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模範村 (九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龍塘模範村(英語:Kowloon Tong Model Village,又名為九龍塘新村、九龍塘模範新村),是一條於1943年香港日治時期期間由日本軍政府建立的村落,用以安置受啟德機場擴建工程影響的村民。模範村及周邊鴨仔湖木屋區原位於現今香港九龍塘禧福道浸會大學「浸會大學道校園」一帶,於1977及1990年分階段清拆。[1][2][3][4]

歷史

[编辑]
1974年,九龍仔山下的模範村(圖左中),禮賢會中學已落成

戰前,模範村所處之地原是九龍仔山西麓的一個山谷,名為獅嶺村,山谷中有一個名為鴨仔湖的蓄水塘。山谷口是九龍仔村(現今蘭開夏道窩打老道交界)和七間屋(現今喇沙利道對衡道交界,1950年代初清拆)。[5]九龍仔村於1931年被清拆,鴨仔湖一帶的農舍亦於1935年被清拆,相關地段連同山谷西面的部份被平整,計劃擴展九龍塘花園城市和用作興建軍營,但因香港保衛戰爆發而遭暫緩。[6][7][8]

日治時期
[编辑]

1942年香港日治時期,日本軍政府宣佈擴建啟德機場九龍城有16條鄉村受影響,位於擴建工程範圍內的居民需於1942年8月10日前遷離,範圍包括上下沙埔蒲崗、新舊隔坑、打鼓嶺石鼓壟沙地園、豬屎寮、瓦窯頭、大磡村、下元嶺馬頭涌珓杯石等村落。衙前圍村當時已是一條建村600年的古村,他們向日方奮力反映:如村落被拆掉,村民將「無鄉可歸」,令機場擴建範圍以「S」型繞過該村,但圍外踎前的村戶亦需遷走。[9]雖然打鼓嶺村、石鼓壟村和大磡村等亦是位於擴建工程範圍外,但日方擔心這些機場外圍村落會成會游擊隊襲擊日軍軍機的匿藏點,而且可將村屋的石材用於建設機場,所以一併清拆。

1942年6月,日方命令九龍城商民組織成立「啟德機場擴張工事居民遷後協助委員會」及「模範農村建設指導委員會」,以準備搬遷事宜。[10]1942年9月,機場擴建工程已展開,但搬遷事宜仍未辦妥,受影響的居民有些被勸自行返鄉,有些被徙置到啟德濱因戰事而荒廢的三層高唐樓暫住。很快啟德濱亦需清拆,日方再安排居民遷往九龍塘鴨仔湖及元朗錦田。當時,衙前圍鄉長吳渭池略懂日文,他代表村民向軍政府爭取賠償,並希望日方負責建屋工作,日方同意並委任吳為新村村長(日文為農民組合長),以運用其人事網絡協助管治。[11]

為安置受機場擴建工程影響的村民,日本軍政府計劃分別在九龍塘和羅湖興建兩條模範新村。九龍塘模範村由九龍地區事務所前副所長山下秀男領導興建,九龍城居民被安排到工地協助日方承建商建屋,工人沒有工資但每人每天可獲一斤米。模範村的規模未能安置全部二萬多名受影響居民,他們需參與抽籤決定誰可遷進模範村,而且每一戶家庭只可獲分配一間屋,不論他們擁有多少土地被徵用。能遷進模範村的都是幸運的少數居民,衙前圍村會為不中籤的族內兄弟提供臨時居所。[12]其他不中籤的受影響居民就要流離失所地渡過戰爭時期。而遷居到元朗錦田的居民,則因沒有代表與日方交涉,只獲日軍搭建簡單的木棚和竹棚作棲身,這些居所不用多久就因風雨損毀,無法住人。[13]

九龍塘模範村於1943年8月26日正式入伙,由九龍地區事務所所長上野專吉主持開村典禮,並有日本法師主祭。[14][15]模範村佔地約3.8公頃,收容106戶居民共700多人,建有十數排共120間單層石屋,每兩間相連為一組。屋內用木板間成兩間睡房和一間廚房,沒有水電供應。[16][17]

模範村村民主要來自衙前圍、蒲崗、石鼓壟和隔坑等村落,衙前圍佔其中40間。模範村每戶獲日方配給三畝位於村外的耕地,有村民種植瓜菜、番薯、辣椒和飼養雞鴨等,軍政府有時會供給菜苗和肥料,村民會到鴨仔湖取水灌溉。鴨仔湖水��多魚,有小童曾因爬入湖中捉魚而遇溺,亦有傳言日軍殺人後會將屍體掉進塘中。[18]

除了耕作,有不少村民會替日軍打工,例如在各區的馬廄和船塢工作、於機場擴建工程做苦力和到軍營(現今九龍東軍營)開掘戰壕等。日本軍政府將九龍塘列為「特別區城」,稱為鹿島區該區的原外籍居民被送往赤柱集中營關押。區內別墅被日本軍官及商人佔用,整個區域受日軍嚴密防衛。[19]為打擊游擊隊活動,日軍對模範村村民的一舉一動加以監視,亦有村民因被他人告密是游擊隊成員而被遭押到軍營,嚴刑對待。

