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馬來西亞文化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馬來西亞文化粵拼ma5 loi4 sai1 a3 man4 fa3)融匯咗馬來西亞各個民族唔同嘅文化。最早生活喺呢笪埞方嘅係馬來西亞原住民Orang Asli,佢哋依家仲喺處。之後係馬拉人,喺古時候由亞洲大陸遷徙到呢度。再到後來嘅華人同印度人,佢哋同馬來西亞嘅貿易同移民逐漸增加,所以華人文化印度文化對馬來西亞文化嘅影響亦都好深。另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英國文化都對馬來西亞文化有好大影響。今時今日馬來西亞國內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嘅文化認同,互相之間又有交融。

淵源

[編輯]
左手邊嘅西馬著咗四成馬來西亞國土,居民多數信奉回教。右手邊東馬沙巴沙撈越好多人信奉基督教。馬來西亞首都係吉隆坡

馬來西亞係聯邦制國家。地理上可以分成兩大窟,東馬婆羅乃西馬即係馬來半島。國家有幾個民族。

種族

[編輯]

馬來西亞係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語言社會。最大族群係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另外,重有好多其他族群。

馬來人係馬來西亞最大族群,佔總人口大約50%以上,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同馬來傳統。

華人係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大約佔總人口25%。馬來西亞華裔好大程度上採用咗馬來傳統,同時亦保留中華文化元素,佢哋有多數信佛教道教。好多華人喺馬來西亞做生意同開餐廳

印度人只係佔總人口大約10%,佢哋大多數喺英屬馬來亞時期嚟到馬來西亞。印度人多數信印度教錫克教,同時亦將好多印度文化帶到嚟馬來西亞,例如廟宇特色、香食物同精美嘅莎麗。

原居民

[編輯]

馬來半島

[編輯]

馬來半島本地族群主要係尼格利陀族(Negrito)、色諾族(Senoi)同原馬來族(Proto-Malay)。尼格利陀族一般住喺北部,色諾族主要住喺中部,而原馬來族就住喺南部,每個族群都有自己嘅語言文化

沙巴州

[編輯]

沙巴州最大本地族群有卡達山杜順族巴瑤族毛律族(Murut)。

卡達山杜順族係沙巴州最大族群,佔沙巴州人口大約30%。嗰個族群其實包括兩個部落,分別係卡達山族杜順族,因為語言文化相同,所以合二為一。不過,卡達山族主要住喺平坦河谷三角洲,嗰度適合種植水稻,而杜順族主要住喺沙巴州內陸嘅丘陵同山區。

沙巴州第二大族群係巴瑤族,佔沙巴州人口大約 15%。

毛律族係沙巴州第三大族群,佔沙巴州人口大約3%。佢哋以前主要住喺婆羅洲北部內陸,係沙巴州最後一個放棄獵頭習俗——割取敵人頭顱——嘅族群。依家佢哋主要喺度耕種水稻同木薯,有時亦會吹鏢打獵同捉。同沙巴州大多數原住部落一樣,佢哋傳統服裝點綴住各具特色嘅珠飾。

沙撈越

[編輯]

統稱為達雅克人嘅伊班族、比達友族同烏魯族係沙撈越州嘅主要少數民族。達雅克意思係上游或內陸,係沿地區伊斯蘭人口用嚟稱呼200幾個部落群體嘅總稱。佢哋一般都住喺長形房屋入面,呢種傳統社區房屋可以容納到20至100個家庭

伊班族係沙撈越最大嘅少數民族,佔沙撈越州人口大約30%。佢哋多數住係婆羅洲中心上游,大部分族人信奉基督教

砂拉越嘅比達友族主要住喺沙撈越山區,大部分以農業同狩獵為生。以前獵殺人頭時期,佢哋會將作為戰利品嘅頭顱儲藏喺大約1.5米高嘅baruk(圓形房屋)入面。族人以前信奉萬物有靈論,依家好多信基督教。

烏魯族亦係沙撈越上游部落,大約佔沙撈越人口5.5%,依家大約有十萬多個唔同烏魯族部落。烏魯族人主要住喺裝飾住壁畫同精美嘅木雕寬大長形房屋;另外佢哋嘅器皿都點綴住花樣複雜嘅珠飾品;貴族女性都喺自己身體上面紋身

