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殿爵
劉殿爵教授,Hon LLD,Hon DLitt,MA,BA( Professor Din Cheuk Lau,1921年3月8日—2010年4月26日),香港語言學家、翻譯權威和哲學家,在1963年至1979年間翻譯成的《道德經》、《孟子》及《論語》英文版獲國際學術界公認為標準譯本。
劉殿爵教授 Professor D. C. Lau | |
---|---|
出生 | 英屬香港 | 1921年3月8日
逝世 | 2010年4月26日 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 | (89歲)
职业 | 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 |
畢業於香港大學的劉殿爵,在1950年至1978年間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任教中文及中國哲學,前後凡二十八年,1971年他成為英國歷來首位出任中文講座教授的華人。劉殿爵在1978年改到香港中文大學執教,在中大度過三十二年的教研生涯,1980年至1983年兼任文學院院長,另外在晚年為先秦兩漢和魏晉南北朝的古籍文獻編製逐字索引。中大和港大先後在1975年和1989年向他頒授榮譽博士學位,表揚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生平
编辑早年生涯
编辑劉殿爵祖籍廣東番禺,1921年3月8日生於香港,父親是詩人劉伯端(1887年-1963年),字景棠,任職華民政務司署文案,曾為粵劇花旦芳艷芬出版《燕芳詞冊》等作。[1][2] 劉殿爵幼承庭訓,後來入讀英皇書院,[3]1938年獲港府獎學金入讀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他在校內表現傑出,但香港淪陷後提早畢業,於1942年1月以一級榮譽文學士資格獲頒「戰時學位」,同��畢業的知名好友有徐家祥、余叔韶和黃麗松等。[4][5][6]
劉殿爵戰時曾在中國大陸服務,[7]香港重光後,港府與英國文化協會設立「勝利獎學金」(Victory Scholarship),以紀念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獲勝。[8] 劉殿爵在1946年取得該獎學金,[9] 乘坐「大不列顛號」(SS Britannic)到英國,入讀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攻讀文學碩士學位,主修西方哲學,1949年再以一級榮譽資格畢業。[6] 劉殿爵在學期間因在邏輯學方面表現優異,而獲頒「邏輯獎」(Logic Prize),是格拉斯哥大學創校以來首位獲獎的海外學生。[6]
學術生涯
编辑翻譯經典
编辑畢業後,適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擴充,劉殿爵在1950年獲聘出任講師,在遠東部任教中文和中國哲學。[6] 劉殿爵在1965年升任中國哲學高級講師,至1971年高級講師一位裁撤,他獲任命為該校中文講座教授,成為英國歷來首位出任中文講座教授的華人。[6][7] 劉殿爵在亞非學院有不少門生,比如安樂哲教授(Professor Roger T. Ames)和尤德爵士夫人彭雯麗(Pamela, Lady Youde)等。[1][6]
在1959年,企鵝圖書送來一份《道德經》英文譯本原稿,讓劉殿爵審閱,不過這份原稿由緬甸文翻譯而成,內文多有缺失,結果在劉殿爵建議下,企鵝圖書沒有接納這份原稿。[6] 翌年,企鵝圖書再送來一份修訂本予劉殿爵審閱,惟稿件始終是譯自緬甸版的《道德經》,翻譯質素未能滿足他的要求,劉殿爵遂決定自行翻譯,經大約五年時間在1963年翻譯成《道德經》英文版,後來再花七年時間在1970年出版《孟子》英文版,以及花近十年時間在1979年完成《論語》英文版,三大譯作全部由企鵝圖書出版。[6]
劉殿爵翻譯的三本中國經典著作造詣甚高,極具水準,獲國際公認為標準英文譯本,西方不少研究中國文史哲的學者,亦多以他的譯作為研究必讀入門,影響甚鉅。[1][6][9] 後來的鄧仕樑教授認為,劉殿爵的譯作風格受英國哲學家吉爾伯特·賴爾(Gilbert Ryle,1900年-1976年)影響,所以用字精煉澄澈,言簡意賅,並以「秋水文章不染塵」一語讚揚他的譯作。[10] 另方面,劉殿爵翻譯成《道德經》英文版時,西方剛好興起嬉皮文化,《道德經》提倡「道法自然」的思想正好透過他的譯作進一步向西方傳播。[6] 單是《道德經》英譯本初版,截止1990年代初已在全球售出至少50萬本。[6] 為表揚劉殿爵在海外弘揚中國文化所作的貢獻,香港中文大學在1975年特地向他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7]
執教中大
