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社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19日) |
英社(Ingsoc,英國社會主義 English Socialism 的新語) 為喬治·奧威爾的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中大洋國的極權主義政府所秉持的意識形態。
起源
[編輯]很明顯英國社會主義(英社)是由社會黨所形成。然而由於政府持續的歷史重寫,確切的時間已不可考。
而大洋國本身似乎是由美國和英聯邦國家合併而成,其後併吞了美洲的餘下部分及整個南部非洲。而老大哥和郭爾德斯坦因則是通過某種革命成為了大洋國的領導者。在英社完全控制大洋國後,英社成為了政府的官方標誌,而其它政治思想則不斷被邊緣化。後來老大哥和郭爾德斯坦因兩人因各自對英社產生了不同的見解而反目成仇。
政治哲學
[編輯]在《寡頭政治集體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中,果爾德施坦因將黨的意識形態描繪為寡頭政治集體主義,「以社會主義之名,行背離社會主義革命之實。」
老大哥的存在使黨人格化,因為在每一張海報和電幕上都有老大哥的那張臉。也就是說,老大哥一直在看着你。英社要求所有人都要在任何方面——無論是身體上、精神上還是道德上——服從英社,否則就將遭受友愛部的審查及矯正。英社的體系(當然,包括友愛部和各種由他們所灌輸的恐懼)能有效地讓那些人供認他們所從未犯下的罪過,忘記他們的反叛的想法,變成愛黨愛老大哥勝過愛自己的好公民。英社的目的便是控制住權力。奧勃良曾這樣向溫斯頓解釋:
“ | 德國的納粹黨人和俄國的共產黨人在方法上同我們很相像,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動機。他們假裝,或許他們甚至相信,他們奪取權力不是出於自願,只是為了一個有限的時期,不久就會出現一個人人都自由平等的天堂。我們可不是那樣。我們很明白,沒有人會為了廢除權力而奪取權力。權力不是手段,權力是目的。建立專政不是為了保衛革命;反過來進行革命是為了建立專政。迫害的目的是迫害。拷打的目的是拷打。權力的目的是權力。 | ” |
形而上學式的哲學
[編輯]在《一九八四》的第三部中可以發現,英社認為所有的知識、含義和價值都只存在於黨的共同的思想中。這是明顯的唯我論和虛無主義思想。所謂真相便是黨所說的真相,因此重寫歷史毫無不正當性,而雙想也是可以接受的。正所謂「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友愛部通過迫害,真理部通過宣傳,兩者共同確保大洋國人民對黨的正確性深信不疑。個人只是作為集體的一部分而存在,而對於集體來說,一切都被置於黨的好、他國的壞和黨的權力之下。
英社之社會階級
[編輯]在1984年,英社將大洋國國民分為三個階層:
- 核心黨員是執政者、政策的制定者,能夠影響決策。一般以「The Party」特指。他們有權暫時關閉電幕來獲得一定的自由空間,但是超過30分鐘也可能會被盯上。他們住在寬敞舒適的房子裡,享用山珍海味,擁有私人僕役和迅捷的交通工具。如無特別理由,外圍黨員及無產者不得進入核心黨員生活區。
- 外圍黨員幹着公務員一般的活。可算作中產階級。成員的要求是除了喝勝利牌琴酒和抽煙外無不良行為。這一階層也是受到最嚴密監控的階層,原因在於當年的革命就是由中產者發起的。自然,黨不想讓革命重演。他們的居住和飲食條件劣於核心黨員,天天擠地鐵上班,連行房都不能是為了歡愉,而是為了履行為黨培養根正苗紅的下一代的責任。
雖然不同的社會階層互動極少,但亦不是沒有。主角溫斯頓曾在晚上去看電影,而當時是黨員和無產者坐在一起看同一部片子。他本人也光顧過無產區的酒吧而未引起注意(至少在他看來),還靠着借新語字典的藉口去了奧勃良家。
儘管英社的宣傳稱他們的社會是施行平等原則的,但無產者和部分外圍黨員的生活確實是在被剝削而過着貧苦的生活,與此同時核心黨員不怎麼勞動又養尊處優。而且,相比之前的資本主義政權,商品更少,物價更高。書中暗示這並非是由於生產下降。相反生產不僅升高了,而且升高量還超出了連年戰爭的消耗。實際上,是政府決定去降低他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掙扎在生存線上,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思考,進而威脅到政權。
《一九八四》中的其他意識形態
[編輯]歐亞國和東亞國是另外兩個意識形態為先的超級大國。歐亞國占據歐洲大陸和俄羅斯,信仰新布爾什維克主義。東亞國的意識形態則被稱作死亡崇拜(Death Worship),亦稱滅我(Obliteration of the Self)。這些寡頭國家充分意識到他們的意識形態其實從哲學上是難以區分的。儘管他們口口聲聲要把其他國家從他們現存的意識形態中解放出來,可是他們各自都在國內施行一模一樣的統治。(多虧了雙想,人民才得以接受這一點)他們不停地妖魔化他國,連年征戰。而這也是各國政府為轉移國民注意力並維持殘暴統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