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烏克蘭議會選舉
2006年烏克蘭議會選舉於3月26日舉行。競選活動於2005年7月7日正式展開。2005年11月26日至12月31日進行政黨候選人名單的組成排序。
| |||||||||||||||||||||||||||||||||||||||||||||||||||||||||||||
烏克蘭最高拉達全部450個議席 獲得過半多數需226个席位 | |||||||||||||||||||||||||||||||||||||||||||||||||||||||||||||
---|---|---|---|---|---|---|---|---|---|---|---|---|---|---|---|---|---|---|---|---|---|---|---|---|---|---|---|---|---|---|---|---|---|---|---|---|---|---|---|---|---|---|---|---|---|---|---|---|---|---|---|---|---|---|---|---|---|---|---|---|---|
| |||||||||||||||||||||||||||||||||||||||||||||||||||||||||||||
2006年烏克蘭議會選舉結果 | |||||||||||||||||||||||||||||||||||||||||||||||||||||||||||||
|
烏克蘭的議會選舉採用政黨比例代表制選舉制度—也就是在全國單一選區中依照各政黨或聯盟得票率進行席次分配。前次議會選舉,半數議員以比例基礎產生,另一半由單一選區選出。
在經歷2004年總統大選其間的協商與談判後,憲法於2005年修訂,廢止單一選區,由比例代表制給取代。此項修訂於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另外也將總統部分權力移轉至議會,使烏克蘭成為雙首長制國家。
根據選舉法及採用制度,政黨或選舉聯盟必須獲得百分之三以上的全國得票率才能獲得議會席次(百分之三門檻)。
選舉結果
编辑根據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本次全國投票率為67.13%。
4月10日,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布最終計票結果。得票結果可於委員會網站查詢。根據結果,45個政黨之中,只有5組政黨通過百分之三門檻。
在本次選舉中,烏克蘭共產黨席次與得票率大幅衰退。與2002年議會選舉的20%得票率相比,本屆只拿下不到4%的選票,僅保住21席議員席次。
娜塔莉亞·維特連科人民反對聯盟(People's Opposition Bloc of Nataliya Vitrenko)得票率只有2.93%,以0.07%之差未能通過選舉門檻。根據法律,選舉門檻的計算是以選票總票數計算,包括了一般的不信任票(如「反對所有政黨」票)與無效票(如投給多個政黨等不在選舉法規定內的選票)。如果去掉這些選票,則娜塔莉亞·維特連科聯盟可超越百分之三門檻。反對聯盟領袖娜塔莉亞·維特連科(Nataliya Vitrenko)對這項初步結果表示:「中選會是以什麼為基準說選民有2,525萬?根據中選會資料,2%是無效票,1.8%是『反對所有政黨』票,因此這些選票應該不予計算。計算基礎不應該大於2,450萬人,這才是中選會應該為我們陣營所計算的3%。」[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不過,根據選舉法第一條第四項:「分配席次的政黨(聯盟)不得低於百分之三的『參與』選民票數。」
許多政黨未能通過選舉門檻,尤其娜塔莉亞·維特連科人民反對聯盟與「Ne Tak」反對聯盟(Opposition Bloc "Ne Tak")都主張選舉被高度竄改,要求重新計票。有媒體報導表示,烏克蘭總統也建議,如有必要,可進行部分重新計票。如果總票數的計算出現重大錯誤,娜塔莉亞·維特連科人民反對聯盟有望跨越法律所規定的百分之三門檻。
在2006年5月25日的議會第一次會議後,各黨就執政聯盟的組成展開協商。6月22日,季莫申科聯盟、我們的烏克蘭聯盟、烏克蘭社會主義黨達成協議組成執政聯盟。結盟協議在總統尤申科不再堅持之前反對季莫申科擔任總理的立場後正式簽署。
由於未能改變季莫申科尋求總理寶座的立場,我們的烏克蘭決定由佩特羅·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取代亞歷山大·莫洛茲(Oleksandr Moroz)角逐議長寶座,同時與地區黨進行協商組成一個廣大的政治同盟。
在我們的烏克蘭拒絕支持社會主義黨黨魁亞歷山大·莫洛茲參選議長後,一開始的結盟協議宣告破裂。社會主義黨隨後決定與地區黨與烏克蘭共產黨組成執政聯盟。社會主義黨黨魁亞歷山大·莫洛茲在7月6日當選烏克蘭議會議長。在《民族團結宣言》(Universal of National Unity)簽署及我們的烏克蘭支持之下,維克多·亞努科維奇在8月4日被任命為總理。
政黨與聯盟 (僅列出得票率大於0.3%政黨) |
得票數 | % | 席次 | |
---|---|---|---|---|
地區黨(Партія регіонів) | 8,148,745 | 32.14 | 186 | |
季莫申科聯盟(Блок Юлії Тимошенко)
|
5,652,876 | 22.29 | 129 | |
我們的烏克蘭聯盟(Блок Наша Україна)
|
3,539,140 | 13.95 | 81 | |