编辑劉殿爵在亞非學院後期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參與為清代音韻學家王念孫的《廣雅疏證》增補標點和索引,以及為稿件作最後審查,有關作品後來由中文大學於1978年出版,並定名為《廣雅疏證:新式標點》。[7] 同年,劉殿爵結束在亞非學院二十八年的教學生涯,獲中文大學禮聘出任中文系講座教授,由此展開在中文大學多年的教學生涯。[9]
在加入中大之初,香港正值第二次中文運動,劉殿爵亦發揮其影響力,在1979年將中大原有的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重組為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並由他出任中心主任一職。[11] 在1980年,中心獲吳多泰鉅款捐助,遂易名為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繼續由他出任中心主任至2007年。[9][11] 另一方面,劉殿爵又在1979年接替全漢昇教授擔任《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主編,一任十六年,至1995年卸任。[9]
劉殿爵在中大醉心學術研究,並多次公開表示不願涉足大學行政工作,但他仍在1980年獲推舉當選為文學院院長。[9][12] 在任內,他提倡取消大學學位試,[12] 而在1983年卸任文學院院長後,他連同金耀基教授、楊綱凱博士、李金漢博士和廖柏偉博士獲中大校長馬臨教授委任到一個特別小組,專門檢討本科生的課程結構。[13] 小組在1984年提交報告,提出採用學分制、將必修的副修課程改為選修、以及加強通識及語文教育等三大項建議。小組的建議後來獲中大教務會採納,並在1986年至1987年度學年起實施,至於中大創校以來沿行的學位試則予以取消。[13]
粵語正音運動
编辑劉殿爵對粵語有相當研究,在中大任教時,也是1970年代後期粵語正音運動的最初發起人之一,正音運動提倡粵語的「正音」和「正讀」,在當時引起輿論的熱烈討論。在1981年,時任香港電台台長張敏儀聽取劉殿爵及宋郁文的意見後,向全台播音員發指引,要求將「時間」的「間」字讀成『艱』音,而非粵語習慣讀成的『諫』音。[14] 劉殿爵指出,根據近代語言學家黃錫凌所著的《粵音韻彙》,「間」字旁邊標記了兩個音,一為『諫」音,另一為『艱』音,不過卻在『諫』音旁邊再加小注,強調『諫』音用於「間格」和「離間」等語,因此結論「時間」一語應讀「時『艱』」而非「時『諫』」。[15]
雖然部份如黃霑等的學者文人支持劉殿爵的建議,不過很多電台聽眾和報章評論則大表不滿,批評他矯枉過正,徒添麻煩。[15] 劉殿爵在同年12月再於《明報月刊》撰寫〈論粵語「時間」一詞的讀音〉一文,為自己的主張辯護。[16] 他除了引用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現代漢語詞典》和宋代《廣韻》佐證自己的說法外,又在文中聲稱「時間一直到三十年代後期還是讀作時『艱』」,讀成「時『諫』」是誤讀。[16] 不過,劉殿爵的主張始終受到不少輿論質疑,也有報章輿論加以反駁,指早在二、三十年代,「時間」一語早已讀成「時『諫』」,因此循約定俗成的原則,不應將之讀成「時『艱』」。[15]
由於社會上的爭議不斷,港台最終讓步,不再要求播音員將「時間」讀作「時『艱』」。然而,社會上始終無法就「時間」的「正音」達成共識,學界仍一直就此存有爭議。[15]
晚年生涯
编辑劉殿爵有份在1986年草創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亦是該院院歌填詞人之一。[9] 自1986年至2005年間,劉殿爵是逸夫書院校董,1989年起任該院高級導師,2005年卸任校董後獲任命為該院校董會高級顧問。[9] 另在1988年,他復獲港府委任為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劉殿爵在翌年宣佈榮休,但榮獲中大校方終身聘任為中文系榮休講座教授、以及中國文化研究所榮譽教授,同年他的母校香港大學向他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以誌其對中文和比較哲學等各方面的貢獻。[6][9]
榮休後的劉殿爵繼續從事學術研究,除了重新修訂他早年翻譯的《道德經》、《孟子》和《論語》等作外,[17] 他與陳方正博士在1988年獲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撥款,為先秦兩漢一切傳世的文獻電腦化,以設立「先秦兩漢全部傳世文獻計算機化數據庫」(後來改稱「漢達古文獻資料庫」),同時又著手編纂《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叢刊》,而數據庫則在1992年完成。[18][19] 在1992年、1994年和1995年,他們再獲台灣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與香港研究資助局撥款,將魏晉南北朝的傳世文獻電腦化,並耗時多年,陸續出版成《魏晉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叢刊》,這些工作大大便利了中國文史哲方面的研究。[9][19]
