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矛盾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24年6月20日) |
中国大陆—香港矛盾(英语:Hong Kong–Mainland China conflict),又称香港与内地矛盾[1],简称中港矛盾[2][3][4][5]、港中矛盾、陆港矛盾[6]或中港冲突[7][8]等,是指1997年英国将香港主权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后[9],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主要涉及政治制度、经济、社会、文化和移民等之一系列矛盾冲突。[10][11][12]
1997年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建制派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引起了香港本土派,民主派,及香港普罗大众的不满[13]。部分香港人认为,中央和特区政府轻视“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担忧特区政府将大陆人利益放在港人利益之上,削弱港人地位和公民权利。
2012年梁振英上任香港行政长官后,被指配合中国政府加速推行港深两地融合的政策,包括不顾香港承载力地引入过多自由行观光客及大量新移民,引发的种种弊处亦进一步激化矛盾。[14]同年,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执政后,中国的人权状况持续恶化[15][16],当局大力打压社会的反对声音,港人对中国共产党治下的中国观感日益变差[17][18]。
随着矛盾激升,加上2014年中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政改的决定的催化,以及对特区政府经贸、文化政策的不满,冲突由以往的民间层面激化到政治层面。雨伞革命就成了冲突积累的最终总爆发,继而2019年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反修例风波。《苹果日报》评论称,中港矛盾乃法制之争[19]。何清涟则认为,中港矛盾的实质是文明的冲突。不少香港人拥有自身文化认同感,并且香港与中国大陆在政治、制度及文化、习惯等其他多方面有差异。中港矛盾让许多香港人对中国、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减弱,部分香港年轻人开始支持港独、呼吁加强对香港民族主义的捍卫,并同台湾独立运动及台湾泛绿阵营更为友好[20][21]。出于对香港社会、政治及一国两制前景的担忧,香港人移民台湾、加拿大、英国等地的人数也续渐增加[22][23]。在2016年中华民国内政部入出国及移民署的统计便显示共有1,086名港人获台湾发出定居许可,较2015年大幅上升逾四成[24]。
有评论人士在报章撰文,认为1997年以后的各方面事态发展导致中国大陆民众对香港的印象多趋于负面,对“香港独特性”感到疑惑、不解甚至反感,并出现了2012年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等语言暴力事件,经过相关报导后也让香港人对中国大陆人产生负面印象,以致有“蝗虫论”等不友善的言论和“香港立法会宣誓风波”等行为出现[25]。
背景
[编辑]香港主权
[编辑]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鸦片战争后,英国与清朝在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永久割让予英国。1860年,清朝再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败于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永久割让予英国。1898年,英国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包括新九龙及230多个离岛),为期99年。这三份条约决定了今日香港辖区的范围。
1942年,中华民国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另订平等新约”问题与英国展开磋商。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试图将香港问题列入双方议程,提出“九龙租借地应与其他租界一并归还中国”,遭英国首相丘吉尔坚决回绝。英方更要求中方书面同意九龙租借地不在不平等条约之内,否则拒绝签订新约。中国迫于无奈,惟有不再坚持九龙租借地交还问题,终于1943年签订《中英平等新约》[26]。中国同时正式照会英国,保留日后提出香港问题之权利[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充分利用”和“长期打算”为理由,不急于收回香港,并以香港作为中国大陆与外国交流的通道,避开外国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封锁。与此同时,有一批逃避中共政权的大陆人到香港扎根,当中除了国民党员之外,还有知识分子和资本家。
1950年1月6日,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之合法政府[28],并于1972年3月13日,发表联合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29]。1972年3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将香港和澳门剔出解殖名单[30]。
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后,左派于香港发起反对和试图推翻港英政府以夺取香港主权的六七暴动,期间他们发起连串示威和罢工行动,其后更在全港各处放置真假土制炸弹、杀害香港商业电台播音员林彬,严重影响社会秩序。此外,左派与警方爆发多场冲突,大批左派支持者被捕,一些左派报章也受到当局查封。暴动初期,市民对此并没有表达强烈谴责。然而,随着双方冲突开始升温、真假炸弹浪潮和流血事件的出现,使暴动普遍遭受市民的强烈谴责。结果被港英政府镇压以及被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叫停而告终。港英政府于暴动过后推行多项利民政策以巩固其管治,并锐意加强香港的本土化和淡化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使到香港人对港英政府的支持度不断提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感下降,亲共力量从此被削弱,为日后的中港矛盾埋下了伏线。
1982年,英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香港问题展开正式谈判。英国起初希望以主权换治权,借此继续管治香港,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继承《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生效的国际条约,拒不承认香港为英国领土,要求英国将香港岛、九龙同新界一并交还。英国政府最终决定完全放弃对香港的主权[31]。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代表中英双方在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声明自1997年7月1日起[3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并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落实“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为政府首长。大部分华裔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论意愿,自动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33][34],可申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
有本土派认为,香港于1840年代起由清政府以三张不同条约割让或租借予英国,而这些条约在1912年后由中华民国继承,中华民国政府至今仍存在台湾,且条约正本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所以新界归还对象应为条约的持有者中华民国。但由于英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后,不承认中华民国。因此,即使时任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曾经公开表示“《南京条约》的正本在台湾,香港主权属于中华民国”,英国仍然无视中华民国之要求。[35]
一国两制与一国一制