戰後時期
[编辑]
模範村清拆後的地皮

戰後,不少模範村村民返回原居地居住或遷回內地,又因建屋材料質素參差和受風雨侵蝕關係,大部份於日治時期興建的石屋已倒塌,1949年時村內剩下45間石屋和有200多名村民居住。[20]

1945-49年,香港政府與模範村村民就村地業權及賠償發生糾紛,政府拒絕發出地契,反要求村民申請官地「臨時使用土地證」及繳納地租,並計劃清拆模範村興建廉租屋[21][22][23][24][25][26]1947年,受影響居民發起「啟德機場民業損失求償會」爭取權益,多次請願向政府。政府最後對曾因為機場擴建工程影響而需遷離的居民作出現金賠償。[27][28][29]

1949年後,模範村南面的土地開始大幅發展,以擴展九龍塘花園城市,原有耕地變成建屋地盤。同一時間,有不少難民在模範村旁已乾涸的鴨仔湖山谷搭建木屋,成為一片木屋區。[30][31]木屋區沒有自來電和自來水,只有三個簡陋的公廁。居民需從村口的四條街喉取水,亦只能使用和公共信箱收信,直至1978年才獲中華電力供電。[32][33][34][35]

1956年,天主教方濟會張尊賢神父( Fr. Otho Tchang)在木屋區搭建了一間簡陋的校舍,他自1949年來港後已開始在九龍塘播道,日間為難民子弟提供教學,晚上向村民傳福音。1959年,學校正式註冊為模範村天主教學校。1966年,學校遷至慈雲山,更名為聖文德學校至今。[36][37][38]九龍塘宣道小學亦於1960年開辦宣道夜校,只收取非常便宜的學費,為模範村失學孩童提供教學。[39]中華便以利會曾於模範村設立教堂,直至模範村清拆。[40]1970年,九龍塘模範村居民福利會首屆職員就職,負責促進村內福利事宜。1978年,福利會會所重建完成。[41][42] 1952年,模範村有居民共2000餘人。[43]1970年,模範村住有約500戶,共4000餘人。1977年,模範村西面部份牽先清拆,於1979年建李惠利工業學院。1978年,模範村仍住有約300戶,共2000餘人。1990年,模範村餘下部份清拆,建成浸會大學新校園。

事件

[编辑]
  • 1952年,木屋區因渠道淤塞發生水浸,約40間木屋被水淹20多天,有234名災民。[44]
  • 1958年10月26日,木屋區發生大火,約250間木屋受災,約有1600名災民。[45][46][47]
  • 1964年1月23日,發生雨災,約14間木屋受災,約有200名災民。[48]
  • 1967年10月26日,發生火災,約30間木屋受災,約有300名災民。[49]
  • 1971年5月18日,發生火災,約40間木屋受災,約有200名災民。[50]
  • 1972年,木屋區因豪雨引發山泥傾瀉,84戶受災,有550名災民。[51]
  • 1978年10月17日,發生山泥傾瀉,12間木屋受災,約50名居民要疏散。[52]
  • 1987年9月23日,發生火災,約十多間木屋受災,約有100名災民。[53]

知名居民

[编辑]