劉殿爵晚年退居中文大學校園,曾患肺癌,但後來治癒。在2010年初,劉殿爵因肺部感炎,多次入院接受治療,雖然懷疑是肺癌復發,但沒有帶來很大痛苦。[1] 在同年4月中,他再因呼吸困難入院,並要靠氧氣罩呼吸,至4月22日病情惡化,不少師生好友均前來探望。[1] 劉殿爵在2010年4月26日以89歲高齡病逝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1] 他生前不娶,並無子嗣,[3] 而遺作《淮南子韻讀及校勘》則有待刊印。[9] 劉殿爵的追思會在5月30日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內舉行。[20]
個人生活
编辑劉殿爵自少熱愛下圍棋,另在英國時已習太極,亦曾在中大中文系的活動上公開表演。至於在中大執教期間,他亦有習氣功,但認為氣功不應與宗教連上關係。[21]
在學習語文方面,劉殿爵強調背誦書本的重要性,認為要成功學習語文,就要對學習的語文產生感覺。至於在學習外語方面,更要熟練地掌握語法,才能「培養出敏銳的語言感覺」。[21]
經歷 | |
---|---|
|
榮譽學位
编辑部份著作
编辑英文著作
编辑- D. C. LAU, "The Treatment of Opposites in Lao Tzu", Bulletin of the Society for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1, 1958, pp. 344–360.
- Translated by D. C. LAU, Tao Te Ching,
-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63.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2.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9, Revised Edition.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1, First Paperback Book Edition.
- Translated by D. C. LAU, Mencius,
-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0.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4.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3, Revised Edition.
- Translated by D. C. LAU, The Analects,
- Harmondsworth;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79.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3.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nd Edition.
- Compiled by D. C. LAU, Lu Xun Xiao Shuo Ji: Vocabulary (Selected Short Stories of Lu Xun),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79.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nd Edition.
- Edited and translated from classical Chinese into modern Chinese by KEONG Tow Yung, English translation by D.C. LAU, Confucius Says, Hong Kong: Federal Publications, 1982.
- Translated by D.C. LAU and Roger T. AMES, Sun Bin: The Art of Warfare,
-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6.
-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3.
- Translated by D.C. LAU and Roger T. AMES, Yuan Dao: Tracing Dao to Its Source,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8.