[编辑]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日起,构建了单一制、大一统的国家结构,并在一党专政下主政至今。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1980年代为了实现“中国统一”而提出的宪法原则[36]。最早是针对海峡两岸关系[37],后来相继适用于香港和澳门地区。“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不破坏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前提下,港澳地区与中国大陆同属一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保留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政治制度,而中国其他地区则继续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据该原则,香港特区将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及终审权,即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经济政策、金融事务以及对外关系50年不变[38]。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成立,委员全为香港人,负责在香港征询公众对《基本法》草案的意见。1988年4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公布首份草案。1989年2月公布第二份草案,咨询工作则在10月结束。1990年4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由国家主席杨尚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正式颁布。
1997年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建制派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引起了部分香港本土派的不满[39]。令香港人认为,中央和特区政府轻视“两制、港人治港”,认为特区政府将大陆人利益放在港人利益之上,削弱港人地位和公民权利。
2012年梁振英上任香港行政长官后,推行港深两地融合的政策,使香港成为深圳最大贸易伙伴,并在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加深合作。其政策不顾香港承载力地引入过多观光客及大量新移民,所引发的种种弊处亦进一步激化矛盾。[14]同年,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执政后,中国的人权状况持续恶化[15][16],当局大力打压社会的反对声音,港人对中国共产党治下的中国观感日益变差[17][18],遂形成中港矛盾。
随着矛盾累积,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政改的决定的争议,以及对特区政府经贸、文化政策的不满,冲突由以往的民间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雨伞革命就成了冲突积累的最终总爆发。《苹果日报》评论称,港中矛盾乃法制之争[19]。流亡美国的大陆异见人士何清涟则认为,陆港矛盾的实质是文明的冲突。由于曾长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不少香港人拥有自身文化认同感,并且香港与大陆在政治、制度及文化、习惯等其他多方面有差异。中港矛盾让许多香港人对中国、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减弱,部分香港年轻人开始支持港独、呼吁加强对香港民族主义的捍卫,并同台湾独立运动及台湾泛绿阵营更为友好[20][21]。出于对香港社会、政治及一国两制前景的担忧,香港人移民台湾、加拿大等地的人数在近年来也有所增加[23][22]。在2016年中华民国内政部入出国及移民署的统计便显示共有1086名港人获台湾发出定居许可,较2015年大幅上升逾四成[24]。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在2000年代已自下而上构建完成、以中国民族主义为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两地民众在国家认同方面背道而驰,进而相互对立。有评论人士在报章撰文,认为1997年以后的出现的“蝗虫论”等不友善的言论和“立法会宣誓风波”,及2017年底陆客在香港机场被泼粥事件等过激行为发展导致中国大陆民众对香港的印象多趋于负面,对“香港独特性”感到疑惑、不解甚至反感,并出现了2012年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等语言暴力事件,经过相关报导后也让香港人对中国大陆人产生印象负面。[25]。
香港本土派学者陈云根表示,中港矛盾不断激化,主要是由于北京部署很多政策抹杀香港英治时期的历史及制度,令很多香港人感到一国两制变质。殖民政府保存到的一些华夏文化,例如广州话的汉音及正体字,以及文雅的公共中英文用语,慢慢会被北京政府当是前朝历史,或者当作殖民地余孽来扫除。甚至三权分立、司法独立、人权法这些由殖民政府引入香港的现代文明,都会被当作外来的殖民霸权,慢慢淡忘,承接的是中国苏维埃共产党体制。他表示,中共承诺却不容许“真正”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因此预期未来中港矛盾将会激化[40][41]。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和2024年香港立法会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进一步削弱香港的自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的一系列立法行动,被指是一国两制迈向一国一制。
独立自治运动
[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英国逐渐撤出及放弃殖民地,港督杨慕琦在1946年推行杨慕琦计划。而接任杨慕琦的第22任香港总督葛量洪则认为香港不能实行他在牙买加、尼日利亚和斐济担任总督时发展的那种制度。1952年10月,英国及香港两地政府同时宣布“香港不会推行大规模的政制改革”。此后马文辉、联合国香港协会、香港民主自治党等透过不同途径推动香港的自决与自治[42][43][44][45][46][47]。根据2007年港大民意研究,受访者中有独立倾向者约占25%,不认同独立者约占64.7%,另外33%香港人认为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持续执政则会增加香港独立的倾向。[48][49]
香港自治运动是香港本土派的意识运动,理念建基于香港学者陈云所编著的《香港城邦论》为基础,认为香港是一个城邦格局。主张香港在《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的大前提下,应享有真正的自治权利,并非主张香港独立。[50]陈云本为运动的提倡者,但于2013年6月13日,“香港自治运动”的脸书专页宣布与陈云终止合作关系。[51]
2020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港版国安法》后,在香港提倡“港独”,即违反《港版国安法》。
移民问题
[编辑]双非问题
[编辑]2001年,香港终审法院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4条宣判的庄丰源案确立,父母双方皆无香港居留权的中国大陆居民在香港所生子女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终审法院分析入境事务处处长提交的数据,从1997年7月1日至2001年1月31日,只有1,991名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母亲是非法入境、持双程证或短暂逾期居留香港,父亲也仅是在香港临时居留或不是香港居民)会因为判入境事务处处长败诉而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这类儿童每月约46人,每年约555人。入境事务处处长根据此数据,承认没有迹象显示他被判败诉会导致大批人士立即从中国大陆涌入香港。终审法院分析这些数据,亦不认为判入境事务处处长败诉会令香港承担任何重大风险。[52]在庄丰源案终审判决前,香港特区政府曾经请求终审法院根据《基本法》第158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香港基本法,不过终审法院没有采纳。[53]终审法院在2001年7月20日判决政府败诉后,特区政府表示对判决失望,但是会尊重判决及采取适当措施执行判决。[54]当时的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梁家杰对特区政府不绕过终审法院寻求人大释法表示欢迎。[53]
随着2003年自由行实施,大量中国大陆孕妇来香港产子。[55]双非人士有从合法途径预约来港产子,亦有在无预约情况下闯急症室产子。[56]2010年,配偶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中国大陆孕妇在香港诞下32,653名婴儿,比起2001年的620名上升逾50倍。[57]从2001年至2011年间,已获居港权的“双非婴儿”超过17万人,造成资源分配问题,例如产妇床位不足,引起香港社会不满[58],香港市民多次游行抗议,甚至引发了“蝗虫论”的争议。[59]《信报》指,在民怨沸腾下,政府仍在寻求解决措施。至2012年梁振英接任行政长官后,他透过行政措施减少双非问题,但还有人以假结婚破坏此措施[60]。2023年7月,一名陈姓内地游客持单程证来港后,遗弃儿子于广华医院,随后重新入境香港时被捕,该名游客称听说香港有更好的教育质量,所以决定把儿子遗弃于香港。[61]
