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岳
台灣百岳,由林文安與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在1970年代規劃發起,與台灣登山界「四大天王」中的邢天正、蔡景璋、丁同三等人經過討論與實地探勘後,選定標高3,000公尺[a]以上,擁有奇、險、峻、秀特色的100座台灣山峰為百岳,並於1972年於羊頭山頂成立百岳俱樂部,希望藉此帶動台灣高山登山風氣。在最後選定的百岳名單中,台灣五大山脈之首中央山脈就獨佔了69座,雪山山脈有20座,玉山山脈有11座,阿里山山脈、海岸山脈高度則因皆不足3,000公尺而未有任何山峰入選。
歷史
[编辑]台灣日治時期之初,進出山區受到嚴格管制,僅有部分經特許的學者、軍警與調查人員可以進入山地。1926年,沼井鐵太郎與總督府官員生駒高常等人合作創立臺灣山岳會,才自此開啟臺灣登山運動的年代[1]。1932年,臺灣山岳會的伊藤太右衛門將臺灣超過10,000日尺(約3,030公尺)的高山進行整理與排名,並附註其首登者,共列出48座山岳[2]。在1933年11月20日出刊的會刊《台灣山岳》中的高山排名,則把副峰也列入,成為獨創的「新時代台灣高山順位」,共列出93座超過3,000公尺的高峰[3]。
戰後,臺灣山岳會仍繼續運作,於1959年改稱臺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1973年改組為中華民國山岳協會)。1970年代,協會會員沈送來提出成立百岳俱樂部的提議,於是由林文安著手參照日本人深田久彌所著《日本百名山》選定百岳,並規劃籌組百岳俱樂部。為了鼓勵登山者除了只登臨最高峰山頂單點外,也能多多登臨週邊的山稜脊線,故仿效1933年《台灣山岳》的「新時代台灣高山順位」,將各個高山的副峰,甚至是某些有基點微小起伏的山肩、尾稜都列入百岳的候選名單之中。當時有「岳界四大天王」之稱的邢天正、林文安、蔡景璋、丁同三等人經過討論與實地探勘,為百岳的選定設立三項參考標準:一、高度10,000英尺(約3,048公尺)以上;二、地圖上註有山名;三、優先選列具有基點者。儘管訂立了基本的參考標準,選定仍屬不易,因此又在這些客觀條件外加上了「奇、險、峻、秀」等主觀條件,將山容、山貌也列為選定標準。然而當時林文安誤把日治時期台灣地形圖上的「日尺」當作「英尺」,因此有五座低於3,048公尺的高山便陰錯陽差進入百岳的候選名單[4][5]。
1971年,為慶祝中華民國開國60年,中華民國山岳協會林文安等人策劃長達一個月的中央山脈大縱走,號召攀登中央山脈3,000公尺以上的60座高山,分為藍白兩隊,分別從南北兩端出發,最後兩隊在七彩湖會師[6]。大縱走結束後,林文安以草擬的百岳名單,同「四大天王」及簡進清等岳界領袖數度磋商,此間邢天正建議將大縱走從南端出發的藍隊於1971年10月26日最後登頂並命名的六順山加入百岳,林文安幾經考慮後,將原選定的人待山刪除後始告定案。[7][8]
1972年6月,林文安、蔡景璋、簡進清相偕探查帕托魯山、立霧主山後,決意創立百岳俱樂部,並推舉林文安擔任部長。12月5日,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的百岳俱樂部在百岳舊標高中的第100名羊頭山頂舉行成立大會。「四大天王」中只有邢天正因抱持「為興趣而登山,不求名者,自可不加入任何俱樂部」的理念而未加入百岳俱樂部,但他仍擔任當時登頂羊頭山的隊伍領隊,以表示支持[9][10][4]。
在百岳俱樂部成立之前,邢天正已於中央山脈大縱走登頂六順山時成為戰後第一位完登百岳(「完百」)之人,林文安則是於1972年登頂立霧主山後成為第二位完百者,但因為邢天正未加入百岳俱樂部,因此在俱樂部的「百岳完登部員榮譽榜」中,由林文安列為第一,同年於屏風山完百的丁同三則列為第二,蔡景璋則於1974年在白姑大山列為第三位完百者[11]:下冊345-347。「四大天王」而後至1974年,都未有其他人完登百岳,因此有人認為百岳困難度訂得太高,一直到1975年才由簡進清於干卓萬山接續完百,百岳名單自此在岳界受到公認與確立[12][13]。在1980年代前後的高度重測後,六順山、鹿山被發現高度低於3,000公尺,於是1981年時電信登山社李希聖提出更改百岳名單的提議,但林文安在選定百岳時,曾表示「所列山岳的標高及順序,將來或有修正之必要,但至於山名,則擬永不變」,因此時任百岳俱樂部副部長余世傑以尊重原選定者心願為由,仍將這幾座山岳列於百岳之中,並未將之剔除。根據2010年代前後的最新測量,六順山的高度又重回3,000公尺以上的行列[5][14][15]。
台灣百岳名單選定之後,引發1970年代的攀登熱潮,攀登百岳頓時成為台灣喜愛登山者的重要目標之一。不過「完百」並非易事,一般需要約24趟登山方能完成,於是在台灣百岳之中精選出的「五嶽三尖一奇」,由於被認為最能代表台灣高山的雄偉氣勢,成為有志攀登台灣百岳者的首選。此外,根據邢天正著作《邢天正登山講座》,百岳中的山岳猶可因個性加以分類為「十峻」、「十崇」等不同合稱,增添登山者收集的樂趣[5][16]。2003年,參照百岳造就的登山熱潮,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與相關登山社團研議完成小百岳名單,選定100座海拔不高、交通易達的山頭,以推廣民間登山運動[17]。
然而,百岳的訂定也使後來的登山者對於非百岳的山頭興趣缺缺,而只追求登臨百岳名單內的山峰,造成不良的登山風氣,加上台灣超過3000公尺高峰達268座,未被列入百岳的遺珠還很多,因此也有人對於部分山岳未經選入百岳,部分被選入不以為然,其中呼聲較高者有櫧山、穆特勒布山、玉穗山、阿屘那來山等[18][19]。1974年11月12日,台北市山岳協會選定120岳並於白姑大山成立「高山俱樂部」,以林丕圖為部長,高文慶、曹俊彥、馬育伸等人參與選定。1978年4月,台南市登山會成立「百五十岳俱樂部」,推廣新選定的150岳。1983年6月,李希聖提出擬議提出新百岳,更改原百岳中的16座,不過最後岳界大部分人士仍以最初林文安版本的百岳為主[20][21][22]。
百岳列表
[编辑]百岳俱樂部的章程訂定,攀登百岳需確實抵達三角點,才可視作登頂。後來的臺灣登山界亦多循此慣例,即使三角點並非位於該山的最高峰,仍當以三角點為準。以下依照三角點所在山峰的海拔,列出臺灣共100座百岳。若單純以最高峰的海拔排序,則志佳陽大山、無雙山、光頭山等多座三角點不在最高點的山,排名會有所變動。
排名 | 山名 | 最新測高 (公尺) |
舊測高[b] (公尺) |
行政區 | 山脈[25] | 登山路線[26][27][28] | 國家公園 | 分級[c] | 常見別名 | 首次登頂[2][32] | 圖片 |
