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 | ||
---|---|---|
類型: | 字母系統 | |
語言: | 拉丁文同羅曼語族(意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葡文等);日耳曼語族(英文、德文等);多數歐洲語言(波蘭話等);部分亞洲語言(土耳其話、越南話、印尼話等);其他語言嘅羅馬化方案(粵拼同普拼等) | |
使用時期: | 約公元前400年至目前 | |
母書寫系統: | 原始迦南字母 腓尼基字母 希臘字母 古意大利字母 拉丁字母 | |
子書寫系統: | 衍生拉丁字母 | |
姊妹書寫系統: | 西里爾字母 科普特字母 亞美尼亞字母 盧恩字母 | |
Unicode 範圍: | 見Unicode拉丁字母 | |
ISO 15924 碼: | Latn | |
![]() |

拉丁字母,又叫羅馬字母,係建基於拉丁文字母(拉丁文用嗰套字母)嘅一套字母。喺現代,英文同一眾西歐嘅語言都係用開拉丁字母嘅變體嚟寫嘅,例子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加泰隆尼亞文、葡文、德文、荷蘭文... 等。而且東南亞、非洲同美洲都有好多本土語言係慣咗用拉丁字母寫嘅。
拉丁字母可以話係云云文字系統中最流行嗰一套。除咗西歐,好多曾經被歐洲列強殖民嘅地區都會用拉丁字母嘅變體嚟書寫佢哋嘅語言,例如越南話:越南話本來習慣上用越式漢字同字喃書寫,但依家越南已經廢咗漢字,改為用拉丁字母寫嘢。而且就算係慣例上唔用拉丁字母寫嘅語言,好多都有齊晒羅馬化方案,可以用拉丁字母嚟寫,例如粵語目前用嘅拼音(主要有耶魯拼音同粵拼)都係以拉丁字母做基礎嘅。
除此之外,拉丁字母仲係現代國際音標(IPA)嘅基礎:國際音標係語言學研究嘅常用工具,用一套有精確定義嘅字符嚟表達語言嘅發音,而國際音標當中多數符號都出自拉丁字母或者希臘字母。
各語叫法
[編輯]
拉丁字母出自古羅馬,而古羅馬嘅通用語言係拉丁語。事源係古羅馬人攞咗希臘字母嚟用,改做拉丁文字母呢套用嚟寫拉丁語嘅字母系統,古羅馬有龐大嘅文化影響力,影響遍及大半個歐洲,及後西歐嘅一眾族群各自攞拉丁文字母去用,形成咗英文字母等嘅變體。由於呢啲字母系統同源,都係嚟自古羅馬嗰套字母,所以就叫拉丁字母或者羅馬字母[1]:
全套字母
[編輯]廿一隻
[編輯]拉丁字母本來用嚟寫拉丁語,初時得嗰二十一隻字母,J、U 同 W 等都係後來先補加嘅。
A | B | C | D | E | F | Z | H | I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V | X |
拉丁字母可以算係希臘字母嘅「文字後代」。好多隻拉丁字母都可以响希臘字母之中搵到明顯嘅對應,例如下圖就將主要嗰啲希臘字母一對對(每對係同一隻字母嘅大楷同細楷)噉列晒出嚟。一般認為,拉丁字母 C 嚟自希臘字母 gamma(Γ)而 Q 就嚟自希臘字母 koppa(Ϙ)。

原始嗰套拉丁字母嘅讀音(講緊用返拉丁語嚟讀)同現代英文字母或者粵拼有明顯差異:原始拉丁字母寫嗰陣唔會分辨 /ɡ/ 同 /k/,兩個音都係視乎位置(譬如喺邊個元音前面)可以用 C K Q 嚟寫。後來羅馬人為咗區分呢兩個音就發明新字母,寫 C 嗰陣加多一撇,形成 G 呢隻字[註 1];除此之外,有好多音寫起上嚟唔分,閱讀嘅人要靠語境嚟判斷係寫緊邊個音,例如 /i/ 同 /j/ [註 2]都係用 I 寫,/u/ 同 /w/ 都係用 U 寫[3]。
廿三隻