综援问题
[编辑]自2011年起,一篇主题为“四人新移民综援家庭月入2.2万元”的网络文章在香港流传,并附有电视新闻节目的截图,显示锺女士正在接受访问,然而最终被证明是谣言。有评论指出,不少香港人认为新移民抢占了公共资源,相关网络假文会挑动民众情绪,加剧中港矛盾。[62]
2013年,社区组织协会的何喜华协助单程证妇人孔允明就申请综援资格案上诉至终审法院,终审法院最后裁定,未居住满“7年”的香港人不能申领综援是违反香港基本法,并命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回复至2004年之前的“1年”申领居港期。此裁决公开后,随即引发大批香港新移民到社会福利署查询及申请。大批香港市民批评,此政策一开,对香港综援制度有巨大的冲击,并且会增加香港的财政负担。据社会福利署提供的数字,2020年四人综援家庭的每月平均综援金额为1.6万元左右,较香港入息中位数1.8万元少2千元。
单程证问题
[编辑]每日150个单程证配额持两极意见,既支持者认家庭团聚属基本人权,出于人道立场不应施加额外限制,且新来港人口可提供新劳动力,纾缓人口老化的问题;但亦有反对者认为土地房屋等公共资源有限,令香港医疗系统起出负荷,故此政府需取得单程证限额决定权,更好地控制香港人口增长,保障市民生活素质。
经济
[编辑]基本生活需求及贸易问题
[编辑]有官员指:没有中国大陆支持,香港就会变成一座死城[63],香港人应饮水思源,每日饮水就要感恩[64]。香港购买东江水之实用水价每立方米7.14港元(2016年,未计后续处理成本),被批评比一些国家的海水化淡高昂[65][66]。
旅游购物问题
[编辑]香港发生过多宗导游与大陆旅客因购物而产生冲突的事件,包括:移民导游[67]李巧珍在2010年接待安徽零团费旅行团游客时,不满他们购物少,以普通话大骂陆客;以及香港导游与安徽旅客争执事件等。
由于大陆的食品及产品安全问题,以及香港和大陆之间由于税收造成的差价,许多大陆访客在香港大量购买食品和其他物品。其中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后开始,大陆对国产奶粉发生大规模的恐惧,大陆人和香港人大量从香港的零售渠道购买婴幼儿奶粉以满足大陆对进口奶粉的突生需求,香港发生婴幼儿奶粉供不应求的情况、香港人生活受到直接影响。由于特区政府缺乏应对政策,香港民众开始反对大陆访客及香港“水货客”将奶粉运往大陆,催生了“水货客问题”冲突。
而另一方面,由于大陆游客的人数以及部分游客的强大购买力,香港一些商家开始视大陆游客而不是香港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或者对香港本地顾客实行额外限制,因此引起香港民众不满。包括D&G禁止香港人摄影风波和agnès b.纯用简体字餐牌等事件[68][69]。
水货客问题
[编辑]包括香港居民的水货客从香港利用各种途径运送货物到中国大陆(尤其指向通往深圳边境),引致对香港各区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各种滋扰及社会问题[70]。 1980年代,中国大陆开宽大部分香港人进入大陆(回乡)的限制,携带个人商品回国变得普遍。之后,便有香港人携带港货至大陆。 2000年代之后,中国政府以“拯救香港经济”为名在2003年开放自由行,每次访港逗留的时间为7日。2005年后人民币兑美元和港元大幅升值,进口商品比在中国大陆价格低,来港消费成为热潮,加上中国海关规定个人携带5000元以下商品入境免征税,走私人利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带货。2009年4月开放一签多行(一次签注一年不限次数进出香港),向中国大陆居民正式开放,大量水货客出现。于2012年至2013年,屯门和上水出现香港警务处的简体字告示,这是首次香港官方在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间使用中国大陆的简体字。加上严重的水货客问题更引发了民间组织光复上水站、光复屯门、捍卫沙田、光复元朗和游览完上水去屯门等等抗议活动,及促成由入境事务处领导的风沙行动以及由香港警务处领导的力锋行动等等。
2014年2月16日,网民组织“反赤化.反殖民”近百人在尖沙咀广东道发起“驱蝗行动”,手持“减少自由行,放过香港人”、“蝗虫来港抢奶粉,香港BB食面粉”等标语,抗议大陆旅客霸占香港人的生活空间及抢去资源,并要求他们回到大陆。[71]事后,特首梁振英及特区政府多名司局长批评“驱蝗”示威者,还扬言追究并予检控。
2014年3月9日,网民组织“真心爱国爱党联盟”(真爱联)团体,在旺角、尖沙咀地区游行,呼吁参加者届时拿五星旗、中共党旗、毛语录上街唱红歌、国歌,喊“支持中共、支持港共”口号,呼吁中国大陆游客“爱祖国,用国货,回中国爱国购物”,“自由行是迷途羔羊,请回乡消费,不要被帝国资本主义迷惑”,“不要在香港消费,香港人有了钱就搞独立”。 网友也制作多幅反讽海报,写着“中国的娃饮三鹿的奶”、“不喝中国奶,你们还是中国人吗?”、“买洋货,逃国税,是卖国叛国的行为”等标语。[72]
2015年2月,香港部分民众和激进人士在香港屯门和沙田发起反水货客行动,但抗议却很快从“反水客”,变成了“反对大陆旅客来港自由行”,不少抗议者聚集到商场内,向大陆旅客大喊“滚回家”,举着“中国人滚回中国”的标语牌,甚至有人挥舞英属香港旗,示威者一度与大陆旅客发生口角与对峙,场面情况一度混乱,警方曾施放胡椒喷雾,并带走多人。此事件相关新闻和图片被中国大陆和香港媒体广泛报道,由其是中国大陆微博和论坛转载广泛,导致不少大陆网民对香港印象趋于负面。[73][74][75][76]
2015年3月9日,香港再次发生部分示威者以“反内地水客”为名,变成“反内地游客来港自由行”的事件,一批激进示威者分别在街头、商场和店铺内,不断滋扰、围堵途人及购物人士,其中包括辱骂一对母女游客造成孩童哭泣,攻击游客行李箱,踢打老人以及攻击或指骂多名中国大陆游客。香港保安局长黎栋国指,这近乎“暴徒”行为,在事件中,警方拘捕了5男1女,当中有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涉及袭警及妨碍警务人员执行职务,1名警务人员及1名市民在事件中受伤,警方会继续严肃调查事件,不排除有进一步的拘捕行动。[77][78][79]
自由行问题
[编辑]2003年7月28日起,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按照协议开始开放一些大陆城市居民以个人的方式(即无须参加旅行团或受邀请)赴香港旅行。结果是中国大陆旅游到访香港人次由2002年的638万大幅增加至2013年的4,075万,占当年访港旅客总数的比例由41.2%急升至75%。
粤港自驾游计划于2012年3月起开始实施第一阶段,让符合资格的五座位或以下香港私家车车主申请一次性特别配额,从香港驾车北上广东省作短暂逗留,第二阶段容许中国大陆司机南下香港自驾游,但特区政府并未为政策进行任何公众咨询。香港不少市民担心香港和中国大陆截然不同的驾驶规则会令司机短时间适应不来,最终酿成交通意外。担心中国大陆所使用的汽油给香港带来环境污染。增加车辆首次登记税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路面车辆数目但实施自驾游会令挤塞情况更为严重,并不可取。
由于大陆各地发展差异较大,存在一些大陆游客不尊重或不了解香港的一些生活习惯及社会礼貌,因此有时出现被香港人认为是不文明或不礼貌的举动。一部分中国大陆游客虽然行为不文明、不礼貌,却在被指出时仍然表现傲慢,在陆港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引发了一些公开的冲突,并由个别冲突上升到关于总体大陆游客的辩论。典型的事件有:2012年大陆儿童在香港港铁车厢内进食事件和2014年大陆小童在香港随地便溺事件[80]。
在2014年初,泛民一些激进党派发起保护“本土价值”运动,其后掀起“反中”情绪,一些激进成员经常在旅游区发起反对陆客的示威。由于一系列反陆客行为和言语在中国大陆网络广泛传播,同年底起,访港大陆客人次持续下跌。旅游业及零售业界认为,反“陆客”言行是成因之一,政府及建制派更直指反“陆客”是访港大陆客人下跌及零售业不景的主因。依据香港旅游发展局和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字显示,访港旅客人次大跌8.4%;其统计资料里中国大陆旅客人次更下跌9.8%,为384万5273人次;7月的零售业总额为港币376亿元,下跌2.8%[81]。
文化冲突
[编辑]语言文字
[编辑]自清末《统一国语办法案》以来的国语制定运动,使得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标准语逐渐以国语姿态登上舞台。但当时香港已被英国殖民,依旧保持旧有使用粤语的习惯。而也因此香港长期存在一套不同于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外文事物译名。
1997年之后,特区政府开始逐渐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对外文事物的译名,代替香港长期使用的本地译名,或一直沿用的当地传统中文译名,而后部分香港传媒也跟随放弃使用香港译名,改用新华社于1995年起出版的人名地名对照册对译名:例如将Virginia译为弗吉尼亚州而非维珍尼亚州[82]、Sydney译为悉尼而非雪梨和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英文译名Xiqu争议等。
