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永字八法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分色圖,顏色由深至淺
動態演示
永字各筆外框
永字八法圖解

「永」字八法,係古代書法家練習楷書運筆技法。「永」字有八:點、橫、豎、鈎、挑、彎、撇、捺,按各自的筆勢以八字概括為側、勒、弩(又作努)、趯、策、掠、啄、磔。呢八筆係楷書基本筆畫,每筆各有特色,而又互相呼應,一氣呵成。就好似李溥光《雪庵八法》講嘅噉:「磔法之妙,在險橫三過,而開揭其勢力。」如果可以寫出「永」字每一筆嘅精神,噉嗰個人嘅楷書可以話係達到相當水平。

歷史

[編輯]

「永」字八法嘅來源,有一種講法係出自東晉王羲之[1],另外有人話係崔子玉[2]鍾繇[3]智永[4]張旭[5]

八法嘅出現,深受《筆陣圖》所總結出嘅漢字七條「筆陣」(七勢,包括:橫、點、撇、折、豎、捺、鈎)所影響。據稱《筆陣圖》係由東晉衛鑠(衛���人)所著[6]。另外,唔同時期嘅書法家亦都有相關技法嘅描述,例如:

列表

[編輯]

下面係「永」字所含有嘅筆畫

名稱 CJK名稱 李氏名稱 位置
1 怪石
2 玉案
3 弩/努 鐵柱
4 蟹爪
5 挑/提 虎牙
6 犀角
7 鳥啄
8 金刀

註釋

[編輯]
  1. 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歷代以下,書者工於筆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晉之鍾繇、王羲之,唐之歐(陽詢)、虞(世南)、柳(公權)、顏(真卿)之輩,亦各家有書,所傳之,惜乎淪沒日久,真跡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傳在世。」《法書苑》:「王逸少工書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
  2. 張懷瑾《玉堂禁經》:「八法起於隸字之始,後漢崔子玉歷鍾王以下,傳授所用八體該于萬字。」「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
  3. 虞喜《志林》:「鍾繇見蔡邕《筆法》於韋誕坐,苦求不與,捶胸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誕死,繇盜發其墓,遂得之。」另見馮武:《書法正傳》。
  4. 陳思《書菀菁華》:「隋僧智永,發其指趣,援于虞秘監世南,自茲傳授遂廣彰焉。」
  5. 朱長文《墨池編》。
  6. 不過,呢本著作懷疑係僞託嘅。見李家樹、吳長和:《漢字的演變和發展趨向》,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2005年12月1日。頁137。

睇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