[編輯]喺古羅馬時期,拉丁字母一路都有繼續變化。喺公元前 3 世紀,拉丁字母停止使用 Z,後嚟參照希臘字母加返 Z 同 Y 再將呢兩隻字母擺去最尾,變得更加似現代拉丁字母。以下係公元前 1 世紀,羅馬征服咗希臘之後嘅全部二十三隻拉丁字母:
字母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V | X | Y | Z |
---|---|---|---|---|---|---|---|---|---|---|---|---|---|---|---|---|---|---|---|---|---|---|---|
拉丁讀音(IPA) | aː | beː | keː | deː | eː | ɛf | ɡeː | haː | iː | kaː | ɛl | ɛm | ɛn | oː | peː | kuː | ɛr | ɛs | teː | uː | iks | iː ˈɡraɪka[註 3] | ˈdzeːta |
喺呢個借字過程[註 4]中,拉丁語同古希臘語之間喺音系上嘅差異,引致字母嘅讀音起咗些少變化:講開拉丁語嘅人唔係好識分 /i/ 同 /y/ 呢兩個音,就令到字母 Y 嘅讀音起變化。
廿六隻
[編輯]中世紀係歐洲史上嘅重要時期,始於 5 世紀,一路去到 15 世紀尾先結束。當時嘅西歐深受羅馬教會影響,令到西歐各族群採用羅馬字母嚟寫佢哋各自嘅民間語言,當中古英文都係攞羅馬字母寫嘅。日耳曼語言(現代英文同德文嘅祖先)、斯拉夫語言(波蘭話同捷克話嘅祖先)同埋芬蘭烏戈爾語言(芬蘭話同匈牙利話嘅祖先)嘅音系同拉丁語爭好遠,好多時都有必要對拉丁字母做一啲修改,先可以寫到佢哋本土語言有、拉丁語冇嘅音。例如
- W:講古英文嘅人就為咗寫 [w] 音而將兩個 V 黐埋噉寫,形成 W 呢隻新字母,W 到咗 11 世紀已經普及;同時出自盧恩字母嘅 Ƿ(wynn,近似粵音:win1,都係用嚟寫 [w] 音嘅)就逐漸退出英文書寫[4]。
- U:喺羅曼語言,V 同 U 喺 16 至 17 世紀分開,尖啲嗰隻字 V 用嚟寫輔音,而圓啲嗰隻字 U 就用嚟寫元音[5][6]。
- J:到 16 至 17 世紀,英文書寫開始出現 J,源自 I 加一劃[7]。
廿一世紀初嗰套拉丁字母一共有二十六隻字母,即係 ISO 基本拉丁字母:
大楷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
細楷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呢套字母亦係現今嘅標準英文用嗰套。
語言對比
[編輯]
Tân niên hạnh phúc bình an tiến (新年幸福平安進)
Xuân nhật vinh hoa phú quý lai (春日榮華富貴來)
拉丁字母廣受採用,好多歐洲語言傳統上都係用拉丁字母寫,而且到咗廿世紀,好多歐洲外嘅語言都開始用拉丁字母做書寫系統,例如越南話同印尼話呀噉。咁多唔同語言,好多都有某啲元音或者輔音係標準拉丁字母無字可寫嘅。而佢哋為咗迎合自己嘅音系,好多時都會��定基本字母以外嘅其他字,譬如係冰島文會用嘅 Ð。
同字異音
[編輯]除此之外,唔同語言對同一隻字母嘅發音可以幾唔同,甚至同一種話嘅唔同書寫方案都可以有差異。
例如係 J 呢隻字。拉丁文發音本來係 /j/,即係同粵拼一樣(想像用粵語讀漢字也開頭嘅輔音),英文以外嘅日耳曼語言,包括德文、荷蘭文、丹麥文、瑞典文、挪威文同埋冰島文等,都傾向保留 /j/ 音,但係英文可能受法文影響,變咗 /dʒ/。例字詞:
