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华人强制流配: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181行:
在{{tsl|ru|Сиблаг|西伯利亚|“西卜拉格”古拉格}}、別列茲尼科夫斯基古拉格({{lang-ru|Березниковский ИТЛ}})、科斯兰斯基古拉格({{lang-ru|Косланский ИТЛ}}),三个古拉格中华人死亡率为100%。托木斯克-阿辛斯基古拉格({{lang-ru|Томско-Асинский ИТЛ}})拘禁250名华人仅存活1人紧随其后,死亡率99.6%。死亡率极高的古拉格主要是位处极地,极度荒芜或高度严寒的地区,而且常常也是[[血汗工廠|血汗工厂]]。在这些古拉格,因为补给困难和政治因素,狱卒死亡率也不低。史学家{{tsl|ru|Петров, Никита Васильевич|尼基塔·瓦西里耶维奇·彼得罗夫|尼基塔·彼得罗夫}}认为要是被派驻极地中的古拉格,基本就是慢性折磨。监狱看守几乎都是“政治上犯错”的官员<ref name="ГУЛАГ. 1918—1960"/>{{rp|44}}。存活率最高的是位处哈萨克中部的790号古拉格({{lang-ru|790 ИТЛ}}),874人进入,到1953年解放时852人存活,存活率97.4%。其次则是人口流动性较大的{{tsl|ru|Нижамурлаг|尼扎穆拉格|尼扎穆拉格古拉格}},先后关押了340名华人,当中死亡人数只有21人,存活率93.9%。生还率高的古拉格都有一些共通点,首先监狱管理并不苛刻,同时绝大多数都在相对温暖的地区,另外主要从事民用建筑和农牧型的古拉格因没有太严苛的生产指标和品质管控,不像军工类和制衣类古拉格一天劳动至少12-14小时,因此不容易过劳而死<ref name="ГУЛАГ. 1918—1960"/>{{rp|86}}。
 
死亡率重占较大比重的是战死,根据大清洗受害者档案库当中近1,118名华人都被列为ПВБ,就是({{lang-ru|Погиб в бою}},阵亡)的意思,���料没有具体呈现古拉格的囚犯们死于何处,死前参加了哪些战役。但按死亡年份统计,1942-1943年这两年间死亡人数最多,达到867人。1945年,有127人的欧俄古拉格囚犯被提前从古拉格释放,但剩馀的多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继续囚禁。小部分在远东贝加尔湖-阿穆尔古拉格({{lang-ru|Байкало-Амурской ИТЛ}})和塔木托索古拉格({{lang-ru|Тамутосо ИТЛ}})的214位华人在1945年被编入苏联红军第36军第298步兵师,参加[[八月风暴行动]]。二次大战结束后这两个古拉格的囚犯被全数释放<ref>{{Cite web |url = https://base.memo.ru/|title = Списки жертв|author = |date = |publisher = |language = ru |accessdate = 2019/12/08 }}</ref><ref name="ГУЛАГ. 1918—1960"/>{{rp|114}}。
 
== 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