流行文化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九龍塘模範村村民促補償安置. 大公報. 1977-07-11. 
  2. ^ Residents watch the clearance of Model Village in Kowloon Tong. The demolition made way for the Kowloon Tong Technical College. 14JUL77. [202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3. ^ 九龍塘模範村地盤死剷坭車工人. 華僑日報. 1977-12-09. 
  4. ^ 港府批准浸會擴建 九五年增收二千人 已撥出聯福道一地段作擴充校舍用. 華僑日報. 1990-03-06. 
  5. ^ James Hayes. Model Village, Kowloon Tsai, Hong Kong.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2000. 
  6. ^ 九龍仔居民遷屋之大風波. 香港工商日報. 1931-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4). 
  7. ^ 港府撥地建築新兵房九龍仔及鴨仔湖刻已進行繪圖準備興工. 天光報. 1935-08-10. 
  8. ^ 港府收回九龍仔地段 鄉民集議 將向當局呼籲 現已擬就稟章. 工商晚報. 1935-08-18. 
  9. ^ 吳邦謀, 中華書局. 香港航空125年. 2016. 
  10. ^ 香港九龍衙前圍村歷史與文獻專號 (PDF). 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 2006. 
  11. ^ 吳的兒子參加游擊隊,協助英軍撤離,被日軍俘虜後遭處決。而吳亦受被牽連被捕,受盡酷刑仍不供出情報,後得他人擔保而獲釋放。吳在港休息調理身體後出走惠州投靠游擊隊成員。
  12. ^ Beside the Yamen Nga Tsin Wai Village, P.H. Hase. Beside the Yamen Nga Tsin Wai Villag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1999. 
  13. ^ 「香港留聲」口述歷史檔案庫 - 李富. [202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14. ^ 鄭寶鴻. 香江冷月:日據時期前後的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20. 
  15. ^ 何佩然. 城傳立新:香港城市規劃發展史(1841-2015). 中華書局(香港). 2016. 
  16. ^ 「香港留聲」口述歷史檔案庫 - 吳佛全. [202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17. ^ 「香港留聲」口述歷史檔案庫 - 吳鴻安. [202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18. ^ 「香港留聲」口述歷史檔案庫 - 梁錫麟. [202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0). 
  19. ^ 魯金. 九龍街道故事. 三聯. 2022. 
  20. ^ 九龍仔模範村民居當局允撥地他遷附近填築地盤三屋受到威脅. 華僑日報. 1949-06-09. 
  21. ^ 九龍模範村民向外部請願. 工商晚報. 1946-02-28. 
  22. ^ 港府擬撥五百萬元 賠償啓德民居損失. 香港工商日報. 1948-03-24. 
  23. ^ 模範村居民請求撥出牛池灣公地 賠償啟德被拆產業. 香港工商日報. 1948-05-10. 
  24. ^ 九龍塘模範村農民不接納居住暫許證昨日派代表謁華民司呈遞五大意見. 華僑日報. 1948-05-14. 
  25. ^ 九龍模範村屋宇倒塌半數 調查尚需時日. 香港工商日報. 1948-05-17. 
  26. ^ 當局允撥地建屋 安置模範村居民. 香港工商日報. 1949-06-09 [2022-03-16]. 
  27. ^ 啟德機塲民業求償會分呈港督殖民部大臣請求恤念民情. 華僑日報. 1948-03-24. 
  28. ^ 九龍模範村始末. 大公報. 1948-07-13. 
  29. ^ DOS 9/171/50 - 'Kai Tak Compensation - List of Property formerly owned by Squatters at Kowloon Tong (Kowloon Tsai) Model Village',. Hong Kong Government. 1950. 
  30. ^ 模範村菜地建洋房開山機輾死兩小孩兄弟兩人車上跌下腦漿迸流其母悲痛. 大公報. 1951-12-07. 
  31. ^ 鴨仔湖的傳奇. 大公報. 1952-07-09 [2022-03-16]. 
  32. ^ 模範村居民萬餘人僅有簡陋廁所三個. 大公報. 1964-11-03. 
  33. ^ 模範村及新界錦田寄信有問題. 香港工商日報. 1969-07-08. 
  34. ^ 急人之不急模範村民急需水電民政署說先裝門牌. 大公報. 1970-03-13. 
  35. ^ 九龍模範村居民今起獲合法供電. 華僑日報. 1978-01-29. 
  36. ^ 張尊賢神父. 香港天主教教區檔案. [202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37. ^ 天主教聖文德堂. [202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38. ^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39. ^ 九龍塘宣道小學. 
  40. ^ 中華便以利會. [202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41. ^ 模範村居民福利會第一屆職員就職. 華僑日報. 1970-08-02. 
  42. ^ 會所落成兼獲合法供電 模範村「雙喜臨門」. 華僑日報. 1978-01-30. 
  43. ^ 自來水龍頭被拆除 模範村居民食無水二千多人莫不為水發愁. 大公報. 1952-08-08. 
  44. ^ 鴨仔湖人為水災村戶呼籲當局救濟. 華僑日報. 1952-07-09. 
  45. ^ 九龍塘模範村木屋區大火燬屋二百五人受傷二千五百人待救. 華僑日報. 1958-10-27. 
  46. ^ 九龍塘模範村木屋 焚二百餘間 烈燄冲天焚燒歷一小時. 香港工商日報. 1958-10-27. 
  47. ^ Hong Kong Annual Report. H.M. Stationery Office. 1958: 192. 
  48. ^ 九龍塘鴨仔坑篤十四家木屋被毀. 華僑日報. 1964-01-24. 
  49. ^ 模範村木屋區昨午發生大火 焚木屋約卅間災民三百. 華僑日報. 1967-10-27. 
  50. ^ 九龍塘模範村 焚燬卅餘木屋. 香港工商日報. 1971-05-19. 
  51. ^ 九龍模範村木屋區山坭沖缷. 工商晚報. 1972-05-12. 
  52. ^ 模範村昨山泥傾瀉十二間木屋受威脅五十人疏散. 大公報. 1978-10-18. 
  53. ^ 模範村昨晨三級火十多間木屋被毀災民百多人. 大公報. 1987-09-24. 
  54. ^ 王偉雄. 憶模範村陋屋.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1-04-01 [202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中文(臺灣)). 
  55. ^ CUHK Bulletin No.2.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