---|---|---|---|---|---|---|---|---|---|---|---|
1 | 玉山 | 3952.4[33] | 3997 | 南投縣(最高) 嘉義縣(最高) 高雄市(最高) |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
玉山群峰 | 玉山 | 3 | 新高山 | 1900年4月 鳥居龍藏、森丑之助等人[d] |
|
2 | 雪山 | 3884.6[34] | 3884 | 苗栗縣(最高) 臺中市(最高)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雪東線 | 雪霸 | 3 | 次高山 興隆山 |
1915年7月10日 財津久平、野呂寧等人 |
|
3 | 玉山東峰 | 3872.7[35] | 3940 | 南投縣 高雄市 |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
玉山群峰 | 玉山 | 3 | 東山 新高東山 |
1896年11月21日 齋藤音作等人[e] |
|
4 | 玉山南峰 | 3856.7[35] | 3900 | 高雄市 |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
玉山群峰 | 玉山 | 4 | 南山 新高南山 |
1909年11月 志田梅太郎等人[f] |
|
5 | 玉山北峰 | 3854.9[36] | 3920 | 南投縣 |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
玉山群峰 | 玉山 | 3 | 北山 新高北山 |
1900年9月7日 森丑之助等人 |
|
6 | 秀姑巒山 | 3826.1[36] | 3860 | 南投縣 花蓮縣(最高)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二段 | 玉山 | 4 | 馬霍拉斯山 | 1924年12月 大石浩等人 |
|
7 | 馬博拉斯山 | 3774.6[36] | 3805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馬博拉斯橫斷 | 玉山 | 5 | 烏拉孟山 | 1926年9月 伊藤太右衛門等人 |
|
8 | 南湖大山 | 3740.9[34] | 3740 | 臺中市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一段 | 太魯閣 | 4 | 1914年5月 野呂寧等人[g] |
||
9 | 東小南山 | 3707.9[35] | 3709 | 高雄市 |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
玉山群峰 | 玉山 | 5 | 不詳 | ||
10 | 雪山北峰 | 3703.0[34] | 3702 | 苗栗縣 臺中市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聖稜線 | 雪霸 | 4 | 次高北山 | 1930年5月 沼井鐵太郎、穆瑞沃頓(W. H. Murray Walton)、葛洛斯(K. C. Gross)等人 |
|
11 | 中央尖山 | 3697.7[34] | 3703 | 臺中市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一段 | 太魯閣 | 5 | 1928年8月 新沼佐助、鹿野忠雄等臺北一中登山隊 |
||
12 | 關山 | 3667.4[35] | 3666 | 高雄市 臺東縣(最高)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一段 | 玉山 | 5 | 1909年8月 志田梅太郎等人[h] |
||
13 | 大水窟山 | 3642.6[36] | 3724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二段 | 玉山 | 4 | 1872至1875年間 吳光亮所部軍隊[i] |
||
14 | 南湖大山東峰 | 3639.4[34] | 3639 | 臺中市 宜蘭縣(最高)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一段 | 太魯閣 | 4 | 南湖東山 | 1910年4月 小島仁三郎、坂井時彥等人 |
|
15 | 東郡大山 | 3617.2[36] | 3487 | 南投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東郡山彙 | 無 | 5 | 1926年10月 高野鋼治等人 |
||
16 | 奇萊北峰 | 3605.6[34] | 3605 |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奇萊連峰 | 太魯閣 | 5 | 1913年11月 野呂寧等人 |
||
17 | 向陽山 | 3601.1[36] | 3601 | 高雄市 臺東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二段 | 玉山 | 3 | 紅葉山 | 1930年4月 吉井隆成等人 |
|
18 | 大劍山 | 3593.3[34] | 3593 | 臺中市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大劍山稜脈 | 雪霸 | 4 | 1931年7月 鹿野忠雄等人 |
||
19 | 雲峰 | 3561.8[36] | 3562 | 高雄市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二段 | 玉山 | 5 | 1930年4月 吉井隆成等人 |
||
20 | 馬利加南山 | 3560.9[36] | 3577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馬博拉斯橫斷 | 玉山 | 5 | 塔比拉山 | 1930年11月 總督府山林課 |
|
21 | 奇萊主山 | 3560.4[34] | 3559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奇萊連峰 | 太魯閣 | 5 | 奇萊主峰 | 1916至1920年間 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j] |
|
