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彪(1923年11月23日—1993年11月10日失蹤),字达聪[1][2]福建福州[3][4],生于北京[5][3](另一说生于福州[6][7]),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3]。1993年失踪。

生平

[编辑]

陈彪祖籍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今属福州市仓山区[5][8],为当地名门陈氏家族陈若霖陈宝琛后代[5]。童年随父各地迁任,1933年在杭州小学毕业,1937年夏考入福州英华中学[9]福建师大附中前身)并于1938-1940年间就读[10](另一说1938年初中毕业[5]),1941年夏于成都蜀华中学高中毕业[5],随后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1][6][12]就读一年[5],次年转入重庆交通大学电机系就读半学期[5],随后因病休学1年[6]。1943年夏考入(转学至[6])成都金陵大学物理系二年级[5],1946年毕业[6]后分别在台湾大学物理系和南京金陵大学物理系任教[13][5]。1946年至1950年间,曾自学德语俄语并补学近代物理理论[6]。1947年6月(另有说8月、9月),经恩师[6][14]李珩介绍[15]进入中央研究���天文研究所任助理员[13][5],月薪160元[15]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进入南京。天文研究所受国民政府令,于三个月前一行9人携带图书仪器75箱迁往上海,直至9月14日返回南京。留守的陈彪等6人(陈遵妫沈晓青[16]),见国民党军队向紫金山一带撤退,担心山上仪器受损,于是打电话与城内解放军取得联系。次日解放军进驻并将天文台作重要目标保护。[15][16][17]

1949年后,长期任职于紫金山天文台,从事太阳物理等科学研究。

1980年5月(另一说1980年11月[3])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后入选部常委[3][4]。1980年7月任云南天文台台长[18][13](另有说1982年至1985年间[5]或1982年至1986年间[7]任台长;或1982年5月至1985年8月兼任台长,1985年10月起名誉台长[19]),后出任名誉台长。[5][20][21][22]

1993年在南京参与组建华东天体物理研究中心。[7][5]

1993年2月参加在云南天文台举行的中国首届日震学讨论会。[23]

1993年11月10日(另一说1992年11月10日上午6时[24][25][8]),陈彪在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前往南京大学天文系参加首届天体物理力学讨论会的途中[來源請求]失踪。[26][27][28]

1994年6月20日,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发表关于陈彪的寻人启事。紫金山天文台通过中国科学院科技安全局、江苏省公安厅,先后在扬子晚报浙江日报新民晚报福建日报云南日报四川日报中国科学报人民公安报等八家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29][2][30]

文献记载陈彪失踪[25]、离世[31][8][32]或在世[33][4][34][35]的情况不一。

成就

[编辑]

长期组织推进中国的太阳物理观测研究、发展并作出重要贡献。[20][36]被誉为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4]

1950年代为中国太阳物理观测研究的布局和发展提出整体规划建议,并作出相关成果。[4]为中科院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太阳观测站早期建设做出大量工作。参与组织协调第19~22次太阳峰年观测活动、1983年昆明太阳物理国际研讨会(国际太阳物理和日地间传播现象学术研讨会[3])。[36]

历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研究员、太阳物理研究组组长、理论天文研究室主任、台长、名誉台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太阳物理分支学科主编等。[36]

曾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国际科学联合会日地物理委员会太阳物理科学代表[20][4](另一说“国际科学联合会空间科学委员会太阳专业代表”[3])、国际《太阳物理》(Solar Physics)[13]杂志编委(1985年-1988年[4][37][3]等职。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和组织国际性天文学术活动[37][38][4]

家庭

[编辑]

陈彪出身福州,家中排行老三[4]、长子[39]。父亲陈体诚,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前身)土木工程科,曾由北京政府交通部选派留学美国[5],回国后在北洋工学院任教,曾出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处处长[13]、福建省建设厅厅长兼财政厅厅长、中国工程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浙江公路局局长等职。[5]因主持西南军运,陈体诚于1941年举家迁至昆明,1942年夏赴滇西前线督运,沾染斑疹伤寒,回昆明不久后病故。[6][5][4]此后陈彪之母徐幼玉随6名子女[4]迁至成都华西坝附近草舍,1967年文革期间陈彪之母被遣送回福州,多年后平反回到北京,1983年病逝。[6]

大姐陈纶,1947年到美国,获博士学位,从事生物化学研究。二姐陈缃,北京301医院检验科专家。大妹陈纲,清华大学毕业后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小妹陈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组织分配到苏联留学[6],攻读法律,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1991年去世。弟弟陈篪[5],字达奇[1]断裂力学专家,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冶金部钢铁研究院金属物理室主任等职[5],也曾在鞍钢工作(中心实验室、金属实验室主任[39])、多次赴苏联学习,1975年秋确诊甲状腺癌[40],1978年病逝。[13]