香港的官方及习惯用法都是使用繁体中文字,但1997年以后,特别是开放中国大陆居民自由行以后民间部分商户为迎合大陆客而使用简体字,加剧了繁简争议,并加剧了部分香港民众对香港本地语言文字文化受到大陆文化及语言的影响的担忧,甚至由于文字的变化而助长文化及价值观的变化。[83][84]
课堂语言争议
[编辑]1997年之后,尽管英语仍是香港的官方语言,但特区政府开始逐渐在官方场合减少使用英语,并在官方网站增加了简体中文,同时政府及正式场合普通话的使用率增加。此外部分中学接受纳税人资助,以普通话教授中文科取代原来推广的母语教学。
自近十年中国大陆学生大幅增加,大学,尤其是研究院的授课语言,以及普通话在校地位。有跨文化沟通的学者认为,考试争议只是表面导火线,实际上香港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动机,乃至对普通话使用者的负面刻版印象,才是真正原因,而普通话使用者的负面刻版印象并非香港独有,大陆生群体之间亦然[85]。
政治概念
[编辑]论者梁亦华指出,一些民主、自由等香港学生认为无可争辩的普世价值,在中国大陆却与失败者(Loser)的贬义联结在一起。情况犹如清末人们认为,主张洋务改革者都是市井无赖和科举失败者一样,从而形成政治概念上的认知鸿沟[86]。
文物及建筑
[编辑]特区政府在1997年后去殖民化,2015-2016年尤甚,例如以绿色油漆遮盖英式邮筒上的历史性英皇纹章、大规模拆卸具有香港代表性的店铺大型霓虹灯和书法风格招牌等。这一类“去殖民”政策没有得到香港民意普遍的支持,持反对意见的民众认为这一类政策不单止不尊重香港的历史文化记忆,甚至可视为反华夏文化风俗的政策,其目的是迎合北京当局的政治喜好,佐证了一部分民众对当届特区政府将中国政府的政治使命置于香港民意之上的担忧。于此相关,特区政府在1997年后的发展政策中,时有拆除或改造历史建筑的事例,例如拆除历史性的皇后码头、爱丁堡广场渡轮码头。[87][88]
体育运动
[编辑]2015年6月8日在足球世界杯外围赛前夕,中国足协发布海报嘲讽香港足球队使用归化的“黑皮肤”和“白皮肤”令球队显得“有层次”,一时之间体育比赛被政治化。中国足协事后为种族歧视道歉,[89][90][91]仍引起香港朝野不满,6月16日香港足球队对阵马尔代夫赛前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球迷报以嘘声。[92]香港足球观众在2015年9月对卡塔尔队、2015年11月对中国队再次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93][94]
2017年4月,在香港东方队对广州恒大队的亚冠杯足球赛上,恒大队支持者所在观众席上举起写有“歼英犬灭港独”的大幅标语,东方球迷区则有人举起港英时代的香港旗帜。亚足联因此起诉恒大队,指其球迷涉不当行为及涉嫌歧视。[95]
传播媒体
[编辑]2010年以后,香港连续出现数起独立或非亲中新闻界人士及出版界人士遇袭或被绑架事件,包括2014年《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遇袭事件和铜锣湾书店股东及员工失踪事件,引起香港人对幕后大陆政府或其支持者利用暴力威吓香港新闻及出版界、影响出版、言论自由的担忧。
香港拍摄的影射中港矛盾的电视剧有:《老表,你好嘢!》、《我们的天空》单元二:《同根生》、《来生不做香港人》等;电影有《十年》等。
2013年8月底,多名香港立法会议员及社运人士在Facebook发起“抗融合.拒赤化.反盲抢地”行动,由数百位港人集资于9月3日在《明报》及《都市日报》刊登广告,批评行政长官梁振英的推行的“自由行”等政策,表明“换特首是出路”,促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停止干涉香港内部事务;并在台湾《自由时报》刊登广告,表示“让台湾人以香港为鉴,不要被中国大陆游客攻陷”。[96][97][98][99]
持特定立场的香港文化人在中国大陆被封杀
[编辑]2010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被指加剧利用其对中国大陆文化传播媒体的控制,以包括支持2014年的“占领中环”运动、广义的支持香港普选或民主化、以及支持香港本土化甚至是独立运动等罪名,对作家、演员、歌手等文化人士进行“封杀”,以对其他国家施加政治压力。“封杀”文化人士的具体举措包括阻止或限制其作品的销售和传播、禁止这些人士在中国大陆公开亮相、演出、拍摄电影电视节目等,甚至一些已录制的大陆电视节目被剪接或镜头被处理,“封杀”的执行一般并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而是由控制中国大陆文化传播媒体的党或政府机构通过非正式或口头指令的方式,要求传媒及其他机构执行。这类举措先后被用于台湾、香港、韩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区的文化人士。其中,香港文化人士被封杀的这一类封杀政策也引起一部分香港人对被封杀的文化人士的同情和对中国政府的反感[100][101]。
林夕在“反送中”抗议期间,多次在报章专栏力撑港人,早前更与台湾独立乐团“灭火器乐团”合作,推出描绘香港现状的新歌《双城记》力挺抗争。此举引来中国政府和中国音乐平台对他作品的封杀。更有中国节目将《约定》一曲的作词人改成“佚名”。中国央视点名批评,称林夕的所作所为与中华民族利益相背,与中国主流民意相反[102][103][104]。2023年陈奕迅Fear and Dreams巡回演唱会-广州站送审歌单,数首歌曲的作词人本为林夕,但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网公布的送审申报资料的演出节目单上,这些歌曲的作词人都写上了黄伟文、林宝等港台其他作词人的名字,林夕的名字被消失。后来广州主办方官方微博声明道歉,但全文不提林夕的名字,广州当局官网也完全移除整份批文[105]。
政治及法律
[编辑]法律制度
[编辑]1997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人士或机构发表过各种对《基本法》、《中英联合声明》所规定的“一国两制”制度的涵义的看法,在2010年以后,由于这种解释或理解将重心放到“一国”而非“两制”,例如《一国两制白皮书》、中联办主任张晓明的“特首超然论”、中共政治局常委张德江声称中央对特首有“实质任命权”等[106],这些言论被指引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一国两制的实施逐渐偏移香港民众及国际社会对其的理解的疑虑,因此引发部分香港民众的怀疑。[107][108]特区政府官员亦发表迎合这些论调的言论,更加加深部分港人对一国两制前景的担忧。《一国两制白皮书》中依照大陆体制,声称香港的法官是行政官员、并要求法官“维护国家主权及安全”、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利益,被部分人士认为是大陆政府无视受一国两制保护的香港司法独立,并试图改变香港司法、法律界的表态,也引起香港法律界的公开示威游行。[109]
中国大陆与香港不同的法律体制也引起部分香港人以及法律界人士对一国两制的担忧。根据《基本法》规定,经终审法院提请,中国人大可以对基本法作出司法解释。而此机制在实际实施中,曾被特区政府用作使用行政手段推翻法庭终审判决的方法,因此引起部分人士对一国两制下香港司法权独立是否得到保障的担忧。[110]其中,2016年的第五次人大释法是在香港法庭及政府没有要求的情况下,由人大主动进行的,其结果是直接影响了当时正在进行的具有政治色彩的香港法律案件的结果,因此在香港及国际上普遍认为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的自治地位及司法独立的进一步干涉,加剧了部分香港人以及法律界人士对中国政府维持一国两制的意愿的担忧,并引起香港法律界罕见的公开示威游行。[111][112][113][114]
司法管辖争议
[编辑]2017年7月,特区政府根据与中国大陆的协议公布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西九龙站的出入境检查安排方案,在车站内设置适用中国大陆刑事法律的“内地口岸区”,将内地口岸区划出香港管豁范围(实际改隶深圳市福田区)[115],内地口岸区范围包括整个站台区域及列车车厢。改变司法管辖权的安排在香港引起争议,以及对这一方案是否符合《基本法》的担忧,[116]并受到司法复核。[117]有人认为“内地口岸区”会成为在香港境内的实质治外法权区域,但反对人士指出中国与香港不是两个国家,不存在国家之间的治外法权问题。[118][119]
选举制度
[编辑]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45条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
由此,香港特区政府曾相继提出过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以及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提议,其中后者落实了一部分改革措施,但尚未达到普选的目标。在普选问题上具体的改革方案上出现了以香港泛民主派为代表的一方、与建制派及中国共产党和特区政府为代表的另一方之间的分歧。
分歧主要围绕提名权设置及提名委员会的构成及权限的问题。泛民主派主张在香港实行的普遍选举,是由香港人公民提名、政党提名、提名委员会共同组成,缺一不可。然后直接选举行政长官及香港立法会议席,以落实民主选举制度之两大理念:参政权之“开放参与”和有“真正选择”,以正当程序保障“实质竞争”。