土著普南人被歸納入烏魯族裏面但係普南人先係原屬嘅遊牧民族,普南人原本信萬物有靈論,依家主要信伊斯蘭教或者基督教

語言

[編輯]

馬來西亞多元種族語言有馬來語英語華語印度語,其中以馬來語係馬來西亞官方語言,而英文可被視為實際行政語言。馬來西亞華人除咗講華語,亦有講閩南話廣東話客家話潮州話海南話淡米爾語係馬來西亞印度人嘅通用語言,亦有啲印度人用泰盧固語馬拉雅拉姆語旁遮普語

部分華人亦精通多種華語。

融合語

[編輯]
内文:馬式英文
内文:馬式中文

雖然馬來文馬來西亞官方語言,而英文係第二主要語言。因馬來西亞經歷過殖民統治,再加上馬來西亞係一個多元化民族國家,當中以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佔大多數,佢哋喺同一種群之間多數講返自己嘅語言,受唔同文化嘅影響唔多唔少會加入一啲特別詞彙喺英文同中文入面,而形成咗馬式英文同馬式中文。

飲食

[編輯]
椰漿飯,馬來西亞國菜
由左下角開始順時針數,分別係牛肉湯、馬來粽(ketupat,捏實嘅米飯團)、牛肉仁當、蔬菜咖喱(sayur lodeh)。

馬來西亞飲食體現出呢個地方居民種族嘅多元[1],所以飲食文化十分之豐富。馬來西亞本土同周邊國家嘅文化都影響咗馬來西亞飲食,尤其是係馬拉菜唐餐印度菜泰國菜爪哇菜蘇門答臘菜。其中一個好緊要嘅原因係,馬來西亞舊陣時係香料貿易嘅重要通道。[2]馬來西亞飲食同星加坡飲食汶萊飲食好相似[3],亦同菲律賓飲食有啲似。馬來西亞各個州亦有自己獨特嘅菜式變化。喺馬來西亞搵到嘅各民族菜式,往往同原版唔一樣,自己改良咗。[4]

馬來西亞料理以作為主糧,通常以唔同風味烹調嘅或者做主菜,再配上蒸熟嘅蔬菜伴碟。而主菜食物多數會蘸上醬料食用。好多馬來西亞菜都係,辣味主要係香辣,辣度比泰國菜辣啲。

由於華人佔馬來西亞人口好多,好多華人會喺中國菜加入馬來西亞食材、醬料同特色,演化成匯聚咗兩者精髓嘅娘惹菜,喺馬來西亞唐人餐館好普遍。

馬來西亞印度人阿拉伯人會將一部份香辛料,好似係辣椒檸檬草咖喱葉同埋孜然等引入馬來西亞,受到呢種烹飪方法影響,部份馬來料理衍生成以為主嘅濃味菜式。

馬來亞北部菜系同泰國菜味道比較接近,以酸辣為主,多用Assam香料。馬來亞南部菜係類似新加坡口味,味偏重。東馬沙巴菜就以清淡濃味兼有馬來華人特式,同時糅合咗椰香味重嘅娘惹菜特色。

娘惹菜

[編輯]

娘惹菜主要係馬來菜同中國菜嘅融合菜,主要喺東南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同印尼流行。

娘惹菜口味濃重,使用多種嚟自馬來料理常用嘅香料,好似係小蔥頭(shallot)、(會選用普通薑,山薑或南薑)、薑花辣椒薄荷葉香茅叻沙葉班蘭葉肉桂蠟燭果(英文:candlenut,馬來話:buah keras)、羅望子香菜籽蒔蘿蝦醬(峇拉煎)、青檸、鹹蝦醬(cincalok)、豆醬棕櫚糖等,講究將香料研磨杵碎,調成稠糊嘅配料。另外華人傳統食材,例如椰漿芒光江魚仔青瓜等,配合香料加以長時間嘅燉煮,最後成為一派色香味俱全嘅美食。