烏克蘭社會主義黨(Соціалістична партія України) | 1,444,224 | 5.69 | 33 | |
烏克蘭共產黨(Комуністична партія України) | 929,591 | 3.66 | 21 | |
娜塔莉亞·維特連科人民反對聯盟(Блок Наталії Вітренко Народна Опозиція)
|
743,704 | 2.93 | 0 | |
利特溫聯盟人民(Народний блок Литвина)
|
619,905 | 2.44 | 0 | |
科斯騰科與普柳希烏克蘭民族聯盟(Український Народний Блок Костенка і Плюща)
|
476,155 | 1.87 | 0 | |
Viche(Віче) | 441,912 | 1.74 | 0 | |
Pora-改革與秩序黨公民政治聯盟(Блок Пора-Партія Реформи і Порядок) | 373,478 | 1.47 | 0 | |
「Ne Tak」反對聯盟(Опозиційний Блок "Не Так")
|
257,106 | 1.01 | 0 | |
「文藝復興」黨(Партія "Відродження") | 245,188 | 0.96 | 0 | |
尤里·卡拉馬佐夫聯盟(Блок ЮРІЯ КАРМАЗІНА) | 165,881 | 0.65 | 0 | |
烏克蘭綠黨(Партія Зелених України) | 137,858 | 0.54 | 0 | |
烏克蘭國家民主黨(Блок НДП) | 126,586 | 0.49 | 0 | |
「EKO+25%」環境保護黨(Політична партія "Партія екологічного порятунку "ЕКО+25%") | 120,238 | 0.47 | 0 | |
烏克蘭「綠色星球」黨(Українська партія "Зелена планета") | 96,734 | 0.38 | 0 | |
全烏克蘭「自由」聯盟(Всеукраїнське об’єднання "Свобода") | 91,321 | 0.36 | 0 | |
烏克蘭農民黨(Селянська партія України) | 79,160 | 0.31 | 0 | |
拉扎連科聯盟("Блок Лазаренкo") | 76,950 | 0.30 | 0 | |
其他(低於0.30%) | 645,383 | 2.58 | 0 | |
反對所有政黨 | 449,650 | 1.77 | - | |
無效票 | 490,595 | 1.93 | - | |
總和 | 25,352,380 | 100 | 450 | |
來源: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 |
全球反應
编辑根據阿拉伯新聞媒體半島電視台,地區黨表示在第一個出口民調公布後,選舉就蒙上違法與組織不佳的陰影。多數其他政黨與西方觀察家雖也承認部分組織問題,但都認為這是一場乾淨的選舉。[2]
俄國報紙《消息報》(Izvestia)預測烏克蘭將有更多的政治動盪,更惡化的經濟情勢。[3]
根據俄國網站 Gazeta.ru,季莫申科、尤申科和社會主義黨將組成執政聯盟。季莫申科將可成為新任總理。尤申科與喬治亞總統薩卡希維利已提前向她祝賀。[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俄羅斯新聞社表示,季莫申科承諾將重新考慮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天然氣交易。[7]
《華盛頓郵報》表示,根據出口民調,尤申科所領導的政黨遭遇重大挫敗,滑落至第三大黨。他在16個月前所擊敗的親俄政黨取得勝利。維克多·亞努科維奇所領導的地區黨在2004年被尤申科與橙色革命所擊敗。兩份民調分別指出地區黨本次拿下33.3和27.5的得票率。[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月27日,半島電視台報導指出前總理季莫申科在本次選舉中獲得勝利,所屬的聯盟成為第二大黨,可望組成執政聯盟。亞努科維奇所領導的親俄地區黨成為第一大黨,但季莫申科已成為一位恢復元氣的政治人物,表示「橙色革命」的自由派團結應起來持續對抗親俄政黨。但這項結果,對於先前在總統大選擊敗亞努科維奇,之後又與橙色革命同志季莫申科鬧翻的尤申科來說是雙重打擊。[9]
根據富比士網站,季莫申科力勸已疏遠的橙色革命盟友組成聯合陣線對抗他們過去的親俄對手,剛取得第一大黨寶座的地區黨。應該在星期一展開的執政聯盟籌組會談,被無限期擱置。[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俄羅斯線上媒體 Lenta.ru 報導,維特連科所屬政黨的激進份子在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周圍搭起帳篷,對疑似有違法行為表達抗議。[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根據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帳篷已幾乎清空。[13]
登記政黨與聯盟
编辑本次共有45組政黨登記參選,只有5組跨越百分之三門檻進入國會。議會席次的分配方式是根據最大餘額方法,採用黑爾數額。
政黨或聯盟名稱(參選人數目):
(跨越百分之三選舉門檻的政黨或聯盟以粗體表示)
|
|
出口民調