22 | 南湖北山 | 3534.2[34] | 3535 | 臺中市 宜蘭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一段 | 太魯閣 | 4 | 巴油山 | 1910年4月 小島仁三郎、坂井時彥等人 |
|
23 | 大雪山 | 3529.6[34] | 3529 | 苗栗縣 臺中市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大雪山稜脈 | 雪霸 | 5 | 1915年6月 竹內氏、齋藤武彥等人 |
||
24 | 品田山 | 3527.9[37] | 3529 | 新竹縣 臺中市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武陵四秀 | 雪霸 | 4 | 波秦西崙山 | 1931年7月 船曳實雄等臺北高校山岳部登山隊[k] |
|
25 | 玉山西峰 | 3519.1[35] | 3528 | 南投縣 嘉義縣 |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
玉山群峰 | 玉山 | 3 | 西山 新高西山 |
1900年4月 鳥居龍藏、森丑之助等人 |
|
26 | 頭鷹山 | 3509.1[34] | 3508 | 苗栗縣 臺中市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大雪山稜脈 | 雪霸 | 5 | 1927年11月 伊藤太右衛門、吉井隆成、上野忠貞等人 |
||
27 | 南湖大山南峰 | 3504.9[34] | 3416 | 臺中市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一段 | 太魯閣 | 5 | 1929年4月 千千岩助太郎、齋藤三男、田口與四郎、宇佐見守等人 |
||
28 | 三叉山 | 3494.6[36] | 3494 | 高雄市 花蓮縣 臺東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二段 | 玉山 | 3 | 1930年4月 吉井隆成等人 |
||
29 | 大霸尖山 | 3489.8[37] | 3505 | 新竹縣(最高) 苗栗縣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大霸群峰 | 雪霸 | 3 | 1927年8月 沼井鐵太郎、生駒高常、中曾根武多、古平勝三、瀨古喜三郎等人 |
||
30 | 東巒大山 | 3480.8[36] | 3468 | 南投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東郡山彙 | 無 | 5 | 1931年9月 鹿野忠雄等人 |
||
31 | 無明山 | 3449.2[34] | 3449 | 臺中市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二段 | 太魯閣 | 5 | 1929年4月 千千岩助太郎、齋藤三男、田口與四郎、宇佐見守等人 |
||
32 | 巴巴山 | 3448.2[34] | 3448 | 臺中市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一段 | 太魯閣 | 5 | 南湖南山 | 1927年3月 吉井隆成等人[l] |
|
33 | 馬西山 | 3442.6[36] | 3429 |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馬博拉斯橫斷 | 玉山 | 5 | 不詳 | ||
34 | 北合歡山 | 3421.8[34] | 3422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合歡群峰 | 太魯閣 | 3 | 合歡山北峰 | 1914年10月 野呂寧、福留喜之助等人 |
|
35 | 合歡山東峰 | 3419.3[34] | 3416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合歡群峰 | 太魯閣 | 2 | 1914年10月 野呂寧、財津久平、齋藤武彥等人 |
||
36 | 小霸尖山 | 3418.9[37] | 3445 | 苗栗縣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大霸群峰 | 雪霸 | 3 | 1916年6月 財津久平、伊藤太右衛門等人 |
||
37 | 合歡山 | 3416.6[34] | 3416 | 南投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合歡群峰 | 太魯閣 | 1 | 合歡主峰 介壽山 |
1914年10月 野呂寧、財津久平、齋藤武彥等人[m] |
|
38 | 南玉山 | 3380.8[35] | 3381 | 高雄市 |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
玉山群峰 | 玉山 | 5 | 1931年7月 鹿野忠雄等人 |
||
39 | 畢祿山 | 3369.9[34] | 3370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二段 | 太魯閣 | 4 | 1929年1月 小林光政、藤井乾助、沼井鐵太郎、平澤龜一郎、鹿野忠雄等人 |
||
40 | 卓社大山 | 3368.0[36] | 3343 | 南投縣 |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
干卓萬群峰 | 無 | 5 | 1922年3月 山下新二等人 |
||
41 | 南雙頭山 | 3358.7[36] | 3333 | 高雄市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二段 | 玉山 | 5 | 1930年4月 吉井隆成等人 |
||
42 | 奇萊南峰 | 3357.3[36] | 3357 | 南投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奇萊連峰 | 太魯閣 | 3 | 奇萊主山南峰 | 1924年 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 |
|
43 | 能高山南峰 | 3348.5[34] | 3349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
