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現代婦女基金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現代婦女基金會
(現代婦女基金會)
Modern Women's Foundation
成立時間1987年
創始人潘維剛
類型基金會
地址
方法人員和物質協助
重要人物
歷屆執行長:張錦麗、姚淑文、林美薰、范國勇
目標婦幼保護
網站現代婦女基金會

現代婦女基金會(英語:Modern Women's Foundation,全稱財團法人現代婦女教育基金會,簡稱現代婦女現代,成立於1987年。

歷史沿革

[编辑]
  • 1987年,時任台北市市議員潘維剛結合一群關心婦女權益的人士,共同創立了現代婦女基金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協助婦女在傳統與現代角色中找到平衡。
  • 1988年,成立全國第一個強暴危機處理中心 -「婦女護衛中心」,協助遭受性侵害被害人提供專業的法律、醫療、報案、出庭諮詢與陪同等服務。
  • 1984年,為防止性侵害加害人再犯風險,推動刑法第77條修正案通過,非經強制診療不得假釋,首度將性侵害加害人���療列為重要防治措施。
  • 1996年,委請廖書雯起草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當年11月30日彭婉如不幸遇害,促使行政院重視婦女人身安全,加速通過立法,落實性侵害被害人保護與證據保全。首次結合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新黨女性立委,包括潘維剛葉菊蘭朱惠良等合力促使本法案通過,並整合警政、社政、衛政與教育等專業,為國內第一部保護婦幼人身安全的法案。
  • 1998年,因1993年發生鄧如雯殺夫案,由於當時相關法令規定不足,使其求助無門。1996年現代婦女基金會成立家庭暴力防治法制訂委員會,由高鳳仙負責起草,據此推動立法成功,成為亞洲地區首部家庭暴力防治法
  • 1999年,推動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修正通過,性侵害犯罪自「妨害風化」罪章中抽離,另立「妨害性自主」罪章,達到正名及扭轉污名化的目的,並將強制性交罪從過去告訴乃論罪改為非告訴乃論罪(即所謂「公訴罪」)。此外,將「致使不能抗拒」修正改為「違反其意願」,明示夫妻間可構成強制性交罪。
  • 2002年,於士林地方法院設立全國第一個「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由司法社工協助家庭暴力被害者聲請保護令、提供法律諮詢、連結社會福利資源,提供完善的法律扶助和出庭服務。
  • 2005年,現代婦女基金會提出性騷擾防治法草案,補足了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不足,擴大保護的領域,使民眾在工作場所、學校之外的公共場所受到性騷擾時可以有所保障。
  • 2006年,榮獲第六屆國家公益獎。
  • 2008年,推動青少年戀愛暴力防治工作,幫助青年學子開心談戀愛、理性談分手,透過校園宣導減少親密暴力發生。
  • 2009年,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共同推動同志族群親密暴力服務方案,運用個案服務、同志社群宣導、網站匿名線上諮詢…等,讓同志朋友和其他親密暴力當事人都能在人身安全的保障方面,享有同等的權益。
  • 2010年,榮獲內政部全國推動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工作有功團體獎
  • 2011年,規劃適合成年婦女的探索教育方案,帶領受暴婦女挑戰自我極限,攀登台灣百岳—雪山,成功激發受暴婦女的內在力量,達到賦權及自我尊嚴重建的過程。計畫推動過程拍攝成紀錄片「超越愛」,受邀至亞太地區多國女性影展播映。
  • 2012年,推動家事事件法之程序監理人制度,社工師律師雙專業形成程序監理人團隊,相互合作於司法體系中保護兒少的權益。同年,榮獲教育部社教公益獎。
  • 2013年,於台中、台北、新竹、花蓮地方法院家事事件服務中心,由司法社工提供服務,讓家事事件當事人在訴訟過程,達到權力及資訊對等,獲得支持與協助。
  • 2015年,與賴芳玉、林美薰、王如玄、王珮玲、盧映潔、廖書雯組成修法小組,推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修正通過,本次修法涵蓋三項突破:保障兒少司法權益、確立專家證人的地位與證據力、任何人禁止傳播與被害人相關資訊。同年,同志族群親密伴侶暴力服務方案獲得第二屆紫絲帶推廣創意團體獎[1]肯定。
  • 2016年,開展「愛尊重 young世代性別暴力防治」計畫,深入校園以宣講、體驗工作坊、教師訓練等方式,並設立全國第一個陪伴Young世代練習愛情的網站─戀愛乾麻醬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幫助年輕族群在愛情中學習尊重彼此。
  • 2017年,成立「展心性侵害創傷復原中心」,陪伴性侵害被害人走過後續創傷復原的歷程。同年,花蓮、新竹推動「家庭暴力一站式服務」,結合原有的受暴婦女服務,進一步開辦目睹兒童協助方案,促進被害人及其子女得到更完整的服務。
  • 2018年,推動「only YES means YES 沒有同意‧ 就是性侵」倡議行動,榮獲傑出公關獎「議題溝通類-優異獎」。

主要業務

[编辑]
  • 性侵害被害人的創傷症狀與復原速度,會因為社會環境的友善、周遭親友的支持、專業人員的理解、生活突發事件、司法案件審理狀況等因素而有不同差異。本會強調司法與心理層面之服務,維護被害人司法地位,陪伴經歷司法歷程,也提供被害人身心照顧服務,及其重要他人協助,陪伴性侵害被害人創傷復原,順利展開生活。
  • 性騷擾事件涉及行政程序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非一般大眾所能瞭解,本會透過諮詢服務,協助當事人釐清問題,保障其自身權益。同時,也看到公司行號常陷於複雜法令中,本會針對受雇者、雇用人單位、公司處理人員的不同需求,設計相關課程,希冀藉此共同打造性別友善職場。