编辑2006年全國出口民調 | 烏克蘭社會學機構出口民調 | FOM-Ukraine公司出口民調 |
---|---|---|
來源:Korrespondent.ne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選前民調
编辑根據選前民調,領先政黨為地區黨的34%、季莫申科聯盟的24%,「我們的烏克蘭」聯盟緊追其後。
另兩組超越百分之三門檻的政黨是烏克蘭社會主義黨和當時議會議長沃洛基米爾·利特溫所領導的利特溫聯盟。
烏克蘭共產黨在過去選舉中的支持率不斷下滑(1998年25%、2002年20%),預計該黨支持率會不斷下跌。
雖然部分政黨提名超過400位候選人,但沒有一個單一政黨能一舉拿下200個席次。為了籌組政府,根據《乌克兰宪法》,在選舉結果公布後一個月內,需有兩個以上的國會政黨或聯盟組成執政聯盟。
拉祖姆科夫中心民調
编辑拉祖姆科夫中心(Razumkov Centre)每兩周進行一次全國調查。
表一為可能跨越百分之三門檻的政黨
政黨或聯盟 | 2005.11 | 2006.01 (1) | 2006.01 (2) |
---|---|---|---|
地區黨 | 17.5% | 24.7% | 27.4% |
「我們的烏克蘭」聯盟 | 13.5% | 15.4% | 16.9% |
季莫申科聯盟 | 12.4% | 12.0% | 12.7% |
烏克蘭社會主義黨 | 5.6% | 4.6% | 6.3% |
烏克蘭共產黨 | 5.8% | 4.6% | 6.2% |
利特溫人民聯盟 | 3.3% | 3.0% | 3.4% |
娜塔莉亞·維特連科「人民反對」聯盟 | 2.6% | 2.5% | 1.8% |
其他 | 5.3% | 7.7% | 7.4% |
反對全部政黨 | 6.7% | 3.9% | 4.1% |
不投票 | 6.4% | 2.5% | 3.1% |
不知道/無意見 | 20.9% | 19.1% | 10.5% |
未回答 | - | - | 0.2% |
總和 | 100.0% | 100.0% | 100.0% |
受訪者人數 | 1993 | 2290 | 2016 |
精確度 (p-value) | 2.3% | 2.1% | 2.3% |
基輔社會學研究院民調
编辑基輔社會學國際研究院在2月9日公布在1月20至27日所做的最新民調
。表二為可能跨越百分之三門檻的政黨
政黨或聯盟 | 烏克蘭 | 西部 | 中部 | 南部 | 東部 |
---|---|---|---|---|---|
地區黨 | 29.9% | 5.0% | 8.5% | 43.5% | 68.1% |
「我們的烏克蘭」聯盟 | 18.5% | 38.4% | 23.4% | 9.6% | 2.3% |
季莫申科聯盟 | 10.4% | 16.6% | 16.6% | 5.3% | 2.0% |
烏克蘭社會主義黨 | 4.0% | 2.1% | 8.9% | 2.0% | 1.5% |
烏克蘭共產黨 | 4.5% | 0.9% | 4.3% | 6.5% | 6.0% |
利特溫人民聯盟 | 2.6% | 1.8% | 3.8% | 3.7% | 0.4% |
娜塔莉亞·維特連科「人民反對」聯盟 | 1.3% | 0.7% | 0.3% | 2.5% | 1.8% |
「Pora」公民聯盟 | 0.7% | 1.9% | 0.3% | 0.7% | 0.2% |
烏克蘭綠黨 | 0.6% | 0.3% | 1.0% | 0.6% | 0.2% |
科斯騰科與普柳希烏克蘭人民聯盟 | 0.5% | 1.1% | 0.7% | 0.2% | 0.0% |
「Ne Tak」反對聯盟 | 0.5% | 0.6% | 0.2% | 0.7% | 0.7% |
其他(小於0.4%) | 3.0% | 1.6% | 4.1% | 3.6% | 1.9% |
未決定 | 13.5% | 20.5% | 13.7% | 12.6% | 7.3% |
反對所有政黨 | 5.7% | 4.2% | 10.2% | 3.3% | 4.0% |
不投票 | 4.3% | 4.3% | 4.0% | 5.2% | 3.6% |
總和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注釋
编辑- ^ 拉祖姆科夫中心:21 листопада 2005 Рейтинг політичних партій України (Центр ім.О. Разумков)[失效連結](調查時間:2005年11月3日至11月13日,公布日期2005年11月21日)
- ^ 拉祖姆科夫中心:20 січня 2006 Електоральні рейтинги партій і блоків (Центр ім.О. Разумков)[失效連結](調查時間:2006年1月12日至1月17日,公布日期2006年1月20日)
- ^ 拉祖姆科夫中心:8 лютого 2006 Наміри голосування на виборах до Верховної Ради України та ідеологічні орієнтації громадян (Центр ім.О. Разумков)[失效連結](調查時間:2006年1月26日至1月31日,公布日期2006年2月8日)
- ^ 11月調查是以維特連科的烏克蘭進步社會主義黨為對象。1月則由娜塔莉亞·維特連科「人民反對」聯盟代替,除了進步社會主義黨還包括了羅斯-烏克蘭聯盟黨。
- ^ 基輔社會學國際研究院:報告檔案連結
外部連結
编辑- (英文)/(乌克兰語) 2006年議會選舉: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