而由特区政府所提议、获中国共产党支持的“普选”方案则主张依照基本法规定只有提名委员会有权提名,并且提名委员会的人数、构成和委员产生办法须按照当时选举委员会的人数、构成和委员产生办法而规定。但特区政府部分人士指出可由公民签名推举候选人交由提名委员会考虑。此举被指在概念和程序上尽量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对选举人、候选人资格、选举程序及当选人任命等方面的控制。民主派所提倡的真普选诉求与中国官方的普选方案有所区别。
2008年1月,香港泛民主派举行争取2012双普选大游行,主轴为“坚持2012真普选 不要2017假民主”。[120][121]2009年11月,前布政司、政务司司长及立法会直选议员陈方安生表示:若然特区政府无诚意推动“真普选”,泛民主派可考虑总辞等任何行动。[122]同年12月,香港立法会议员黄毓民在立法会会议上提出“五区总辞,全民公决”动议案,梁家杰将“2012年双普选”改为“落实真普选及取消功能组别”。[123]
针对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由泛民主派政党、团体及议员与学者个人于2013年3月合作组成的真普选联盟表示,香港人要有接受问责的政府,就必须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透过普及而平等的选举选出行政长官和全体立法会议员。[124]而特区政府则表示公民提名等方式违背基本法规定。由于中央政府在选举制度问题上的态度,在选举制度改革上产生的政治分歧加剧了相当一部分香港人对中央政府的不满,和对“一国两制”实践的担忧。
在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中,针对提名权的设置,以及提名委员会的组成等争议而再度引燃此问题。及至2017年行政长官选举,选举委员会首次在不根据大众民意的情况下推选出行政长官,反映北京当局对香港正加强影响力。[125]
至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戴耀廷提出雷动计划推动非建制派于选举取得过半议席,其后一项关于雷动计划的学术研究指出,忧虑北京干预香港选举为其中一个推动非建制派支持者参与雷动计划的原因。[126]
另外,香港中联办一直在香港各级选举中,干预立法会议员内部运作及投票意向等,引���出西环契仔契女及中联办在香港政治的角色的争议。
政策争议
[编辑]2009年,由于特区政府采取配合中央铁路建设计划、计划动用香港资金在香港境内建造连接大陆高铁网络的铁路,而民众对建造高铁的益与弊及高昂成本持怀疑态度,导致发生反对建造高铁的示威行动,并被引申为特区政府不顾香港利益配合中央政策的例子,加剧了香港人对大陆政府的怀疑。
特区政府早有意发展新界东北,但新界东北发展计划影响的居民需要搬迁,涉及范围包括古洞村、松柏塱村及大头岭村、粉岭北石湖新村、马屎埔村、天平山村及虎地坳村。梁振英以候任香港行政长官身份接受访问,提及新界东北新发展区旁边的边境禁区可以变成“特区中的特区”,中国大陆人和外国人均可以免签证进入。原有的农地更改作为住宅或者商业用地,影响香港农业。引发争议。
跨境执法争议
[编辑]2013年,香港商人潘维曦涉及一宗在中国大陆的商业罪行,在香港被广东警方跨境拘捕。传媒人纪硕鸣于2016年1月9日在《明报》观点版发表《中央应严厉阻止跨境绑架》一文,提及潘维曦被捕一事,当时《南方都市报》当年报道时直指事主“在香港被广东警方拘捕”。[128]
香港01于2019年5月30日报道,沙头角边境禁区一幅香港官地遭非法霸占,而村民擅经桥梁北上,非法跨越港深边界沙头角河,并通过深圳边防的铁闸,随意往来两地,更有中国武警于旁边设边防更亭,但边防人员并无阻止村民通过铁闸。[129]
逃犯条例修订争议
[编辑]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 |
---|
香港公众抗争行动 系列条目 |
《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法例(修订)条例草案》是特区政府宣称为修订原有逃犯条例及解决不能向中国大陆、澳门和台湾移交疑犯和进行法律协助的“法律缺陷/漏洞”,而提交香港立法会审议的一法律草案。该提案源于潘晓颖命案。现时香港法律无法进行有关的嫌犯移交和法律协助,获得通过后的草案将会以行政长官就单一个案件提交的方式解决类似问题,按照“两地同属犯罪”原则,可移交控罪须在香港也属于犯罪行为并经过香港法庭审理按照“两地同属犯罪”原则[130]。移交目的地除了台湾,亦包括中国大陆及澳门,移交控罪除谋杀罪外,也涵盖多项可判监7年或以上之控罪,但目的地执行死刑者则不移交[131]。草案甫经提出,便招致社会各方质疑和关切香港作为独立司法管辖区的独立性或遭削弱,引发多次游行示威活动抗议。其中最大一次反修例的游行是在2019年6月16日,警方公布在高峰期有33.8万人参与,主办单位则公布有近200万人参与游行。2019年6月15日,政府宣布暂缓逃犯条例修订立法的工作,但仍有大量市民批评政府只是“暂缓”,并非“撤回”。2019年10月1日,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示威者发动大型示威行动,过程中损毁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肖像表达对中共政权的不满。此外,逃犯条例有关冲突更延烧到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和台湾等地的大专校园内。
2019年12月16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市人民大会堂会见到京述职的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听取林郑月娥的汇报。李克强肯定了林郑月娥的工作,希望特区政府“依法止暴制乱”,研究香港社会的“深层次矛盾”。[132][133]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封关争议
[编辑]COVID-19疫情首先在武汉市爆发,香港经历过2003年非典型肺炎一役,加上当时已出现零���来自中国大陆的感染个案,不少香港市民要求政府封关,暂时禁止中国大陆旅客进入香港,以免出现大型爆发,导致香港医疗系统无法负荷,甚至崩溃。惟政府初时只要求部分旅客(甚至不包括乘坐高铁的武汉乘客)填写申报表,市民对政府反应及做法感到不满。
2022年春节节后香港第五波疫情失控蔓延,大量在港人士通过深圳进入内地避疫,由于隔离酒店爆满及名额不足,甚至出现偷渡,导致深圳爆发疫情。因此不少深圳市民及大陆网民亦要求政府封关,禁止香港旅客进入中国大陆。
香港国安法争议
[编辑]2020年5月24日,反国歌法、国安法大游行后,特区政府发表名为“政府强烈谴责暴徒违法行为”的新闻公报。文中首次使用了与中国官媒同一口径的字眼,指“黑暴”分子仍然猖獗,并指“印证了就国家安全立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34]同日,特首和三司司长先后在网志和facebook表态支持。保安局与其辖下的5个纪律部队首长及政府飞行服务队都前后经新闻处发稿支持草案。有网民质疑公务员不再政治中立,亦有网民指官员集体表忠是“卖港贼”。[135]
言语冲突
[编辑]香港
[编辑]1979年末至1990年代,香港人对来自中国大陆的人,男的称“表叔”女的称“表姐”,对中国大陆移民使用“阿灿”这个略带有歧视意味的蔑称。在2000年代后期起,“强国人”、“支那人”、“蝗虫”成为香港人对大陆人的新贬称。“支那人”被视为对中国人的污辱性代名词,在2012年的“光复上水站”行动中,示威人士骂中国大陆人是“支那人”以表达不满[136]。此外,有香港人将中国大陆游客比喻为蝗虫,责备他们“扫空”商店货品。2012年1月27日,香港“高登讨论区”发起,上街向大陆游客唱“蝗虫之歌”活动。2月份,多名香港青年走上街头向沿路的大陆游客唱着侮辱性的“蝗虫之歌”。此事件后被媒体报道引起不少议论与批评。[137]
部分香港人称中国大陆人为“强国人”,讽刺中国共产党政府宣传中经常使用的字眼“强国”[138],并将此与一些大陆人在境外的不文明举动联系起来,讽刺这些大陆人自认为本国已是“强国”而傲慢对待其他国家和地区,却同时表现出落后和不文明的习惯或观点。部分香港人对这些大陆人深表同情,但被香港本土派回骂为“左胶”。[139]
2016年,有一名网名为Horara的人在社交网站上发布文章,呼吁市民取消器官捐赠登记,称中国共产党政府将香港、澳门纳入国家人体器官分配系统,又说香港红十字会被揭发,将收集到的血液送到中国大陆。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陈肇始表示:“那个绝对是一个‘谣言’,捐赠器官的话,其实也是给香港市民。”香港红十字会亦声明,血液只供香港医院使用。香港无线新闻部访问Horara,他说不相信食卫局的澄清。这文章传出的七月,取消器官捐赠登记数目由平均每月几十宗,突然上升到五百三十五宗。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马成龙表示:“能不能让谣言立即停止,其实这个跟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有绝对的关系,但如果你说的话,人家觉得这个东西我都不相信,你讲也没有用,会继续传……只问立场,不问是非,只要我想听的东西,我根本不去研究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就传出去了,这样就变成谣言了。”[140]
2017年,香港中文大学有人以不记名方式于民主墙上张贴印有“香港独立”字样的海报。及后,有一个大陆学生擅自撕毁海报,遭回骂“支那人滚回支那!”[141][142]
中国大陆