能高安東軍 | 無 | 5 | 1917年 日本警察道路開鑿員 |
||
44 | 白姑大山 | 3341.3[34] | 3341 | 臺中市 南投縣 |
雪山山脈 白姑山群 |
白姑山群 | 無 | 4 | 白狗大山 | 1916年5月 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 |
|
45 | 新康山 | 3339.9[36] | 3335 |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新康山列 | 玉山 | 5 | 1930年4月 吉井隆成等[n] |
||
46 | 八通關山 | 3335[38] | 3403 | 南投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二段 | 玉山 | 3 | 1872至1875年間 吳光亮所部軍隊 |
||
47 | 丹大山 | 3329.0[36] | 3240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丹大山列 | 無 | 5 | 1930年4月 小林勇夫等人[o] |
||
48 | 桃山 | 3323.5[37] | 3324 | 新竹縣 臺中市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武陵四秀 | 雪霸 | 3 | 1921年 大石浩等人 |
||
49 | 佳陽山 | 3313.7[34] | 3313 | 臺中市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大劍山稜脈 | 雪霸 | 4 | 1932年 齋多氏等人 |
||
50 | 火石山 | 3308.9[34] | 3308 | 苗栗縣 臺中市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大雪山稜脈 | 雪霸 | 5 | 1927年11月 伊藤太右衛門、吉井隆成、上野忠貞等人 |
||
51 | 池有山 | 3300.2[37] | 3301 | 新竹縣 臺中市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武陵四秀 | 雪霸 | 3 | 玉羅府山 | 1931年7月 船曳實雄等臺北高校山岳部登山隊[p] |
|
52 | 伊澤山 | 3296.3[37] | 3296 | 新竹縣 苗栗縣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大霸群峰 | 雪霸 | 3 | 江澤山 | 1916年6月 財津久平、伊藤太右衛門等人 |
|
53 | 卑南主山 | 3293.7[35] | 3293 | 高雄市 臺東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一段 | 無 | 5 | 1927年11月 吉井隆成等人 |
||
54 | 志佳陽大山 | 3290.8[34] | 3327 | 臺中市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志佳陽稜脈 | 雪霸 | 3 | 1923年7月 伊藤太右衛門等人 |
||
55 | 太魯閣大山 | 3282.3[34] | 3282 |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太魯閣山地 |
太魯閣山列 | 太魯閣 | 5 | 1920年7月 山崎嘉夫、伊藤太右衛門等人 |
||
56 | 干卓萬山 | 3281.8[36] | 3282 | 南投縣 |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
干卓萬群峰 | 無 | 5 | 1924年3月 山下新二等人 |
||
57 | 轆轆山 | 3279[39] | 3277 | 高雄市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二段 | 玉山 | 5 | 馬江子山 | 1936年12月 平澤龜一郎、吉井隆成等人 |
|
58 | 內嶺爾山 | 3277.7[36] | 3204 |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丹大山列 | 無 | 5 | 不詳 | ||
59 | 郡大山 | 3277.6[36] | 3292 | 南投縣 |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
郡大山列 | 玉山 | 3 | 1926年10月 吉井隆成等人 |
||
60 | 喀西帕南山 | 3276.6[36] | 3222 |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馬博拉斯橫斷 | 玉山 | 5 | 1924年10月 大石浩等人 |
||
61 | 鈴鳴山 | 3271.2[34] | 3240 | 臺中市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二段 | 太魯閣 | 4 | 不詳 | ||
62 | 能高山 | 3260.8[34] | 3261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
能高安東軍 | 無 | 5 | 1913年10月 江口良三郎等人 |
||
63 | 萬東山西峰 | 3257.3[36] | 3257 | 南投縣 |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
干卓萬群峰 | 無 | 5 | 火山 | 1967年10月14日 邢天正、田進達 |
|
64 | 劍山 | 3256.5[34] | 3223 | 臺中市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大劍山稜脈 | 雪霸 | 5 | 小劍山 | 1932年10月 鹿野忠雄、托泰·布典等人 |
|
65 | 義西請馬至山 | 3252.0[36] | 3179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丹大山列 | 無 | 5 | 1930年11月 總督府山林課 |
||
66 | 小關山 | 3248.1[35] | 3248 | 高雄市 臺東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一段 | 無 | 5 | 1930年10月 八木久左衛門、平原氏等人 |