喺粵語,J 呢隻字寫咩音視乎用緊嘅係耶魯拼音定粵拼:耶魯拼音用 J 字寫 /ts/(知渣即... 等)音,譬如知呢隻漢字嘅粵音,用耶魯拼音寫會係 jī 噉嘅款,而同一個讀音嘅粵拼係 zi1;相比之下,粵拼喺呢方面就似德文,用 J 字寫 /j/(吔依央... 等)音,譬如漢字吔嘅粵音,用粵拼寫會係 jaa1 而用耶魯拼音寫就係 yā。
又例如越南國語字噉,越南國語字都係用拉丁字母,不過啲用法就同英文或者粵語幾唔同。淨係睇輔音嘅話,越南國語字會用 d 嚟寫 /z/ 同 /j/ 等嘅音,同時佢哋又有隻特色字 Đ/đ 用嚟寫 /ɗ/(濁齒齦內爆音)呢隻粵語冇嘅音,而 /kw/ 佢哋就會用 Q 字嚟寫,例如 mộc qua 呢串越南國語字發音用國際音標寫係[8]
亦可以睇吓 R 呢隻字嘅讀音,唔同語言之間(譬如係對比英文同日文)有微細但顯著嘅差異。
多合字母
[編輯]多合字母[9]响拉丁字母好常見。多合字母係指緊兩個或者以上嘅字母連埋一齊,但係只代表一個音。多合字母唔係反映緊複輔音:複輔音係話多過一個輔音接連一齊出現;多合字母就係指某個音唔係真係由多個個別元音或者輔音組成嘅,但係就用咗多隻字母嚟寫。例子:
書寫系統 多合字母 通常係寫...(IPA) 例字詞 粵拼 ⟨ng⟩ /ŋ/ Dang1 普拼 ⟨sh⟩ [ʂ] Shànghǎi 標準英文 ⟨sh⟩ /ʃ/ Sheep 標準英文 ⟨th⟩ /ð/ 或 /θ/ This 標準德文 ⟨sch⟩ /ʃ/ Schlange 黑本日羅 ⟨sh⟩ [ɕ] Shakai(しゃかい)
譬如係粵拼入便嗰個 ng 噉。好似粵語燈(dang1)、凳(dang3)同平(peng4)嘅結尾輔音,查實係軟腭鼻音(國際音標作 /ŋ/)。呢個音係一個單一輔音而非真正嘅複輔音[註 6]但係(例如)日常慣用嘅字母中冇任何一隻可以用嚟寫呢個音,所以唯有攞兩隻字母寫,英文 ⟨sh⟩ 同 ⟨th⟩ 以及係普拼嗰個 ⟨sh⟩ 同一道理。
變音符號
[編輯]拉丁字母亦成日會配合變音符號[10]嚟用。變音符號係一啲細小符號,加喺拉丁字母上面,用嚟改變字母嘅語音特徵,有好多語言嘅書寫系統都依賴呢啲符號,釐清讀音,以便區分齋靠拉丁字母分唔到嘅字詞。譬如係粵語耶魯拼音,就會用變音符號嚟表示聲調——講出嚟嘅係邊個元音或輔音(簡單講)視乎發音嘅時候脷同嘴唇等嘅部位處於乜嘢狀態,聲調就涉及語音嘅音高變化,而呢種變化一般係唔會靠字母嚟表達嘅。聲調語言比較常會用變音符號表達聲調嘅變化,諸如粵語、標準官話同越南話... 等都係噉[11]。
用粵語做例,喺耶魯拼音中,變音符號可以用嚟表達聲調變化,當中第四至六調配合 h 嚟表示聲調:
- 第一聲:sī(詩);
- 第二聲:sí(史);
- 第三聲:si(試);
- 第四聲:sìh(時);
- 第五聲:síh(市);
- 第六聲:sih(事)。
喺耶魯拼音呢套系統裡便,要分辨詩同史(區分字詞)靠嘅唔係字母,而係變音符號。
就算係歐洲語言嘅拉丁書寫系統都不時會用到變音符號。廿一世紀初嘅英文書寫冇乜點用變音符號,有嘅多數係啲外來詞,例如源自法文嘅 cliché 一詞噉。但係好多主流歐洲語言書寫上都有用到變音符號,包括係法文同德文呀噉。
大楷法則
[編輯]今時今日,用拉丁字母寫嘅語言通常通會用到大細楷。最常見嘅法則係,段落同句子開頭嗰隻字母要大楷,而專有名詞(人名同地名呀噉)嘅開頭字母都要大楷。英文就係跟呢種系統嘅。
不過,亦有啲語言寫大細楷嘅法則同英文唔同。例如,現今嘅標準德文書寫系統,就係所有名詞開頭都要大楷嘅[12],即係好似噉:
- Alle Schwestern der alten Stadt hatten die Vögel gesehen.