娘惹菜亦有地域嘅區別,好似叻沙咁,檳城附近鍾意加入味,而馬六甲新加坡一帶就鍾意加入椰漿辣椒

娘惹菜嘅經典特色菜餚有叻沙、烏打娘惹粽娘惹糕點黑果燜雞等。其中黑果燜雞係一道典型嘅費工費時料理,主要配料黑果產自馬來西亞,係一道娘惹傳統嘅家傳菜餚,需人工一粒一粒處理黑果堅硬外殼,唔係主打娘惹菜嘅餐廳一般好難品嘗到。

主食

[編輯]

馬來西亞人以米粉河粉作為主食。馬來人多數將米加椰奶蒸熟,俗稱『椰漿飯』;印度人偏向食用印度香飯;華人就偏向糙米或以雞油同浸水烹煮嘅飯(通常係指雞飯)。

由於馬來人信奉伊斯蘭教而唔可以食豬肉製品,馬來料理多數以雞、同其他海鮮類為主。

[編輯]

馬來西亞最普遍嘅係蕹菜(空心菜)同小白菜

咖啡

[編輯]

怡保舊街場白咖啡係馬來西亞最出名嘅咖啡。除咗馬來西亞之外,好多地方亦有得買即沖白咖啡。

生果

[編輯]

馬來西亞喺熱帶地區,盛產好多唔同品種生果

以下係部分馬來西亞盛產生果之一:

建築

[編輯]
馬六甲廣場嘅荷蘭紅屋

馬來西亞建築融合咗多種風格,融合咗伊斯蘭文化中國風格、印��風格同歐洲殖民地風格。

英國風格

[編輯]

英國人喺殖民地時期修建過好多宏偉建築,其中比較出名嘅有蘇丹阿都沙末大廈(Sultan Abdul Samad Building),呢座大樓屬於摩爾式建築,喺1897年落成,曾經係英國人統治時期嘅殖民政府辦公大樓。

沙巴同沙撈越原住民風格

[編輯]
傳統式長屋
相對現代化民屋

沙巴沙撈越原住民有自己獨特建築風格,其中最有特色係長屋同水上村落。

長屋係傳統群居式住宅,主要係內陸河流沿岸部落住嘅地方。長屋係一排好長嘅高腳屋,一般用砍落嚟嘅材搭建,再用藤蔓綁實,屋頂蓋住聶帕櫚葉或者茅草,可以容納到20至100户人家。

河流沿岸同海邊嘅水上村落,之間主要用木板連接,路邊拴住小入面交通工具主要係舢板或者獨木舟

體育

[編輯]

羽毛球

[編輯]

好多運動都係馬來西亞受歡迎活動之一,其中羽毛球舉辦過大大小小嘅比賽。其中馬來西亞、印尼中國喺1949年以嚟一直舉辦湯姆斯盃,吸引成千上萬觀眾欣賞。馬來西亞選手由馬來西亞羽毛球協會代表出席國際賽事,其中出名參與者有李宗偉

璧球

[編輯]

壁球運動由英國軍隊喺殖民地時期帶到嚟馬來西亞,喺1939年舉辦第一次比賽。馬來西亞壁球協會(SRAM)喺1972年6月25號成立,並喺亞洲壁球比賽中多次攞佳績。其中馬來西亞草地滾球協會(PLBM)喺1997年成立,並已經成為強大國際團隊領域,並取得好大進步[5]

足球

[編輯]
馬來西亞球迷喺2017年東南亞運動會男子足球決賽上揮舞住國旗。

足球亦係馬來西亞受歡迎運動之一,馬來西亞各個州屬都有自己嘅足球會,並喺2004年之後都會舉辦馬來西亞超級足球聯賽進行互相較量。馬來西亞亦係東南亞足球協會成員之一。

曲棍球

[編輯]

曲棍球馬來西亞好受歡迎,馬來西亞隊喺2010年世界排名係第14位。馬來西亞有自己一級方程式賽道;雪邦國際賽車場,喺2000年舉行咗第一屆世界摩托車錦標賽

哥爾夫球

[編輯]

全國各地有好多哥爾夫球場,呢幾年愈嚟愈多人打。

水上運動

[編輯]