妻子郝文英是土壤微生物学家。[13][4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陈汉湘. 螺洲古文化和古遗址一览. 螺渚逸史. : 139 –通过读秀. 
  2. ^ 2.0 2.1 寻人启事. 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报社. 1994-07-13: 04版 [2022-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3).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南京大学校友英华.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05: 193. ISBN 7-305-01475-3.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宋森(笔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理学编 天文卷.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05: 186. ISBN 7-5046-3996-6.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陈彪:他大步走向太阳.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2011-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9).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陈彪. 敬怀我的母亲与恩师. 科学的道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022-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6). 
  7. ^ 7.0 7.1 7.2 刘炎(笔者). 李啸虎; 宣焕灿 , 编. 世界科学家大辞典 上.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01. ISBN 9787313158581. 
  8. ^ 8.0 8.1 8.2 黄启权. 福州市地方志编察委员会 , 编. 三坊七巷志.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9-06: 457. ISBN 9787806914878. 家住光禄坊。(1923-1992) 
  9. ^ 周济. 福建历史上天文与气象人才简述. 福建科学技术史研究.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0-09: 63–67. ISBN 978-7-5615-0326-3. 
  10. ^ 【1940届校友】陈彪(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体物理学家). 福建师大附中. [2024-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5). 
  11. ^ 陈彪. 南京党史网. 中共南京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2015-02-11 [2021-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12. ^ 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 (编).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05: 114–116. ISBN 7-5320-4774-1.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卜承志; 刘维荣. 中国太阳物理研究的先行者——陈彪访问记. 档案与建设. 1994, (1): 6–8 [2021-01-08]. ISSN 1003-7098. NSSD 1005097950需注册账号查阅.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通过CNKI. 
  14. ^ 王绶管. 塔里窥天 王绶管院士诗文自选集. : 12. ISBN 7-224-07363-6. 
  15. ^ 15.0 15.1 15.2 江晓原; 吴燕. 紫金山天文台史稿 中国天文学现代化个案.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12. ISBN 7-5328-4802-7 –通过读秀. 
  16. ^ 16.0 16.1 李元. 紫金山天文台 岁月难忘. 南京党史网. 中共南京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2013-06-20 [2022-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3). 
  17. ^ 陈永汶. 行走天穹:中国现代天文学家陈遵妫传.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7-09-01: 142-144 [2022-08-23]. ISBN 978-7-5075-2163-4 –通过读秀. 
  18. ^ 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回忆与思考——在求学和治学的道路上. 福建文史资料 第29辑 天文之星 福建籍著名天文学家.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2: 172. ISBN 978-7-5335-0656-8. 
  19. ^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纂; 云南天文台; 云南省气象局编撰. 云南天文台历届领导职名表. 云南省志 卷2 天文气候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5-03: 115–118. ISBN 978-7-222-01674-3. 
  20. ^ 20.0 20.1 20.2 陈彪. 中国科学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1). 
  21. ^ 熊大闰. 前言.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1994, (02) [2021-06-19]. ISSN 1000-36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22. ^ 林元章. 三十年前天文界的一件大事——忆陈彪院士与昆明国际太阳物理会议. 天文爱好者. 2013: 84–87. ISSN 0493-2285. [失效連結]
  23. ^ 中国科协学会部 刘恕. 中国首届日震学讨论会纪要. 中国科协学会年鉴.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478–479. 
  24. ^ 福州市仓山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仓山区志(1990-2005) 一、人物传. 方志出版社. 2017: 669 [2022-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1923年-1992;1992年11月10日上午六时失踪。 
  25. ^ 25.0 25.1 陈彪(1923.11—1992.11失踪).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2019-12-27 [2022-08-06]. 
  26. ^ 席泽宗. 自叙年谱(1927—1994年).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8, (1): 28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27. ^ 《龚育之访谈录》编辑组 (编). 中宣部科学处与中国科学院 - 与《科学通报》的关系. 龚育之访谈录.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12. ISBN 978-7-5073-2967-4. 陈彪(1980年当选为学部委员,不久前惊闻他已失踪!) 
  28. ^ 北京青年报. 中科院博士生野外考察遇害 案情引起各方关注. 新浪. 2001-12-12 [2021-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9). 在中国科学院系统,有关失踪案件已发生过多次,其中震动、影响大的如彭加木、陈彪院士等,但类似张广杰这样的被害事件尚属首次。 
  29. ^ 江苏���技年鉴编辑部 (编). 江苏科技年鉴1995.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472 –通过读秀. 
  30. ^ 寻人启事. 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报社. 1994-07-15: 04版 [2022-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3). 
  31. ^ 王涌泉 (编). 日地水文学与水旱灾害研究.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2-12. ISBN 978-7-5509-0347-0. 但是陈彪院士不幸离世,计划无果而终。 
  32. ^ 院士风采 - 陈彪. 福建科技馆. 福建省科技馆. 2021-02-18 [2022-08-07]. 陈彪(1923.11.— 1992年11月 ) 
  33. ^ 江苏省科学技术志编纂委员会 (编). 江苏科技群英志 续集.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8-07. ISBN 7-80122-318-7. 
  34. ^ 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等编 (编). 在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录表(89人). 南京当代人物大典 英才卷.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10: 19、510. ISBN 978-7-80199-520-9. 
  35. ^ 院士风采. 科技传播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2012, (17): 226–227. ISSN 1674-6708 –通过知网、读秀. 
  36. ^ 36.0 36.1 36.2 宋德慈 (编). 二十世纪中华爱国名人辞典. : 276 –通过读秀. 
  37. ^ 37.0 37.1 世纪之树 福建师范大学90年 1907-1997.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7: 143–144. ISBN 7-80640-030-3. 
  38. ^ 朱鼎丰. 巍巍福中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校志. 1997-05: 336 –通过读秀. 
  39. ^ 39.0 39.1 曾意丹; 徐鹤苹. 福州世家 2001年版、2010年版.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05-01: 28. ISBN 7-211-03909-4. 
  40. ^ 新华社记者 陈禹山. 科技战线的铁人——陈篪 (S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0–55. 1990 [2022-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6). 
  41. ^ 刘维荣, 林挺. 中国太阳物理研究的先行者——陈彪院士访问记. 上海档案. 2001, (03): 17-18 [2021-06-19]. ISSN 1006-804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通过CNKI.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