句嘢嘅分析:
Alle Schwestern der alten Stadt hatten die Vögel gesehen . 陰性主格決定詞 眾數陰性名詞 陰性屬格指定冠詞 屬格形容詞 陰性名詞 動詞第三身眾數過去式 陽性眾數賓格指定冠詞 眾數陽性名詞 過去分詞 所有 姊妹 嗰個……嘅 老舊 城市 嗰啲 雀鳥 睇(過)
成句嘢可以解「舊城嗰啲姊妹個個都見過嗰啲雀」嘅意思[註 7]。當中 Schwestern、Stadt 同 Vögel 都係開頭寫大楷,但係全部都唔係專有名詞,而只係普通名詞。廿世紀前嘅英文都曾經會噉做。
連結字
[編輯]連結字[13]係指將兩個或者以上嘅普通字母合併,組成新嘅字形或者字符。拉丁字母中嘅連結字,包括有
- ⟨Æ æ⟩(由 ⟨AE⟩ 組成)、
- ⟨Œ œ⟩(由 ⟨OE⟩ 組成)、
- 縮寫 ⟨&⟩(由拉丁文 et 演變而成)、
- ⟨ẞ ß⟩(由 ⟨ſs⟩ 組成,即係舊時 ⟨s⟩ 嘅開頭或者中間形式,跟住一個 ⟨s⟩ 嘅結尾形式[14]:18,21[註 8])
等等。
擴張歷程
[編輯]

拉丁字母始源自羅馬帝國,後嚟散佈到全個西歐:古希臘有希臘字母,而由於古希臘人有巨大嘅文化影響力,吸引咗當時多地嘅人學佢哋寫字,當中意大利半島嘅人仿照希臘字母創造咗伊楚斯肯字母,呢種文字後嚟演變成古意大利字母,然後再變成拉丁字母。西羅馬帝國一度征服咗大半個歐洲,而且一路去到公元五世紀先冧,喺政治同經濟等方面對歐洲影響深遠,而且羅馬帝國喺公元 380 年改以基督教做國教,及後羅馬教會一直都用拉丁字母寫拉丁文做禮儀語言。呢啲因素都令到西歐嘅人廣泛採用拉丁字母做佢哋嘅文字[15]。
喺中世紀(始於 5 世紀,終於 15 世紀尾)西方基督教逐漸喺西歐各地散佈,而教會係用拉丁文做禮儀語言嘅,就令到西歐各地嘅人跟住教會用拉丁字母寫佢哋嘅語言。喺歐洲較北地區,拉丁字母慢慢取代咗歐甘字母[16]同盧因字母[17]。日耳曼語言(成員包括英文同德文)、羅曼語言(成員包括法文同意大利文等)同埋島嶼蓋爾特語言(成員包括蘇格蘭蓋爾話等)都成為咗拉丁字母圈嘅一部份。
直至 1500 年,拉丁字母都主要係歐洲西、北、中部嘅人用嘅。東歐人傾向用基里爾字母[18]寫佢哋嘅語言,而講希臘話嘅人(分佈於地中海東部)就仲係用希臘字母寫嘢。同期嘅亞洲唔會用拉丁字母寫嘢,多數一係用印度系文字一係用漢字嘅衍生文字系統,前者嘅例子有天城字同泰文字,而後者嘅例子有漢字以及日本用嘅假名。
喺 16 至 19 世紀,歐洲因為大航海等嘅緣故而變得強盛,多個歐洲國家都喺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例如係英國殖民香港或者葡國殖民澳門呀噉,吸引唔少地區嘅人學歐洲列強寫嘢。而且歐洲人周圍去,研究好多偏遠地區嘅語言,用拉丁字母同好多本來冇得寫嘅語言整書寫系統。呢啲影響一路直到廿世紀都仲可以見到。
以下呢啲語言,本來係用第啲文字寫嘅,但係後來喺 16 至 20 世紀期間改用拉丁字母寫:
- 越南話:越南話本來係用越式漢字同字喃嚟寫嘅,後來越南人同歐洲人打交道,仲喺 19 同 20 世紀期間畀法國殖民;喺 20 世紀初,越南正式改以國語字[19]嚟書寫,而呢套系統係建基於拉丁字母嘅[20]。