馬來西亞有好多海灘,其中浮羅交怡波德申、東馬嘅沙巴等地係潛水帆船水上運動出名度假聖地。

自1950年以來,馬來西亞就以「馬來亞」名義參加英聯邦運動會,而1966年以馬來西亞名義參加英聯邦運動會,喺羽毛球運動中佔主導地位,並喺1998年喺吉隆坡舉辦了一次比賽。1998年英聯邦運動會,馬來西亞火炬手人數首次超過東道主英國。

馬來拳

[編輯]
兩位馬來人示範緊馬來武術

馬來拳(Silat)係一種馬來武術,亦係一項國際運動同傳統舞蹈形式。呢種武術喺馬來群島已經有幾百年歷史,特點係用行雲流水般嘅步法,令對手暈頭轉向。據說,通過練習馬來拳,能增強伊斯蘭教所推崇嘅心靈力量。每逢婚禮同節慶活動,馬來人成日伴著鑼鼓表演呢種古老武術

藤球

[編輯]
藤球競技比賽

藤球(Sepak Takraw)係一種傳統球類運動。藤球係用條編成,除咗前臂,比賽者可以用身體任何部位傳。藤球��兩種玩法,可以圍成一圈(bulatan)或者踢過網(jaring)。最初嘅玩法係比賽者圍成一圈,確保唔畀藤球落地。今時今日嘅玩法係喺場地中間設有球網,雙方將球踢到另一方半場。

休閒

[編輯]

風箏

[編輯]
内文:馬來風箏
Wau Bulan風箏喺新山 Pasir Gudang Kite Museum 展示

馬來風箏係一種傳統風箏,喺馬來西亞半島東海岸吉蘭丹州盛行。以前嘅人成日喺收割稻米之後放風箏。呢種巨型風箏高度可長達 3.5 米。五彩繽紛嘅風箏上畫滿當地動植物圖案,其中馬來西亞航空logo都係根據呢個風箏嚟設計。呢個風箏可以達到接近500米(1,640英尺)嘅高度,由於有竹子附住,所以飛行時會發出聲音。

陀螺

[編輯]
馬來西亞陀螺

Gasing係一種巨型陀螺,有5公斤(10磅)重,似一個盤子。以前嘅人成日喺收割稻田前玩陀螺,佢需要力量、協調性同高超技巧。先將一條繞喺陀螺上面,然後猛拉繩子,陀螺就開始旋轉。呢個時候用一條中間開叉嘅木將陀螺挑起嚟,送到一個帶金屬容器嘅矮樁上。如果拉繩動作熟練,陀螺可以一直旋轉 2個鐘。

打花桿

[編輯]

打花桿(Sepak Manggis)係沙巴州巴瑤族依拉農族(Iranun)男子一種戶外遊戲。參賽者面對面圍成一圈,目標係擊打10米高桿上掛住嘅山竹花車。獲勝者將贏得花車中裝住嘅獎金、禮物或者食物

鐘格

[編輯]

鐘格(Congkak)係古代女性一種數學遊戲,當時嘅道具好簡單,喺地上挖幾個窿,再揾一啲羅望子種子。依家就用一塊橢圓形塊,上面有兩排窿,每排各有5個、7個或者9個窿,末端嘅窿叫做「家」。鐘格係一種兩人遊戲,可以用貝殼彈珠仔或者羅望子種子嚟玩。

茶文化

[編輯]

馬來西亞自古就係世界交通樞紐,有頻繁東西文化交流。其中,華人帶嚟中國茶葉,亦喺呢度分發銷售中轉。之後英國殖民地年代,英國人喺馬來西亞開拓茶園,到依家仍然存在,例如金馬倫高原嘅茶山。馬來西亞華人亦係大中華地區以外,最大嘅中國茶葉消費群組。大馬人,茶文化(Teh)已經發展出自己一套。茶|Dea,正係一個發掘走訪大馬喺地茶文化嘅平台。

服裝

[編輯]

2013年開始,大多數馬來西亞馬來人女性都戴頭巾。喺1979年伊朗革命之前,使用呢種頭巾並唔罕見[6],戴住頭巾嘅婦女通常住喺內陸地區。1970年代後,當馬來西亞新加坡嘅馬來人之間對宗教保守主義興起時,頭巾使用有所增加[6] [7]