[编辑]2012年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在《第一视频》网络电视台上评论一段有关中国大陆儿童在香港港铁东铁线车厢内进食零食面而被几位香港人训斥违反港铁附例,最终导致骂战的视频。孔庆东评论称,中国人有义务讲普通话,当大家交流的方言不一样时,双方都需要讲普通话,故意不讲普通话的人是王八蛋,更指责“很多香港人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总是开口就说我们香港啦,你们中国啦……这种人给人家英国殖民者当走狗当惯了,到现在都是狗,你们不是人。我知道香港人有很多是好人,但是有很多香港人至今还是狗”[143]。有关言论在2012年1月21日被多家传媒以“孔子后人骂港人是狗”为标题报道后,引起香港各界强烈不满。
2013年12月26日,香港人优先成员闯入解放军驻香港��队总部所在,制造了香港独立派与解放军的首次冲突事件。事发后,激起中国大陆网络舆论强烈反应,要求解放军强硬以对,严惩闯入者。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表示:“英国人的干儿子当习惯了不想当中国人的,拜托去英国,我们搬去香港住。”[144]日后,中国大陆的作者将此事视为香港独立运动中的标志性事件。相关文章亦认为,香港社会存在怀念英国殖民统治的情绪[145]:73、77,更有企望通过恢复英国殖民统治,完成“香港独立”[146]:41。
大陆人将将过去香港嘲讽大陆人落后的词语“阿灿”改为“港灿”,指一些香港人对大陆的认识脱节,认为大陆人还是比较落后,同时认为反而是香港比较落后。该说法约于1990年代出现,当时中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大陆和香港之间的经济差距开始缩窄,中国大陆一些人认为今天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发展已经超过香港,而对香港人仍旧认为大陆落后的意识感到不满,因此对持此观点的香港人冠以“港灿”的称呼。
科技对冲突的影响
[编辑]有论者指出,年轻人大量使用网上社交媒体,会形成“回音廊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强化个人对其他族群的偏见,使之成为具体影响力,并让个人以为自己所持的是主流民意[86]。
对中文维基百科的影响
[编辑]据2021年7月11日香港自由新闻报道,中文维基用户 Walter Grassroot 在大陆维基编辑者的QQ群中以“触犯香港国安法”为理由,呼吁线上举报所有香港用户组用户。[147]在维基媒体基金会尚未对港版国安法适用于维基用户发表相关声明前,中文维基百科香港用户组随即发出声明,称“目前已联系维基媒体基金会在维基百科总部的信任和安全团队。”作为相关用户对国安法提报威吓行为之回应[148]。随后,在2021年9月13日北京时间0时许,维基媒体基金会永久封禁(全域禁制)了包括Walter Grassroot在内的7名用户,[149]并取消另外12人的管理员权限[150][151]。中国大陆维基人用户组(Wikimedians of Mainland China,WMC)随即发表名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公开信,批评维基媒体基金会[152]。
国泰空服员被指歧视
[编辑]有国泰航空乘客前日在内地社交媒体“小红书”发文,称5月21日乘搭国泰客机由成都往香港时,有空中服务员与同事私下交谈时涉歧视乘客,有人疑取笑乘客以英语索取毛毡时把“blanket”说成“carpet(地毡)”,私下用英语讲 “如果他们不能说毛毯的英文,他们就不能有毛毯”,投诉人亦声称则空服员以粤语广播劝乘客返回座位后,向同事形容乘客“听不懂人话”。[153][154]此引起大陆官媒抨击;[155]而国泰工会指应尊重不同背景的旅客,但指坊间指控错误,有声称是涉事空服员疑斥骂举报者偷偷录音是无耻,指有被录音的空中服务员本身并非香港人,英语也非母语,质疑网民要求她使用普通话的用意何在。 [156]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张阳. 郑海麟:香港与内地矛盾是殖民化和中国化价值观冲突. 环球网. [2020-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 ^ 香港政府新闻网. 林鄭月娥:中港矛盾對港無益.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2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8).
- ^ 冯子健. 洪雯稱談中港矛盾:有時只是文化差異 不該輕易說被人「歧視」. 香港01. [202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8).
- ^ 香港政府新闻网. 譚志源:加強溝通化解中港矛盾.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2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8).
- ^ 陈扬. 中港矛盾(上) 主持:陳揚(內地時事節目主持). HKU. [202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8).
- ^ 蒋智盛. 大家談中國:廣州人看「陸港矛盾」. BBC中文网. 2015-02-20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0).
- ^ 冯文杰. 從「港中大戰」看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 [2018-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9).
- ^ 戴耀廷. 獄中書簡:中港衝突進入新階段. 苹果日报. [202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 ^ 中港矛盾. 明报通识网LIFE. 2012年2月17日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 ^ 给《致香港人》一个“赞”引发的陆港矛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辅仁媒体. 白恩梁. 2012年10月31日.
- ^ 下半旗掩不住陆港矛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苹果日报 奉己. 2012年10月8日
- ^ 反國教運動與政治傳播的動向 香港電台. [2014-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4).
- ^ 陈智杰. 中港矛盾政治紅利 泛民可享多久?. 经济日报. 2015-11-30 [2017-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4) (中文).
- ^ 14.0 14.1 港人“讨厌认同感被中国贬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苹果日报 (台湾) 2012年6月30日
- ^ 15.0 15.1 人权组织:习近平治下中国宗教自由状况不断恶化. 美国之声中文网. 2015-09-24 [2018-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16.0 16.1 联合国评定中国酷刑状况前夕 "国际特赦"提交报告批人权恶化. Radio Free Asia.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 ^ 17.0 17.1 中国人权恶化令世界诟病 ——白宫点击中南海敏感神经. biweekly.hrichina.org. [2015-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 ^ 18.0 18.1 美大使批中國人權惡化. 苹果日报. [202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5).
- ^ 19.0 19.1 孙进. 港中矛盾乃法制之爭. 苹果日报. 2012年2月2日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6).
- ^ 20.0 20.1 港大民研发放最新香港民众身份认同调查结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13/6/2013
- ^ 21.0 21.1 孔诰峰:香港年轻人“本土认同”超过“大中华认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统独民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2.0 22.1 菲立斯. 【逃出香港】移民台灣. e-Zone. 2015-06-03 [201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中文(繁体)).
- ^ 23.0 23.1 不滿香港社會 港人移民加拿大升溫. 《南华早报》. 2014-08-12 [201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中文(繁体)).
- ^ 24.0 24.1 政治动荡社会撕裂 港人移台远离是非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网 2017-02-05
- ^ 25.0 25.1 廖美香. 香港观察:香港,中国人不再为妳疯狂. BBC中文网. [2014-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8).