- 土耳其話:土耳其深受伊斯蘭教影響,而喺鄂圖曼帝國期間,土耳其話係用開阿拉伯字嘅變體嚟寫嘅;喺 1928 年,土耳其共和國正式改用拉丁字母嚟寫土耳其話[21]。
- 壯語:壯語分佈於廣西一帶,本身有方塊壯字可寫,呢套系統建基於漢字;喺 1957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壯語書寫,改用拉丁字母嚟寫壯語[22]。
等等。
溝本土字
[編輯]唔同族群就算採用咗拉丁字母,有陣時仲係會喺拉丁字母之中混雜本土用開嘅文字。
例如日耳曼語言就係噉。日耳曼語言包括多隻分佈喺歐洲中至北部嘅同源語言,英文、德文、荷蘭文、丹麥文、瑞典文、挪威文同冰島文... 等都屬於日耳曼語言。喺中世紀上半,呢啲語言曾經主要係用盧恩字母寫嘅,而盧恩字母源自日耳曼人嘅文化。後來由於基督教散佈到全歐洲等嘅原因,日耳曼族群開始改用拉丁字母寫嘢,盧恩字母就逐漸式微[23]。
不過歷史上,一路都有日耳曼語言會採用某啲盧恩字母做佢哋書寫系統嘅一部份,例如古英文書寫就曾經用出自盧恩字母嘅 Ƿ(wynn)嚟寫 [w] 音,又例如現代嘅冰島文書寫仲保留咗 Þ(thorn;通常用嚟寫 /θ/ 或 /ð/ 音)呢隻字[24],可以用嚟寫(例如)þerra 一詞——呢隻詞係指將... 整乾噉解,可見個慣常串法用咗 þ 同時又用咗幾隻拉丁字母,好似當正呢啲字母係屬於同一套系統噉。
|
喺廿一世紀初,部份漢語嘅書寫系統會結合拉丁字母同漢字。分佈喺福建南部同台灣等地嘅閩南話就有噉嘅情況,會寫出漢羅台文[27]。除此之外,民間嘅粵語書寫亦不時會夾雜一啲拉丁字母,例子可以睇啲人用 ge 呢串拉丁字母嚟寫嘅一詞。
睇埋
[編輯]
|
註釋
[編輯]引述
[編輯]- ↑ Latin alphabet.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 ↑ "ISO 15924 – Code List in English". Unicode.org.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6 May 2013. Retrieved 22 July 2013.
- ↑ For example, Henri Estienne's Dictionarium, seu Latinae linguae thesaurus (1531).
- ↑ "Why is 'w' pronounced 'double u' rather than 'double v'?: Oxford Dictionaries Online". Oxforddictionaries.com.
- ↑ Pflughaupt, Laurent (2008). Letter by Letter: An Alphabetical Miscellany. Translated by Bruhn, Gregory.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pp. 123-124.
- ↑ When Did The Letter U Enter The Alphabet?