家庭暴力及親密暴力-受暴家庭服務計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编辑]
  • 不分國籍、性別、性傾向,服務遭受家庭暴力/親密關係暴力的被害人及其家庭,以被害人為中心,在危急時刻提供專業協助,陪伴他們一起思考、決定及行動,重新找回安全與自由。
  • 目睹家暴的孩子鮮少有兒童社工或諮商師提供個別化的協助,本會結合家暴成人保護及目睹兒少服務,為目睹兒建立孩子的安心城堡,安頓身心,療癒創傷。
  • 家事訴訟中的當事人,同時面對家庭衝突及複雜訴訟,常處於高度壓力與關係衝突的處境,本會在台北地院新竹地院台中地院中設立「家事事件服務中心」,由司法社工提供家事司法程序、調解程序等相關法律議題說明,也提供高衝突家庭多元服務,包括兒童諮商及團體、親子會面協助、親職諮詢/講座、合作父母教練等,幫助父母協調適合子女的照顧計畫,協助家庭降低衝突的頻率和強度,伴孩子邁向復原之路。

倡議

[编辑]

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

[编辑]
  • 2000年,為減少性侵害被害人在司法程序中重複陳述案情,遭受二度傷害,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在台北市、高雄縣、花蓮縣推動「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實驗方案,整合檢警、社政、醫療等服務團隊,共同提供性侵害被害人完整服務,並委託現代婦女基金會進行督導與評估,此方案於性侵害服務流程整合性具重大突破之意義。

家庭暴力防治安全網

[编辑]
  • 2007年,與張錦麗、林明傑和王珮玲倡議,結合社工、警察、衛生醫療等第一線專業人員,透過高危機個案危險評估與安全計畫會議,全面建構家庭暴力防治安全網,共同維護高危機受暴者的人身安全。

跟蹤騷擾防制

[编辑]

only YES means YES 沒有同意,就是性侵

[编辑]

司法詢問員制度與培力

[编辑]
  • 2013年,舉辦「兒少及智能障礙性侵害案件詢問工作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首次引進國際間廣泛運用且具有實證基礎的「NICHD詢訊問程序(The NICHD Investigative Interview Protocol)」,帶來司法詢訊問的新思維。同年,本會在台中試辦區域性「NICHD詢訊問能力-培力方案」,由臺大心理學系趙儀珊副教授擔任顧問,進行初、進階訓練、實務討論會議。
  • 2014年,本會邀集王如玄、王珮玲、林美薰、賴芳玉、廖書雯、盧映潔等專家學者成立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修法小組,著手倡議修法。
  • 2015年,年底推動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修正案,第15條之1:通過在偵審階段,專業「司法詢問員」得協助兒童、智能障礙者等弱勢證人進行詢訊問。
  • 2016年,本會完成「孩子,發生什麼事?NICHD詢訊問程序操作手冊」,與臺中市性侵害防治網絡成員討論後,彙集成本土化豐富的運作資訊和策略,希望縮短知識與實務上的落差。
  • 2017年,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15條之1修正案正式實施。

出版品

[编辑]

參考來源

[编辑]
  1. ^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第二屆紫絲帶獎 推廣創意團體獎得主 現代婦女基金會.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2021-03-12]. 
  2. ^ 陳炳宏. 婦團提出跟騷防治法 可發警告令與保護令、最高判七年以上. 自由時報. 2015-03-05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3. ^ 陳炳宏. 調查:36萬婦女曾遭跟騷 婦團:速定「跟蹤騷擾防治法」. 自由時報. 2016-03-07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0). 
  4. ^ 陳炳宏. 跟蹤騷擾防制立法 內政部長:全力支持. 自由時報. 2016-11-15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30). 
  5. ^ 張德厚. 跟騷如惡靈纏身 多為熟人糾纏. 中央廣播電台. 2017-08-30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6. ^ 鍾佩芳. 跟騷拜拜月 小心危險在身邊. 台灣新生報. 2017年8月31日 [2021-03-15]. 
  7. ^ 張雄風. 防治跟縱騷擾 婦團推實境遊戲並盼立法加速. 中央社. 2019-08-21 [2021-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8. ^ 劉玉秋. 跟蹤騷擾防制法令難產 是否立專法各界意見多. 中央廣播電臺. 2020-11-19 [2021-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9). 
  9. ^ 楊綿傑. 政院提「跟騷法」婦團肯定 聯合聲明提5建議. 自由時報. 2021-04-24 [2021-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9). 
  10. ^ 吳佩旻. 「丹寧日」追流行意義變調 社福團體發起活動籲正視. 聯合影音網. 2017-04-25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11. ^ 張德厚. 丹寧日反性侵 穿著由我騷擾止步. 中央廣播電台. 2018-04-20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12. ^ 楊綿傑. 「用支持取代批判」 婦團籲助性暴力被害者復原. 自由時報. 2019-04-10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13. ^ 現代婦女基金會. 國際丹寧日:直到今天,還有六成人認為性侵是被害人的錯. 女人迷. [2021-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14. ^ 現代婦女基金會; 許皓宜. 爸媽不暴走,孩子正成長! 初版. 台灣: 新手父母. 2016-08-04. ISBN 9789865752446. 
  15. ^ 黃心怡; 謝子瓔; 劉于瑞; 宋名萍; 蕭丞芳; 現代婦女基金會社工團隊. 合作父母與親子會面:一群本土社工的看見. 台灣: 啟示. 2020-07-02. ISBN 9789869812894. 
  16. ^ 現代婦女教育基金會. "孩子, 發生什麼事?"NICHD詢訊問程序操作手冊. 台灣: 臺中市政府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2016. ISBN 978986048834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