1960年代,有一啲學者宗教人士認為,笠頭唔係強制性[6]。到2015年,有馬來西亞學者覺得以前嘅觀點並唔係伊斯蘭教特徵[8]。馬來西亞嘅馬來人普遍對唔戴頭巾嘅穆斯林婦女產生負面反應。

音樂同舞蹈

[編輯]
馬來人喺各式慶典上演奏嘅傳統樂器

最能展現馬來西亞多元文化同多種族傳統嘅,莫過於音樂同舞蹈。無論係本地馬來人、原居民定係沙巴同沙撈越各個族群嘅舞蹈都各有獨特特色。華人、印度人同葡萄牙人遷居馬來西亞後,佢哋家鄉嘅傳統舞蹈亦隨即融入馬來西亞文化同傳統。

馬來西亞嘅音樂好多元,融合咗馬來、華人、印度等不同族裔嘅音樂元素,展現豐富嘅音樂風貌。比·南利(1929—1973)作為馬來西亞音樂界最有影響力嘅人物之一,佢嘅音樂作品不止在馬來西亞好受歡迎,而且喺整個馬來文化圈都備受推崇,對馬來西亞音樂產業產生咗深遠嘅影響。

比·南利(1929—1973)嘅音樂傳承馬來西亞文化嘅精髓,深深影響馬來西亞音樂嘅發展
  • 管弦樂隊

馬來西亞有兩支傳統管弦樂隊:gamelan 同 nobat。源自印尼嘅 gamelan 係一支傳統管弦樂隊,使用弦樂器,演奏嘅旋律歡快飄渺。nobat 係皇家管弦樂隊,使用 serunai 同 nafiri 管樂器,係皇室演奏較為莊重嘅音樂

熱巴那大鼓
  • 熱巴那大鼓(Rebana Ubi)

熱巴那大鼓體型巨大,喺古代嘅馬來王國,響亮而富有節奏嘅鼓聲用嚟傳遞各種信息,例如報警同宣佈婚禮。後嚟,呢種作為樂器,出現喺各種節慶表演入面。

  • 馬來手鼓(Kompang)

馬來手鼓係最流行嘅馬來傳統樂器,喺各種節慶活動中廣泛使用,例如國慶遊行、各種公務活動同婚禮中。佢有啲似鈴鼓(tambourine),只係無叮當作響嘅金屬圓片。馬來手鼓最常用於大型樂隊,通過重疊多個層次節奏,產生富於變化嘅節奏組合。

  • 甘布思(Gambus)

甘布思又叫做阿拉伯烏得琴,由波斯中東商人傳入馬來西亞。佢可以演奏唔同風格嘅馬來民間音樂,主要喺 Ghazal 音樂中擔任主樂器。甘布思嘅制作工藝考究,採用多種木料,聲音柔和,有啲似大鍵琴。

  • 沙辟(Sape)

沙辟係Orang Ulu族(沙越上遊部族)嘅傳統長笛,由用一段木料掏空而成,再繪上彩色花紋,堪稱木雕精品。過去佢用於長屋內嘅治病儀式,而且係獨奏,之後逐漸用喺各種娛樂表演。佢奏出嘅主題音樂通常用於伴舞,例如英雄舞同犀鳥舞。

  • 馬來瑪蓉舞(Mak Yong)

瑪蓉舞源於泰國南部北大年(Patani)。據說當年每逢打仗,皇室女子、皇后同公主嘅丈夫出征在外,佢哋就以瑪蓉舞作為消遣。瑪蓉舞係一種極具感染力嘅戲劇形式,通過浪漫劇情、舞蹈同詠唱,講述馬來王國鼎盛時期嘅故事。

  • 騎馬舞(Kuda Kepang)

騎馬舞係爪哇移民傳到柔佛州嘅一種傳統舞蹈。舞蹈生動表現咗伊斯蘭聖戰嘅凱旋場景,舞者騎喺道具馬上,踏住打擊樂(通常包括同竹琴)嘅節拍翩翩起舞。

  • 雜賓舞(Zapin)