||
67 | 屏風山 | 3247.5[34] | 3248 |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奇萊連峰 | 太魯閣 | 4 | 1914年 日本軍警 |
||
68 | 無雙山 | 3242.8[36] | 3222 | 南投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東郡山彙 | 無 | 5 | 1931年9月 鹿野忠雄等人 |
||
69 | 牧山 | 3239.3[36] | 3239 | 南投縣 | 中央山脈 干卓萬山塊 |
干卓萬群峰 | 無 | 5 | 不詳 | ||
70 | 石門山 | 3235.9[34] | 3236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合歡群峰 | 太魯閣 | 1 | 1934年左右 | ||
71 | 玉山前峰 | 3233.0[36] | 3236 | 南投縣 嘉義縣 |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
玉山群峰 | 玉山 | 3 | 前山 新高前山 |
1900年4月 鳥居龍藏、森丑之助等人[q] |
|
72 | 塔關山 | 3218.5[36] | 3220 | 高雄市 臺東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橫三星 | 玉山 | 3 | 大關山 | 1964年5月22日 邢天正、全朝琴 |
|
73 | 馬比杉山 | 3211.0[34] | 3209 | 宜蘭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一段 | 太魯閣 | 5 | 麻眉山 | 1927年3月 吉井隆成等人 |
|
74 | 達芬尖山 | 3206.4[36] | 3222 | 南投縣 高雄市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二段 | 玉山 | 5 | 尖山 | 1930年6月 近藤盛雄、中村廣等人[r] |
|
75 | 雪山東峰 | 3199.0[34] | 3199 | 臺中市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雪東線 | 雪霸 | 3 | 次高東山 明間山 |
1915年7月10日 財津久平、野呂寧等人 |
|
76 | 南華山 | 3181.6[34] | 3183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奇萊連峰 | 無 | 3 | 能高山北峰 | 1913年10月 江口良三郎等人 |
|
77 | 關山嶺山 | 3173.7[36] | 3174 | 高雄市 臺東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橫三星 | 玉山 | 3 | 關山嶺 | 1930年5月 八木久左衛門等人 |
|
78 | 海諾南山 | 3173.2[35] | 3174 | 高雄市 臺東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一段 | 無 | 5 | 1930年5月 八木久左衛門等人 |
||
79 | 中雪山 | 3172.4[34] | 3172 | 苗栗縣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大雪山稜脈 | 雪霸 | 4 | 1915年6月 竹內氏、齋藤武彥等人 |
||
80 | 閂山 | 3167.5[34] | 3167 | 臺中市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二段 | 太魯閣 | 3 | 不詳 | ||
81 | 甘薯峰 | 3157.1[34] | 3156 | 臺中市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二段 | 太魯閣 | 5 | 不詳 | ||
82 | 西合歡山 | 3144.1[34] | 3144 | 南投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合歡群峰 | 太魯閣 | 4 | 合歡山西峰 | 不詳 | |
83 | 審馬陣山 | 3139.3[34] | 3139 | 臺中市 宜蘭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一段 | 太魯閣 | 3 | 1914年4月 野呂寧、財津久平、齋藤武彥等人 |
||
84 | 喀拉業山 | 3132.5[34] | 3132 | 新竹縣 宜蘭縣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武陵四秀 | 雪霸 | 3 | 不詳 | ||
85 | 庫哈諾辛山 | 3114.0[35] | 3114 | 高雄市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橫三星 | 玉山 | 3 | 吳娃諾信山 | 1932年7月 野口榮一等人 |
|
86 | 加利山 | 3111.9[34] | 3111 | 苗栗縣 | 雪山山脈 雪山山彙 |
大霸群峰 | 雪霸 | 3 | 1971年7月18日 蔡景璋、邢天正、林文安、丁同三、簡進清等人 |
||
87 | 白石山 | 3106.5[34] | 3108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
能高安東軍 | 無 | 5 | 1919年10月 山崎嘉夫、大石浩等人 |
||
88 | 磐石山 | 3104.9[34] | 3105 |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太魯閣山地 |
太魯閣山列 | 太魯閣 | 5 | 1914年左右 日本軍警 |
||
89 | 帕托魯山 | 3102.1[34] | 3100 |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太魯閣山地 |
太魯閣山列 | 太魯閣 | 5 | 1914年左右 日本軍警 |
||
90 | 北大武山 | 3089.1[35] | 3090 | 屏東縣(最高) 臺東縣 |
中央山脈 大武地壘 |
大武地壘 | 無 | 3 | 大武山 | 1909年8月 野呂寧等人[s] |