中文著作
编辑- 陳雄根標點、劉殿爵審閱,《廣雅疏證:新式標點》,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8年。
- 劉殿爵主編,《兵書四種(孫子,尉繚子,吳子,司馬法)逐字索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 劉殿爵主編,《文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2年。
- 劉殿爵主編,《淮南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2年。
- 劉殿爵主編,《說苑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2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大戴禮記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韓詩外傳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孔子家語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禮記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商君書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新序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戰國策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逸周書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2年。
- 劉殿爵主編,《吳越春秋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3年。
- 劉殿爵主編,《晏子春秋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3年。
- 劉殿爵主編,《越絕書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3年。
- 劉殿爵著,《語言與思想之間》,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93年。
- 劉殿爵主編,《山海經逐字索引·穆天子傳逐字索引·燕丹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4年。
- 劉殿爵主編,《春秋繁露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4年。
- 劉殿爵主編,《東觀漢記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4年。
- 劉殿爵主編,《尚書大傳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4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儀禮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4年。
- 劉殿爵主編,《賈誼新書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4年。
- 劉殿爵主編,《爾雅逐字索引·孝經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年。
- 劉殿爵主編,《論語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年。
- 劉殿爵主編,《孟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年。
- 劉殿爵主編,《古列女傳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5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法言逐字索引·太玄經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潛夫論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年。
- 劉殿爵主編、陳方正主編,《新語逐字索引·申鑒逐字索引·中論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春秋左傳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5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毛詩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5年。
- 劉殿爵主編、陳方正主編,《尚書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5年。
- 劉殿爵主編、陳方正主編,《周易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5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風俗通義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6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列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荀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老子逐字索引:《道藏》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河上公《注》》,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論衡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鶡冠子逐字索引,鬼谷子逐字索引,文始真經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7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六韜逐字索引·鬻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7年。
- 劉殿爵主編,《孔叢子逐字索引;鄧析子逐字索引;尹文子逐字索引;公孫龍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8年。
- 劉殿爵主編,《竹書紀年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8年。
- 劉殿爵、陳方正主編,《國語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1999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齊竟陵王蕭子良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謝靈運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謝朓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年。
- 劉殿爵主編,《楚辭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2000年。
- 劉殿爵主編,《韓非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2000年。
- 劉殿爵主編,《莊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2000年。
- 劉殿爵主編,《太平經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2000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曹操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曹丕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曹植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沈約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徐陵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顏氏家訓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庾信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 劉殿爵主編,《墨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2001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建安七子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江淹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 劉殿爵主編,《管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2001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文心雕龍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齊民要術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梁武帝蕭衍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梁昭明太子蕭統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 社祖貽、劉殿爵主編,《現代文學名篇》,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2001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梁簡文帝蕭綱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年。
- 劉殿爵主編,《難經逐字索引;傷寒論逐字索引;金匱要略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年。
- 劉殿爵主編,《釋名逐字索引;急就篇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洛陽伽藍記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張華集逐字索引;張載集逐字索引;張協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潘岳集逐字索引·潘尼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人物志逐字索引·博物志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
- 劉殿爵、陳方正、何志華主編,《詩品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
相關條目
编辑注腳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繙譯大師劉殿爵辭世〉,《蘋果日報》,2010年4月30日。
- ^ 陶傑,〈花想容光玉想聲〉,《蘋果日報》,2003年10月15日。
- ^ 3.0 3.1 "DC Lau Obituary", The Guardian, 31 May 2010.
- ^ Paul TSUI, Paul Tsui's Memoirs Chapter 9, 1989.
- ^ Patrick YU Shuk-Siu, A Seventh Child and the Law, 1998.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Lau, Din Cheuk", Honoaray Graduat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9.
- ^ 7.0 7.1 7.2 7.3 7.4 〈中文大學榮譽學位及各科學位,昨日舉行頒授典禮〉,《華僑日報》第六張第一頁,1975年10月23日。
- ^ 〈港大頒授榮譽學位,四中外人士獲殊榮〉,《華僑日報》第九頁,1989年3月22日。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劉殿爵教授辭世,大學同仁深切悼念〉,《中大電子通訊》第7卷第6期,2010年4月。
- ^ 《採掇英華》編輯委員會編,《採掇英華:劉殿爵教授論著中譯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年。
- ^ 11.0 11.1 〈簡介〉,《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造訪於2010年5月1日。
- ^ 12.0 12.1 李活雄博士,〈訪問劉殿爵教授〉,《人文學刊》,1991年7月。
- ^ 13.0 13.1 吳倫霓霞主編,《邁進中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三十年,1963-1993》,1993年。
- ^ 黃霑,〈加把勁吧〉,《明報》,1981年2月7日。
- ^ 15.0 15.1 15.2 15.3 王亭之,〈「正音」事件來龍去脈〉,《作家月刊》,2007年6月。
- ^ 16.0 16.1 劉殿爵,〈論粵語『時間』一詞的讀音〉,《明報月刊》,1981年12月號。
- ^ "D. C. Lau", Research Centre for Translation 3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s, 2001.