- ^ 蔣介石對中英新約的態度(1942-1943) (PDF).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28).
- ^ 中華民國政府對「九七」香港情勢的立場與政策說帖.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3).
- ^ 新中国建交内情(十二)(礼仪漫谈)——与英国建交(上).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1972年3月13日 我国与英国外交关系升为大使级. [2017年2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30日).
- ^ 陆恭蕙. 地下陣線: 中共在香港的歷史. [2017-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8).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 中英双方 , 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北京. 1984年12月19日 [2016-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28日) (中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1984年12月19日 [2013-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中文(简体)).
-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几个问题的解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96年5月15日
- ^ 香港政府網站,本港居民入境事務,香港身份證及居留權:合資格人士.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0).
- ^ 【游蕙禎去信蔡英文】香港主權爭辯空間較台灣更少. 香港01 博评. 2016-11-25.
- ^ Doreen Dang. 香港是時候面對“一國一制”的現實. 《南华早报》. 2014年9月3日 [2014年7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2月14日) (中文(繁体)).
- ^ 海基会首任秘书长陈长文. 陳長文/辜汪會談23週年:放下兩國論,追求一國良制. Ettoday东森新闻云. 2016-05-02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9).
- ^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中国网. [2014年7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11日) (英语).
- ^ 陈智杰. 中港矛盾政治紅利 泛民可享多久?. ���济日报. 2015-11-30 [2017-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4) (中文).
- ^ 香港年终回顾: 中港矛盾激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美国之音, 2013年02月10日
- ^ 年度十大港闻 6. 我是香港人。中港矛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雅虎香港新闻. 2012年12月13日.
- ^ 致知, 港独之父马文辉:六十年代的民主运动 (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2-12
- ^ 林文瀚/贝加尔, 马文辉与香港自治运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思想香港》第三期〈自治.运动.本土〉, 2014年2月
- ^ 毛来由, 港人举英治旗就系殖民奴才?——60年代的英属香港自治城邦主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辅仁媒体, 2015-2-22
- ^ 张铁志, 香港民族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苹果日报 (台湾), 2012-1-27
- ^ 唯有港独留其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本土新闻, 2014-10-17
- ^ 民主自治与民族自决, the case of Hong K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独立媒体, 2015-1-16
- ^ 香港、台灣、澳門、沖繩民眾文化與國家認同國際比較調查. 香港大学民意网站. 2007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1).
- ^ 凤凰. 北京突然对香港立场大变:李嘉诚出现失误. 凤凰网. 第一理财. 2015-03-02 [2015-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 ^ 堅持香港自治 保衛自由城邦—香港城邦自治運動總綱 (文:陳雲).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2).
- ^ 香港自治運動Facebook專頁公告與陳雲終止合作關係.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
- ^ 终审法院判案书第7.2段。
- ^ 53.0 53.1 梁家杰。《“庄丰源案”体现一国两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1年7月24日。
- ^ 《政府尊重居港权裁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闻公报,2001年7月20日。
- ^ 有关“双非”的事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公民党,毛孟静,2012年2月3日。
- ^ 去年217内地孕妇冲急症室产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15-01-07。
- ^ 《立法会四题:产科服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闻公报,2011年5月11日。
- ^ 《自由党倡停发双非婴居港权》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1,news.sina.com.hk,2012年2月8日。
- ^ 控制双非孕妇只需行政手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SUNAFFAIRS 刊登于 2012年2月17日
- ^ 【壹週刊】假結婚借肚破零雙非 強國人生港B搶福利.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6).
- ^ 凌逸德. 雙非男童被遺棄|男童37歲母昨來港被捕 暫控虐兒周一提堂. 香港01. 2023-07-30 [2023-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6) (中文).
- ^ 综援月领2.2万? 网络假文要小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经济日报, 2016年10月5日
- ^ 无拖无欠的东江水 - 丘亦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苹果日报. 2012-10-29.
- ^ 抽到干! 张敬轩借鸡翼怒抽蒋丽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壹周刊. 2015年04月24日.
- ^ 同買東江水 香港價錢貴過深圳東莞7倍. 苹果日报. 2017年11月21日 [2018年2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9日).
- ^ 東江水價年年加 10年「白流」45億元. 香港经济日报. 2016-03-22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 ^ 新移民导游 自己人呃自己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 2010-07-17.
- ^ 拒卖优惠套装予本地客 辣㷫港人 LANEIGE道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苹果日报. 2013年1月14日.
- ^ “港人”买不得 LANEIGE道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报.
- ^ 水貨客走20公斤奶粉判囚 官指已到失控地步.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4).
- ^ 廣東道百人遊行 斥內地客搶港資源 網民建制組織開火 「驅蝗」爆罵戰. [2014-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2).
- ^ Youtube 3月9日真心爱国爱党联盟(簡稱真爱联)旺角大遊行 2014-03-09. [2015-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
- ^ 香港商场再次发生围堵大陆游客事件. [2015-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7).
- ^ 香港再次发生围堵内地游客事件 要求内地人滚回家(组图)[失效链接]
- ^ 香港青年围堵内地旅客高喊滚回家 与警方冲突(组图). [2015-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7).
- ^ 内地游客在港遭暴力对待 港媒:对香港无益. [2015-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7).
- ^ 逾百示威者一日突擊三區 暴力襲內地客 搗商店罵女童. [2015-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香港保安局长:反水货客示威者近乎暴徒. [2015-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1).
- ^ 民建聯:反水貨客示威者行為暴徒破壞法治屬香港之恥. [2015-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一坨童便激起風波. [2014-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6).
- ^ 张谦. 旅客下跌 香港特首:有人趕客. 中央社. 2015-09-01 [201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2) (中文(繁体)).
- ^ 弗吉风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苹果日报 陶杰. 2007年4月24日.
- ^ 菜單用簡體字 觸動港人神經. 旺报. 2012-04-05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東鐵線現簡體字廣告 撒隆巴斯:馬上收回. 香港01. 2018-12-17 [202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0).
- ^ 梁亦华. 從語文中心衝擊事件 看本地語言學習. 信报财经新闻. 2018-03-03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 ^ 86.0 86.1 梁亦华. 社交媒體與主流民意. 《信报财经新闻》. 2017-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4).
- ^ BBC中国智库首长陈佐洱:香港无“依法去殖民化”致内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15年10月5日《AM 730》 香港要“去殖民化”,有什么应去掉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中国足协官方号“中国之队”. 国足发布征战世预赛海报:不轻视任何对手!. 新浪体育. 2015-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1).
- ^ 中国香港足总:中国足协已就争议海报事件道歉. 凤凰体育. 2015-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1).
- ^ 翠红. 为什么国足海报涉嫌种族歧视. 凤凰体育. 2015-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9).
- ^ Don't boo China national anthem, Hong Kong FA begs fans ahead of Maldives gam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5 June 2015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 ^ Hong Kong-China: A growing football rivalry or just politics?. BBC News. [2016-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2).
- ^ Hong Kong Football Association fined again by Fifa for booing China national anthe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4 January 2016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 ^ 澳大利亚SBS,"歼英犬灭港独" 亚足联起诉广州恒大违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一人$100换特首”明日港台两地登广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苹果日报 (香港), 2013年09月02日
- ^ 港人抗融合拒赤化声明 台湾登报吁以港为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主场新闻, 2013-9-3
- ^ “请台湾引以为鉴” 港网友登报抗议陆客、移民肆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Ttoday, 2013年09月3日
- ^ 香港中国化 港人盼台湾引以为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时报, 2013-9-4
- ^ 美国之音 "中国封杀多名中港台知名人士著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4-10-12
- ^ 自由亚洲电台。 “55艺人封杀名单确证 黄耀明等人作品下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7.01.07
- ^ 陈湘芸. 填詞歌曲在中國被佚名 林夕 :不信黑暗永遠戰勝光明. Newtalk新闻. [202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8).