- ↑ J.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 ↑ Healy, Dana.(2003). Teach Yourself Vietnamese, Hodder Education, London.
- ↑ 多合字母:multigraph
- ↑ 變音符號:diacritics
- ↑ Sweet, Henry (1877). A Handbook of Phone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74-175. Even letters with accents and diacritics [...] being only cast for a few founts, act practically as new letters. [...] We may consider the h in sh and th simply as a diacritic written for convenience on a line with the letter it modifies.
- ↑ Gschossmann-Hendershot, Elke; Feuerle, Lois (7 February 2014). Schaum's Outline of German Grammar, 5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Professional. p. 14.
- ↑ 連結字:ligature
- ↑ 14.0 14.1 Bertheau, Philipp Th. (1998). "The German Language and the Two Faces of Its Script: A Genuine Expression of European Culture?". 出自 Bain, Peter; Shaw, Paul (編). Blackletter: Type and National Identity (美國英文) (第1版).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Cooper Union. ISBN 1-56898-125-2.
- ↑ How the Roman Empire Affected Language. The Roman Empire.
- ↑ 歐甘字母:Ogham alphabet;呢種字母本來係用嚟寫島嶼蓋爾特語言嘅,蘇格蘭蓋爾話係島嶼蓋爾特語言嘅一種。
- ↑ 盧因字母:Runic alphabet;呢種字母本來係用嚟寫日耳曼語言嘅,英文同德文都屬於日耳曼語言。
- ↑ 基里爾字母:Cyrillic alphabet
- ↑ 越南國語字:Chữ Quốc Ngữ
- ↑ Vietnam 10 – Page 522 Nick Ray, Yu-Mei Balasingamchow, Iain Stewart – 2009 "For centuries, the Vietnamese language was written in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chữ nho). Around the 13th century, the Vietnamese devised their own writing system called chữ nôm (or just nôm), which was created by combining two Chinese words or by using single Chinese characters for their phonetic value. Both writing systems were in use until the 20th century – official business and scholarship was conducted in chữ nho, while chữ nôm was used for popular literature. The Latin-based quốc ngữ script, widely used since WWI, was developed in the 17th century by Alexandre de Rhodes (see the boxed text, right). Quốc ngữ served to undermine the position of Mandarin officials, whose power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scholarship in chữ nho and chữ nôm, scripts that were largely inaccessible to the masses."
- ↑ Aytürk, İlker (2008). "The First Episode of Language Reform in Republican Turkey: The Language Council from 1926 to 1931".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18 (3): 281.
- ↑ Bauer, Robert S. (2000), "The Chinese-based writing system of the Zhuang language",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29 (2): 223-253.
- ↑ Antonsen, Elmer H. (1965). "On Defining Stages in Prehistoric Germanic". Language. 41(1): 19-36.
- ↑ "Icelandic language, alphabet and pronunciation". omniglot.com. Retrieved 2022-04-14.
- ↑ 盎格魯-撒遜人:Anglo-Saxons
- ↑ Henry Rogers, Writing systems: A linguistic approach,講盧恩字母嗰度有講。
- ↑ 讀音選擇工具使用紹���(漢羅臺文)(篇文用咗閩南話寫)
拎
[編輯]
- (粵文) 點解要用粵拼,唔用其他粵語拼音方案?,粵拼 JYUTPING;呢篇文有講到粵拼嘅設計,包括係討論「點解吔依央開頭個音用 J 而唔用 Y 寫」等嘅問題。
- (英文) 變音符號,修適士大學出咗篇短文,講到英文得三種情況會喺拉丁字母度落變音符號。
ISO基本拉丁字母 | |||||||||||||||||||||||||
---|---|---|---|---|---|---|---|---|---|---|---|---|---|---|---|---|---|---|---|---|---|---|---|---|---|
Aa | Bb | Cc | Dd | Ee | Ff | Gg | Hh | Ii | Jj | Kk | Ll | Mm | Nn | Oo | Pp | Rr | Ss | Tt | Uu | Vv | Ww | Xx | Yy | Z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