|
91 | 西巒大山 | 3084.9[36] | 3042 | 南投縣 |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
郡大山列 | 無 | 3 | 巒大山 | 1908年2月 伊藤太右衛門等人 |
|
92 | 立霧主山 | 3070.6[34] | 3069 |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太魯閣山地 |
太魯閣山列 | 太魯閣 | 5 | 1913年10月13日 山本新太郎、野呂寧等人 |
||
93 | 塔芬山 | 3068.8[36] | 3038 | 高雄市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南二段 | 玉山 | 5 | 不詳 | ||
94 | 光頭山 | 3066.8[34] | 3059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
能高安東軍 | 無 | 5 | 知亞干山 | 不詳 | |
95 | 安東軍山 | 3066.5[34] | 3067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能高干卓萬山塊 |
能高安東軍 | 無 | 5 | 安東郡山 安東群山 |
1919年10月 山崎嘉夫、大石浩等人[t] |
|
96 | 羊頭山 | 3032.8[34] | 3033 |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南湖山塊 |
北二段 | 太魯閣 | 3 | 1914年左右 日本軍警 |
||
97 | 駒盆山 | 3027[38] | 3163 | 南投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馬博拉斯橫斷 | 玉山 | 5 | 盆駒山 | 1931年7月 鹿野忠雄等人 |
|
98 | 布拉克桑山 | 3020.9[36] | 3036 | 花蓮縣 臺東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新康山列 | 無 | 5 | 1930年4月 吉井隆成等人 |
||
99 | 六順山 | 3009.1[34] | 3106 | 南投縣 花蓮縣 |
中央山脈 關山山塊 |
丹大山列 | 無 | 4 | 不詳 | ||
100 | 鹿山 | 2981.4[35] | 3043 | 高雄市 | 玉山山脈 玉山山塊 |
玉山群峰 | 玉山 | 5 | 1971年3月9日 林文安 |
山岳並稱
[编辑]全屬百岳的山岳並稱
[编辑]並稱 | 涵義 | 山岳 |
---|---|---|
五嶽 | 指高山峻嶺,山形獨特明顯,展望極佳,可雄霸一方鎮護地方之山。日治時台灣山岳會的會刊《台灣山岳》1927年4月創刊號即登載了「台灣の五岳」:新高山、次高山、南湖大山、大霸尖山及大武山。[40]戰後由台灣山岳會被改稱的台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今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的前身)在民國55年5月5日(1966年)選列原台灣山岳會的「五岳」成立「五岳俱樂部」。現今所稱的五嶽為台北市山岳會的「五嶽三尖促進會」選列,將大霸尖山另列名為三尖,另加入中央山脈最高峰秀姑巒山。[11]:下冊42現中華山協官網也改列以新版五嶽為準[41]。 | 玉山 雪山 秀姑巒山 南湖大山 北大武山 |
三尖 | 山形特別突出陡峭,頂端尖聳,山勢呈金字塔狀的高山。 | 中央尖山 大霸尖山 達芬尖山 |
一奇 | 又稱一怪,是指以「奇」為名的奇萊北峰,[u]其山勢險峻,陡峭難行。 | 奇萊北峰 |
十峻 | 指在五嶽、三尖之外,台灣百岳中另十座山形險峻,岩壁孤挺,坡度極陡,斷崖一瀉千里,目標明顯者[41]。 | 玉山東峰 玉山南峰 馬博拉斯山 關山 奇萊北峰 大劍山 品田山 無明山 能高南峰 新康山 |
八秀 | 山容秀麗,坡度和緩,淺竹如茵,無巨石叢林者[41]。 | 玉山北峰 向陽山 東巒大山 志佳陽大山 桃山 郡大山 鈴鳴山 閂山 |
十崇 | 山高而大,有高低起伏,頂部寬闊,坡度和緩,有敦厚詳和之氣勢[41]。 | 南湖北山 大雪山 三叉山 東郡大山 馬西山 北合歡山 奇萊南峰 卑南主山 太魯閣大山 內嶺爾山 |
三高 | 日治時期名稱有高字的3座高山。今日此稱呼已較少使用[44]。 | 新高山(玉山) 次高山(雪山) 能高山 |
武陵四秀 | 因近武陵農場,且4座連峰而得此名。刑天正當年所擬定的四秀,不含已被列名為十峻之一的品田山,而選入詩崙山,但後來的登山者則將不屬百岳的詩崙山排除在四秀之外,仍以品田山作為四秀之首[11]:49。 | 品田山 池有山 桃山 喀拉業山 |
中橫四辣 | 登山口皆在中橫公路上的四座高山,山徑多陡坡峭壁,高度落差大,攀登不易,因而得名[45]。 | 羊頭山(「小辣」) 畢祿山(「中辣」) 屏風山(「大辣」或「超辣」) 白姑大山(「特辣」) |
南橫三星 | 又稱南橫三山,是南橫公路旁的三座百岳[46]。 | 庫哈諾辛山 塔關山 關山嶺山 |
四大鳥山 | 指四座路途遙遠,高度不高,而且沿途展望不佳的百岳[47]。 | 小劍山 合歡西峰 喀拉業山 鹿山 |
部分屬於百岳的山岳並稱
[编辑]並稱 | 涵義 | 山岳 |
---|---|---|
六肩稜 | 臨近高峰肩狀平坦稜,有基點,有山名,狀如平肩,稍肩突丘[41]。 | 審馬陣山 喀拉業山 加利山 駒盆山 鹿山 望鄉山(非百岳) |
六易 | 山勢和緩,近貼山徑,容易順便登頂[41]。 | 池有山 伊澤山 雪山西峰(非百岳) 牧山 玉山前峰 馬路巴拉讓山(非百岳) |
七峭 | 山勢峭拔,坡度陡急,多佈散石,多垂崖壁[41]。 | 巴紗拉雲山(非百岳) 卡羅樓山(非百岳) 櫧山(非百岳) 塔關山 義西請馬至山 白石山 西巒大山 |
八瘦 | 山脊狹長,山腹瘦削,兩側多為崖壁或急坡[41]。 | 弓水山(非百岳) 畢祿山 本鄉山(非百岳) 干卓萬山 小關山北峰(非百岳) 南華山 關山嶺山 羊頭山 |
八銳 | 山峰尖銳,多崖壁,多峻坡[41]。 | 北稜角(非百岳) 小霸尖山 八通關山 佳陽山 火石山 劍南尖山(非百岳) 轆轆山 塔芬山 |
九嶂 | 山嶺頂平,橫亙如垣,密如籬籓,阻隔遠望視線如屏幛者[41]。 | 丹大山 屏風山 無雙山 東霸尖山(非百岳) 布拉克桑山 阿屘那來山(非百岳) 劍山 鋸山(非百岳) 穆特勒布山(非百岳) |