伊斯蘭文化馬來西亞傳統舞蹈影響好大,最明顯嘅例子係喺柔佛州流行嘅雜賓舞。呢種舞蹈最初係由中東穆斯林傳教士傳入,表演時伴以伊斯蘭聖歌,旨在普及伊斯蘭文明嘅歷史知識。

  • 久賈舞(Joget)

久賈舞係一種活潑熱烈嘅舞蹈,係馬來西亞最盛行嘅傳統舞蹈之一。久賈舞係葡萄牙民間舞蹈,於香料貿易時期傳入馬六甲。佢係一種雙人舞,舞步優雅輕快,又不乏俏皮同幽默。

  • 燭光舞(Tarian Lilin)

燭光舞係一種女子舞蹈,跳舞同時要保持小盤中嘅蠟燭不倒。

  • 馬來拳(Silat)
内文:馬來武術

馬來拳係最古老嘅馬來傳統之一,既係一種能致人死地嘅武術,亦係一種舞蹈藝術。

  • 舞獅

舞獅表演一般喺華人農曆新年期間進行,特點係虎虎生風、威風八面。舞獅者需要有極高嘅協調性、優雅嘅氣質同鋼鐵般嘅意志,表演時一定踏住響亮嘅鼓點同銅鈸聲。

  • 舞龍

舞龍表演一般喺華人農曆新年時進行,據說能為來年帶嚟好運同興隆。一支舞龍隊通常有60多人,表演展示完美嘅協調性、高超技藝同優雅氣質。

  • 印度婆羅多舞(Bharata Natyam)

印度婆羅多舞係印度一種經典舞蹈,堪稱係流動嘅詩歌。舞蹈取材於古印度史詩,有百幾種舞步同舞姿,顯得張力十足、生動熱烈。

  • 邦拉舞(Bhangra)

邦拉舞係錫克教一種民間音樂同舞蹈。最初係一種豐收舞,不過時至今日,好多節慶活動中都可以見到佢,例如婚禮新年。邦拉舞圍繞住浪漫主題展開,表演者踏著朵爾鼓(dhol,一種雙桶鼓)嘅隆隆鼓聲載歌載舞。

  • 英雄舞(Ngajat)

英雄舞係沙巴沙撈越伊班族嘅傳統舞蹈。佢通常出現喺鳥神慶典(Gawai Kenyalang)。伊班族曾經係沙撈越最得人驚嘅獵頭者,佢哋戴住精美頭飾,手持華麗長盾,威風凜凜地來回跳躍,令人為之陶醉。呢種舞蹈就係獻給凱旋歸來嘅部落勇士,英雄舞表演者都係男性。

  • 犀鳥舞(Datun Julud)

犀鳥舞係沙撈越肯雅族(Kenyah)女性嘅傳統舞蹈。舞蹈主題係歡樂同感恩,創作者係肯雅族王子 Nyik Selong。過去,每逢部落勇士獵頭歸來或者每年豐收慶典,族人都會跳起犀鳥舞以示慶賀。係一種用沙辟(sape)伴奏嘅單人舞,舞者手持犀鳥翎毛做成嘅靚羽扇,象徵呢種神鳥隻翼。

  • 蘇馬紹舞(Sumazau)

蘇馬紹舞係沙巴州卡達山族嘅傳統舞蹈。呢種舞蹈一般喺宗教儀式同平時生活中表演,用嚟慶祝水稻豐收、驅趕邪靈同醫病。佢係一種男女合舞,以輕柔舒緩嘅舞姿模仿鳥兒飛翔。

沙巴州伊班族人表演竹竿舞
  • 竹竿舞(Bamboo Dance)

竹竿舞亦係一種好盛行且頗具觀賞性嘅傳統舞蹈。人們手持兩支長竹竿,喺腳踝高度平行於地面。隨住快節奏嘅鼓點,竹竿相互拍擊。跳舞嘅人要越過竹竿或者跳入竹竿之間,佢哋需要身手矯捷,否則會被夾住。

