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弦
三和弦是以三度关系叠置的三个音构成的和弦[1]。这三个音分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一些现代音乐家如霍华德·汉森[2]、卡尔顿·盖默[3]用“三和弦”来指任何三个音(无关其音程关系)构成的和弦[4],阿伦·福特还提出了“四度叠加的三和弦”(quartal triad)这样的概念[5]。它是西方音乐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和弦,功能和声也主要依赖正三和弦[6][7]。
意义名 | 系统名 | 英文名 | 距离根音的音程 |
---|---|---|---|
冠音 | 五音 | fifth | 减五度、纯五度或增五度 |
中音 | 三音 | third | 小三度或大三度 |
根音 | 一音 | root | 纯一度 |
类别
编辑組成音程 | 和弦名(流行) | 和弦名(古典) | 音符 | 音訊 | ||
---|---|---|---|---|---|---|
三度 | 五度 | |||||
大三和弦 | 大三度(4半音) | 纯五度(7半音) | C、CM、Cmaj、CΔ | I | C-E-G | ⓘ |
小三和弦 | 小三度(3半音) | 纯五度(7半音) | Cm、Cmin、C-、C-Δ | i | C-E♭-G | ⓘ |
增三和弦 | 大三度(4半音) | 增五度(8半音) | Caug、C+、C+5、C(♯5)、C+Δ、CΔ+5、CΔ(♯5) | I+ | C-E-G♯ | ⓘ |
减三和弦 | 小三度(3半音) | 減五度(6半音) | Cdim、Co、CoΔ、Cm−5、Cm(♭5) | io | C-E♭-G♭ | ⓘ |
三和弦的转位
编辑三和弦��一个原位和两个转位。
三和弦的原位就是三和弦本身,它的低音为根音,低音到上方各音的音程距离分别为三度和五度,数字低音标记可省略不写。
三和弦的第一转位是六和弦,它的低音为三音,低音到上方各音的音程距离分别为三度和六度,数字低音标记为6。
三和弦的第二转位是四六和弦,它的低音为五音,低音到上方各音的音程距离分别为四度和六度,数字低音标记为 。
名称 | 转位 | 低音 | 标记 | 低音与上方各音的音程 |
---|---|---|---|---|
三和弦 | 原位 | 根音 | ||
六和弦 | 第一转位 | 三音 | 6 | |
四六和弦 | 第二转位 | 五音 |
转位三和弦的性质
编辑三和弦的性质在转位后不发生改变,例如:大三和弦的第一转位是大六和弦,小三和弦的第一转位是小六和弦等等。
和弦的稳定性
编辑大、小三和弦及其转位
编辑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大六和弦、小六和弦都属于结构比较稳定的和弦,因此在古典音乐中可以作为独立的和弦单独使用。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和弦里不包含不协和音程关系。
由于大四六和弦和小四六和弦的低音与其上方的根音产生了纯四度,因此在古典音乐中,四六和弦一般不能被单独使用,而是作为经过的、辅助的、或是终止的四六和弦出现。这是因为在古典音乐中,当纯四度为两个非低声部的上方声部所组成时,则这个纯四度为完全协和音程;但是当纯四度为低音声部与它上方的任意声部组成时,则这个纯四度为不协和音程。
增、减三和弦及其转位
编辑增音程与减音程都属于不协和音程,增音程有扩张的趋势、减音程收缩的趋势,又因为增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减三和弦及其转位都含有增音程或减音程,因此这些和弦的结构都比较不稳定,他们一般都需要解决。
在大小调音乐中,减三和弦及其转位主要包括:导三和弦(DVII即vii°)及其转位;和声大调、和声小调以及自然小调里的二级和弦(sII即ii°)及其转位;重属导三和弦(DDVII即vii°/V)及其转位等等。这些和弦普遍都有需要解决的倾向。
在大小调音乐中,增三和弦及其转位主要包括:升五音的属和弦(♯5D即V(♯5))及其转位;升五音的重属和弦(#5DD即V(♯5)/V)及其转位;和声小调的三级和弦(DtIII即III+)及其转位。这些和弦普遍都有需要解决的倾向。
大小调中的自然音三和弦
编辑自然大调中的自然音三和弦
编辑罗马数字分析法 | 斯波索宾和声功能分析法 | 里曼主义和声功能分析法 | C自然大调中的三和弦 | 和弦性质 |
---|---|---|---|---|
I | T | T | C | 大三和弦 |
ii | SII | Sp | Dm | 小三和弦 |
iii | DTIII | Dp/Tg | Em | 小三和弦 |
IV | S | S | F | 大三和弦 |
V | D | D | G | 大三和弦 |
vi | TSVI | Tp/(Sg) | Am | 小三和弦 |
vii° | DVII | Đ7 | Bdim | 减三和弦 |
自然小调中的自然音三和弦
编辑罗马数字分析法 | 斯波索宾和声功能分析法 | 里曼主义和声功能分析法 | C自然小调中的三和弦 | 和弦性质 |
---|---|---|---|---|
i | t | t | Cm | 小三和弦 |
ii° | sII | Ddim | 减三和弦 | |
III | dtIII | tP / (dG) | E♭ | 大三和弦 |
iv | s | s | Fm | 小三和弦 |
v | d | d | Gm | 小三和弦 |
VI | tsVI | sP / tG | A♭ | 大三和弦 |
VII | dVII | dP | B♭ |
大三和弦 |
参考文献
编辑- ^ Ronald Pen, Introduction to Music (New York: McGraw-Hill, 1992): 81. ISBN 0-07-038068-6. "A triad is a set of notes consisting of three notes built on successive intervals of a third. A triad can be constructed upon any note by adding alternating notes drawn from the scale. ... In each case the note that forms the foundation pitch is called the root, the middle tone of the triad is designated the third (because it is separated by the interval of a third from the root), and the top tone is referred to as the fifth (because it is a fifth away from the root)."
- ^ Howard Hanson, Harmonic Materials of Modern Music: Resources of the Tempered Scale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1960).
- ^ Carlton Gamer, "Some Combinational Resources of Equal-Tempered Systems", Journal of Music Theory 11, no. 1 (1967): 37, 46, 50–52.
- ^ Julien Rushton, "Tria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 ^ Allen Forte, The Structure of Atonal Mus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3)ISBN 0-300-02120-8.
- ^ Allen Forte, Tonal Harmony in Concept and Practice, third edi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9): 136. ISBN 0-03-020756-8.
- ^ Daniel Harrison, Harmonic Function in Chromatic Music: A Renewed Dualist Theory and an Account of its Precedent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45. ISBN 0-226-31808-7. Cited on p. 274 of Deborah Rifkin, "A Theory of Motives for Prokofiev's Music", Music Theory Spectrum 26, no. 2 (2004): 265–289.