九峨 | 山高而巍峨,雄偉壯麗,卓而不群,立於周圍諸山,英挺秀出者[41]。 | 雲峰 奇萊主山 頭鷹山 合歡東峰 卓社大山 南雙頭山 能高山主峰 小關山 關門北山(非百岳) |
九平 | 山頂寬闊平坦,無大石巨木,淺草短竹柔美,步履可輕鬆[41]。 | 玉山小南峰(非百岳) 馬利亞文路山(非百岳) 宇達佩山(非百岳) 南大水窟山(非百岳) 油婆蘭山(非百岳) 馬比杉山 六順山 光頭山 東小南山 |
九偏 | 位置偏僻,遠隔主脈,縱走主脊,無兼登之便,必須專訪[41]。 | 拔托諾府山(非百岳) 可樂可樂安山(非百岳) 天南可蘭山(非百岳) 裡門山(非百岳) 黃當擴山(非百岳) 喀西帕南山 火山 庫哈諾辛山 磐石山 |
十巖 | 山頂巨石磊磊,純為岩峰,須攀岩附壁才能登頂[41]。 | 南湖大山東峰 中央尖山東峰(非百岳) 馬利加南山 南湖大山東南峰(非百岳) 南湖大山南峰 陶塞峰陶塞峰 中央尖山西峰(非百岳) 溪頭山(非百岳) 立霧主山 巴沙灣山(非百岳) |
十翠 | 山色蒼翠,樹木蒼籠,箭竹高密,須穿梭箭竹林叢[41]。 | 甘木林山(非百岳) 翠池三岔山(非百岳) 雪山南峰(非百岳) 玉山西峰 中霸尖山(非百岳) 白姑大山 奇萊裡山(非百岳) 中雪山 志摩山(非百岳) 西合歡山 |
十潤 | 山容潤澤,山勢柔和,坡度緩和,不須爬岩者[41]。 | 大水窟山 雪山北峰 合歡山 南玉山 布干山(非百岳) 海諾南山 盧利拉駱山(非百岳) 帕托魯山 安東軍山 雲水山(非百岳) |
八小巒 | 山頂矮小,坡勢緩和,容易攀登,縱走順路兼登[41]。 | 甘藷峰 巴巴山 石門山 雪山東峰 耶巴奧山(非百岳) 新仙山(非百岳) 僕落西擴山(非百岳) 烏可冬克山(非百岳) |
相關條目
[编辑]注釋
[编辑]- ^ 百岳���定的選拔標高原為10,000英尺以上,但由於誤將地圖上的日尺當作英尺,加上後來有4座百岳重測高度後標高不及10,000日尺,故改稱為超過3,000公尺,但有1座鹿山標高未達3000公尺。
- ^ 此處採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測量處於1956年印製的《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23],為邢天正登山所使用的地圖[24]。
- ^ 內政部營建署(2023年9月起由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專責管理國家公園)原將百岳依攀登難度由易至難分為A至E級,繼行政院於2019年推行山林開放政策後,營建署於2021年6月核定「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整合方案」,並於同年8月起逐步實施。此方案整合中華民國所有國家公園內的步道,以統一的標準重新分級,由易至難分為0至6級[29][30]。此標準亦適用於不在國家公園內的百岳[31]。
- ^ 亦有稱是1896年長野義虎等人,或是1898年12月26日史德培等。
- ^ 亦有稱是1896年長野義虎等人。
- ^ 此首登紀錄並不確定,但至少在1926年前便已有日本人登頂。
- ^ 亦有說是1910年4月小島仁三郎、坂井時彥等人。
- ^ 亦有稱是1908年12月森丑之助等人,或1909年4月3日飯田章等人。
- ^ 較有實證者是1908年11月志田梅太郎等人。
- ^ 或有說是更早即由野呂寧等人登頂。
- ^ 亦有稱1930年已有探險隊登頂過。
- ^ 亦有可能於1971年8月8日才由林文安、蔡景璋、李明輝、李顯榮等人首登。
- ^ 亦有說是1914年10月稍晚,佐久間左馬太等人。
- ^ 或有說是1908年森丑之助、志田梅太郎等人。
- ^ 亦有稱是1924年大石浩等人。
- ^ 亦有稱1930年已有探險隊登頂過。
- ^ 亦有稱是1904年4月高木喜與四等人。
- ^ 亦有說首次登頂日期應為1931年3月8日。
- ^ 亦有說是1930年9月伊藤太右衛門等人。
- ^ 亦有稱是1914年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
- ^ 「奇萊」一詞為在花蓮奇萊平原的台灣原住民撒奇萊雅族(撒奇萊雅語:Sakizaya)台語音譯簡稱,在清治及日治初期地圖標示為「岐萊」,[42]在日治、聯勤、經建的舊版地圖標示的漢字「奇」之上有加草字頭標為「䓫萊」,[43]與漢語「奇」「怪」無關。
參考文獻
[编辑]- ^ 臺灣山岳會的成立. 內政部營建署.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7).
- ^ 2.0 2.1 伊藤太右衛門. 臺灣の山を大觀して. 台灣山岳 (台灣山岳會). 1932-12-05, (6): 86–95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通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特藏臺灣期刊文獻 (日语).
- ^ 臺灣高山順位. 台灣山岳 (台灣山岳會). 1933-11-20, (7): 34,49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通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特藏臺灣期刊文獻 (日语).
- ^ 4.0 4.1 黃福森. 那些年的台灣百岳故事.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 ^ 5.0 5.1 5.2 王比利. 【小辭典】什麼是百岳. 健行筆記. 2013-11-20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7).
- ^ 劉美明. 小檔案 中央山脈大縱走. 聯合晚報. 2006-12-23 (中文(臺灣)).
- ^ 六順山. 上河文化 線上臺灣百岳. 2017-12-21 [202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7).
- ^ 柯焜耀. 台灣百名山. 中國時報. 1994-10-17 (中文(臺灣)).
- ^ 沈征郎. 名列登山界四大天王曾征服兩百餘座峰巒 愛山者林文安不幸罹山難. 聯合報. 1975-05-23 (中文(臺灣)).
- ^ 張銘隆. 戶外史上的今天. 民生報. 1989-12-05 (中文(臺灣)).
- ^ 11.0 11.1 11.2 百岳2.0小組. 陳遠建 , 编. 第二世代台灣百岳全集 初版. 台北市: 戶外生活. 2007-08-31. ISBN 978-986-6994-39-5.
