷入「去中國化」的陷阱。

龍應台在演説中展示那些歷經時代變幻的倖存者,他們的青春被糟蹋,但最後在回憶與溫柔的傾聽中,在文化中華的溫潤中,化解生命的痛楚。正是在歷史的風雨中,多元的、開放的與理性的氣場,才可以頂住那些單一的、狹隘的和狂暴的力量。

 

永不過期的文化中華護照

文化中華是台灣與東南亞華人的橋樑。因為台灣在過去大半個世紀,都是文化中華的重要載體,煥發了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最新生命力,凝聚了中華民族的軟實力。

文化中華的特色,追求圓融的人際關係,温良恭儉讓的生活理想,落實「天人合一」的境界,重視教育改變命運,從改變自身的氣質開始。

腹有詩書氣自華。也許就是一首唐詩,也許就是章回小説的傳奇,讓中華民族的記憶沒有斷層。而歷史的傳承,也是太史公司馬遷所追求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每年數千名東南亞學生到台灣留學,播下文化中華的種子,在蕉風椰雨中茁壯成長,結出豐碩的果實,讓東南亞的華文教育,雖然歷經排華的滄桑,但還是傲然屹立。

而南洋世界的靈感,也在寶島開花結果。馬華文學的奇葩,開在台灣的土壤上。李永平、黃錦樹、鍾怡雯、陳大為等馬華作家,都是台灣文學獎的常勝軍,他們跨越地域的靈感,吸收不同地方的養份,赢得了文學的徽章。

追溯歷史,二戰前後,數以千萬的華人參與了不少東南亞殖民地的獨立運動,也面對新興國家的誕生與轉型。從馬來半島到菲律賓,從緬甸到印尼,他們不少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著名作家郁達夫就死在印尼,被日本憲兵隊所殺害,他曾任《星洲日報》副刊的主編,最後卻以血肉之軀,寫下文學史的傳奇。

二戰之後,東南亞諸國紛紛獨立,華人面臨身份認同的危機。以前他們是不折不扣的中國人,在吉隆坡、新加坡、棉蘭的華校,和上海、北平、廣州的學校一樣,都是念一樣的中文教科書。東南亞各地建國與成立新政權之後,他們換了新的護照,成為了馬來亞人、新加坡人、印尼人、菲��賓人……但他們不少人的內心深處,還有一本中華文化護照,蓋上了心靈的簽證,穿越了法律與政治的疆界。

因為他們都有很多共同的文化記憶。從唐詩宋詞到《紅樓夢》、《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從金庸小説到鄧麗君的歌聲,都凝聚了文化中華的力量。

當兩岸和解,台商大舉進入神州大地之際,東南亞的華人也在中國大陸發揮重要的角色。泰國的華商,很早就贊助央視的綜藝節目;大馬的華商,投資中國的百貨零售業,打造品牌;新加坡在蘇州的工業園,帶來現代的管理模式,也都在中國大陸的經濟起飛過程中,留下重要的烙印。

因而從文學到商業,東南亞華人在兩岸的發展中都沒有缺席。文化的親近性,超越了政治的森嚴壁壘。不同意識形態的對抗,最後都可以找到一個大家都認同的「最大公約數」,發現文化的力量,能夠彌補政治鬥爭的傷痕。

這也是作家龍應台所説的「聆聽」,要讓文化的力量,來修復那些時代輾碎的心。而關鍵就是記憶不能斷層,不能被現實政治和任何意識形態所扭曲。

因而那一本文化中華的護照永遠不會過期。它穿越了台灣的統獨之爭,穿越了兩岸的政治博弈,也超越了東南亞華人的政治認同,回歸文化中華的國度。

 

人工智能的喜怒哀樂

這是科幻小説的永恒主題,厲害的科學家製造了一個厲害的機器人,能力越來越強,最後卻是強到可以駕馭科學家,使人類成為機器人的奴隸,甚至最後被機器人所消滅。

這也是谷歌的圍棋程式「阿發狗」(AlphaGo)所掀起的反思。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勝利,是否棋王的失敗,終究是人類的勝利?

這是停不了的爭辯。在網路的喧囂中,一些網民狡黠地表示,韓國棋王最後還有一招,就是把電腦AlphaGo的電源拔掉,就可以平反敗局。

不過科學家認為,如果是厲害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早就把敵人的這些招數算計好,不需要現場插電,甚至讓你看不到動力的來源。

如果人工智能從圍棋向其他領域延伸,就會開創了一個地球上新的族群──機器人。他們可以取代當前很多的工作,從外科醫生、產業工人、士兵、會計、接待員到保鏢,都需要這些不懼艱辛、不怕危險、不抗拒漫長工作時間的機器人。他們的智能程度會越來越高,負起的責任也會越來越大。他們最後不僅可以成為世界棋王,還可以在不同領域扮演重要的角色。

而關鍵是他們是否可以擁有「意識」,擁有人類的喜怒哀樂,也有感情與微妙的心理變化?如果他們擁有這些心理素質,是否可以讓他們可以更有創意,更可以在理性與「大數據」的算計之中,發現感性的啟發,擁有人類所特有的「頓悟」(Epiphany)的能力?

因為人類在歷史上的很多重要發明,起端往往是一些感情的躁動,牛頓在蘋果樹下看到蘋果的落下,體會地心吸力,發明萬有引力的定律。瓦特看到燒水的沸騰,發明了蒸汽機。他們都是在一種混沌的心理狀態下,找到科學突破的靈感。人類可以這樣,機器人是否也可以?

對機器人來説,它的冷酷與不帶感情的思考,正是它的優勢,如果慘雜了人類的感性,在「混沌邏輯」的氛圍中,是否讓它失去了「快、狠、準」的特色,陷入畏首畏尾的漩渦?

這也是機器人「發育」的兩難。要更有創意,就必須更有「人味」。但複製人類的喜怒哀樂,又會使它陷入盤根錯節的心理陷阱,失去了機器人的精準與效率?

英國的天才物理學家霍金(S.Hawking)曾經表示,人類最終會被機器人所滅亡。這是科學的悲觀主義,認為人類會作繭自縛,被自己創造的物件所害。但積極的樂觀主義會認為,人類終究會創造可以和諧共處的機器人群體。

這也取決於機器人是否會像人類一樣,發展自己的主體意識,在愛恨情仇中,發現自己的靈魂,尋找精神的昇華。也許未來歷史發展,就是取決於人工智能的「人性化」,讓人機合一,融為一體,煥發更多的創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無庫存之港版書籍,將需向海外調貨,平均作業時間約3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縮短等待時間,建議您將港書與一般繁體書籍分開下單,以獲得最快的取貨速度。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29
庫存: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