- ^ "A Computerised Database of the Entire Body of Extent Han and Pre-Han (i.e. pre-220 A.D.) Traditional Chinese Text", Research Grant Council of Hong Kong Annual Report 1997, 1997.
- ^ 19.0 19.1 "Database of 35 Million Characters Helps Scholars and Writers", RESEARCH Frontiers Issue No. 6, May 2003.
- ^ 〈劉殿爵教授追思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0年5月。
- ^ 21.0 21.1 陳善偉博士,〈訪問劉殿爵教授〉,《逸林》第一期,1999年2月。
參考資料
编辑英文資料
编辑- Paul TSUI, Paul Tsui's Memoirs Chapter 9, 1989. online ver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au, Din Cheuk", Honoaray Graduat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9. website
- "A Computerised Database of the Entire Body of Extent Han and Pre-Han (i.e. pre-220 A.D.) Traditional Chinese Text", Research Grant Council of Hong Kong Annual Report 1997, 1997. online version
- Patrick YU Shuk-Siu, A Seventh Child and the Law,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8.
- "D. C. Lau", Research Centre for Translation 3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s, CUHK Research Centre for Translation, 2001.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atabase of 35 Million Characters Helps Scholars and Writers", RESEARCH Frontiers Issue No. 6, May 2003. online version
- "DC Lau Obituary", The Guardian, 31 May 2010.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文資料
编辑- 〈中文大學榮譽學位及各科學位,昨日舉行頒授典禮〉,《華僑日報》第六張第一頁,1975年10月23日。
- 劉殿爵,〈論粵語『時間』一詞的讀音〉,《明報月刊》,1981年12月號。
- 〈港大頒授榮譽學位,四中外人士獲殊榮〉,《華僑日報》第九頁,1989年3月22日。
- 李活雄博士,〈訪問劉殿爵教授〉,《人文學刊》,1991年7月。網上版本
- 吳倫霓霞主編,《邁進中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三十年,1963-1993》,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3年。網上版本
- 陳善偉博士,〈訪問劉殿爵教授〉,《逸林》第一期,1999年2月。網上版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陶傑,〈花想容光玉想聲〉,《蘋果日報》,2003年10月15日。網上版本[永久失效連結]
- 《採掇英華》編輯委員會編,《採掇英華:劉殿爵教授論著中譯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年。
- 王亭之,「正音」事件來龍去脈〉,《作家月刊》,2007年6月。網上版本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4-25
- 〈劉殿爵教授辭世,大學同仁深切悼念〉,《中大電子通訊》第7卷第6期,2010年4月。網上版本
- 〈繙譯大師劉殿爵辭世〉,《蘋果日報》,2010年4月30日。網上版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簡介〉,《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造訪於2010年5月1日。網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閱讀
编辑- Edited by Roger T. AMES, CHAN Sin-wai and Mau-sang NG, Interpreting Culture Through Translation: A Festschrift for D.C. Lau,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1.
- 《採掇英華》編輯委員會編,《採掇英華:劉殿爵教授論著中譯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年。網上版本
外部連結
编辑- 一般資料
- 悼文
- "DC Lau Obitu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uardian, 31 May 2010.
- In Memory of D. C. Lau, 28 April 2010
- In Honor of D. C. Lau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8 April 2010
- 劉殿爵教授辭世,大學同仁深切悼念,2010年4月
- 敬悼劉殿爵教授,2010年4月27日
- 劉殿爵教授走了[失效連結],2010年4月28日
學術機關職務 | ||
---|---|---|
前任: 全漢昇教授 |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主編 1979年–1995年 |
繼任: 陳學霖教授 |
前任: 關寧安 (John Gannon) |
香港中文大學 文學院院長 1980年–1983年 |
繼任: 吳利明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