- ^ BBC中文. 香港作詞人林夕改歌贈羅冠聰 中國央視批評:跟「港獨」搞到一塊. BBC中文. [202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8).
- ^ 彭嘉彬. 網傳林夕作品內地全數下架 內地網民:《北京歡迎你》呢?. HK01. [202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8).
- ^ 德国之声. 陈奕迅广州演唱会歌单风波与被封杀的林夕. 德国之声. [202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8).
- ^ 联合早报. 张德江:北京不是“橡皮图章” 对港特首有实质任命权. 《联合早报》. 2017-03-05 [2017-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8) (中文(简体)).
- ^ 陈志芬. 分析:白皮書被質疑港「一國兩制」已死. BBC. 2014-06-11 [2016-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1) (中文).
- ^ Cliff Buddle. 張曉明“特首超然論”會損害一國兩制嗎?. 《南华早报》. 2015-09-22 [2016-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中文).
- ^ 陈志芬. 港法律界憂白皮書損司法獨立發起遊行. BBC. 2014-06-27 [2016-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1) (中文).
- ^ Steve Chan. 外傭居權案終審判決最大輸家:一國兩制. 《独立媒体》. 2013-03-25 [2016-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8) (中文(繁体)).
- ^ 【人大釋法】楊岳橋斥僭建修法 涂謹申:解釋埋本地宣誓條例. 苹果日报. 2016-11-07 [2016-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7).
- ^ 楊岳橋:今次不是釋法而是修法. 2016-11-07 (香港经济日报). [2016-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8).
- ^ 民主思路對釋法失望 認為特區有健全和可信司法體制. 香港电台. 2016-11-07 [2016-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8).
- ^ 【人大釋法】陳文敏:衝擊一國兩制及司法制度 如「綁住法官」. 香港01. 2016-11-08 [2016-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1).
- ^ 湯家驊指不應單從地理範圍看待維護一國兩制. 商业电台. 2017-07-28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4).
- ^ 香港將公佈“一地兩檢”方案 高鐵站劃內地轄區. 新浪. 2017-07-12 [2017-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 ^ Hong Kong justice chief welcomes legal challenges to joint rail checkpoint. 南华早报. 2017-07-26 [2017-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6).
- ^ 李文杰. 【一地兩檢】 西九站注定要成為中國司法管轄區 「方便」之說實為掩眼幌子. 852邮报. 2015-12-21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4).
- ^ 陳文敏評一地兩檢:最敗筆香港主動放棄權力. 众新闻. 2017-08-02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4).
- ^ 坚持2012真普选 不要2017假民主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10-21, 李卓人议员, 2008/1/4
- ^ 民主派吁港人团结争取真普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唐人电视台, 2008/1/6
- ^ 政府无诚意推动真普选 陈太:可考虑总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苹果日报 (香港), 2009年11月21日
- ^ 黄毓民议员"五区总辞 全民公决"议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9年12月9日立法会会议
- ^ 简介:真普选联盟成立宣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真普选联盟, 2013年3月21日
- ^ Chan, F. Digital Representation in an Electoral Campaign Influenced by Mainland China: The 2017 Hong Kong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Issues & studies. 2019 [2019-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 ^ Au, Cheuk Hang; Ho, Kevin. Deliberation in Mobile Messaging Application: A Case in Hong Ko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19-10-01, 45 (1) [2020-01-20]. ISSN 1529-3181. doi:10.17705/1CAIS.04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 ^ 平機會修改新移民歧視條例 明完結諮詢. 港生活. 2014-10-06 [2017-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8) (中文).
- ^ 港商被擄內地 妻求助中聯辦 綑綁全身只留口鼻 港警曾拘3��漢 - 20160110 - 要聞. 每日明报. [201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0).
- ^ 冼博励. 【邊界缺口】港深邊境現「隨意門」 村民非法跨境 港府:會了解. 香港01. 2019-05-30 [201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0) (中文(香港)).
- ^ 修訂有關逃犯及法律協助條例填補法律缺陷. www.sb.gov.hk.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 ^ 修訂有關逃犯及法律協助條例填補法律缺陷. www.sb.gov.hk.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 ^ 李克强会见来京述职的林郑月娥 韩正出席. 新华网. 2019-12-16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 ^ 修例風波:李克強促港府依法止暴制亂 研究社會深層次矛盾. 东方日报. 2019-12-16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8).
- ^ 政府強烈譴責暴徒違法行為. 政府新闻处. 2020-05-24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 【港版國安法】保安局與5紀律部隊首長深宵齊表忠 「$1跟機」出稿力撐惡法. 苹果日报 (苹果日报 (香港)). 2020-05-25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 光復上水示威:罵支那人. [2015-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5).
- ^ 究竟谁在香港唱“蝗虫歌”. [2015-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7).
- ^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开办有“强国论坛”网站。
- ^ 【回歸19年潮語卡】政治篇:大中華膠. [2022-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 ^ 网上资讯真假难分 公众易被偏见误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线新闻, 2017-01-27
- ^ 中文大学挂起“香港独立”布条响应民主奋斗决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报 (2014年),2017-09-05
- ^ 港独海报遭毁 中文大学前学生会长痛骂中生“滚回支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17-09-09
- ^ 孔庆东大骂香港人很多是狗”(视频). [201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4).
- ^ 撰稿:叶靖斯. 中国驻港军营首遭示威者冲击引网民大哗. 责编:萧尔. BBC NEWS 中文. 2013-12-28 [2021-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简体中文).
- ^ 韩姗姗. 《从擅闯驻港军营看"港独式"激进运动:特征、原因及危害》. 港澳研究 (北京市: 全国港澳研究会). 2014, (2014年第1期): 73—82 [2021-04-29]. ISSN 1000-76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简体中文).
- ^ 李心月. 《“港独”势力,成不了气候》. 军事历史研究 (北京市: 人民日报社). 2014, (2014年第2期): 40—41 [2021-04-29]. ISSN 1673-61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简体中文).
- ^ 【资讯战】中文维基百科成中港战场 中国编辑称向国安举报香港编辑. Radio Free Asia. [2021-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4) (中文).
- ^ Cheng, Selina. Wikipedia wars: How Hongkongers and mainland Chinese are battling to set the narrative. Hong Kong Free Press HKFP. 2021-07-11 [2021-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英国英语).
- ^ 基金會行動/2021年9月聲明 - Meta. meta.wikimedia.org. [2021-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 (英语).
- ^ 近期的基金会行动 Wikipedia:互助客栈/消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1-09-14 [2021-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4) (中文).
- ^ Exclusive: Wikipedia bans 7 mainland Chinese power users over 'infilt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unprecedented clampdown. Hong Kong Free Press HKFP. 2021-09-14 [2021-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 ^ 维基封锁7名中国大陆用户 指为保障用户安全. 美国之音. [2021-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7).
- ^ 涉嘲非英語客 國泰3空服被炒 同事交談遭客錄音舉報 公司兩日三致歉 - 20230524 - 要聞. 明报新闻网 - 每日明报 daily news. [202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中文(繁体)).
- ^ 星岛日报. 國泰捲歧視風波 3空姐炒魷. std.stheadline.com. [202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5) (中文(香港)).
- ^ 國泰歧視風波|涉事空服員疑鬧舉報者錄音無恥 官媒籲港人勿歧視操國語內地客. 有线新闻. 2023-05-24 [2023-05-25] (中文(香港)).
- ^ 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坊間流傳對員工的錯誤指控 希望獲公司支持. Now 新闻. 2023-05-24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