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肉骨茶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肉骨茶

肉骨茶係一種東南亞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流行嘅小食,之後亦廣傳於中國大陸台灣、海外華人地區等地。

簡介

[編輯]
肉骨茶通常伴白飯或以油炸鬼點湯嚟食

「肉骨」好似佢個名,係以帶肉嘅骨配合中藥煲成嘅。而「茶」字就係源自創始人個名「李文地」,因為賣肉骨湯而被顧客叫做「肉骨地」,福建話嘅「地」同「茶」音近,所以後來被叫做「肉骨茶」。小食本身並無茶葉。

肉骨茶混合中藥、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同肉排熬製幾個鐘頭嘅濃湯。喺馬來西亞嘅一啲小鎮嘅餐館會加入海參鮑魚一齊熬製。

肉骨茶通常伴白飯或以油炸鬼蘸湯來食。以醬油碎紅椒蒜蓉一齊調味。各類中國清茶通常會隨湯奉上,相信可以清走豬肉嘅油膩。喺馬來西亞,肉骨茶係一道典型嘅早餐菜式。

由來

[編輯]

無從考究,但馬來西亞版本嘅由來據說係,清末時期,華人為咗逃離國家嘅動蕩不安,紛紛遠涉重洋來到咗南洋謀生計。嗰時嘅英屬馬來亞(即係今日馬來西亞嘅前身,英國殖民地),英國喺馬來亞搜刮咗好多嘅資源需要運送返英國,喺巴生(離首都吉隆坡30公里)起咗深水碼頭。當時唔少中國百姓由於知識水平唔高,來到馬來亞亦只能夠以勞動賺取人工。喺巴生河谷採挖「錫米」嘅華人,為咗維持長時間嘅體力消耗同適應熱帶地區氣候,需要進補,但佢哋唔捨得買啲昂貴嘅中藥食譜。於是就用豬骨同一啲普遍常用嘅中藥,以及一啲家傳嘅偏方一齊熬成湯,呢個就係最早嘅肉骨茶。當時多來自福建泉州嘅中國人按照家鄉嘅習慣,將藥湯叫做「茶」。肉骨茶唔止好味、營養豐富,重提供所需嘅能量,更加可以抗風濕,又可以耐肚餓,一下就喺勞工間流傳起來。慢慢,肉骨茶就成咗新馬兩地人人鍾意嘅美食。新馬兩個版本係完全唔同,前面嗰種似乎係用肉骨煮藥膳,後面嗰種感覺似湯水多一啲。

變化

[編輯]

隨住肉骨茶喺東南亞以至亞洲及世界各地流傳,佢嘅風格亦隨住當時當地嘅華人而有所影響。 常見嘅肉骨茶風味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 潮州派:又叫海南派,顏色較淺,不過啲湯會用比較多嘅胡椒,所以有較重���胡椒味;
  • 福建派:又叫鶴佬派,顏色較深,因為會用比較多豉油做調味,所以有較重嘅藥材味;
  • 廣東派:加入中國藥酒,以加強佢嘅藥效;

家陣喺新加坡,潮洲派較為盛行,而喺馬來西亞就以福建派較為盛行。

由於伊斯蘭教唔准食豬肉,肉骨茶喺馬來西亞亦出現咗「清真版本」,以雞肉取代豬骨,稱之為「雞骨茶」[1][2][3]。而當豬流感爆發期間,由於當地居民因為疫情擴散而對豬肉恐慌,當地食店除咗改賣清真版本之外,甚至會用海鮮來取代豬肉,又或研發出「齋」嘅「肉骨茶」。

參考

[編輯]
  1. 米蛋 (2010-09-23)。骨茶可變雞骨茶、羊骨茶喔!。喺2011-11-07搵到 {{cite web}}: External link in |author= (help); Unknown parameter |langauge= ignored (|language= suggested) (help)
  2. 燕燕:發揮創意推廣至友族 肉骨茶可變雞羊骨茶 (中文)。星洲日報。2010-08-17。
  3. "Chinese Food in Kuala Lumpur" (英文). {{cite web}}: Unknown parameter |trans_title= ignored (|trans-title= suggested)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