- ^ 黃世亮. 百岳緣由. 新北市山岳協會. 2013-11-20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 ^ 台灣百岳完登部員榮譽榜.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3).
- ^ 國土測繪圖資(六順山) (地图). 國土測繪中心.
- ^ 鄭安睎等. 臺灣登山史. 內政部營建署. 2013-05-01. ISBN 9789860370126.
- ^ 黃昭國. 87天完登百岳 4歐吉桑創極限紀錄. 自由時報. 2011-12-18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7) (中文(臺灣)).
- ^ Bala Wu. 小百岳軌跡檔一覽表. 健行筆記. 2017-01-27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7).
- ^ 台灣百岳介紹. 台北市山岳協會.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2).
- ^ 台灣山岳雜誌推選出「台灣百名山」. 台大登山社. 2005-12-10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7).
- ^ 120岳與150岳(初整理). 踏在雲海中的浮島. 2011-08-08 [2023-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7).
- ^ 請教高山120岳是那位前輩編定訂的?可有聯絡電話?. 登山補給站. 2005-12-14.
- ^ 黃一元.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五十年年表」 (PDF).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2023-07-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5-27).
- ^ 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 第七版 (地图). 1:50000. Cartography by 聯合勤務總司令部測量處. 1956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中文(臺灣)).
- ^ 光復初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 (地图). Cartography by 聯勤總司令部測量處製圖廠(測繪)、上河文化(複刻). 臺北市: 上河文化. 2016 [1956] [2023-12-10]. ISBN 978-986-7342-7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 ^ 上河文化. 臺灣百岳一覽表.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中文(臺灣)).
- ^ 連鋒宗. 臺灣百岳全集:玉山山塊、雪山山脈. 臺北市: 上河文化. 2007. ISBN 978-986-7342-25-6 (中文(臺灣)).
- ^ 連鋒宗. 臺灣百岳全集:中央山脈北段. 臺北市: 上河文化. 2007. ISBN 978-986-7342-23-2 (中文(臺灣)).
- ^ 連鋒宗. 臺灣百岳全集:中央山脈南段. 臺北市: 上河文化. 2007. ISBN 978-986-7342-24-9 (中文(臺灣)).
- ^ 步道分級.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 ^ 審計部第五廳. 國家公園署研擬國家公園步道系統分級整合方案未訂定各階段具體實施期程,致部分分級作業尚未完成,審計部促請改善. 中華民國審計部. 2023-10-20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 ^ 雪霸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登山路線分級入園申請說明 (PDF).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2022-07-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31) (中文(臺灣)).
- ^ 鄭安睎. 臺灣登山史架構、範疇與分期初探 (PDF). 第十一屆全國大專院校登山運動研討會. 臺北市: 全國大專院校中級山登山安全研習會. 2007 [2023-08-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8) (中文(臺灣)).
- ^ 玉山高度測量. 國土測繪中心. 2023-06-18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 ^ 34.00 34.01 34.02 34.03 34.04 34.05 34.06 34.07 34.08 34.09 34.10 34.11 34.12 34.13 34.14 34.15 34.16 34.17 34.18 34.19 34.20 34.21 34.22 34.23 34.24 34.25 34.26 34.27 34.28 34.29 34.30 34.31 34.32 34.33 34.34 34.35 34.36 34.37 34.38 34.39 34.40 34.41 34.42 34.43 34.44 34.45 34.46 1/5000像片基本圖(106年) (地图).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 (國土測繪中心). 2017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 ^ 35.00 35.01 35.02 35.03 35.04 35.05 35.06 35.07 35.08 35.09 35.10 35.11 1/5000像片基本圖(109年) (地图).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 (國土測繪中心). 2020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 ^ 36.00 36.01 36.02 36.03 36.04 36.05 36.06 36.07 36.08 36.09 36.10 36.11 36.12 36.13 36.14 36.15 36.16 36.17 36.18 36.19 36.20 36.21 36.22 36.23 36.24 36.25 36.26 36.27 36.28 36.29 36.30 1/5000像片基本圖(107年) (地图).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 (國土測繪中心). 2018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 ^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1/5000像片基本圖(105年) (地图).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 (國土測繪中心). 2016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 ^ 38.0 38.1 1/25000經建版地形圖(111年) (地图).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 (國土測繪中心). 2022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 ^ 1/25000經建版地形圖(108年) (地图).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 (國土測繪中心). 2019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 ^ 伊藤太右衛門. 臺灣の五岳に就て. 台灣山岳 (台灣山岳會). 1927-04-23, (創刊號): 104–108 [2022-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通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特藏臺灣期刊文獻 (日语).
- ^ 41.00 41.01 41.02 41.03 41.04 41.05 41.06 41.07 41.08 41.09 41.10 41.11 41.12 41.13 41.14 41.15 41.16 網頁: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台灣高山註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5.23查參
- ^ 余寵. 全台前後山輿圖 (地图). 美國國會圖書館. 1878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岐萊主山
- ^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定位:地名:奇萊北峰.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 ^ http://www.sunriver.com.tw/takayama/sheishan.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百岳全集試閱頁
- ^ 【台灣山岳小檔案】中橫四辣. 健行筆記. 2014-10-19 [202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9).
- ^ 【台灣山岳小檔案】南橫三星. 健行筆記. 2022-04-28 [202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9).
- ^ 【台灣山岳小檔案】四大鳥山. 健行筆記. 2014-09-14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