馬來西亞半島原居民嘅傳統舞蹈深深紮根於佢哋嘅信仰。巫醫成日通過舞蹈儀式同魂靈溝通。呢類舞蹈有瑪美里族嘅Genggulang、Jah-Hut族嘅Berjerom 同埋 Semai族同Temiar 族嘅 Sewang。

  • 法拉佩拉舞(Farapeira)

法拉佩拉舞係馬六甲葡萄牙人流傳落嚟嘅一種歡快雙人舞蹈,舞者着住葡萄牙傳統服裝,通常以結他鈴鼓伴奏。

  • 布蘭樂舞(Branyo)

布蘭樂舞同樣係葡萄牙人流傳落嚟嘅一種舞蹈,同法拉佩拉舞相比,布蘭樂舞顯得較為沉穩。男性舞者着住牛仔裝,女性舞者着住傳統卡巴雅(baju kebaya),配以蠟染布裁成嘅紗籠,隨住小提琴嘅沈穩節奏左右搖擺。

中文流行曲

[編輯]

馬來西亞有完善嘅華文教育體系以及獲得龐大華人社團支持,所以保留咗大量蘊含中華文化嘅音樂傳統。另外,馬來西亞亦有好多出名華裔音樂人同歌手,好似巫啟賢黃明志梁靜茹王光良品冠張智成宇恆曹格等。

媒體

[編輯]

馬來西亞報紙主要用馬來語中文英文、同泰米爾語文字出版。主要報紙有:馬來文嘅《Berita Harian每日新聞》、《Utusan馬來前鋒報》;英文嘅《The Star星報》、《New Strait Times新海峽時報》、《Malay Mail馬來郵報》;華文嘅《星洲日報》、《中國報》、《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南洋商報》等。

  • 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簡稱Bernama、馬新社,半官方通訊社,喺1968年成立,亞太地區設有33間分社。
  • 馬來西亞廣播電視:官辦,簡稱RTM。
  • 馬來西亞廣播台:擁有Radio Klasik、Nasional FM、TraXX FM、Ai FM、Minnal FM、Asyik FM 6個國家電台頻道、17個州電台頻道,用馬來語、英語、華語、泰米爾語同其他土著語言廣播。私營廣播台有Fly FM、Hot FM、One FM等。
  • 馬來西亞電視台喺1963年起。包括第一電視台(TV1)、第二電視台(TV2)同TV Okey,用馬來語、英語、華語等播放。私營電視台有第三電視台(TV3)、NTV7、八度空間(8TV)同TV9。

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巫統通過投資臂膀嘅首要媒體集團設有四個頻道,即:TV3、NTV7、八度空間(8TV)同TV9。1996年成立嘅Astro集團係國內主要嘅收費衛星電視頻道。

[編輯]

參考

[編輯]
  1. Eckhardt, Robyn (2008). Kuala Lumpur Melaka & Penang. Lonely Planet. p. 42. ISBN 9781741044850.
  2. "Far Eastern cuisine: Fancy a Malaysian? – Features, Food & Drink". 獨立報. 2010-10-13. 喺2010-11-03搵到.
  3. Richmond, Simon (2010). Malaysia, Singapore & Brunei. Lonely Planet. pp. 70, 72. ISBN 9781741048872.
  4. West, Barbara A. (2009). Encyclopedia of the Peoples of Asia and Oceania, Volume 1. New York: Facts on File inc. p. 486. ISBN 0-8160-7109-8.
  5. "MALAYSIA LAWN BOWLS FEDERATION |Country Clubs, Sports Council, Athletic Association, Sports Foundation | Ad | 88DB Malaysia". web.archive.org. 2011-07-07. 歸檔時間2011-07-07. 喺2019-12-16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bot: original URL status unknown (link)
  6. 6.0 6.1 6.2 Boo, Su-lyn. "Tudung industry in Malaysia: Cashing in on conservative Islam" (). The Malay Mail. May 9, 2015. Retrieved on August 28, 2015. See version at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3月31號,. Yahoo! News.
  7. Fernandez, Celine. "Why Some Women Wear a Hijab and Some Don’t"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pril 18, 2011. Retrieved on August 28, 2015.
  8.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Leongfashion嘅參照

睇埋

[編輯]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